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1900--1988)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载宏,广东兴宁县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长期在粤军任职,1936年7月任第4路军第151师451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任第65军186师师长,1938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1941年11月任第65军副军长,1947年初任整编第65师师长,1948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8兵团司令官兼国民革命军第65军军长,1949年12月25日率部在成都起义。后任***川东军区副司令员,西南军区高参室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政协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委员,民革**监察委员会**。1988年1月20日在成都病逝。
,人物简介李振(1900~1988年),原名晋�遥�广东省梅州兴宁县刁坊镇刁潭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其父李木古,娶妻两人,生子七个,李振是老六,为第二夫人张氏所生。他的大哥、二哥均去印尼打工,五哥外出经商失踪,他仅仅读了三年私塾就去放牛。1914-1916,家乡连年水灾,他也想去印尼谋生,但没有旅费,1918年9月他跑到汕头,但正值台风,也没有人愿意出海,他为解决温饱,应募入粤军当运输兵。
后来桂军汕头镇守使刘志陆招收学兵,他报考成功,入队受军事训练5个月,毕业后分配到林虎部排长、桂粤战争的时候,旧桂军被陈炯明部打的溃不成军,他转投粤军总部独立营任班长,他的排长就是叶剑英、营长是邓演达。1921年4月,粤军**师成立学兵营,他入营学习工兵技术6个月。北伐江西的时候因表现勇敢升为排长,1924年陈炯明叛变,任广东东路讨贼军连长。后参加两次东征。
战场晋升1926年北伐的时候随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1师陈济棠部留守。1927年9月因随军在汤坑打败南下的叶挺、贺龙两部而升为营长。1929年和张发奎**大战的时候负伤,升为团长。1931年胡汉民被蒋介石无理关押扣导致两广和南京对立,他任陈济棠的**集团军**军(军长余汉谋)**师(师长李振球)**团团长、1932年7月随余汉谋进攻赣南苏区,在南雄水口战役中担任后卫,和红军经过8次激战才退至大余。1935年红军长征后,他的团在赣南清剿红军,俘虏2000余人,**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战死,军区**部主任刘伯坚被俘。他和刘伯坚同住了16天,听刘讲了16天的道理。然后把刘解送广东,获得了5万元大洋的悬赏金。后任独立**旅少将旅长,余汉谋为了培养他,专门把他送到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去镀金。
抗日时期抗日战争*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3军一八六师师长,1938年6月授陆军少将。曾在广东省增城、从化等地与日本第十八师团作战。阵地被突破,广州失守。1939年3月追究责任,卸去兵权,调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训练团大队副。1940年任第六十五军黄国梁的副军长,1944年9月指挥第187师和另外两个团固守韶关,多次打退了日军进犯,1945年1月奉余汉谋电令,大局已经蹦坏,不必在一地死守,遂放弃韶关。
内战扬名1945年9月抗日胜利以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65军军长。1946年所部整编为第六十五师(65军),任师长。归**绥靖区李默庵指挥,在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中,他的187旅在解围黄桥的战斗中被全歼,这让他非常震惊,由来他小小心翼翼的固守海安,终于等到了援军,第二年进攻山东根据地,占领蒙阴。又解除了叶飞、陶勇对藤县川军20军杨干才部的围攻。后驰援信阳,受武汉行辕主任程潜指挥,围攻大别山根据地。1948年3月,刘戡兵团在宜瓦战役中覆灭,他奉命增援,和马继援部配合,数次截断了彭德怀部的退路,西府陇东战役期间,整编第65师和马家军同时赶到,都以为对方是土八路,于是对打一通,然后觉得不对,***那里有这么猛烈的炮火,马家军抓了65军一个俘虏,结果鸡同鸭讲,谁也听不懂对方的方言,还是有人机灵,拿出笔来写字沟通,总算罢手。此后的荔北战役,经过*战之后把***推了回去,胡宗南大喜,要升他为18兵团司令,他怕被胡宗南架空,死活都要兼任65军军长。
该兵团于1948年11月以国民革命军第1军、国民革命军第38军、国民革命军第65军编成,以李振任司令官,陈鞠旅为副司令官。1949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90军调归该兵团。11月25日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五军全部、第九十军第六十一师及国民革命军第30军一部宣布川东起义。
先后参加了西北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陕战役和西南战役等。1949年胡宗南退出西安后,他和裴昌会兵团留在渭水北岸进行机动防御,***发动扶眉战役后,陷入包围圈,他迅速的突围,据他自己说,**倒是没损失多少,就是重武器都丢光了。
在行政院召开紧急会议时,黄埔楼内的蒋介石正在召见刚由陕南、川北撤退到成都地区的***第十八兵团司令官李振。该兵团是胡宗南部的主力之一,该部到达成都附近绵阳地区,对正愁无兵可用的蒋介石显然是一个好消息。蒋经国在这天的日记中也高兴地记述道:“此时胡宗南**已翻越秦岭,长途跋涉,转到成都平原。以六百公里与敌对峙之正面转进,至一千余公里长距离之目的地,而竟能于半个月时间内,迅速完成,且主力毫无损失,亦战败中之奇迹也。”
起义以后李振性格刚烈,绰号“李逵”,大有“冲锋陷阵、凌厉无前”之勇。1949年冬,当李振**在成都平原被中国人民***重重包围时,叶剑英派自己的弟弟到香港找到李的妻子,要其妻将叶剑英意见传给李振:“如要起义就要及时起义,过后就没有机会了。”李振与叶剑英早年私交甚笃,李振认为叶剑英决不会伤害老朋友,叶的话能代表***的政策。当李振准备起义时,有部下担心他起义后安全无保障,李振对部下说:“起义不是为我个人,起义后如果***不信任我,则*我一个人而救了大多数人,又何乐而不为呢!”在他酝酿起义期间,蒋介石由重庆到成都召见他,对李勉励有嘉,李振不为所动。胡宗南命令他销毁军用物资,向西昌突围,李振则反其道而行之,命令下属把物资登记保管好,他说:“为国家保存元气,为老百姓减少损失,为**减少伤亡,还是和谈好。”一天,李振不避危险,只身奔赴刘伯承驻地,面陈起义赤诚,深受刘伯承称赞。1949年12月25日,李振率***十八兵团在成都起义。联名通电起义的有兵团属下各军、师将领。这一起义。保全了成都及绵阳地区军用仓库大量物资,为四川西部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振起义后,在中国人民***中供职6年,曾任川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西南军区高参室副主任。1955年4月转业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全国人大四、五、六届代表。1958年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文化大革命”后,任四川省政协五、六届副**。在此期间,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邀请,写回忆录和自传多篇,收入文史资料选辑。
1980年冬,李振赴美探亲,护照上签的期限是5年,但他只在美国住了半年就回来了。来访者提及此事,他说:“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地。我丢不下我的工作,离不开我的祖国,更想念领我走上光明大道的中国***。” 李振于1988年1月在成都病逝,终年88岁。 著有《川东起义回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