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很轻时,王匡极热衷于把大量金钱,施予其他人士,毫不在乎。促成以这种侠义精神而闻名天下。另外,与当时的名士蔡邕之间,有十分良好的交情。中平年间,受到大将军何进的聘请,担任大将军府掾。光熹元年(189年),何进为了执行诛灭宦官的计划,派遣他返回家乡―隶属于兖州底下的泰山郡―准备发送五百名强而有力的弓箭手往位于西边的京师报到。不过,等到八月戊辰日(9月22日),得知整体计划因何进被张让等多名宦官*害而化成泡影时,才决定回到故乡继续度日子。接着,受到朝廷的征召之下,再度踏入官场,而担任河内郡太守。
起兵讨董初平元年(190年)正月,与许多来自各地的群雄同时利用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又与袁绍一起在自己管理的河内郡驻扎军队。接着,与其他群雄互相约定要结为联盟,随后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后来,指派从事韩浩率领兵马往位于河内郡河阳县南方的孟津驻屯。为了讨伐董卓,也派遣与自己出生于同一郡的“泰山兵”到达河阳津那驻守。不过,他们因董卓策画的虚张声势之计而产生认为敌方会从司隶平阴县渡河的错觉,造成由董卓暗中派来的精锐**能够趁机从小平津渡河绕到他们的后方进行突袭,以致于“泰山兵”整个势力几乎要受到全军覆灭的危机。王匡在接到“泰山兵”已经战败的消息的不久,就赶快回到家乡―泰山郡―招募兵马,结果找到数千名强悍又勇猛的兵卒。紧接着,又想要到张邈那会合来联手作战。 此外,在讨伐董卓的这段期间,指派几名读书人到河内郡底下的各县暗地里观察官吏和百姓的行为。只要一发现有人犯罪,就立刻抓起来押入牢房中,并也透过拷问逼迫他们拿出钱财或物资来撤消罪名,否则让罪犯连带与整个宗族一起消灭。所以,他借由这道流程来提升个人的威严。过了一会儿,从一名读书人的报告中,得到常林的叔父殴打宾客这道消息,听得令自己的心情变得十分愤怒,而决定派人收押。事后,收到一封由与他有同县之缘的胡母彪亲笔的书信。读完时才发现自己的举止已经被受到批判,故只好原谅并释放常林的叔父。
末日同一年(190年),董卓派遣大鸿胪韩融等数名朝廷重臣携带诏书到河内郡向在那驻守的袁绍进行游说的不久,王匡受到盟主袁绍的命令把在这群朝廷重臣当中的执金吾胡母班关入牢房中,好让为了在军中的大众面前执行的斩除做个预备。由于,班有跟王匡的妹妹结为夫妇,故在狱中写给他的书信中表达心意以外,还请托要多多照料被遗留的二名儿子。匡读完班亲笔给他的书信的瞬间,抱起自己的外甥而开始哭泣,但仍然无法改变班在狱中去世的命运。最后,惹起班的亲属恨他危害班,落到被他们及曹*的联手*害而过世。
王匡 - 性格王匡对于钱财的态度,从年轻到去世为止,有很大的差异。年少时,有一种乐于助人的侠义精神,会毫无犹豫地把钱财给予其他人。但是,到了担任河内郡守时期,为了物资的需求,表现出对付当地官民勒索的欺压行为。当时,因讨伐董卓的缘故,而需要一些钱财和物资在战场上利用,故会借由拷打被抓来的官民来交出钱财或物资用来赎罪,并且威胁不想交出东西的人要连同宗族一起受死。这一点,使跟他有同县之缘的胡母彪感到愤怒。另外,也有意气用事的一面。像是,关入牢房的胡母班认为身为有姻亲关系的王匡不应该以粗*的态度对待他,且认定这种危害性命的举止简直是一名狂夫才会想要达到的目标。
王匡 - 家族以目前现存的文献来看,王匡有一位妹妹嫁给同个出生地的胡母班,并且他们俩还共同生下二个儿子。虽然,胡母彪跟他的出身地为同一县,但仍然无法证明彪是班、匡的亲戚。
王匡 - 影响王匡在危害妹夫胡母班到在狱中去世之后,除了影响到他必须照顾自己的外甥以外,还间接影响到他的存活。《三国人物散论》的作者方诗铭认为曹*为了巩固兖州的拥有权,决定屏除在兖州的地方势力代表,而王匡是他的眼中钉之一。接着,就利用班的亲戚对于王匡的**来与他们联合,促使曹*有机会来攻灭王匡及他的势力;在这之前有跟王匡结为盟军的张邈也因此被削弱能获得外援的势力范围。 另外,在王匡派遣的“泰山兵”受到董卓的军队突袭而战败的不久,当时在董卓底下任职的文学家蔡邕因王匡的失败而借机写《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来祝贺董卓的胜利。
王匡 - 评价对于王匡的评价多为由当时的人士评论,但负面的却比正面的来得比较多。东汉末年的文学家王粲在《英雄记》对王匡的介绍中,赞赏他是一位不吝啬钱财并愿意施舍的侠客。而在明代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说王匡是位“仗义疏财,挥金似土”的诸侯。 至于负面评价方面,都是在讨伐董卓这期间才出现的。像是,他借由拷问河内郡当地官民来提升威严及获得资源时,让跟他出身于同一县的胡母彪在得知当地人常林的叔父受到迫害,而写信去批评他对待官民的施压。 还有,身为妹夫的胡母班在被他关入牢房时,写信骂王匡私底想把他*害,来获得能涂鼓行祭的*源,也认为这么做跟一生气就开始表现得*力无道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接着,又批判王匡不应该用“张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来让他受到牵连,并说匡是个十分残酷的人。最后,还笃定受到在王匡的迫害,简直是和被一名疯狂的人所害没有任何差异。虽然,整体而言,胡母班是对于王匡的行为是如此难过,但仍然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王匡照顾。 另外,过去跟王匡有良好关系的蔡邕在写给董卓的文章,直言说败于董卓手中的王匡是个“逆贼”。
王匡 - 小说中的王匡 《三国演义》在明朝嘉靖年间发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当中,王匡最早在卷一的第九回〈曹*起兵伐董卓〉才正式被提起,直到同样是收录在卷一的第十回〈虎牢关三战吕布〉为止[参22],就没有在往后的任何一回目出现过。后来,在毛宗岗修订的版本中,王匡只有仅仅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出现。然而,却在赵聪之对内容和回目做出大量修增的版本中,让王匡初登场于第四回〈十常侍施计*何进〉,直到第七回〈焚金阙董卓行凶〉才宣告他去世的消息。 虽然说上述这三种版本在内容上有些差异,但提起王匡在起兵讨董的介绍几乎相同。在曹*发送檄诏到各方群雄之下,王匡跟着袁绍等人同时起兵,并成为第五镇**。接着,向众人提醒如今已奉著大义,就必须推举一位能够发号施令的盟主,随后众人一致同意推袁绍为盟主。不过,嘉靖本没有王匡的提议。而在使袁绍为盟主的提名人设定方面,毛宗岗版写是曹*,但却在赵聪之版改为当时担任广陵郡功曹的臧洪。 接着,在王匡跟董卓军作战描述方面,在嘉靖本和毛宗岗版都设定是在虎牢关对付吕布,但赵聪之版换成为在河阳津与董卓的女婿牛辅和部将张济斗争。到了与董卓军斗争的最后,在嘉靖本和毛宗岗版都说因他底下的名将方悦败*于吕布手中而使军队陷入往四处逃亡的*慌,连王匡也受到牵连。不过,还好有桥瑁和袁遗这两人立刻赶来,才让吕布决定退军而放过王匡。在赵聪之的版本中,更改为王匡在受到董卓军的突袭之后,也陷入*慌,想要赶紧解决敌方的围攻,但使张济逮到机会断送他的命,连方悦也不例外。最后,王匡的残军在一回到军营就向袁绍报告王匡战败的消息的不久,就改由新任河内郡太守张杨暂时带领他们。 然而,在赵聪之修订版本跟其他两种版本最不同之处是增添了王匡在大将军何进底下做事的事迹。在何进为了要进行诛灭宦官的计划时,曾派遣当时担任府掾的王匡与骑都尉鲍信一起返回他们的家乡―泰山郡―招募兵马。
其它小说除了在《三国演义》有他的出现之外,在蔡东藩的《后汉演义》和吕抚的《历代兴衰演义》也有登场。 《后汉演义》方面,王匡在第六十五回〈元舅召兵泄谋被害权阉伏罪奉驾言归〉初次出现,到了第六十七回〈议迁都董卓营私遇强敌曹*中箭〉为止,就没有再出现往后的回目中。一开始,以大将军府掾的身分接受何进的命令,与骑都尉鲍信同时回到故乡募兵。接着,跟着袁绍等人同时起兵讨伐董卓,也接受率领军队到河内郡报到的袁绍成为盟军。最后,王匡与军队在河阳津受到董卓军从后方的来袭,而落到败北的状况才回到河内郡,开始向袁绍报告。 至于《历代兴衰演义》的部分,只有在第十八回〈二百年曹*起汉室三分〉当中,提到在起兵讨董时,跟盟主袁绍共同在河内郡驻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