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秦时隐士,汉代逸民。是居住在陕西商山深处的四位白发皓须、德高望众、品行高洁的老者。他们四位分别是苏州太湖�f里先生周术,河南商丘东园公唐秉,湖北通城绮里季吴实,浙江宁波夏黄公崔广。
目录
简史详细生平
编辑本段简史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见千山苍苍,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绳绳嗡嗡的京都咸阳,真是人间净土。这儿听不到刀*鼙鼓的惊鸣,看不见残*无道的*戮,见不到争宠斗势的恶棍,觉不到尔虞我诈的寒惨,也没有卖官卖爵的小人,遂决心“岩居*处”,“紫芝疗饥”,在商山隐居下来。 四皓在商山避秦隐形不久,刘汉王朝统一了天下。当汉高祖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另立赵王如意时,刘盈的母亲吕后经张良策划;约请四皓出山。“偕入汉廷,一语吾主”,改变了刘邦废太子的初衷,终使刘盈做了汉惠帝,四个功高盖世的老人,尽可**厚禄颐养天年。可是,他们却功高身退,重返商山,终老山林,死后便葬于商镇。
编辑本段详细生平四皓本来为秦代**,古称秦博士。秦人历代务农讲武,任用贤能的知识分子奠定了霸业。到秦始皇嬴政时,废井田,毁学校,焚烧经籍,坑*儒生。四皓见时政日非,危*将至,逃离咸阳,隐居在“上洛商山”。后人说此不与*世合作的态度,为“避世”或“避秦”。
秦始皇坑儒,四皓本来也是秦通缉坑*的要犯,一旦被秦捕获,必遭活埋。四皓这一称呼最早叫出来的是西汉扬雄,他曾在《自嘲》诗文中写道:“四皓采荣于南山,仆诚不能与此数公并。”曹植、李白、白居易等历代诗人都写过商山四皓,其中最知名的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正是取材于商山四皓的故事而创作的,他说:“嬴氏*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被史学家陈寅恪引用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
商山四皓记载最详实权威的数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四皓的故事在《史记·留侯世家》内比较生动全面。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举逸民,请张良叫四皓出山,四皓不满刘邦的处世为人,拒不从命。之后,刘邦欲废太子刘盈,立他与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让张良劝刘邦,张良说此计不行,可去商山请四皓与太子一起稳定名位。于是公元前196年太子刘盈派人高车驷马“卑词厚礼”迎接四皓。
四皓知道当年始皇长子扶苏被赐死,幼子胡亥为二世亡秦的教训。又想到刘邦废长立幼必使新的**动荡,万民遭殃。太子刘盈为人忠厚,所以四皓决然出山。吕后叫吕泽(建成侯)迎四皓于建成侯府中作客,此后形影不离太子刘盈左右。
汉十一年,刘邦旧部黥布造反,刘邦打算派太子刘盈带兵打仗,四皓力劝,让吕后告诉刘邦,一定要亲自出征方可大胜。因刘邦的部将不服刘盈,黥布深知此道理,出征队伍必败无疑,所以刘邦亲自出征,大获全胜。
公元前195年,刘邦凯旋归来,在宫中设宴,看到太子身后由四皓跟从,非常惊异地问:“谁也?”四皓报上了姓名,刘邦说:“我找了诸位好多年,你们一直在逃避我,现在为什么跟我的儿子来往呢?”四皓说:“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臣等不愿受你的辱骂,只好躲了起来,太子既仁慈又孝顺,谦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太子,愿为宾客。”四皓说完离去……
刘邦对戚姬说:“太子羽毛已丰,甚得人心。”他自己也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不久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登皇位,这就是汉惠帝。惠帝刘盈为报答四皓,封侯命爵,四皓谢绝封赏,重回商山隐居,直到寿终。汉惠帝闻讯令三千御林军每人自长安携土十斤去商山为四皓墓培土,又在商州城南高车为四皓建庙建祠,以表彰四皓避秦安汉之功。
四皓并不是商山人,却住在商山,葬在商山,当代作家贾平凹以“自省此身非达者,今朝羞拜四先生”来赞美四皓的高风亮节。
四皓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能进能退,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赏。最中肯的评价还是宋人王禹��在《四皓庙碑》中写的:“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刘,知存也;应孝惠王之聘知进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俱备,而正在其中矣。先生危则助之,安则去之,其来也,致公于万民;其往也,无私乎一身。此所谓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千古四贤而已!”
选自《古代贤人故事:商山四皓 进退存亡不失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