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军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李光军,(1919―1995)江苏省睢宁县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同年入伍。抗日战争时期,任县边区抗日青年救国团主任,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队连长、营**教导员,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营长、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副团长,华东军区第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谋长、副司令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李光军同志是爱国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为中国革命胜利、人民解放和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5年4月28日在武汉逝世,终年76岁。

,人物简介

李光军:(在职:1964.08-1968.10)(生卒年:1919―1995)江苏省睢宁县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同年入伍。抗日战争时期,任县边区抗日青年救国团主任,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队连长、营**教导员,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营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63师参谋长,师长。1953年,李光军率63师入朝作战,在朝鲜升任少将,归国后接替邓岳为三十八军军长。1967年2月15日,三十八军由通化调防保定,李光军分工负责三支两军工作。4月,以“八一总部”**与否为导火线,保定造反派组织重新洗牌,组合成“工总派”(即“农大造反团派”)和“工筹派”(即“革命红楼派”)两大派系,较稳健、保守的“工筹派”得到省军区的支持,受省军区排斥的较为激进的“工总派”,主动对新来乍到的38军示好,寻求支持,38军与河北原当权势力无任何牵连,在感情上亦倾向于“工总派”,与“工总派”一拍即合。两派掀起大规模武斗,副参谋长张致善和两个副师长在支左中被打成重伤。由是,三十八军与河北军区始终不睦。为解决保定问题,八月,**通知保定两派代表进京汇报。期间,两派代表与“两军”――河北省军区马辉(司令员)、曾美(政委),三十八军李光军、刘海清签订了双方关于立即制止武斗的协议,武斗稍歇,但两派矛盾未能根本消弭。1967年12月至翌年1月间,陈伯达在****代司令员郑维山、政委李雪峰等陪同下到河北各地视察,为省革委会的成立清除障碍。时驻河北各军、省军区均倾向于各地较保守一派,唯独三十八军支持激进派。但是,7月,作者去保定时,见三十八军纠察巡逻,不带红袖标,不配像章,军风严紧。军士们说,军长不赶形式,不追求时髦,依然保持三十八军军中劲旅作风。赴军中,见军风整肃,无标语彩旗,心中深为惊服。

人个概述

李光军,1919年1月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象山村一户农民家里,自幼家境贫寒,青少年时期,他在徐东南私立农业中学努力学习并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参加徐州第五战区抗敌青年训练班。在训练班学习期间于1937年11月加入中国***。

1938年,日

军侵入邳睢地区,他在家乡任第七区区委书记并组织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活动,曾任古邳地区青年救国团主任。八路军南下后,他**的抗日武装编入八路军,他先后任陇海南进支队一队二营五连连长,邳睢县独立团二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二营、皖东北苏纵二团二营、八路军陇海支队八团一营、八路军五纵三支队八团一营教导员,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一营营长,新四军高级军事研究班学员,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副团长等职。李光军和战友们在淮北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华东二纵六师十七团团长、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孟良崮、临朐、南麻、益林、罗原、三都岙等战斗,还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1949.10.07任第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师长。

1950年6月28日,朝鲜战争*发后,1953年1月,六十三师师长李光军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师官兵入朝作战,第六十三师归第二十一军建制,其前身是1940年9月1日创建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黄克诚任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任第三支队司令员,韦国清任第三支队政委。入朝时,李光军任六十三师师长,章震任政委。全师营以上干部都参加过抗日战争,连排干部都参加过解放战争,战斗经验丰富,指挥技术娴熟,**作风过硬,纪律严明。1953年3月中下旬,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各师主力相继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李光军率部入朝,先后参加了中线坚守阵地防御作战和著名的1953年夏季金城川战役等。在朝鲜升任54军副军长。1956年4月回国。

1955.12任54副军长,1956年5月,他奉调入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深造,经三年多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成为我军一名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深厚的军事理论的高级指挥员。1959年毕业归国后,1960.08任第三十九军副军长,1963.08任六十四军军长。

1964.08任38军军长,1967年2月15日,三十八军由通化调防保定,李光军分工负责三支两军工作。4月,以“八一总部”**与否为导火线,保定造反派组织重新洗牌,组合成“工总派”(即“农大造反团派”)和“工筹派”(即“革命红楼派”)两大派系,较稳健、保守的“工筹派”得到省军区的支持,受省军区排斥的较为激进的“工总派”,主动对新来乍到的38军示好,寻求支持,38军与河北原当权势力无任何牵连,在感情上亦倾向于“工总派”,与“工总派”一拍即合。两派掀起大规模武斗,副参谋长张致善和两个副师长在支左中被打成重伤。

由是,三十八军与河北军区始终不睦。为解决保定问题,八月,**通知保定两派代表进京汇报。期间,两派代表与“两军”――河北省军区马辉(司令员)、曾美(政委),三十八军李光军、刘海清签订了双方关于立即制止武斗的协议,武斗稍歇,但两派矛盾未能根本消弭。1967年12月至翌年1月间,陈伯达在****代司令员郑维山、政委李雪峰等陪同下到河北各地视察,为省革委会的成立清除障碍。时驻河北各军、省军区均倾向于各地较保守一派,唯独三十八军支持激进派。但是,7月,作者去保定时,见三十八军纠察巡逻,不带红袖标,不配像章,军风严紧。军士们说,军长不赶形式,不追求时髦,依然保持三十八军军中劲旅作风。赴军中,见军风整肃,无标语彩旗,心中深为惊服。

1967年10月,李光军突接调令,平调至武汉军区任副参谋长。据说,调离李光军是杨成武当**办事组负责人时提议的,杨并提议由六十三军副军长徐信遗补空缺。报至林彪处,林不同意徐信到三十八军,有意按刘贤权建议,在本军提拔副军长刘海清升任军长,压下了此事,并由此对杨成武产生戒心。李光军的正式调动,已是在杨成武被**大半年之后。但****不喜欢李光军,故有此调动。李光军后为武汉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

1985年6月退出**岗位后他离职不离休,继续为党的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人物履历

  1937.09,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

  1937.02――1937.11,任县边区抗日青年救国团主任;

  1937.11――1939.03,邳县地区第七区区委书记;

  1939.03――1941.07,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队二营五连连长;

  1941.07――1943.10,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六团二营教导员;

  1943.10――1945.08,新四军九旅26团一营营长;

  1945.08――1947.07,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副团长;

  1947.07――1949.02,华东军区第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团长;

  1949.02――1949.10,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参谋长。

  1949.10――1955.12,第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师长;

  1955.12――1956.04,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四军副军长;

  1956.04――1960.04,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深造学习;

  1960.04――1963.08,第三十九军副军长;

  1963.08――1964.08,六十四军军长;

  1964.08――1968.10,三十八军军长;

  1968.10――1969.12,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1969.12――1971.07,武汉军区参谋长;

  1971.07――1975.03,七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

  1975.03――1978.07,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参谋长;

  1978.07――1985.06,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83.06,当选中国***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授衔情况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勋章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独立功勋荣誉章”

人大代表

李光军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评价

  李光军同志,1937年加入中国***,同年入伍,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多次抗击和粉碎了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参加和指挥了一系列攻坚战、破击战和守备战。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战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高级军事**岗位上,致力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0年动*期间,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在思想上**上保持高度一致。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独立功勋荣誉章”。他具有坚定的**信念,顾全大局,勤奋工作,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生活俭朴,表现了一个***员应有的觉悟和高风亮节。

  李光军同志是爱国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为中国革命胜利、人民解放和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5年4月28日,李光军同志在武汉逝世,终年76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