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珍(1902-1931),男,又名伯珍、谷珍。广东海丰人。广东海陆丰地区党的早期主要**人之一,一九三一年担任**福建省委**职务时在厦门牺牲,年仅二十九岁。
,基本内容个人经历
一九零二年三月十一日,李国珍出生于广东海丰县城南湖边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少年勤奋好学,喜欢体育、绘画等。十五岁时参加“群进会”,开始受到社会斗争的熏陶。十七岁考入陈炯明在海丰开办的陆军军官讲习所,学科成绩优良,结业后任粤军见习排长。他目睹旧军队的**、官场的丑态,任职不到三个月,就愤然弃职回家。不久,在海丰县北笏乡国民小学当教员。
一九二一年夏,李国珍参加彭湃“社会主义研究社”的活动,并在《新海丰》上发表《我的人生观》、《可怜的女儿》《悼陈复》等作品。 同年,李国珍几经周折取得了留学日本公费生的资格。十一月初,他与林铁史、黄鼎臣等到达东京,先后在东亚高等学校和成城学校补习日文、英文、数学。一九二二年,考入庆应大学医科。一年以后,又考上东京**高等学校。
一九二三年暑假李国珍回到家乡,参加反对**政府镇压海农会工作。一九二四年参与油印出版陈舜仪主办的《新生》半月刊。一九二五年,参加迎接东征军和组织农民自卫军的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先后担任**海丰地委宣传部部长、《陆安日刊》(后改为《海丰日报》)和《工农周刊》主编、“新学生社”海丰分社负责人、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和农民自卫军教练、**海丰县委书记等职务。在此期间他为党起草文件,为报刊写文章,到各种**发表演说,亲自编排戏剧演唱《醒国魂》、《红娘诉苦》等粤曲。曾在《陆安日刊》上发表过许多署名专论和《一个车夫的自白》、《分赃与分忙》《“五一”感言》等小说和杂文。
为了党组织和革命队伍建设的需要,李国珍执行地委指示首先公开***员的身份,在十一月七日俄国十月革命八周年的大会上,代表中国***组织发表演说,宣传党在当时的**主张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表示欢迎先进分子加入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此后,在与组织部长郑志云紧密配合下,使党员队伍有了较大的发展。仅海丰一县,从第二次东征到一九二六年冬,党员人数就达到七百多人。
第二次东征后,彭湃主要在广州和汕头、梅县等地开展工作,海陆丰地委实际上由郑志云和李国珍主持。一九二六年李国珍主持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并主讲社会发展史和共产主义ABC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革命失败后,李国珍参加南昌起义,在革命委员会保卫局担任警卫科长,从南昌到潮汕的转战中,负责保卫**机关的安全。
起义军到达潮汕地区后,九月二十三日攻入潮州城,李国珍被任命为潮安县公官局局长。与原在潮安做秘密工作的县委书记林务农取得联系,开展清查***的工作。后在枫溪车站指挥反击战斗中负伤。在群众掩护下辗转去日本治伤。一九二八年乘船经上海、厦门回国,并通过黄鼎臣和恽代英取得了联系。一九二九年初,**派陶铸到福建工作时,同李国珍接上了关系。从此,李国珍在福建省委的直接**下投入到党的秘密工作和公开的教育活动中。
1930年初福建省委派李国珍到漳州任石溪中学校长,设立秘密工作点。同年二月二十五日,李国珍在福建省第二次党代表会上被选为**福建省委委员,后转移至厦门郊区云梯中学以教员为掩护,担任福建省宣传部部长。参与组织厦门劫狱*动。
有一段时间,李国珍以夫人陈秀慧(烈士陈舜仪幼妹)的化名――陈弱芷的名义,在厦门西庵宫的巷子里租了一所房子,作为省委宣传部的秘密机关,隐蔽开展党的宣传活动。
由于叛徒告密,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五日,高在厦门鼓浪屿的福建省秘书处和宣传部同时遭到敌人破坏。李国珍和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杨实、厦门市委**郑裕德等八位同志被捕。被捕后,李国珍化名李仁发,在严刑与利诱兼施的审讯中,与敌人进行斗争。
牺牲经过三十多天的牢狱和刑讯的折磨,于四三十日深夜,李国珍和梁惠贞、郑裕德、林树根四位同志被**派秘密*害。八月一日,**厦门中心市委出版的专刊颂扬了烈士们英勇斗争、慷慨就义的事迹。其中关于李国珍的有这样一段记载:……那天夜间二时,敌人以提审为名,将四位同志由狱中押出,便押上汽车开往禾山,沿途**,布满军警。四同志在车上高唱国际歌,大喊革命口号,李国珍同志对车上押送的士兵作演说,听者受了极大感动,甚至于流下泪来。在这样悲壮淋漓、慷慨激昂的紧张气氛中,终于冲破了夜里的黑暗、沉寂、**,*露了***军阀的残酷面孔,显示了我们英勇战士的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