青岛栈桥(Zhan Qiao Pier )又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 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 。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个字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
旅游景色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游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外形如弯月,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所指即此。远处,小青岛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哝哝,一座白灯塔亭亭玉立。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近几年,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活动,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在湾内自由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
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重建后的栈桥不仅保持原有风貌,且更加雄伟壮丽。前海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她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
栈桥历史青岛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栈桥十分珍视,多次拨款养护维修。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新砌了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10月,市人民政府又投资350万元,对栈桥进行了改造重建。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栈桥北段拆除重建,侧墙采用浆砌蘑菇石镶面,整个桥面用机刨花岗岩板铺装。
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1931年改建和1985年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金瓦朱壁,盔顶飞檐,题名“回澜阁”。 栈桥划波斩浪,象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阁旁,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击起万千碎玉;进入阁内,沿螺旋楼梯登到楼上,四周尽是宽敞的大窗,放眼望去,又是另一番怡人风景,“飞阁回澜”因此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秋天涨潮时,尤以西部岸堤景色最佳,海浪拍岸,激起数十米巨浪,轰然作响,蔚为壮观,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礁岩沙滩上满是赶海挖蛤蜊的游人。近年来,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活动,每到秋冬风平浪静时,成千上万只海欧在湾内低飞回翔,与蔚蓝的天,远处的回澜阁、近处观景赏海的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画卷。 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青松碧草,花木扶疏,并设有回廊石椅,与沙滩礁石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入夜,华灯齐放,桥上、岸上如株株玉兰盛开,水中波光粼粼,与远处的“琴屿飘灯”遥相辉映。
栈桥 - 土木工程中的栈桥在土木工程中,为运输材料、设备、人员而修建的临时桥梁设施,按采用的材料分为木栈桥和钢栈桥。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施工栈桥�D�D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施工栈桥,全长9444米,共633跨,是海上主桥施工物资供应及交通出入的唯一通道,也是整座跨海大桥施工的基础性工程和控制性工程。
栈桥 - 铁路轮渡中的栈桥是供机车车辆驶上和驶下渡船的桥梁建筑物。在宽阔的河流、海峡等水域中,栈桥都是相对应地建筑在两岸,渡船的航线为S形。在较狭窄的江河中,栈桥是错开设置于两岸的,渡船的航线为V形。栈桥由桥墩、桥台、钢梁、跳板梁和升降机械设备等组成。栈桥的结构形式与桥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桥梁的梁部结构和轨面固定不动、全部跨越河道,栈桥的梁部结构和轨面可随水位的涨落而升降,轨面坡度可随之调节。此外,栈桥只伸入水域一部分。栈桥的下部结构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桥墩和桥台;上部结构为钢板梁或钢桁梁。桥墩和桥台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和荷载的构筑物。桥台在栈桥靠岸一端,与路堤相连。跳板梁是连接栈桥和渡船的设备,它在栈桥入水的一端。中国长江上,芜湖至裕溪口间的芜湖轮渡、武昌至汉口间的武汉轮渡建有吊板式栈桥,均配用中型渡船,能渡运货车。南京至浦口间的南京轮渡建有螺杆式栈桥,配用大型渡船,能渡运客、货车辆。
栈桥 - 青岛栈桥景点介绍青岛栈桥(ZhanQiaoPier)又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为货运码头。1901年5月扩建,北段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并将桥面向南延长至350米,延长部分为钢架木面结构,增铺轻便铁道,以利运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青岛市政当局投资25.8万元扩修,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桥身延长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并在南端增建了个字形防波堤,堤内新筑具有民族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 前海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游人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外形如弯月,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所谓“长虹远引”、“飞阁回澜”所指即此。远处,小青岛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哝哝,一座白灯塔亭亭玉立。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涨潮时,惊涛拍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引来无数游人观看;潮退后,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露出水面,海滩上满是赶海拾贝的游人。近几年,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活动,每逢风平浪静之时,成千上万只海鸥在湾内自由翱翔,使美丽的青岛湾充满了勃勃生机。 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重建后的栈桥不仅保持原有风貌,且更加雄伟壮丽。前海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她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