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义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王乐义,男,**党员,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1941年生,1965年入党,**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担任支部书记28年来,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创新,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又无私地向全国各地传授技术,被誉为“大棚蔬菜之父”、“南有袁隆平,北有王乐义”、“农民的儿子”,并荣获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乐义 - 基本资料

姓名:王乐义

籍贯:山东省寿光市

出生:1941年

描述:任村党支部书记28年,发明和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荣获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乐义 - 先进事迹概览

1989年,在王乐义的带领下,三元朱村建起了17个冬暖式大棚,掀起了一场蔬菜种植革命。

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王乐义被称为蔬菜界的袁隆平,更为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发明,无偿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四面八方的百姓,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少青菜的历史,鼓了农民的钱袋子。

被誉为“大棚蔬菜之父”、“南有袁隆平,北有王乐义”、“农民的儿子”。

王乐义 - 技术发明

1978年9月,三元朱村15名党员一致推举37岁的王乐义当村党支部书记。那年春天,王乐义被诊断得了直肠癌,公社出钱为他做了**改道手术,腰上挂了个粪袋子,生活起居不便。听说他要当支书,老母亲和妻子说什么也不同意。但王乐义心想:党组织信任我,全村人需要我,就是搭上命也得挑起这副担子。在**次支部会上,他明确表态:“水有源,树有根,党的恩情比海深!**和大伙儿都这么信得过我,我就干。到底能活几年我说不上,只要身体能撑得住,活一天就为党做一天的工作;活一天就为老少爷们干点实事!”就这样,他拖着病残之躯,一干就是20多年。

当时的三元朱村,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种菜菜不长,种粮粮不收,村民连肚子都填不饱。三元朱村的地大都在东、南、西三个埠子岭上,土质差而且缺水。要想拔掉“穷根”,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必须先从三个埠子岭开刀。刚上任那几天,他领着村班子成员围着三个埠子岭转了一圈又一圈,制定了发展规划:“东岭苹果西岭桃,南岭山楂带葡萄。”王乐义带领干部群众苦战三个春秋,使三个埠子岭披上了绿装,飘出了果香。到1988年,全村已发展果园430亩。昔日光秃秃的埠子岭成了“花果山”、“聚宝盆”,满山遍野的果树成了“摇钱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几十元增长到1200元。

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王乐义并没有满足。他意识到,要想让农民收入不断上台阶,还得围绕土地做文章,让土地生金!1988年腊月廿八,王乐义的堂弟王新民从大连带回来1公斤顶花带刺的鲜黄瓜。寒冬腊月里这几根水灵灵的黄瓜让王乐义眼睛一亮:这不正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吗!当打听到黄瓜产自辽宁省瓦房店市时,他再也坐不住了。春节刚过,他就带上干粮下了关东,直接上门取经。**次去,吃了闭门羹;第二次去,人家还是不松口。王乐义就是不罢休,刚出正月,他又第三次来到那个小山村。人家问他碰壁撞墙都不回头,图啥?他诚恳地说:“俺们村穷,就是想学点技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王乐义一心为民的执著之情终于打动了对方:“就凭你老兄对乡亲们这份心,我破例把技术教给你。”就这样,王乐义冒着严寒,废寝忘食,苦学一个月,终于掌握了这门新技术。

学成归来,王乐义根据本村的自然生产条件反复试验,不仅熟练掌握了学到的大棚技术,而且对大棚从方位、墙体、棚顶结构、大棚骨架、覆盖薄膜等5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终于建成了深冬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这时已是1989年8月,王乐义决定立即上实体大棚。可是无论他怎么做工作,就是没人建。因为建一个大棚需要万余元,对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村民来说,拿这么多钱本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是头一次搞,风险相当大。但王乐义认为,这把帮助群众富裕的“金钥匙”不能丢。于是,他号召全村17名党员干部先打头一炮。看个别党员干部信心不足,王乐义便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革命战争时代,党的任务是**群众打天下;和平建设时期,***员的最大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搞大棚虽然风险很大,但咱们都面对党旗宣过誓,这个风险咱不担谁担?”17个大棚很快在村北的大田里建了起来。8月建棚,10月播种,12月底鲜嫩的黄瓜就上了市!到第二年5月初,17个蔬菜大棚最低的收入2.07万元,最高的收入3.03万元。以前全村没有一个万元户,这次一下冒出了17个!村民们眼热了,心动了,纷纷要求建大棚。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发展到144个,当年户均增收1万元。

冬暖式大棚的成功,使三元朱人尝到了甜头,但王乐义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为使大棚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他的倡议下,村里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集科研推广、物资服务、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科技大楼,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长期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并派人到日本、荷兰学习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几年时间,就有国外100多个蔬菜新品种在大棚里安家落户。1992年,成功地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1993年,大棚桃、葡萄、杏、甲鱼、螺旋藻开发获得成功,亩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近几年,王乐义又瞄准了发展现代化农业。1996年,试验成功了集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微机控制于一体的新一代高标准大棚。1997年,开始大面积开发绿色食品蔬菜。1998年,与哈慈集团合作投资1000万元,对大棚保健菜进行了试验开发。2000年,三元朱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全村户均存款达到10万元。

王乐义 - 技术推广

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试验成功,引起了寿光乃至山东全省、全国的关注,很多地方来聘请王乐义做顾问,学习这项技术。一听说要外传技术,许多村民不约而同地找到王乐义:“乐义啊,你受这么大难为,才为大伙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可不能轻易传出去,咱先封锁3年,等‘发’起业再说。”可王乐义心里想: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三元朱的今天?当初不是人家把技术无私地传给我,我们三元朱人怎么能有这把“金钥匙”?再说党号召共同富裕,咱们富了,怎能忘了全国的农民兄弟。他拿定主意:一定要说服党员群众,把大棚技术传出去!

党员会上,王乐义情恳意切:“我们是党员,就要考虑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咱不能自己富了就不管别人,外地的农民兄弟跟咱一样想致富啊!”工作终于做通了,王乐义全身心地扑到了推广技术上。1990年,他在寿光市跑了4万多公里,指导建起5130个大棚,全部获得成功。第二年,他又指导建起了1万多个大棚。如今寿光市以大棚蔬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已发展到74万亩,年产蔬菜35亿公斤,收入3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王乐义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全国。10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长江以北11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3000多期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普书籍8万多册、录像带5000多盘,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了千家万户。

他走到哪里,致富的脚印就延伸到哪里。1993年5月,新疆**尔自治区的一位**同志到朱村考察,对王乐义说:“新疆一年有8个月吃菜从外地运,你能不能帮我们新疆发展大棚蔬菜?”没过两个月,王乐义就带领6名技术人员到了新疆哈密地区,帮助他们搞起了26个大棚。次年,王乐义又带着42名技术员再次进疆,从南疆到北疆,一路走一路传授技术。短短几年,冬暖式大棚已遍及天山南北,新疆人吃菜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乐义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就向往革命圣地延安。1995年7月,王乐义应邀到延安讲课,所见所闻深深地打动了王乐义。回到三元朱村,他立即召开了党员干部会:“延安是革命圣地,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但现在群众仍没有摆*贫困。延安需要发展大棚蔬菜,我建议选一个技术好、能吃苦的党员去,工资和路费由村里出。”几天后,党支部成员王佃军带着村里无偿提供的蔬菜种子和农膜等材料,赶到了延安市甘泉县虎皮头村,很快就帮助建起了几十个蔬菜大棚。后来,王乐义又向延安增派了技术员,使延安的大棚蔬菜生产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三元朱村有160多名技术人员常年在外传授技术,其中27人被当地聘为科技副乡(镇)长,2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

对外地来三元朱村学习参观的,王乐义更是敞开大门,来者不拒,热情相待。十几年来,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参观者70多万人次,为外地培训技术员2700多名。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个人有难处的,总是有求必应,倾心相助。1992年4月,四川省峨眉山市的一个小伙子,借钱来到三元朱村学习。没地方吃饭、住宿,王乐义就把他安排在自己家里吃,住在村办公室,学完回家时,又亲自掏钱给他买上了价值400多元的种子、农膜和农*。小伙子回去后,大棚搞得很成功,收益非常好。小伙子逢人就夸:“多亏了山东的王乐义大叔。”1996年4月12日,云南省怡梁县下岗工人段云华、段云良姐弟俩,千里迢迢来到三元朱村,流着泪向王乐义诉说了生活的艰辛。王乐义安慰他们说:“放心吧,你们这就是到家了。”特意为他们在村委会大院安排了食宿,指定了教师。姐弟俩在三元朱一住就是两个月。学成后,王乐义又给他们寄去了130公斤豆种。一茬下来,姐弟俩收入7000多元。他们写信给王乐义说:“在您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学会了做人。”

除了南来北往的人,还有大量的信件寄给王乐义,每月都有上百封,有人要学技术,有人要讨资料,有人要买种子……他坚持每封来信都编上号,认真回复,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

王乐义 - 人格魅力

王乐义受到人们的受戴,不仅因为他创造了蔬菜种植的奇迹,更因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王乐义成年累月传播大棚技术,但他家里却没种大棚。不是他不想种,而是他没工夫种。他说:“我没有大棚,是想让大棚发展得更多、更好,让更多的老百姓尽快富起来。”为了选准蔬菜品种,他把自己的果园当成了试验田,从外面带来的蔬菜种子让老伴先试种,成功了传授给大伙,失败了自己承担损失。

王乐义常对村里的干部说:“我掂量,光顾自己不能当支书。自己身不正,肚量不大,没有替别人着想的心,怎么能让人家服气?当干部的只有堂堂正正做人,心里时时装着大家,才有号召力。”有件事王乐义一直不愿提及。70年代末,公社里考虑到王乐义带病没白没黑地忙活,就把一个招工指标分给了他的大女儿,但王乐义想到村里的年轻人都眼巴巴盼着出去当工人,就把指标让给了别人。女儿知道后想不开,喝农*自*了。面对亲人的责怪,王乐义既像是自责又像是辩解:“谁家的爹娘不疼孩子?是孩子小,不懂事啊!”

王乐义常说:“钱这东西,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看重了是命,看轻了是纸。对***员来说,能为群众办事才是根本。”自担任村支书以来,他没占用过集体一分钱,还把应该属于自己的钱拿出来为集体和他人谋福利。寿光市因推广大棚技术奖给他2万元,他分文未取。前年他到北京得了1万元的“如心农业奖励金”,会议期间就到了中国农科院买了3600元的蔬菜种子,之后又拿出6397.4元买了设备,用于村里搞试验,自己只剩下2.6元钱。王乐义一年的工资是4000元,加上老伴侍弄的果园收入,在村里属中下等水平。他出去传授技术,山南海北的转,从不要人家一分钱,人家觉得过意不去,给他点茶叶和香烟,他都拿到办公室,招待四面八方来参观学习的客人……

“做人就要做王乐义那样的人。”这是村里家家户户教育后生们常说的话。高尚的人格、无私奉献的精神,使王乐义成为村里威信最高的人。他说话大家听,讲理群众服,做起思想**工作来人们信服。十几年来,三元朱村不仅大棚菜声名远播,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远近闻名。连续13年无刑事案件、15年无****、11年无超生现象。村党支部连续19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十几年来,王乐义苦心钻研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热心传播致富之道,被誉为“绿色使者”。他外出传艺,走到哪里,哪里就敲锣打鼓地欢迎他。新疆和田市的干部群众赠给他一块铜匾,上写十六个大字:“乐在授艺,义满和田,恩比东海,情结昆仑”。

王乐义 - 乐义语录

�D�D“是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甘愿吃亏。”

�D�D“是党员,就要考虑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把眼光放长远。”

�D�D“当干部,就要想着让群众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D�D“党员干部走得快,群众才会跟得紧。”

――“是党员 就要考虑最广大群众的利益 把眼光放长远。”

――“一个村富了不算富,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才算真富。”

――“为了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过去***领着农民闹革命,现在***要带领农民奔富路。党员干部要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员只有掌握发展农村经济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才能真正把群众的事办好”

�D�D“党员干部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会为党增光添彩” �D�D光知道顾自己不能当支书;自己身不正,怎么能让人家服气。

�D�D小富不能算富,天外有天,党员干部站得高,群众就会跟着看得远。

王乐义 - 个人荣誉

王乐义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优秀人才、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农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被确定为“三个代表”在基层重大典型和全国保持***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典型。先后当选为党的第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4年王乐义作为全国“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作了巡回报告。2006年2月,“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

王乐义 - 高度评价

王乐义的光辉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农村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楷模,堪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秀带头人。王乐义的大棚,产出的是蔬菜,汇聚的是情爱,流淌的是精神,铸就的是***员的品牌!

放眼全局、为民奉献,是王乐义的胸怀。党的恩情镌刻在他的脑海里,一张全国地图铺在他的心叶上,一个粪袋子挂在他的腰间,戈壁荒原踩在他的脚下,为的是让尚不发达的农村摆*贫困,为的是让人们一年四季吃上鲜菜,为的是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只要是益党利民的事,他都奋不顾身、义无反顾。10多年间,他拖着病体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勇于开拓、不懈创新,是王乐义的追求。王乐义不甘于种菜还得烧煤的无谓耗费,不相信冬天的太阳不能提供充足的热量,不满足北方人餐桌上的萝卜白菜。他总是挺立前沿、勇居先锋,成功试种无公害蔬菜,走出了蔬菜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新路子,为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助上了一臂之力。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是王乐义的风骨。日常生活中,王乐义没花过集体一分钱;买种子、学技术、带人才,集体没花过一分钱;奖金、酬金,王乐义也几乎没留下一分钱。王乐义始终保持着优秀***员的本色,有公无私、公而忘私、只公不私,树立起了***人的良好形象。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时时牢记光荣使命,身先士卒,有福民先享、有苦官先尝,展现了一名***人的高尚情*和人格魅力。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做到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修养,他做到了;甘于清贫,一身正气,他不折不扣地做到了。

王乐义 - 乐义之歌

有人说你是疯子, 有人说你是菜王。 有人说你缺心眼, 有人说你心太狂。

你只认准一个理, 富裕不能富在一个庄上。 你只认准一条路, ***员的标准就是大多数人的榜样。

你顶住了辱骂和嘲弄, 把它当作前进的力量。 敞开无私的胸怀, 把辱骂者送到致富路上。

直至辱骂者惭愧, 直至嘲弄者惑惶。 你由衷地发出一笑, 表现的是不计前嫌的奔放。 记者在敬佩之余也产生不解, 参观人除了赞叹也有�匣蹋� 你只不过是一个村的支部书记, 何必为整个寿光奔忙?

你说职微难忘党恩大, 位卑更是献力量。 只要农民得富足, 我的目标不止是寿光。

你把他人当成了自己, 你把自己融入了大集体的辉煌。 你为了这个使命, 硬说冬日的雪雨并不太凉。

一个电话催得你连夜出发, 眼前只有大棚菜的模样。 是病是虫还是管理不当? 全不顾泥泞路车身摇晃。

一次未成大灾的车*, 一次雨夜出行的急慌。 你一气查看了九个大棚, 自己身上还糊着铠甲的泥浆。 你的刚毅战胜了疼痛, 你的目标遮挡了体内的隐伤。 直到路上昏迷, 直到急救的针头穿进静脉的壁膛。

三天后你再次醒来, 接着还问大棚的情况。 退掉县委的奖励, 这样你心里才明亮。

一个新时代的创业者, 一个被人尊崇的蔬菜王。 一个无私无畏的老党员, 和战争年代的英雄有什么两样?!

王乐义 - 相关词条

吴仁宝、丁晓兵、王书田、王乐泉

王乐义 - 参考文献

http://news.cctv./special/daode/20070830/103653.shtmlhttp://xf.people..cn/GB/42459/57525/index.html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