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治磐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丁治磐,字似庵,江苏省东海县人,1945年以协助同盟国作战有功,荣获美国银橡叶自由勋章。1988年因病在台湾逝世,享年94岁。著有《补闲斋集》等。

,基本介绍

丁治磐将军(1894-1988),江苏东海人,清末受完整古文教育,诗赋古文书法皆有根基。民国初年毕业于江苏讲武堂、陆军大学第12期。抗日战争时,任陆军第41师中将师长、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26军中将军长、同盟军中国陆军第4方面军副司令官,因协助盟军战绩卓,获颁美国银橡叶自由勋章。国共内战时,任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兼青岛警备司令、江苏省政府**兼保安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等。**政府迁台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88年3月8日逝世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95岁。 著有《丁治磐日记》、《补闲斋诗稿》、《补闲斋集》等。

人物经历

  民主革命时期,历任江苏第67混成旅营长、副团长。后任直鲁联军徐源泉**团长、旅长、参谋长。

  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成功地随徐源泉部加入国民革命军。

  抗日战争时期,因在王家牌楼破日军一旅团。于1939年晋升为陆军中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师,参加了京沪、武汉(大别山)、**次长沙等会战。1942年升任陆军第26军军长,为***军事委员会直辖**,奔战于第三、第九战区。抗战胜利时在湖南省衡阳受降。

  解放战争时期,任青岛市警备司令。1948年调任江苏省政府**,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率残部退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列岛,5月中旬在中国人民***第33军98师全面清剿盘踞嵊泗列岛的***武装残匪。在解放嵊泗列岛前夕,携带随从和家眷等撤离嵊泗去台湾。赴台湾后被聘为“国民政府国策顾问”,致力於国防学理之研究。后*离军界,任“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以诗词、古文、书法自遣。潜心于诗文书画,擅作对联,爱好刻印。早年习文学,应科举善为诗文,书宗二王,旁及中唐李阳冰、李北海、米芾,兼习颜真卿各帖,进出汉魏之间,用笔流畅而凝重,风神潇散,以气势见长,自成一家风格。又精篆刻,早年曾参南通状元张謇幕府,受其指点尤多,为一代大家。

  1945年以协助同盟国作战有功,荣获美国银橡叶自由勋章。1988年因病在台湾逝世,享年94岁。著有《补闲斋集》等。 下图为《江阴要塞》丁治磐剧照,并非其本人。

古文造诣

丁治磐自小接受完整古文教育,诗赋古文书法造诣很深,偏爱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的主导下,二十六军文工团与其说是一个文工团,不如说是一个袖珍京剧团,生、旦、净、丑角色一应俱全,演员唱、念、做、打技艺娴熟,尤其是女演员个个扮相俊美,出场一色湘绣服装,明亮耀眼。二十六军文工团公演地点设在金溪县城孔庙南面的广场上,那里有有一个戏台。为方便蛤蟆菩萨观看,人们将载有蛤蟆菩萨专座――银轿子的大红雕花官轿安放在戏台正对面。公演三天里,二十六军文工团分别为蛤蟆菩萨和金溪民众演出了《借东风》、《铁弓缘》和《花田错》等传统京剧。是时,金溪县城夜夜万人空巷,十里八乡的乡民也都扶老携幼,赶来县城争睹百年难遇的大戏。广场上可谓人山人海,喝彩叫好声如雷贯耳,虽时值残冬,寒气逼人,却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蛤蟆菩萨也似乎感受到人们的**,纹丝不动地坐在银轿子里,一如既往瞪着两眼,津津有味地观看文工团员精湛的表演。

个人作品 自题联

  复问江山谁做主; 真堪风月我为邻。

. 谁说衰翁淡荣利;

  何妨烂醉得萧闲。

  数点梅花,尽是孤臣*泪;

  一�g故土,还留胜国衣冠。

  此联改自清·黄文涵(字子湘,澧州人。历官广西知府。著有《忆琴书屋存稿》)题史可法祠墓联。原联:“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g故土,还留胜国衣冠。”仅上联首字“万”易“数”一字借为己用,反映出作者兵败逃孤岛的无奈和深切怀念故土的抑郁心情。一字之改,切人切事,甚为点睛之笔。

  渔唱樵歌,且由他逍遥去;

  江声山色,皆在吾咤叱中。

  小有才名易懈于文章功业;

  潜规德量式歆夫天地山川。

  ――少时自饬

撰制、题、联

  莱子彩衣绚瀛海;

  金母妙�哦�神州。

  ――墨迹书法联。

  澄江一揽秋明月;

  静树千看晓定风。

  ――回文联。

  万籁沉为无响曲;

  谷音细作别裁诗。

  ――诗钟,嵌“万”、“谷”。

  竟使一寒终至此;

  便能百岁又如何。

  ――诗钟,嵌“寒”、“岁”。

  雁塞惊寒冲绝塞;

  鸾台献岁引诸邦。

  ――诗钟,嵌“寒”、“岁”。

  不信春寒能护柳;

  最宜晚岁先探梅。

  ――诗钟,嵌“寒”、“岁”。

  点额顿教生艳色;

  沾唇稍与发酡颜。

  ――诗钟,分咏“梅”、“酒”。

  寻檐索笑香沾袖;

  对影微吟月在杯。

  ――诗钟,分咏“梅”、“酒”。

  行脚此堪留,有绀宇精蓝大庇行脚;

  天心犹未悔,要善男信女共挽天心。

  ――题台北行天宫

丁治磐贺赠联

  云梦,气吞八九;

  沧溟,水击三千。

  ――赠宗鲁

  仁者不以人为驭;

  列子乃御风而行。

  ――赠南通汽车公司

  莱子彩衣绚瀛海;

  金母妙�哦�神州。

  ――贺谢母童太夫人80岁寿诞

  寒香嚼得成诗句;

  新月邀将入酒杯。

  ――赠伍泽懿先生

  不待梦花索我句;

  只宜饮水颂君诗。

  ――为嘉右杜兄索句所撰

  画轨得鞭雷而走;

  环涂试缩地之奇。

  ――志贺台湾铁路电气化

丁治磐撰挽联

  两世交亲,只合危时重白士;

  一钱共选,行悲清节过黄垆。

  ――挽徐道邻

  徐道邻(1906-1973),名审交,徐树铮之子,安徽省萧县人。***政界**。德国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回国后在国防设计委员会任职。1935年由蒋介石口授、陈布雷执笔写成《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一文,以徐道邻署名在《外交评论》上发表,遂致声名大噪。1938年后、历任驻意大利使馆代办、考试院铨叙部司长、行政院政务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1949年去台,先后任教于台湾大学、东海大学。1962年赴美。1973年12月病逝美国。著有《唐律通论)》《徐树铮先生文集年谱合刊》等。

  起初狂歌,有人欲*郑子产;

  斯为廉吏,今时谁扮孙叔敖。

  ――挽尹仲容

  尹仲容(1903-1963),名尹国墉,初字仲固,湖南省邵阳县人。*****,台湾经济决策核心人物。1925年南洋大学毕业。曾在南昌市公用局、第三中山大学、建设委员会、交通部、中国建设银行公司等处任职。1939年冬赴美,任中国资源委员会国际贸易事务所纽约分行主任。1946年任行政院工程计划团团长。1949年去台出任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副主委,参与主持生产恢复和经济建设工作。1950年以经济部顾问名义赴日,在东京与盟军总部谈判台日双边贸易事项,签订台日易货贸易协定,奠定了台日贸易的基础,完成“台日建交”的经济准备工作。后历任**信托局局长、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会员、秘书长,兼工业委员会召集人、经济部长、行政院外汇贸易审议委员会主委、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委等职,主导台湾经济决策,并任中(台)日文化经济协会理事,参与对日经贸政策制定。1963年病逝台北。著有《电磁学》《工程数学》《吕氏春秋校释》《我对台湾经济的看法》等。

  方任愧辁才,筹略既亲时遣劳;

  国宪即家训,元勋特有圣知闻。

  ――挽孙科

  孙科(1891-1973) 字哲生,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中山之子。早年赴美留学。1916年返国,任广东大元帅府秘书。1917年任广州非常国会和外交部秘书。1918年兼非常国会书记、《广州时报》总编辑。1921年任广州治河督办。1921年任广州特别市首任市长。1924年任***临时**执行委员。此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广州市长、广东省建设厅长、广东代理省长、***青年部部长、**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1927年7月宁汉合流后,历任国民政府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考试院副院长。1931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38年以特使身份三访莫斯科。1945年任***政府副**,兼立**长、*******。1949年反对代总统李宗仁与**和平谈判。同年3月辞职去美国。1964年到台湾。1966年任“考试院”院长。1973年9月13日病卒于台北。

  牙笋不相离,正及危时尊竹义;

  绳床刚独宿,遽悲寒夜梦藤阴。

  ――挽谷正纲

  谷正纲(1902-1993),字叔常,贵州省安顺县人。毕业于贵阳南明中学后,1921年考入柏林工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次年二月转入柏林大学哲学系,改攻**经济。1924年加入***,次年于柏林大学毕业。1926年奉*****之命转赴苏联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受训,奉派担任**青年部秘书。1927年任**党务学校(**大学前身)、训育主任。1931年当选为***四大**委员,出任**组织部副部长,并任****会议法制组委员。1933年任立**立法委员。1934年改任实业部常务次长。1935年与兄谷正伦、弟谷正鼎一同当选为***五大**委员,史称“一门三中委”。抗日战争*发后,改任军事委员会第五部副部长。1938年任***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兼第三战区**部主任。同年三月复任**组织部副部长。1939年任行政院社会部部长 。同年6月以社会部部长身份任陪都(重庆)救护委员会副委员长。1948年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届国民大会,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社会部长。1949年出任京沪杭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5月自舟山飞台湾高雄。1950年1月在台北转任内政部部长。3月辞职应聘为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8月任*****改造委员会委员兼任第二组组长。1952年10月在***七大上当选为**常务委员,任职至十三大后改任**评议委员会**团**。1960年任***民大会一届三次会议秘书长。1966年后改任**研讨委员会副主任。在台北召开的世界**联盟大会上被推选为理事会**,后任终身荣誉**。1993年12月在台北去世。

  淳于�、东方朔,是用滑稽为道;

  吴季札、严子陵,长怀廉让之风。

  ――挽吴敬恒

  吴敬恒(1865-1953),字稚晖,江苏省武进县人。1890年入江阴南菁书院,1891年辛卯科举人。1901年春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1902年5月任上海爱国学社教员。1903年利用《苏报》鼓吹革命,同年“苏报案”发生,被迫去英国。1905年冬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国,任唐山大学校长。二次革命失败后,与蔡元培赴欧,袁世凯死后回国,与钮永建在上海创办《中华新报》,任主编。1920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成立,任校长。1923年回国,次年在***“一大”上当选**监察委员,嗣后二、三、四、五、六届均连任。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上海市临时**委员会委员,代**。后历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故宫博物院参事、建设委员会委员、**陆军军官学校校务委员、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研究院院士。1949年去台,任*****评议委员。1953年10月30日去世。擅长书法,尤以篆书见长。对中国的文字学极有研究,曾任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

  傲霜菊尽,擎雨荷枯,蓬岛难为诗酒会;

  近日戈靡,渡河愿在,�v枢顿失纪纲人。

  ――挽于于右任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晚年号太平老人,陕西省三原县人。中国***元老。著名的教育家、诗人、书法家。于右任嗜爱好碑铭金石,所见古刻名碑,竭力保护,即使戎马倥偬,任靖国军总司令时也不例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元旦陪同孙中山先生去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被推选为民国首任交通部次长。1918年至1922年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回到陕组织成立靖国军,与当时的北洋军阀在陕实力人物陈树藩、刘镇华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后长期担任民国政府的监察院长。1924年任委托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从洛阳古董商手中买下出土的古代墓志近300方,因其中有7对北魏贵族夫妇的墓志,故将自己的住室命名为“鸳鸯七志斋”。在20世纪2、30年代,收藏古代碑志耗资16万多银元,其中1993年由陕西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协助在河南洛阳收买的《熹平石经》残碑石用了4000银元。有时为了不让古董商将碑志买给外国人,于右任宁可多掏钱,也要买下。当1937年西安碑林大修告竣后,于右任即将自己收藏的碑志全部捐献给碑林博物馆,共计318种,384方。其中:《熹平石经》及黄(yang)石6种、晋墓志4种、北魏墓志136种、东魏墓志9种、北齐墓志8种、北周墓志5种、隋墓志110种、唐墓志35种、后梁墓志1种、北宋墓志3种。其收藏并捐献给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墓志中,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有《夫人管氏墓志》、《元珍墓志》、《穆亮墓志》等书法极品20多种,都是我国书法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黎祁养上寿,不须仙�胡麻,贮襟有越王余蒜;

  鹏赋逼终朝,未乞灵山大*,骑箕下叶令空棺。

  ――挽李煜瀛

  李煜瀛(1881-1973),字石曾,笔名真民、石僧,晚号扩武。河北省高阳县人,李鸿章第三子。中国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留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并出版《新世纪》周报。1911年夏回国。1914年再度赴法,设勤工俭学会,并任华法教育会副会长。1917年归国至抗日战争*发期间,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法大学董事长、北平大学及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北平研究院院长等职。其中1924年任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并筹建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后任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兼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赴瑞士。1956年定居台北。著有《石僧笔记》等。

  草律示国中人,综民约与民彝,早致时雍依肺石;

  遗言了身后事,欲速朽而不朽,永歆勋望在珠盘。

  ――挽傅秉常

  傅秉常(1896-1965),广东省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人。191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在香港圣士提反男中学任教。1918年由伍廷芳介绍,任广州军政府总务厅印铸科科长。嗣任伍廷芳秘书,研习法律及**学理论。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秘书。继任大元帅府秘书,筹划革命时期财政和外交任务。1920年任琼(海南)海关监督和广东交涉员。1927年升任财政部关务署长。1928年10月立**成立,出任立法委员,负责修订民法,表达出中国民法在情、理、法交融上的完美体系。起草《债务法》、《亲属法》、《继承法》等部分。并兼任立**外交委员会委员长。1931年一度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不久复返立**任立法委员。1933年至1936年期间参与国民政府宪法草案的起草昨审查及修订。1940年7月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同年12月8月“珍珠港事变”,国民政府宣布对日、德、意三国宣战。并主持中美、中英条约之谈判、签订。1942年出任驻苏联大使。1943年10月在莫斯科代表中国签署中英美苏四国外长宣言,为中国取得了世界四强地位。1946年1月出席联合国在伦敦召开的**届会议。同年7月出席巴黎和平会议,并担任大会所属的军事和会**,对外交工作贡献良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再返华,暂居法国。1957年始返台北。1959年6月被选为台湾“司**”副院长。1964年10月以“蒋总统”名义庆贺智利、墨西哥两国总统就职典礼。1965年7月因病在台北逝世,终年69岁。

  守庚申有不死之术,镜听示瑜珈,方期人洽仙缘,国存贞干;

  寄戊已慕同官之贤,梦占恨绵�罚�争似涕泣两表,□□□□。

  ――挽贺衷寒

  贺衷寒(1900-1972),别字君山,湖南省岳阳县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部**厅厅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浦三杰之一。早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及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1年秋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及民族革命团体**次代表大会,1922年春回国后*离团组织,于武昌和长沙任教,创办人民通讯社,任上海《时报》记者。长沙青年服务社教务主任。1924年春由湖北省出席***一大代表詹大悲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期步兵。毕业后任黄埔军校**部上尉秘书,孙文主义学会会长,黄埔军校炮兵**营党代表兼**连党代表,国民革命军**军**师**团党代表,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部、训练部主任。1926年2月被选派苏联学习军事,1928年1月回国,任杭州黄埔第五、六期学员军事训练班总队长,黄埔同学会监察委员,***南京市党部监委会**。1929年春赴日本考察军事**,1931年2月回国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宣传处长,训练总监部“剿匪”军队**训练处处长,兼国民军事教育处处长。1932年春任军事委员会**训练处中将处长,兼*****组织部军队党务处处长,发动组织复兴社,任复兴社干事会常务干事、书记长。1933年起先后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武汉行营及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政训处长,汉口市党务整理常务委员,留俄同学会会长,1935年11月当选***第五届**执行委员,后任**新闻检查处处长。1937年春曾赴欧美考察军事**。抗日战争*发后,任军事委员会**训练处中将处长。军事委员会**部**厅中将厅长、**部秘书长,主管***军队**工作长达八年。还曾兼任三青团临时**干事会常务干事,行政院社会部劳动局局长,《扫荡报》社长。1945年当选***第六届**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任行政院社会部政务次长,为**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任“行政院”交通部长,“总统府”国策顾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1971年退休,任***第十届**评议委员。1972年5月9日在台北逝世。著有《党团的组织与运用》、《中国的病根》、《汪精卫理论的批判》、《**策略之研究》、《改组派之检讨》、《一得集》、《国防的根本问豚》、《国民劳动与军队复员计划刍议》、《义务劳动五年计划》等。台湾出版有《贺衷寒与军队**训练》、《贺衷寒先生事略》等。

  每接谈言,辄自信魂有安顿处,最难豁达知君,视死直同归乐国;

  久遭衰*,其所憾天竟丧斯文,倘得轮回再世,他生应复是醇儒。

  ――挽徐子明教授

  徐子明,原上海公学教授。1948年赴台湾,受聘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与著名国画家徐悲鸿交谊甚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