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被捕后化名为江竹筠,四川自贡人。1928年因家乡大旱,随母亲到重庆外婆家寄居。10岁时,进南岸大同长袜厂当童工,1932年进孤儿院免费读书。1936年考入重庆南岸中学,1939年春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加入中国***。1940年秋,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学习,任该校**党组织负责人。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年仅29岁。, 江竹筠 - 概述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曾是四川大学农学院的大学生,学习期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与***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后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江姐参加**重庆学生抗*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编辑工作。受**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随丈夫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派进行英勇斗争。江姐的丈夫在组织武装*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军统特务*害于渣滓洞监狱,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江竹筠 - 工作经历

1941年秋江竹筠受党组织指派到重庆新市区担任区委委员,社会职业在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其任务是单线联系沙坪坝一些高等学校的党员和新市区的女党同。当时 环境十分恶劣,日本飞机经常来空袭,而军统特务机关就在她工作的附近,而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熟。不久,江竹筠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党组织让她担任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的助手并假扮夫妻,以掩护机关。在强烈的革命责任感的驱使下,江竹筠自然地和周围的人们交往,不露破绽,以掩护老彭顺利开展工作。1944年春由于特务跟踪,江竹筠转移到成都。遂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并以学生身份做群众工作,她在四川大学改名为江志伟。1945年,江竹筠和彭咏梧正式结婚,1946年7月,江竹筠从川大肄业回到重庆,协助丈夫工作。她负责搞学生运动工作,在她的帮助下,西南学院和女子师范学院分别建立了**党组织及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学生开展**美军*行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1947年7月,江竹筠协助丈夫彭咏梧**出版了**重庆市委机关报《挺进报》,负责部分送稿和报纸散发。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上级党组织决定川东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搞武装斗争,建立游击队和根据地。11月,江竹筠以联络员身份随任**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工委副书记的彭咏梧一道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1月,彭咏梧在云阳、奉节武装*动时牺牲。江竹筠回重庆向川东临时工委汇报情况时,临委考虑她容易*露,不宜再去下川东,而且她的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再三劝她留在重庆工作。可是,江竹筠仍然坚持到丈夫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江竹筠来到万县后,由于风声很紧,迟迟不能下乡,组织上决定暂时留她在万县县委工作,同时做*动地区的联络工作。

江竹筠 - 狱中英雄

1948年4月,**重庆市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变,由于他们告密,1948年6月,江竹筠等在万县的一批同志被特务逮捕,并被押往重庆,并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并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时,妄图把她当作突破口。但江竹筠在敌人一个多月的酷刊审讯中,守口如瓶,后来特务们竟丧心病狂地在她的指尖上钉进一根根竹签,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敌人依然一无所获。重庆行辕二处处长、特务头子徐远举只得感叹地说:“***厉害就厉害在这些地方,彭咏梧死了,看来江竹筠也死心了。”从此结束了对江竹筠的审讯。

在江竹筠受刊最惨烈的日子里,渣滓洞牢房里的难友们出现了慰问“江姐”的动人情景,有的替她包扎伤口,有的写慰问信,她们用竹签当笔,蘸红*水把赠言写在草纸上。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传诵了一时。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娅,年仅29岁。

江竹筠 - 自力自强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 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和刘少奇《论***员的修养》 ,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学生运动。1947年春,**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江竹筠 - 怀念江姐

江姐受酷刑拷问之后,难友诗人蔡梦慰用竹签蘸红*水在草纸上写下了《黑牢诗篇》 ,表达了对江姐的敬佩。截取片段,以慰烈士:

可以使皮肉烧焦,可以使筋骨折断,铁的棍子,木的杠子,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用刺刀来剖腹吧,挖得出来的,也只有又红又热的心肝!在革命斗争年代牺牲的诸先烈之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尊称她为“江姐”。吟唱她高尚品质的歌曾经成为特定时代的流行曲,她舞台上的艺术形象更深入人心。这位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女烈士的名字,就是江竹筠。

江竹筠 - 主要经历

1928年,随母亲到重庆投靠亲戚,进入**教会办的孤儿院小学校读书,受到级任老师丁尧夫进步思想的影响。1939年春,考上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与同班女同学、***员戴克宇朝夕相处,一起学习、议论时局、办壁报和到集镇作抗日宣传,阅读《新华日报》和革命书籍,从理论上、思想上认清了革命道路,提出了入党要求。同年夏,加入中国***。1940年秋,考入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学习。同时,任该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

“皖南事变”发生后,她巧妙地完成了散发十八集团军、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的声明的任务。1941年秋,从职校毕业。到曾家岩重庆妇女慰劳总会工作,担任新市区区委委员。1943年5月,接受党组织的任务,给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鼓咏梧当助手,并和他假扮夫妻。这个“家庭”成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设在***陪都的红色据点,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1944年5月,为避特务跟踪,转移到成都。两个月后,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在校两年里,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投身学生运动,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学习期间,经组织批准与彭咏梧结婚。1946年暑假,经党组织决定回到重庆作彭的助手。1947年初,受**重庆市委指派,负责联系重庆育才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西南学院。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和声援南京“五二○”*案学运**期间,同这些学校的教工、学生一起,与*****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敌人进行大逮捕前,**各支部有秩序地防守和退却,保护积极分子,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输送了一些干部到农村去。她在**学运期间,发展党员10多人,“六一社”社员四、五十人。同时,还为市委办的地下刊物《挺进报》递送稿件和组织发行。1947年秋,任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川东地委联络员,与丈夫彭咏梧一起赴云奉巫(云阳、奉节、巫山)地区,组织武装*动。1948年1月,彭咏梧牺牲。她强忍悲痛,决心继承丈夫遗志,革命到底。于同年2月,她到万县,以**职员身份为掩护,参加**县委工作,同时做*动地区善后的联络工作。1948年6月14日上午,因叛徒出卖,在**遭敌人逮捕,被押往重庆渣滓洞监狱。在轮船上,她大骂叛徒,给组织传出了出现叛徒的消息。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坚贞不屈。手指被敌人用筷子夹烂,又被钉上竹签,任敌人施用酷刑,仍严守机密。她痛斥敌人:“*了我也不知道组织,你们是枉费心机,永远也达不到你的目的。”她的坚强,赢得难友们崇敬,被誉为“丹娘的化身”。她组织狱中同志有计划地学习,几次带头参加全狱性的集体斗争。1949年春节,和女牢的难友用被面做衣裙,在监狱的小院坝上化妆表演秧歌舞,高唱革命歌曲,鼓舞难友的斗志。还和同志一起作看守的工作,并通过他与狱外地下党建立了初步联系。1949年11月14日,被特务押赴电台岚垭,秘密**于此。

江竹筠 - 意志坚强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 “中国的丹娘”。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员的意志是钢的。”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派的极度**,也是由于对*****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 ――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江竹筠 - 并肩战斗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与被**、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江竹筠 - 歌剧《江姐》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 ――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 ,是1964年由***空军**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 、 《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江竹筠 - 伟大英雄

在党的生日之时,不禁让我想起一位伟大的革命女性江姐。先前对江姐的印象来自长篇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一次出差学习的机会,在四川重庆的歌乐山上,近距离地了解了不同于小说和电影的真实的江姐。江姐的真实姓名叫江竹筠,在下川东武装起义中被捕后关押在重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内。渣滓洞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因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专门关押被捕革命党人,最多时达700余人。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一年四季参天大树遮盖,地形隐蔽,因而军统特务选择这里作为监狱。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排牢房关押男犯和女犯,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院外设有岗亭,架设机关*,24小时有人看护,整个监狱被电网覆盖,狱中之人插翅难飞。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红色革命教育圣地,外院各个房间的墙壁上挂满烈士们的生平事迹和照片,供参观者祭奠和接受革命教育。我在这里看到了美丽高雅的江姐,江竹筠。聆听了江姐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心灵得到洗礼和震撼。

江姐曾是四川大学农学院的大学生,学习期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与***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后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江姐参加**重庆学生抗*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编辑工作。受**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随丈夫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派进行英勇斗争。江姐的丈夫在组织武装*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监狱。

我们隔着装有铁栏杆的铁门向里窥探,监狱牢房内根本没有床,冰凉的水泥地面上堆放着几床破旧的棉絮、地上摆放几个痰盂、几双木屐等简陋寒酸的生活用品,让人看了流泪。革命者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顽强斗争,尤其是江姐受尽了***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每次江姐受刑同志们都特别担心,怕她由于丈夫牺牲、孩子年幼仅1岁,抵御不住敌人的各种摧残和诱惑而叛党,从而供出重庆地下党组织,因为当时很多男同志都抵抗不了非人的摧残而叛变了。同志们的担忧是多余的,江竹筠先后受重刑四次每次用担 架抬出来都是十个手指头指甲破裂,皮开肉绽,嘴唇被咬破,胸前留下斑斑*痕,但她每次都是守口如瓶,保守了党组织及一切党的机密。真金子在鬼蜮的烈火中熬炼,她英勇不屈的形象教育了全渣滓洞的难友。大家一致提出:向江竹筠同志学习!每一个革命者都应保守党的机密,恪守党的纪律,在酷刑面前应该做到威武不屈、富贵不*!唾弃那些可耻的叛徒,江姐成了***员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因为如此,***特务狠透了坚强的江姐,在革命即将胜利之际,秘密*害渣滓洞的所有革命党人,并用浓硫酸浸泡损毁了江姐的*体,解放后清理渣滓洞没有找到江姐的*骨。江姐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她的生命虽然短促,却气壮山河,表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情*。

当今社会,有人可能已经忘记了江姐,甚至有人在否定江姐的人生价值。但谁也否定不了,没有无数的江姐,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无数先烈们的奋斗,终使我们不必再以忍受敌人的酷刑或在刽子手的*口下牺牲生命来表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然而,能不能经得住各种诱惑,永远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则,仍然是新时代的一种考验。只要脚踏实地,以党的宗旨为理念,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人,不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中淡漠理想、迷失方向,缅怀先烈时就可以问心无愧。在党的生日之时,让我们共同祭奠追思伟大的革命烈士江姐,像江姐一样永远记住入党时的誓言,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

江竹筠 - 江姐遗书

江姐狱中遗书首次公开筷子磨竹签写成,2007年11月14日是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牺牲58周年之日,三峡博物馆今起公开展示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江姐遗书。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说起江姐,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位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巾帼形象,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江姐,首先是一位女性,一位母亲,然后才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这封遗书是江姐写给表弟谭竹安的,约十多厘米见方,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信中写道:“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江姐和丈夫彭咏梧的孩子彭云――编者注)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养,粗服淡饭足矣……”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志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据了解,江姐的儿子彭云长大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去了美国,现已在美国定居。工作人员表示,江姐盼望儿子健康成长的心愿可说已达到,应无遗憾。

江竹筠 - 遗书流传

江姐遗书这样流传下来,在阴森**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是怎样悄悄写下遗书,又是怎样把遗书送出监狱的?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揭开了谜底。竹筷削笔烧棉作墨,“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纸笔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用自制的纸笔,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在渣滓洞监狱里,被关押的革命志士经常向监狱看守宣传共产主义信念,策反了一些看守。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严密保护遗书安全,这封江姐遗书将在三峡博物馆大厅公开展示。“江姐遗书是珍贵的革命文物,我们保存得很小心,”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刘豫川说,遗书是草纸写成,对保存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温度一般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也不能太大。为保证遗书不被虫咬,每过两到三年,都会用技术手段把遗书放进一个密闭气体环境中熏蒸,*死可能存在的虫卵。据悉,保存江姐遗书的地方安有摄像头,还有红外线防盗装置。“展览过程中,遗书也是放在玻璃柜中,确保绝对安全。”刘豫川说。

江竹筠 - 江姐名字的由来

1948年秋末,一个小个子年轻人被关进了渣滓洞。他就是后来成为《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

罗广斌那年24岁,年初时刚刚入党,也是被**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出卖而被捕的。曾与罗广斌一同被关在渣滓洞的傅伯雍回忆说:“后来呢,是江姐传话出来,说此人可靠。我们才开始跟罗广斌打招呼。”傅伯雍提到的江姐,正是《红岩》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江雪琴,现实中的江竹筠。她是罗广斌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对罗广斌*离家庭、投身革命的经历很了解。她的被捕入狱,比罗广斌早3个月。江竹筠被捕时是在万县地方**会计室当职员,化名江志伟。

1948年6月14日早晨,江竹筠在上班的路上被捕。刚入狱时,难友们都叫她“竹筠”,没人称呼她“江姐”。当特务提审江竹筠时,大家很关注,也很不放心。作为重庆与下川东地区党组织的联络员,江竹筠掌握着许多特务们日思夜想的线索。

提审那天,特务一早就把江竹筠拉到刑讯室里,用编成一排的竹筷子夹她的手指。江竹筠疼得晕过去3次。敌人很阴*,为了避免她再次昏死,他们一点点加劲,很疼但又不会疼晕过去。直到傍晚时分,特务才把江竹筠架回牢房。难友们纷纷隔着牢房门向外张望。江竹筠的十指*肉模糊,明明白白地显示出她的坚贞不屈。当时,也不知道是谁,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江姐!”从那以后,难友们改口喊“江姐”,对她充满敬意。

江竹筠 - 人物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江姐的事迹被写进了长篇小说,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教育、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歌剧《江姐》中的著名唱段《绣红旗》《红梅赞》等,几十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广为传唱。从党和国家**人到普通群众,都为她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所深深感动。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