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1960年生于中国承德 ;籍贯:山东烟台1984年 **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学士学位;1984-1989年为**美术学院版画系讲师;1989-1994年获得德国文化艺术交流奖学金, 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 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2002-2003年 任**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教授;2003-至今为**美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
谭平 - 出版著作1995 《西方现代素描赏析》合著,天津美术学院 1997 《设计基础》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 《草图与完成品》合著,青岛出版社 1998 《概念艺术设计》合著,青岛出版社 2002 《精神的游历》合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成长的故事》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2 《艺众--设计:以访谈的名义》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5.11 《渡》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11 《谭平版画》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 《角色--设计:以教育的名义》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越位--设计:以传承的名义》 四川美术出版社
谭平 - 学术论文1994.4 《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4 《德国现实主义艺术展印象》当代学院艺术 1994.4 《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当代学院艺术 1994.4 《关于素描的对话》当代学院艺术
谭平 - 获奖作品1994.11 《无题》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第十二届版画作品展" 1995 国连环画美术展览,金奖 1996 北京市书籍装桢,银奖 1996 全国鲁迅版画奖 1998 全国三板展银奖 1999 全国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奖 1999 "北京书籍设计艺术展" 1999 主持参与建国五十周年彩车设计,优秀设计奖 2001 2001年全国第七届版画,银奖
谭平 - 作品收藏1994 青岛美术馆,青岛 1996 今日美术馆,北京 1998 波特兰美术馆,美国 1999 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 1999 深圳美术馆,深圳 2002 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6 中国美术馆,北京
谭平 - 作品展览1991 Moench画廊,德国柏林 1991 Germering 市政厅,德国慕尼黑 1993 Moench画廊德国柏林,德国柏林 1994 Christof Webe画廊德国柏林,德国柏林 1994 谭平作品展,中国当代美术馆 1996 中国抽象-殊途之旅展,澳大利亚,悉尼 1997 《四方工作室》作品展,北京国际艺苑 1999 谭平作品展,德中柏林亚洲艺术仓库 2000 谭平作品展,柏林艺术库 2002 谭平作品展,红门画廊 2003 谭平作品展,红门画廊 2004 谭平作品展,Alesxander Ochs画廊 2005 谭平作品展,红门画廊 2005.11 谭平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谭平 - 学术学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平面设计艺术委会,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学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邮票评审委员会委员,委员、北京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付主任,副主任、北京奥林匹克标志评选委员会委员,委员、主持策划"转型期的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主持策划"开放的空间-中国文化艺术"研讨会、主持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家招贴展"、编写"**美术学院设计教学实验丛书"、编写"**美术学院经典教学丛书"
谭平 - 科研项目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艺术设计,基础实验教程
谭平 - 成名之路八十年代末作为**美术学院版画系青年教师的谭平,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考察学习。从1989至1994年的五年中,谭平在柏大自由艺术系德国著名表现派艺术家贺迪克(H.K.HOEDICKE)教授工作室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谭平意气风发地回到**美术学院执教。此时的中国艺术界,正处在“**波普”及“伪前卫”真艳俗的“**期”,时尚、装置、行为等表现方式尚未形成气候。而中国各艺术院校美术教育亦处在进退两难的变革与固守之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谭平又迈出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筹办**美术学院设计系。对于几十年来以绘画造型为纯正观念的**美术学院来说,是一个战略方向性的举措。十年弹指一挥间 ―― 谭平“洋为中用”的全方位艺术教学见了成效,**美术学院站在了与世界各艺术大学同步的国际化艺术教学行列。 1980年谭平考入**美术学院版画系,并于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毕业创作铜版画《矿工系列》极具现实主义风格。为此,他曾到深山沟里的兴隆煤矿, 与矿工一起下到百米深的地下巷道内体验生活。《矿工系列》组画显现了谭平对造型艺术结构的准确创造能力。阳光不能普照到的地下百米巷道内,一群如石像般兀立的汉子同黑暗融为一体,唯有双眼及头上的矿灯发出希望的生命之光。1985至1989年,谭平作为班主任带了版画系85级本科班。他充分发挥了教书育人的才能并培养了一批在中国现代艺术中“兴风作浪”的“时尚旗手”人物。同一时期油画作品《童年回忆》、《大海》、《藏区印象》系列,简约、概括;天地、光影、人迹――在看似不经意间构成了极具营造法式的形而上空间画面。1989-1994年在德国,谭平用丙烯颜料创作了一批既有德国表现派风格(现代艺术**巴塞利兹是谭平留学院校的教授)又有在**美院所练成的基础造型痕迹作品,如《灵魂的争斗》、《自画像》等。而这一时期的铜版画《无题》系列作品则有了一个本质上的飞跃;抽象形态取代了带有具象因素的画面,在铜版材料运用上以极具完美的技法创作出散淡的、带着东方禅味的作品。1995-2000年,谭平在铜版画创作上到了“胆大妄为”的无法无天之境,大块的黑油墨“赤**”地涂在铜版、锌块、铁条上,随心所欲地印在手工制作的纸张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这黑白相生间顿现东方气概――天地日月、阴阳乾坤,在对立统一中道法着 “极饰则素”的自然。2001-2004年,谭平的创造能力转向了木刻版画。放笔直取,以少胜多;刀刻斧劈、凛冽决然。由此给中国版画界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波。 2004至2005年,谭平创作了一批顶天立地的架上绘画――团状而律动的分子细胞伴着大面积色彩在分割中构成独立不移的象征性画面。生命与物质在精神上融会贯通并合二为一地升华到浑浑沌沌的宇宙空间…… 这是他积三十多年绘画功力与学力对现代艺术的诠释!东方也好,西方也罢;谭平在东西方文化的两极中确立着一个艺术交汇的新形态支点。在此支点上,谭平举重若轻地用四两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千斤……
谭平 - 解读谭平有资料显示,艺术家谭平的抽象艺术实验开始于1992年。在此之前,他曾经历了由写实到表现的渐变过程。应该说,他的这种选择既与他留学德国期间所受到的相关艺术影响有关,也与他对自我潜质的不断发现有关。从比较学的角度看,谭平在德国期间创作的作品,尽管做得极为地道,但无论在语言的方式上,还是在艺术的观念上都是比较西方化的,在他回国后,则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按我的理解,是因为他面临的艺术问题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化,即如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借鉴,进而创造具有中国意味的当代抽象画。这足以表明:谭平在认真关注与学习西方抽象表现艺术的同时,是并不甘心完全走模仿之路的。 正是从以上艺术目标出发,谭平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与西方“自动绘画”的基础上,机智地从中国书法强调时间因素的做法中,成功地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概念。这一艺术概念重视直觉与偶然因素的作用,追求绘画的自然生长过程,讲究画笔的手势、动作与笔触表现出来的内在情感。由此,他也成功地开辟了属于个人的艺术探索方向。 熟悉艺术史的人都知道,在西方,已有不少抽象艺术**曾经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了圆形符号。据此我们似乎可以猜测,谭平在他的画中以圆形作为基本元素应该与历史有关。不过,除此之外,谭平所寻找到个人的表现符号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他极为特殊的生活经历有关系。2004年,谭平的父亲不幸得了癌症。据他介绍,当医生将从他父亲身上切下来的肿瘤物给他看后,那些由无数圆形组成的视觉结构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很长时间里,每当他闭上眼时,一些圆形就会在他眼中运动、翻滚,令他挥之不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也就将这样的内在感受转换成了作为画的基本元素。在他看来,每个抽象画家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形象,作为个体的抽象画家就是要让那些最简单的视觉剌激发展成复杂丰富的艺术联想。而他基本办法则是以各种富于变化、耐人寻味的线纹来组织他的画面上的结构。 谭平告诉我,在具体作画的时候,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借用了“几何抽象”**蒙特里安的方**,只不过他更加突出的是线条而不是块面,而且更加感觉化、诗意化、中国化。当然,既是以油画媒介作画,那就必然涉及到具体的着色表现技巧,所以根本不可能简单地将传统水墨或版画的技巧转换到画布上。为此,谭平曾经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色场艺术”**罗斯柯的抽象作品,然后又以相关艺术观念处理了来自中国民间的红、蓝印花布的基底色。如果我们说,谭平在他的创作中,是将“自动绘画”与“色场艺术”进行了有机结合也未尝不可。此外,在具体的作画的过程中,谭平常常先是以不同的色彩线纹在画布上组织出千变万化的画面结构,接下来就是根据画面上的偶然机遇,不断进行色彩的多次覆盖与即兴化的处理――或留底、或复画,也正是在不同心境与感受的支配下,他一步一步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事实上,在他父亲得病期间,他画中的圆形就像显微镜下看到的肿瘤物,加上出现在深沉、灰暗的蓝色上,所以总显得压抑、焦虑与不安;而在他父亲病好后,不仅画中的圆变得奔放、洒*、灵巧,还出现在明亮、灿烂、饱满的红色上,显得幸福,且充满着期待与向往;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近一阶段,谭平即便在蓝色底子上作画,也使作品显得高贵、典雅、恬静、文雅。与其前期的在蓝底上作画的作品完全不一样。我注意到,他近期还出现了一种创作新趋势,那就是从关于宇宙自然的憧憬与感受中上升出了一种全新的抽象语言,让人看后不禁从中生发出许多审美的联想。我认为,这显然是以中国传统为根基的抽象形态绘画,既表现了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艺术境界,也进一步拉开了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距离,很不容易。 总而言之,我观谭平的画有两点很深的体会:**感到他是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与情致当代化、油画化了,而这一点就是放在中国抽象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看,也就是极其有意义的。因为这不仅使中国当代抽象绘画与传统文脉有了很紧密的联系,而且使中国当代抽象绘画与国外同类绘画进行对话时,有了明确的身份感;第二感到他的艺术成就主要是来自于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学习。很明显,没有对外来艺术思想的合理借鉴,没有对传统文化必要的清理。他根本不可能为当代中国奉献新的艺术成果。 现在一谈到抽象艺术,就有人说古已有之。问题在于,虽然中国传统艺术中有很多的抽象因素,但从来也没有走到彻底抽象的地步。正是有西方搞抽象艺术在先,中国的一大批艺术家才有可能用全新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传统艺术中的现代因素。对于这一基本前提,人们是不能忘记的。 艺术家谭平给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启示是:创造具有中国特点的当代艺术,一定要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的价值模式。即一方面要大胆学习西方艺术中有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还要努力从传统中寻求具有现当代因素的东西。而这一切只有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才可以做到。与此相反,顽固坚守单一的、原生态的民族价值观念的做法,或者是盲目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做法,都是断不可取的。其实,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是由不同文化(明)碰撞的结果。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并没有一种不受其他文化影响的、纯而又纯的文化存在。我们既不能像原教旨主义者一样,以维护传统纯洁性的名义,拒绝学习外来文化。也不能妄自菲薄,全盘照抄外来文化。这意味着,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中,我们不仅要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也要反对东方中心主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个相互碰撞的全球化过程中,具备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