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风之(1908―1986) 宜兴人。现代二胡演奏家。早年经储师竹指导,练习刘天华的二胡曲。1927年考入田汉主办的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三个月后又考进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因在**中当**代表被校方除名,而到北京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刘天华学二胡、小提琴。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解放区张家口“联大”执教。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50年,培养了一批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其技艺精湛,有“南陆(修棠)北蒋”之称。代表作《汉宫秋月》在50年代风靡一时,被誉称二胡“文曲”佳品,常作为比赛规定曲目。创作有歌曲《南归》、二胡曲《长夜》等。整理出版有《蒋风之二胡曲八首》。 蒋风之 - 个人简介
蒋风之(1908-1986)民族音乐界,特别是二胡界都知道蒋风之,他的名字如同他的名曲《汉宫秋月》一样,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1908年4 月27日诞生在江苏宜兴后留墅村。蒋风之从小就喜欢音乐。10岁时就吹得一手很好的笛子12 岁时蒋风之又迷上了二胡,15岁时,认识了储师竹,他的二胡水平迅提高。1929年,拜刘天华为师,学习二胡、小提琴。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他保持了刘天华创立的基本风格,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决不固步自封。他认为:学习一要认真学,二要创造性地学,不要匠人式的学。著名的二胡独奏曲《汉宫秋月》,就是他创造性地学习的
传世之作,此曲奠定了蒋氏二胡学派的基础。 他创作过歌曲《南归》,二胡曲《长夜》,整理的古曲都有创新。他还对传统的二胡进行了改革,使原来的龙头形改为月牙形,改原来的圆琴筒改为哑钤式,他创造的“蒋氏二胡”和“蒋派二胡艺术”都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产物。蒋风之从事音乐教育50个春秋,培养了一批声誉中外象项祖英、唐毓斌、张韶、王国潼等二胡演奏家,尤其是项祖英,他集“南陆(修棠)北蒋(风之)”之长,又创“项派二胡”之新声,推进了二胡的发展。在演奏上,蒋风之继承传统,苦心孤诣,在二胡表演艺术上形成了以古朴典雅、深透内含而著称的独特风格。由他整理并演奏的二胡曲《汉宫秋月》,速度缓慢,用弓细腻而多变,把封建时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刻划得维妙维肖,堪称一绝。
一把二胡,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浓缩着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蒋风之的喜怒哀乐。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年仅19岁的蒋风之,在一场音乐会上**次登台演奏《月夜》的时候就赢得了人们对二胡曲的重新肯定与赞美,这次演出的成功可以说是蒋风之先生追求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起点。也使年少的他从此与二胡结下来不解之缘。蒋风之正是抱着对艺术的那份执著与热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耕耘在艺术的这片土地上。他早年跟随与中国民乐先驱刘天华,在刘天华的亲传之下不断钻研进取,以一首《汉宫秋月》名扬四海,并从此开创了“蒋氏二胡学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二胡名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晚年,除了讲学、著书,蒋风之先生还应邀举办音乐会,到电台录制节目,为二胡事业不辞辛苦。人生贵在坚持,蒋风之之所以成为刘天华之后的一代民乐**,与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是分不开的。“人活着,就要有用。”这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其一生的顽强信念谱写出的激人奋进的时代强音。1986年1月26日,蒋先生逝世。蒋氏二胡、蒋派演奏和学术论著是他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蒋风之 - 个人著作解决音准问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内心听觉的训练,对音准有一个固定的概念,使人们能够敏锐的分辨出什么为”准”,什么为”不准”,只有对音准有预见性,也就是事先有了内心的准备,在演奏乐曲时,才能有根据、有把握。
二、熟悉弦上的固定音位,使手指一按下去就是所要的音,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反复不断地运用听觉,熟悉音位。
三、掌握正确的手型及按弦方法,为音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先决条件,反之则易造成演奏中的音不准。如横手型易造成半音过大,演奏变化音时还能造成客观上的困难;手腕过突的竖手型容易造成按音偏高(在原把位)、小指按音偏低的问题;指关节不稳定、经常变化的按弦方法,同样也会造成音的不稳定。
四、明确的把位概念对于解决换把中的音准问题尤其重要。哪个把位?哪个音?在什么距离上?用几指?特别是在演奏乐曲中的大跳音程时,若没有极明确的把位概念,则反应迟钝,以致出现音奏不准的后果。因此,加强换把练习,特别是抓住换把中的难点反复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五、手指灵敏度及快速校正音位的训练是不容忽视的。不要为自己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十分准确的音而苦恼,因为绝对的准是不大可能的,根据听觉的指示,要积极地用手指迅速地去调整,就能达到相对的音准。调整得越迅速,反映在音准方面就越好。
以上所谈的有关音准问题,均属于技术训练范畴的问题,没有捷径可走。在练习中,首先要动脑筋,明确音奏得不够准或不准的原因,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刻苦的训练,持之以恒,定能奏效。
蒋风之 - 作品简介《蒋风之二胡演奏谱十五首》作 者:蒋风之改编;蒋青整理装帧项:胶版纸 26cm / 30 出版项:人民音乐出版社 / 1996-4-1 主题词:二胡-器乐曲-中国-选集 器乐曲-二胡-中国-选集图书简介:1989年,当《蒋风之二胡演奏艺术》一书问世后,很多二胡演奏家和二胡爱好者以及研究民族音乐的理论家们在来电话或信件表示祝贺的同时,也为书中收入的曲目不够全面而表示遗憾,他们担心195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蒋风之二胡曲八首》(此书已绝版)中未被选入的四首乐曲会不会失传?父亲生前留下的演奏音响资料,确实不只《蒋风之二胡演奏艺术》一书中所收入的,因为酝酿编辑此书时正值1978年,那场“运动”虽已成为历史,但心中难免留有余悸,何况一碰到“古”字……惟*日后落成文字,留下更多的口实,故忍痛未将它们选入。
1985年父亲因病仙逝,为了怀念他,曾请父亲的学生、早央广东电台高级编辑、艺术指导**同志转录下父亲曾在电台留下的全部音响资料(尚未得到全部)。其中有七首乐曲只有音响,而没有乐谱(父亲所有的乐谱在“运动”中全部被抄并遗失)。虽从父学习多年,但遗憾的是,这几首乐曲,也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学到。今天整理的十五首蒋风之演奏谱,其中有些乐曲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学术的角度都有很高的价值,将它们记录下来并留给后人,很有必要,对于研究“蒋派”艺术风格也极有意义。
父亲在50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不仅得到尊师刘天华先生的亲自教诲,学到了刘先生的十三名曲,而且他还曾与古琴家查阜西先生合作过。一曲古琴、二胡合奏的《欧鹭忘饥》开创了新的合作形式,从音响中听到的两位艺术**演奏的风韵与神态,不能不让人折服。二胡独奏曲《欧鹭忘饥》便是在这一基础上,又根据二胡演奏的特点加工而成为独立的艺术作品,听后使人回味无穷。在30年代中期父亲曾与筝演奏家娄树华合作演出,从娄先生那里得到了浙派筝曲《高山流水》的乐谱,经过整理,移植到二胡曲中。
父亲出生于江苏省太湖之滨,所以他对江南丝竹有着特殊的感情与爱好。在这十五首乐曲中,其中四首是从丝竹乐移植过来的,这些乐曲经父亲艺术加工后,而成为二胡独奏曲。对那些篇幅不长的民间小曲,经父亲处理、演奏后,也变成生动、有趣的独立篇章了。本书中《汉宫秋月》、《薰风曲》、《花欢乐》、《三宝佛》等曲是父亲在学生时期,由刘天华先生亲传的,但在后来多年的演奏与教学的实践中,父亲对它们均进行了艺术的再创作。
《悲秋》是一首典雅、质朴的古曲,它只包含有四个乐句,父亲在演奏这首乐曲时,非常巧妙的运用了“虚、实”、“刚、柔”的对比手法,使音乐形象丰满而生动,表现出了一定的意境。父亲辞世至今已经7年多了,在这几年里,时时想把这些乐曲奉献给广大的二胡爱好者以及演奏家们,终于在紧张的授课之余,利用点滴时间,将失传了的乐谱,根据音响重新记下。又为使大家学习与研究起来更方便,将原有的八首乐谱相当规模上了曾向父亲学习过的演奏技法。愿这十五首乐谱像15支鲜花,洒落在人间,并同时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蒋风之 - 个人画像蒋风之(1908―1986),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宜兴人。1927年就读上海国立音专,后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向民乐**刘天华学习二胡和小提琴,并自学钢琴。毕业后经刘介绍,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多所高等学府任教。解放后,蒋风之先后在河北师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系主任等职。从教五
十余年,培养出项祖英等一大批优秀的二胡演奏家。蒋氏二胡学派影响深远,有南陆(修棠)北蒋(风之)之称。代表作有二胡曲《汉宫秋月》等。蒋风之与蒋兆和友谊颇深,蒋兆和悒郁中曾随其学拉过二胡,当时北京还有一位摄影家蒋汉澄,并称“三蒋”。早在1939年,蒋兆和就曾以好友为原型创作过名为《蒋风之先生二胡》(又名《琴音悠悠》)的水墨肖像画,可惜这件作品后来散佚无闻,仅有照片留存。时隔四十二年后,年逾古稀的蒋兆和与蒋风之京华重逢,遂有此图。与前作相比,该作采用了同样的角度、动态和构图,只不过把水墨改为白描画法罢了。画中的蒋风之运弓揉弦,低眉侧首,双目下意识地眯成一线,完全沉醉在乐曲的旋律之中。如果说当年的蒋风之演奏的是《病中吟》一类的生命哀歌,“琴音悠悠,我心渺渺”传达的是两位亡国青年的凄切与哀婉,那么刚获“**”不久的蒋兆和,此刻从老友的琴声中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噩梦初醒觉黎明”,深感“命中有幸,余生可庆”的蒋兆和,抚今追昔,心情当如杜甫重逢李龟年同样感慨万千吧。
同许多写生半身像一样,该作亦以纯水墨绘就。取俯视、半侧面视角,造型之准确度及真实感均无懈可击,尤其是人物面部的刻画,取得了“准极了”“像极了”的艺术效果。不但生动地表现出客体人物的神情气质,更寄托了画家本人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慨。该作因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多次著录於蒋兆和画集或相关论文中,是**晚年最重要的肖像画作品之一,公私藏家**此作,毋庸置疑。
蒋风之 - 个人评价蒋风之演奏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不但在技法上借鉴了古琴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在文化精神上体现了中国历代文人雅士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他演奏的《汉宫秋月》、《潇湘水云》、《鸥鹭忘饥》等曲,运弓之细腻多变、虚实顿挫,把这种文化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一绝。蒋风之的演奏,不断进取,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深刻、细腻、典雅、飘逸的独特演奏风格。经他整理和演奏的《汉宫秋月》,在技法上和艺术上趋于完善,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度绰注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成为二胡传统乐曲中的一首经典作品。的确值得后人去学习和研究。 蒋风之 - 相关著作
・蒋风之二胡演奏艺术 蒋风之 著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1 ・庄子 大自然的智慧 蒋之风 编著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2, 1993印・二胡曲八首 蒋风之 改编 北京 音乐出版社 1958
蒋风之 - 相关条目何士德胡坤 黄自 黄贻钧 江定仙 江文也 蒋才如
蒋风之 - 参考资料1・http://2.jslib.org.cn/was40/detail?record=1&channelid=38842&searchword=rowid%3D%27046149EBA.00000952.169A%27
2・http://blog.sina..cn/s/blog_497b7bc70100040i.html
3・http://.dushu./book/1087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