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吉鸿昌是一名中国**。, 吉鸿昌 - 大事记

1921年,吉鸿昌回乡探亲时,拿出全部积蓄,利用一所破庙作校舍,创办了“吕北初级小学”。吉鸿昌立下规定:凡是贫家子弟,一律免费上学。学校规模一度壮大,曾被誉为“豫东**”。

1925年10月,吉鸿昌升任绥远省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处长。不久又被任命为第36旅旅长。十几年里,吉鸿昌虽不断升官,但却丝毫没有改变“当兵救国,为民造福”的初衷,时刻铭记着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教诲,平时省吃俭用,兴办公益事业。他严于律己,也约束**不许扰民。吉鸿昌结识***员宣侠父等人,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吉鸿昌率部参加了西安之战。1927年4月,吉鸿昌所部扩编为第19师,升任师长,归属冯部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所辖。国民革命军沿陇海路东征,吉鸿昌率部攻克洛阳、巩县,又强渡黄河,占领豫北重镇新乡,奉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吉鸿昌所部被誉为“铁军”。

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 1929年7月,吉鸿昌进兵宁夏,任宁夏省政府**兼第10军军长。他整饬了军队和吏治,致力于汉回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发。吉鸿昌奉命率部从宁夏出潼关,参加讨蒋大战。9月,冯玉祥的西北军战败。吉鸿昌为了保存实力,接受蒋介石改编,就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不久被蒋派往光山、商城一带进攻鄂豫皖苏区。

吉鸿昌对进攻苏区十分反感。他“托病”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随后又化装到鄂豫皖苏区进行了考察,思想上受到很大触动。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蒋介石发现吉鸿昌有“谋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军职,逼迫他出国“考察”。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 ,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4年5月,吉鸿昌回到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大同盟”,他被推为主任委员,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他家三楼一角,设立了一个秘密印刷所,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报。他的住宅也成了党组织的地下联络站,因而被党内同志称为“红楼”。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秘密开会时遭军统特务暗*受伤,被法国工部局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3日,北平军分会举行了一场所谓的“军**审”。吉鸿昌在法庭上义正词严地说:“我是中国***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来,为我们党的主义,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正是我的光荣……”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面对“立时*决”的命令,吉鸿昌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国殃民的种种丑行。在给夫人胡红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特务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时,他振臂高呼:“中国***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在这震山撼岳的呼喊声中,英勇的***员、中华民族的英雄吉鸿昌壮烈地牺牲了,年仅39岁。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周恩来总理在1971年指出:“吉鸿昌同志由旧**出身,后来参加***,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1984年,在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烈士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邓小平为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题写了书名。聂荣臻亲笔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1995年,在吉鸿昌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张爱萍、迟浩田、程思远等党和国家**人分别为吉鸿昌烈士题了词。

吉鸿昌 - 吉鸿昌碑林

1996年,扶沟县书法协会副**。县政协委员李仰勤先生退休后,在家乡吕潭镇将军故居旁创建了“吉鸿昌碑林”。初由李仰勤自筹资金二万元投入筹建,购置碑坯,向全国书画名家和著名人士征集碑文书画作品,刻碑二百多通。其举动得到县文联大力支持,在《泛区文艺》上给以报道并印发征集碑林作品广告后,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吕潭乡党委和乡政府号召全乡广大群众向碑林筹建处募捐资金十多万元,并划拨上地三亩以供碑林座址。到1998年上半年止,已刻成300多通,内容有吉鸿昌将军遗墨,如为纪念辛亥革命死难烈士题写的魏体“国魂”和就义诗(李仰勤书丹),也有党和国家**人***、李鹏,乔石、刘华清。李瑞环等的题词,还有著名书画家的书画精品。

吉鸿昌 - 吉鸿昌故居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优秀***员吉鸿昌,字恒立,名世五,1895年9月18日生于吕潭乡吕潭古镇。1934年11月24日被蒋介石*害于北平,牺牲时39岁。英年被害,斗志未酬,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吉鸿昌将军一生坚持抗日救国。兴办家乡教育,留下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现存的吉鸿昌故居、吉鸿昌学校就是将军留给后人的无可比拟的精神和物资财富。1895年初,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过继给近门叔叔吉大奶家,住吉大奶两闸草房。同年9月18日,吉鸿昌就诞生在两间草房里。那两间草房,位置在学校偏南一点的吉家老宅里。1931年,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在开封因病去世,灵柩连夜从开封运到吕潭,就停在两间草房里。为了便于各界人士吊唁,吕潭的父老乡亲连夜动工,在紧挨学校的东边,盖起明三暗五五间正房,东西厢房各6间的三合院,就是保存到现在的吉鸿昌故居。1980年,扶沟县人民政府拨款25000元,对故居进行了重修。为了保护故居,吕潭乡党委。政府把乡文化中心搬进故居,并邀请县博物馆的有关人员把烈士生前的革命事迹,制成图片,陈列在故居内,供人们参观学习。80年,被评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吉风仙,把自己出资2000多元购买的4000余册图书,也搬进故居,供人们免费借阅。1994年,乡文化中心搬到尚村岗乡政府所在地,吕潭二村村委会在故居内办公至今。现故居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鸿昌 - 相关电影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吉鸿昌》,再现了这位传奇英雄的一生。 编剧:陈立德 导演:李光惠、齐兴家 主演:达奇(饰演吉鸿昌) 白德彰 张冲霄 左夫 李瑛 孙敖 伊波 该片获得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

剧情介绍:影片描写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被部署在鄂豫皖边界剿共的西北军吉鸿昌部第二十一军,士气低落,叛逃日众。治军严明的吉鸿昌对此困惑不解。一天,他在审讯一批叛逃士兵时,其中一屡建战功的老部下,慷慨陈词,反对剿共,引起他的深思。他破例赦免逃兵**后,乔装平民进入苏区实地考察。苏区**人周光远识破他的身份,就***和红军的**主张、战争观念等问题,与之作推心置腹的讨论。吉鸿昌彻悟心服,返回驻地后即按兵不动。蒋介石怀疑吉鸿昌赤化,迫使他辞去军职,出国考察。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吉鸿昌回国抗日,蒋介石又诱逼他**。周光远及时从苏区赶到上海与他会晤,并接受他加入中国***的要求。1933年,吉鸿昌在天津组织抗日救国同盟军。蒋介石用武力威逼他交出军队,吉鸿昌在抵抗中负伤,与师长霍金龙回到天津,不久即被*****派秘密逮捕。蒋介石再次诱降不成,便下令*害。吉鸿昌临刑前赋诗明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 烈士诗歌

渴饮美龄*,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附录:缅怀吉鸿昌将军诗词 《缅怀吉鸿昌将军》 没能东北死,却在北平亡。 中华民族泪,一齐恸国殇。 ――(上海)张志真 《祭吉鸿昌将军》 男儿年少多英武,壮志弥天抵外辱。 遍点春秋多少事,腰佩吴钩震胡虏。

吉鸿昌 - 历史评价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吉鸿昌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周恩来总理在1971年指出:“吉鸿昌同志由旧**出身,后来参加***,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很有必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1984年,在吉鸿昌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烈士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邓小平为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题写了书名。聂荣臻亲笔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1995年,在吉鸿昌烈士诞辰100周年之际,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张爱萍、迟浩田、程思远等党和国家**人分别为吉鸿昌烈士题了词。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