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中国文联副**、中国电影导演。1982年获得了香港电影最佳影片奖;198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艺术成就奖。
人物简介谢晋1939年在上海参加学生业余戏剧活动,1941年入四川江安国立剧专话剧科学习,受业于曹禺、洪深、焦菊隐等名家。1943年中途辍学到重庆中青剧社当场记、兼演小角色。解放后曾进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团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届、第六届执行副**。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198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生平谢晋是为电影而生的,是电影的召唤,他才来到这个纷繁的人世间。78年前他出生在浙江上虞的书香门第,祖父是当地名士,父亲是香港有名望的会计师,二代前辈都寄厚望于这位长房长孙,让其子承父业光宗耀祖,考上名牌大学再出国留洋当专家博士,然而谢晋从小就有点反叛精神,他对当官不感兴趣,却特别热衷演戏,小学的旁边有一座傍水而筑的庙台,草台班子常常上戏台演出,悠扬的越剧唱腔随风飘来,时而一声"梁兄"《英台哭灵》让他泪水涟涟,时而一声的笃板拖腔,《哪吒闹海》又令他心弛神往,谢晋身在课堂,心早已飞上戏台,下课铃一响,他就蹦上乌蓬船看社戏直至天亮还舍不得回家。10岁那年亲戚送他生日礼物: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生文库",他如获至宝,《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岳飞》等精彩故事滋润了他那纯真的心灵,并立志像唱戏文的上台演戏,像作家写出动人的故事。
后来,他随家迁到上海,对艺术的痴迷转向电影,在中学是出了名的影迷,三日二头跑**看片,与收票老头成了忘年交,有时找空位子一坐当免费观众,有时场子客满就加座在墙角看个痛快。到了高中毕业终于发生家庭冲突,他要报考戏剧学校,父母视作当"戏子",属下三流而坚决反对,但谢晋义无反顾地赴重庆考入国立剧专话剧科,师从曹禺、洪深、焦菊隐等名家,从跑龙套、场记、剧务做起,直到1948年任电影《哑妻》助理导演,才开始了他的导演生涯。
谢晋当了50多年导演,拍了几十部电影,电影给他带来欢乐与荣耀,带来艰辛与痛苦,他的作品是中国电影画廊中光彩夺目的系列,他的电影成就卓著自不必说,但他的坎坷的电影历程堪称中国影坛独有的"谢晋现象":执导的大部分电影与时代同步,塑造了众多开掘灵魂深处并由此引起社会反响与观众共鸣的人物形象。也正缘于此,几乎每片均受磨难,折腾得可以。
《女蓝5号》刚拍完就被人指责搞金牌主义,片子公映却大受欢迎并荣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与琼花的爱情戏因儿女情长太浓而被删剪,谢晋坚持己见没用只得忍痛割爱,为了编圆故事只得加"革命口号",变爱情为战斗友情,此片虽然获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四连冠,但每回看此片到断情处,谢晋都低头不看,心中不是滋味;《舞台姐妹》以情感人却被人贬为"人性论"、原先的结尾有句耐人寻味的对话:"今后应该做怎样的人,演怎样的戏。"但送审时,被个别**改为"今后要做革命的人,演革命的戏",此片在美国放映时,外国人听不懂这句词儿,等搞明白后不禁哄堂大笑;《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牺牲还债单的动人情节,曾被人指责"有损***形象"要删去,这回谢晋不买账,如果没有这神来之笔,他宁可不拍,总算保持了原汁原味;《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都因针砭时弊而遭到过种种非议,但片片得奖而且广受欢迎。
2016年2月16日,谢晋夫人徐大雯老师在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0岁。
演艺经历1957年,谢晋执导的《女篮五号》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国**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同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1960年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1960年,谢晋决定把梁信的小说《琼岛英雄花》拍成电影。对于影片的名字,谢晋觉得剧本《琼岛英雄花》这个名字稍显文气,经与梁信商量后决定将其改名为《红色娘子军》。谢晋凭借《红色娘子军》获1962年首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导演奖,1964年获第三届亚洲电影节万隆奖第三名、 1995年“中国电影世纪奖”。
1965年,谢晋开拍了展现越剧演员在新旧中国命运转折的影片《舞台姐妹》,这部电影凝聚了他儿时对不同阶级人群命运差异的懵懂思考。谢晋凭借《舞台姐妹》获1980年获英国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1983年又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1979年,谢晋执导的《啊!摇篮》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1983年,谢晋执导的《秋瑾》在意大利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4年,执导的《高山下的花环》是谢晋的代表作之一,影片表现了当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精神。谢晋凭借《高山下的花环》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剪辑奖;第8届大众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文汇报》、《中国电影时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1977一1987)故事片奖、导演奖。
1985年,谢晋在美国十大城市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6年,作家古华拿着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毙”的剧本《芙蓉镇》,找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谢晋执导拍摄,厂长徐桑楚也很赞成,于是谢晋就拍成了。谢晋凭借《芙蓉镇》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获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大奖“水晶球奖”;捷克第40届劳动人民电影节荣誉奖;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颁发的1989年发行影片评论奖、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法国第1届蒙彼利埃电影节“金熊猫奖”。同年,任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前后曾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于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
1987年,谢晋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谢晋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接纳为会员。
1988年,凭借影片《最后的贵族》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同年,任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任第5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任第7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1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
1991年,谢晋执导《清凉寺钟声》、《启明星》两部影片,《清凉寺钟声》获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1992年8月8日,谢晋恒通**有限公司成立于上海,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同年,在美国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93年,谢晋拍摄了影片《老人与狗》。影片细腻地描写了她和初次体会到与女人共同生活乐趣的老人之间心灵的相通。这部电影获得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1993年“十佳影片奖”。同年2月,任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校长;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任第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任第8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第2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
1995年,执导作品《女儿谷》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同年5月,谢晋任上海大学**艺术技术学院院长;谢晋――恒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6年,谢晋任第6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
1997年,凭借影片《**战争》 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怀”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该片是中国电影界为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而创作的一部献礼片,投资达一亿多人民币,创下当时国内电影投资的纪录,也创下了国产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
1998年,谢晋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当代电影**”称号。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任第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评委会**。同年,出版《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
2005年,谢晋获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07年 谢晋获得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艺术成就奖。
2008年10月18日,谢晋在其老家浙江上虞下榻的酒店辞世,享年85岁。
电影人生如果把二十世纪分成前后两半,要举出后半个五十年中影响最大的一些中国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谢晋。
一代有一代的文化。在二十世纪,电影是无可置疑的文化强者。文 化的层次很多,但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实现方式,则是社会大众的群体性投入。一部优秀的电影上演,常常成为一种全民的节日,谢晋和其他杰出的电影艺术家,就是这种节日的执掌者。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谁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谁都可以评说他们的得失,因此,这片茫茫大地,给了他们最真实的文化地位。历来向社会公开的文化,最少虚假性。
与其他电影艺术家相比,谢晋的特殊性在于他整整工作了五十年。按说工作五十年的人也不少,但谢晋从青年时代一出场就快速地成了主角,此后一直有声有色地保持着指挥若定的主角地位,从让人眼睛一亮的《女篮五号》到让人热泪盈眶的《**战争》,始终让万人瞩目,这种情况不多见。即使在国际文化界,这种以五十年的时间一直拳打脚踢地站立在一个行业的**线的例子也是罕见的。
在《少年游》、《黄花岗》、《鸡鸣早看天》等剧中任剧务、场记和演员,这时他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志向。
中国导演谢晋1947年至1948年开始电影导演生涯,从影后**部担任副导演的影片是吴初之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讽刺喜剧《哑妻》。他的成名作是《女篮五号》与《红色娘子军》。由谢晋导演的许多影片曾频频在国际、国内获奖,他是目前中国获奖最多的电影导演。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国、美国、印度分别为他举行“谢晋电影回顾展”。他的作品得到国内外几亿观众的承认和喜爱,海外影评家们赞誉谢晋为“当今国际影坛上最有名望的中国人”!谢晋的影片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他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 ,希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
谢晋曾三次担任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还曾经担任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干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
谢晋还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美国电影导演工会会员、谢晋曾担任**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和中国第四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目前,谢晋为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1992年8月8日成立上海谢晋一一恒通**有限公司,谢晋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 1995年任董事长。 1993年3月任上海谢晋一一恒通明星学校校长(2000年正式加盟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上海师范大学谢晋**艺术学院,并担任院长)。1995年5月任上海大学**艺术技术学院院长。1998年4月谢晋个人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8年6月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历史拒绝琐碎。在中国人好不容易过完一个世纪的时候,一切细微的光点都已黯然失色,只有那些连贯的努力、不懈的追寻、密集的成功,才能被历史认知。谢晋己被历史认知了,因为他结结实实的拥有半个世纪。他给了人们一种信心: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中国文化也可能出现以生命历程组接成的大手笔,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化,正可由此开启。学者认为,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谢晋电影的一大特色。
家庭生活婚姻:曾经苦恋 苦尽甘来
谢晋导演的妻子徐大雯生长在四川江安城里,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1941至1943年,谢晋在江安国立剧专话剧科学习时,徐大雯在江安女中初中部求学。“我与谢晋相识,也是天公作美,因为我们两个学校只有一墙之隔。
“我们相识时他还不到20岁,我更小。谢晋年轻时就长得魁梧高大,喜爱运动,更爱打架。谢晋*气方刚,爱打抱不平,看到有人欺侮女同学,他就冲上去!别人不敢出头的事他敢!“我之所以对他产生好感,原因之一就是他有正义感,说真话!“谢晋20岁生日那天,邀了几个好朋友吃饭,我也去了。这还了得!第二天我就被学校开除了。从此,我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成了一个坏女人。于是,我不得不只身一人到重庆投奔舅舅。“经过了江安的那场变故,或者说是严峻考验吧,我们的感情更进了一步。他知道,我为了跟他在一起,不得不远离家乡。所以,他对我的感情十分专一!1946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后,谢晋把我接到上海。“当时的婚礼十分隆重,新、老式结合,而且由德高望重的洪深老师当我们的证婚人!我直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徐大雯退休前在上海市电影局工作,长期管理电影局的文件资料。她一直被圈内人称为是谢晋的“好帮手”、“贤内助”,谢导也一向以此为荣。
孩子:两子智障 两子去世
谢晋育有三子一女,其中两个儿子患有智障。作为著名的电影导演,也是两个智障孩子的父亲,谢晋因此始终倾情关注残疾人事业。据介绍,谢导当了10年中国残联副**。1991年,他拍摄《启明星》时,38岁的儿子谢建庆因哮喘不幸去世。
从事导演的长子谢衍,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继承了谢老事业的后代。1983年,谢衍赴美学习电影,周迅初登银幕之作《女儿红》就是由谢衍执导的。谢衍还协助谢晋执导了刘晓庆主演的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然而这个让谢老最放心的儿子今年8月23日因肝癌病逝。据悉,两度丧子对谢老的打击非常大。
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儿子谢佳庆,让谢晋一直放心不下。小儿子的生活难以自理,谢晋常常亲自为孩子洗脸、刮胡子,小儿子怕痒不愿意刮胡子,谢晋就哄他说:“满脸胡子,多丢面子啊。”小儿子头发长长了,谢晋就专门去学理发,然后回家给儿子修剪,一推一剪透出了父亲的慈祥和对儿子的关爱。
治病时,小儿子曾走失过两次,这可急坏了谢晋。后来,他在儿子身上留一个字条,上写“我是谢晋的儿子,家住×××,电话××”。这招儿果然灵,儿子走失后都有人送回来。
主要荣誉《女篮五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红色娘子军》1962年首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3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第3名。
《舞台姐妹》1980年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
《啊!摇篮》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天云山传奇》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首届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4项奖,第四届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奖。
《牧马人》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高山下的花环》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第八届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芙蓉镇》第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
《**战争》第十七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 节“美洲特别大奖”。
1983年,任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并被授予“金鹰荣誉奖”。
1983年和1985年先后在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和美国旧金山等五大城市举办“谢晋电影回顾展”。
1987年,被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接纳为会员,并是美国电影导演工会会员,也是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大学**艺术技术学院院长、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校长。
1987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生前任“谢晋――恒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文联副**、中国影协第六届顾问、上海海外联谊会文化体育委员会主任、浙江电影家协会名誉**。
谢晋三次担任“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担任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干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国家一级导演。曾任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生前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美国电影导演工会会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复旦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起担任上海大学**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品年表1948年,《哑妻》(副导演)从影后**部担任副导演的影片是吴初之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讽刺喜剧
1948年,《几番风雨》、《二百五小传》(副导演)
1957年,《女篮五号》,成名之作!
1961年,《红色娘子军》,关于《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内容,每个人都刻画在心上,尤其是谢晋导演的这部电影作品,更是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该片以缜密独特的导演构思、娴熟冷静的镜头技巧以及曲折的故事情节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片获得了**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62年,《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5年,《舞台姐妹》,《舞台姐妹》讲述了两个结拜金兰的越剧女演员经历了殊途同归的人生命运。导演谢晋联手演员谢芳、李纬、上官云珠与当红越剧小生曹银娣,将新旧社会越剧艺人悲苦与自新的舞台生活故事用曲调式的人情话语道出。
1974年,《海港》(与谢添合导)
1975年,《春苗》
1977年,《青春》
1979年,《啊!摇篮》
1980年,《天云山传奇》,影片讲述了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学生宋薇和冯晴岚参加了天云山考察队后发生的故事,着重刻画罗群和围绕他的几个女性的不同性格,将人物的个性、情感变化与**风云、社会矛盾、历史发展融合在一起,突出了影片主题。本片于1981年获**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并且在1982年获得了香港**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1982年 ,1982年,谢晋拍摄了影片《牧马人》,影片讲述了许灵均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故事里充满了坎坷曲折。《牧马人》获得了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剪辑奖;1983年第6届《大众电影》电影《牧马人》(1982)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配角奖。影片在上世纪80年代曾红极一时,在片中出任男、女主角的朱时茂、丛珊也因此*颖而出。
1983年,《秋瑾》,影片讲述了清末,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秋瑾随丈夫王子芳进京上任。她沿途目睹受八国联军践踏的凄凉景象,心情极为沉重。王子芳混迹于清王 府内,与一班宦家子弟觥筹交错,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秋瑾不堪忍受,展读陈天华的《警世钟》,赋诗抒怀,遭到王子芳的责骂。秋瑾决心步章 太炎、邹容、陈天华等志士的后尘, 忍痛抛下一子一女,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秋瑾与徐锡麟、陈天华结为 同志,誓为革命抛洒热*。日本政府宣布“取缔不法留学生规则”后,中国留学生提出强烈**,但留学生中也有人主张妥协。陈天华为此忧愤填膺,蹈海殉国。
秋瑾为实现陈天华未 竟的事业,决定回国。临行前,她拜 会了孙中山。孙中山委托她回国后挑 起浙江主盟人重任。秋瑾回国后,创 办《中国女报》,并接替徐锡麟出任大通学堂督办。徐锡麟为打开安徽的局面,前去安庆。秋瑾机智地聘请知 府贵福担任学堂的名誉董事,暗中购 置武器,组织武装,同光复会骨干王 金发等人联络各地会党,准备配合徐锡麟在浙皖两省同时举行起义。此时 ,徐锡麟在安庆刺*了巡抚恩铭,不 幸壮烈牺牲。浙江官府接到密电,立即下令捉拿同党秋瑾。秋瑾面对危局 ,拒绝撤离,决心一死以醒国人。被 捕后,贵福百般逼供,拍摄《高山下的花环》(1984)秋瑾威武不屈 ,挥笔在供词上写下“秋风秋雨愁煞 人”的诗句,神色自若地在轩亭口就义。
1984年,《高山下的花环》,《高山下的花环》获得了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剪辑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文汇报》、《中国电影时报》新时期十年电影奖(1977―1987年)故事片奖、导演奖。如此众多奖项的肯定,依然延续着谢晋的奇迹。
1986年,《芙蓉镇》,芙蓉镇》让姜文、刘晓庆大红特红,并且获得无数奖项。包括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或许,没有一部影片比谢晋导演的《芙蓉镇》更加能够称得上是获奖大户。
1989年,《最后的贵族》
1991年,《清凉寺的钟声》
1993年,《老人与狗》 ,1993年,谢晋拍摄了影片《老人与狗》。影片详细叙述了一个仅因为出身富农就受到迫害的女性,因为家境贫寒而出去乞讨,结果与一位贫穷老人相遇的故事。影片细腻地描写了她和初次体会到与女人共同生活乐趣的老人之间心灵的相通。女主角由斯琴高娃扮演,男主角的扮演者是谢添。
1994年,《大上海屋檐下》,但被禁。
1996年,《女儿谷》
1997年,《**战争》,关于影片《**战争》,根本不需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这部历史巨片从开拍起就受到全国的关注。影片推出以后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又获得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此外,《**战争》也是国产片中在东南亚发行成绩最好的影片。《**战争》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怀”1997年“十佳影片”荣誉称号。
2000年,《女足九号》,《女足九号》是谢晋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他拍摄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是77岁的高龄。《女足九号》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年轻力强的足球教练高波从日本回国重组女足,并带领女足重振中国女足事业的故事。影片着重刻画了高波重组女足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坎坷,并且带领队员们顽强克服困难,最后获得世界杯亚军。
**意识谈到谢晋电影,人们都不约而同地会谈到它和中国**的密切关系。当然,这是
对的。但是许多分析有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简单地把谢晋电影和主流**话语划等号、或简单地视其为巩固传统主流话语服务的。如李奕明说:“他对于历史的表述,绝对符合主导意识形态对于整个中国现当代历史和现实的权威解释。只要社会**权威话语中提出一种意识形态的想象性关系,谢晋的影片就提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故事。” 汪晖则认为:“谢晋影片不断地寻找和创造一种信仰体系, 一种对于现实统治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信仰”,“这个绝对者对于谢晋电影世界中的一切拥有绝对的权力,任何对于这种权力的背叛就会遭到无情的评判和否定。”
事实上,这些论述把谢晋和**的关系过于简单化了。谢晋和**的关系远比以往所理解的要复杂。他和主流**话语的关系不是僵硬的、不变的,而是始终在调整变化中的。它们具体可以分为以下5个阶段。
磨合期谢晋的电影创作生涯开始于新中国建立前后。从1948年参与《哑妻》和《欢天喜地》的副导演到1957年创作出**部重要影片《女篮5号》(导演兼编剧),这正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天翻地覆急剧变化的一个阶段。在文化界,“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大军走到一起来了”(毛**在**次文代会上的讲话)。这两支大军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两个传统:一个是上海电影传统,一个是延安电影传统。如果对两个电影传统的关系作一个简单的描述,那么它们首先同样都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同时它们也存在以下差别:在基本的文化性质上,延安电影传统是革命的和**的,上海电影传统是民主的和人文的;在经济体制的特征上,延安电影传统是计划经济的,上海电影传统是市场经济的。(关于上海电影传统和延安电影传统的问题,我们将另外撰文论述。)
在1949年以前,上海电影传统在中国电影传统中占据了一个主流的位置。出身于浙江绍兴一个“世代书香之家” 、在重庆和上海受到艺术和电影的启蒙教育的谢晋主要接受的是上海电影传统的影响。他的老师洪深和焦菊隐都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人物。但是在1949年以后,延安电影传统开始了对上海电影传统的改造,并逐渐在中国电影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其代表性的**就是对《武训传》的批判和随后对上海电影人的改造。处在这一文化急剧转型期的谢晋面临着如何协调原有的艺术理念和新的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的困难任务。其实,谢晋并非天生就具有“某种u2018以**为天职的人u2019的素质”(见汪晖关于谢晋的评价) 。这一阶段谢晋电影创作和主流**关系的特征是摸索如何跟上主流**的求。其中有些电影符合了,有些则不那么符合,中间有反复。
吻合期由于《舞台姐妹》所带来的灾难,谢晋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饱受折磨(本人被关进牛棚,被鞭打得满地打滚;父母双双自*;两个残疾的孩子流落街头,受尽污辱) 。象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谢晋在文化大革命的“七斗八斗”之下,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和错误,在思想上开始更努力地跟上当时主流**(文革**)的要求。从这时开始,我们或许可以说,谢晋具有了“某种u2018以**为天职的人u2019的素质”。事实上,当时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了“某种u2018以**为天职的人u2019的素质”,非如此则无法生存。但是谢晋并不是“彻底的”**动物,他对生活、艺术和电影仍有某种超越**意义的理解。(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将有分析。)这一阶段谢晋的电影创作和主流**的关系比较稳定,符合并代表着主流**的要求。
拍摄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海港》、《春苗》和《磐石湾》主要表现了当时主流**所强调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基本思想。《海港》是从革命样板戏移植而来,叙述的是党支部书记方海珍带领众码头工人和阶级敌人进行斗争,抓革命、促生产的故事。《春苗》描写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农村赤脚医生春苗和隐藏在卫生战线内的党内走资派斗争的故事。它是文化大革命中最为成功和轰动的描写和走资派斗争的影片,并使李秀明(春苗的扮演者)成为当时无数革命青年崇拜的偶像。《磐石湾》也表现了农村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但是,谢晋的这些影片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辉煌是短暂的。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也标志着这些红极一时的影片永远束之高阁,不得与观众见面。此后的许多谢晋研究专题论文和传记也都回避谢晋这一时期的电影。
反思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发表,中国的社会和**生活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急剧转变、新旧交替的时期。一方面,传统的、极左的**观念仍然牢牢地盘据着许多领域,另一方面,一场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运动正狂飙突起地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在这一时期,
疏离期八十年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激变年代。顽固的保守主义和时髦的激进主义在中国当代思想舞台上拉开了最大的距离,他们各自占据了中国当代思想谱系上的两个极端。就在谢晋电影为通过审查而承受来自保守主义的种种诘难的时候,激进主义也毫不留情地对他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经过文化大革命“极左风*”洗礼的谢晋对来自右的(极左的)方面的的批评尚能坚持自己的道义信念,但是面对挟裹着道义优势而来的激进主义的抨击则可能困惑了。因为在谢晋的价值系统中,道义占有一个至高的地位。 从他在“谢晋模式”讨论以后改变了创作方向可以隐约看到这一讨论对他的影响。从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谢晋一反其“**天职”的素质,在创作中表现出对热点**主题的疏离。
回归期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谢晋疏离**主题期间,中国的**潮流和世界的**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和东欧传统体制瓦解,中国渡过危机进入了平稳建设时期,世界的格局进入了全球化发展态势。在这一背景下,谢晋通过多年的实践、观察和思考,又一次调整了他的创作和**的关系。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谢晋电影的创作回到了对热点**主题的再响应。在香港回归前夕,谢晋以一种正面的态度、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切入,重新回到了和当代**强烈互动的创作道路上来。
人文关怀谢晋电影和**的关系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谢晋电影的**动力学中,有另外一个因素非常重要,并常常使他和当时的主流**保持了一定张力:那就是谢晋一贯的人文理想和人道主义追求。这种追求从谢晋在磨合期的**部重要影片《女篮5号》就可以看出:它既歌颂了新中国,同时也有对个人命运、感情和幸福的关注。《红色娘子军》是和当时的主流**吻合的,但是也有更广泛意义上的对一般下层妇女的关怀;《舞台姐妹》则更强调其对社会弱者和女性的人文关怀。
即使在吻合期,谢晋创作的基本面是传达当时主流**(极左**、文革**)话语,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保留了一些他的人文思想和人道主义追求。如《春苗》,描写为农民治病的赤脚医生。今天医疗制度的改革,当然不能靠赤脚医生,但是对普通人生命健康的关注则是依然的。在文革结束和新时期开始之前的转折期,《青春》、《啊!摇篮》则更明确地表达了他的人文思想和人道主义关怀。
进入新时期以后,谢晋从他一贯的人文思想和人道主义追求出发对传统的主流**、即文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种对人的关怀使得他的影片对传统主流**话语(阶级斗争、革命专政等)提出了强烈的批判,如经典的“文革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所表现的。
“谢晋模式”讨论以后,谢晋进一步发展了人道主义和人性关怀的主题,弱化了**的主题,拍摄了《最后的贵族》、《启明星》、《清凉寺的钟声》、《老人与狗》、《女儿谷》等。就象人们所普遍观察到的:谢晋“变法”的核心,是将他一贯对现实社会热点主题的关注,让位于对更具普遍性和永久性的人性主题,将中国题材扩大为国际题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社会使命感上升到人类使命感。”
所以,谢晋电影的主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时代**的呼应,另一方面是他持之不懈的人性关怀。我们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划出一条谢晋创作主题发展变化的曲线。
女性形象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理论都指出过,银幕上的女性形象为观众提供了基本的观影动力。对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谢晋电影充满魅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谢晋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慧眼独具地发现和造就了一系列女明星,如祝希娟、李秀明、陈冲、王馥荔、丛珊、盖克、刘晓庆等。但是,我们在读解谢晋的女性形象时必须对西方女性理论进行修正。谢晋的女性并不完全是“性”的符号,更是其人文和道德理想的“符号”。 她们不是好莱坞式的欲望对象,而是谢晋理想中的道德楷模。所以和好莱坞不同的是:谢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不主要侧重对女性“身体”和“部件”的展示;而是通过她们的身体语言,传达谢晋特定的人文和道德话语。通过这些女性形象,谢晋把他的人文和道德理想感性化、具体化了。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观赏,人们在愉悦和“**”之中吸收的是谢晋的人文和道德理想。大体来说,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按创作时间的顺序可以分为5种类型。
普通的、受迫害的女性
在谢晋创作的早期阶段,那些较为突出、较有代表性的女性大都为普通的、受到旧社会恶势力迫害的女性。她们包括:
《女篮5号》中的林洁,
《舞台姐妹》中的邢红月,
《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
《舞台姐妹》中的竺春花。
其中林洁和邢红月是一般的、顺从命运的受迫害的女性。《女篮5号》中的林洁受着父亲为代表的旧社会势力的掌控,决定着她的爱情和生活的选择;《舞台姐妹》中的邢红月也是如此,受到了唐经理的腐化和诱惑而受尽侮辱。琼花和竺春花则是受迫害后进行了反抗的女性。《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一出场时就是一个备受折磨,不肯屈服的女奴形象。《舞台姐妹》中的竺春花也是一个抗争的女性,先是出逃到戏班子里,后来在革命者的引导下,逐步的认识社会,走向觉醒。这使她们和从受迫害的女性后来成长为革命的女性。
革命的女性
从六十年代开始,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和新时期前的过渡期,谢晋塑造的女性大都具有鲜明的**背景和自觉的革命信念。如:
《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的后半期,
《海港》中的方海珍,
《春苗》中的春苗,
《青春》中的哑妹,
《秋瑾》中的秋瑾。
其中《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的后半期逐渐成长为一个革命者,在洪常青牺牲之后,勇敢地带领红色娘子军继续战斗下去,最后成长为女兵连的连长。《海港》中的方海珍则是海港的党支部书记。春苗虽是一位普通的赤脚医生,但她事实上是代表着无产阶级造反派和走资派的错误路线进行斗争。《青春》中的哑妹是一位***战士。秋瑾是从旧家庭中走出来的自觉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最后为革命英勇就义。她们都具有鲜明的**背景和自觉的革命信念。
普通的、给男性以抚慰和保护的女性
在新时期初期和中期,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从具有鲜明的**背景和自觉的革命信念的女性一变而为一系列普通的、处于传统**结构底层和边缘的女性。她们没有任何轰轰烈烈的革命业绩,相反,她们所干的事情在传统**的眼光中都是一些“丧失阶级立场、模糊阶级阵线”勾当。但是在谢晋的故事中,她们抚慰男性的创伤,和男主人公相濡以沫,象大地和母亲一样承载和抚养了那些饱受肉体和精神创伤的男性。她们包括:
《天云山传奇》中的冯晴岚,
《牧马人》中的李秀芝,
《芙蓉镇》的胡玉音,
还可以包括《啊!摇篮》中李楠,
《清凉寺钟声》中的羊角大娘。
这其中除了李楠是一位革命战士外,其他的女性都是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冯晴岚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为了罗群毅然回到乡村当小学教师。她不仅在最困难的时候在精神上支持了罗群,而且以付出其肉体和生命的代价陪伴罗群渡过漫漫长夜、走到了光明的那一天。李秀芝是一位社会最底层的逃荒女,与许灵均在苦难中相遇、相知、相守。她用质朴的语言和对生活的理解鼓起了许灵均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并成为其生命的支柱。胡玉音则是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个体户,后来成为““富农婆”。她和秦书田在生活极度屈辱、极度绝望的状态下互相抚慰互相支撑,“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并最终抚育出新的生命。羊角大娘则收养了抗日战争中日军的孤儿,并坚信“日本兵没人性,咱可不能”。她们象母亲一样用爱疗救和抚慰了那些饱受肉体和精神创伤的男性。
失落的女性
谢晋电影中也曾经塑造了一些失落的、游离于社会和道德边缘的女性。如:
《最后的贵族》中的李彤,
《女儿谷》中的众年轻女囚,
还有《天云山传奇》中的宋薇。
《最后的贵族》中的李彤,一个有着贵族*统的外交官的女儿,在经历了家国的变迁和远离了祖国之后,走向了灵魂和道德的失落、以及个人的悲剧。《女儿谷》中的众年轻女囚,她们因为种种原因游离于社会和道德的边缘。再有就是《天云山传奇》中的宋薇,她在**的重压下而背叛了感情之后,尽管有了物质上的舒适,但是在精神和道德上一直都处于失落的状态,最终导致了她家庭生活中的不幸。她们都是一些失落的、游离于社会和道德边缘的女性。
新革命女性
这些出现在九十年代谢晋电影中的女性虽无六七十年代谢晋电影中那种强烈的**身份,但是却有新语境下很强的**含义。她们包括:
《**战争》中的容儿,
《女足9号》中的罗甜等女足运动员们。
《**战争》中的容儿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身份和历史的一个象征,她饱受**,最终起而反抗,并献出了生命。《女足9号》中的罗甜等女足运动员们则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爱国主义**和强国之梦。但是这些女性比起谢晋在八十年代创造的那些女性形象,显然缺乏新意和魅力,显示了创造力的衰退。
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5种女性形象和前面谢晋电影和**关系的5个发展阶段有一种对应的关系和内在的联系。事实上,谢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是谢晋进行文化表意的主要能指符号。但是,若要充分理解这些女性形象的文化意涵,仅对这些女性的**和社会关系层面进行分析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分析她们和男性形象的动力关系。从和男性的关系看,谢晋电影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3种类型。
需要男性保护、指引和拯救的女性
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到坏的男性**迫害(或思想控制)、需要好的男性保护、指引和拯救的女性。如:
《女篮5号》中的林洁,
《娘子军》中的琼花,
《舞台姐妹》中的竺春花和邢月红,
《天云山传奇》中的宋薇等。
《女篮5号》中的林洁,她在旧社会的生活和命运受控于有权势的父亲,导致了不 幸和悲剧。在新社会,她接受了已经成为***篮球教练的男友的指引,对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同时也对新中国产生了新的认识,并最终获得幸福。《红色娘子军》中的琼花和《舞台姐妹》中的竺春花和邢月红等都曾受控于坏男人南霸天和唐经理,琼花接受了洪常青的指引,竺春花接受了林大哥教导,终于走上正确道路。《天云山传奇》中的宋薇曾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控于吴遥这样的不良男人,最终在罗群这样的好男人的感召下,摆*了吴遥的控制,开始了新的生活。
另一类是没有明显受到坏的男性迫害(或控制)、但仍需要好的男性保护、指引和拯救的女性。如:
《青春》中的哑妹,
《贵族》中的李彤,
《老人与狗》中的逃荒女,
《女儿谷》中的众年轻女囚。
《青春》中的哑妹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天然地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理解。而她在革命**健康成长的经历正是获得好男人帮助和指导的结果。而《最后的贵族》中的李彤由于失去父母、男友的保护最终导致堕落的命运,从反面证明了她需要好男人的保护和指引。《老人与狗》中的逃荒女也曾因得到老人的物质帮助而摆*困境。《女儿谷》中的众年轻女囚的误入迷途和接受改造的故事也证明了她们曾经缺乏和后来正在得到好的男性保护、指引和拯救。
独立的女性
这些女性的使命是和代表恶势力的男性进行斗争。之所以称这些女性为“独立的女性”是因为她们在和代表恶势力的男性进行斗争时是独立的和自觉的,是斗争中的主要力量或中坚力量,并不是说她们完全不需要好男性的帮助和合作。她们包括:
《娘子军》中的琼花的后半期,
《海港》中的方海珍,
《春苗》中的春苗,
《秋瑾》中的秋瑾。
这些女性的故事不同于上面那些女性的故事,她们不再居于被动的、寻求帮助的位置,而是处于积极的、向社会恶势力发起主动进攻的位置。从好莱坞的叙事学角度看,她们成为了故事进展的动力。
母亲式的、保护男性的女性
此类女性把生命和关爱献给男性。当然这些受到保护的男性不是传统男性形象中的父亲角色,更不是坏男人;而是受极左**迫害的好男人或社会的弱者。在这些女性的精神和道德力量面前,受到保护的男性更象是处于一种儿子的角色。这些女性形象有: 《天云山传奇》中的冯晴岚,
《牧马人》中的李秀芝,
《芙蓉镇》中的吴玉音;
母亲式的女性还可以包括:
《啊!摇篮》中李楠,
《清凉寺钟声》中的羊角大娘。
《天云山传奇》中的冯晴岚不仅是男主人公罗群的妻子,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他精神得以支撑、肉体得以再生的母亲。她以亲人和母亲的爱心接回被社会放逐的罗群,在精神和肉体上疗救和滋养他。在罗群**的时候,冯晴岚却“蜡炬成灰”,默默倒下。《牧马人》中的李秀芝也以爱人和母亲般的善良和温柔温暖和治疗了许灵均心灵上的**创伤。《芙蓉镇》中的胡玉音和秦癫子也是相濡以沫、相依为命。此外,《啊!摇篮》中李楠在故事中的身份就被是类似于母亲的保育院的阿姨,她面对的是一群需要保护、需要母爱的孩子,为此她献出了她的身心。《清凉寺钟声》中的羊角大娘的母爱甚至越出了通常的“阶级情、民族爱”,收养了日本弃婴狗娃,充分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很显然,**种女性可以轻易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原型:它们是传统的弱女子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的主流)在现代历史语境中的呈现。虽然她们都穿上了现代的外衣,但是仍有传统男性权力话语的痕迹。由于这些女形象既有传统渊源,又有现代色彩,所以很容易为现代观众和社会所接受。因为她们既可以满足潜意识中传统的男性想象,又可以满足显意识中现代的革命需要(她们需要代表革命的男性去保护和拯救)。
第二种女性是中国革命成功后出现在银幕上的一种新的女性形象。这种独立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异端的和边缘的,但是她们今天成为革命的象征。她们都具有革命的、或相关的背景。事实上,是革命使她们获得了独立的、和坏男性进行斗争的力量,如后半期的琼花,方海珍,春苗,秋瑾等。
第三种女性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富于母性的那些女性形象中找到原型(那些含辛茹苦、帮助男子功成名就的贤惠女子和母亲)。但是经过谢晋的再创造,她们成为谢晋电影中最有个人风格和最富独创的女性形象。这种保护性的、母亲型的女性形象的暗合了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传统父权权威瓦解后,人们寻求新的精神支柱和填补意识形态真空的要求;暗合了当时民族心理深受创伤、亟需治疗和抚慰的精神要求。从符号学的层面读解,她们代表了来自民间的、人文的、传统的、道德的价值,不同于那种**的、*力的、阶级的、革命的父权价值观。从这些女性所体现的价值观来看,其中可以看到谢晋思想中来自童年经历、人文教育、民主追求和女性理想诸多因素混合的影响。这些女性形象在当时获得了社会最广泛和强烈的共鸣。
在这一男女动力关系的发展曲线中,谢晋电影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和
父权文化构成强烈互动关系的女性形象。她们包括五、六十年代那些迫切需要男性引导的女性(如琼花),文化大革命中和新时期那些斗争坏男人、保护好男人,在道德地位上高于男性的女性形象(如春苗、冯晴岚、李秀芝等)。许多女性形象成为她们所出现的那个时代的文化象征。而那些没有和男权**和父权文化构成强烈互动关系的女性大都被人所忽略或淡忘(如《最后的贵族》中的李彤,《老人与狗》中的流**,《女儿谷》中的众女囚等)。而其中最成功的又数新时期那些抚慰男性创伤、把生命和关爱献给男性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之所以在新时期被广泛地接受和肯定,是因为这些女性形象极大地满足了当时社会和广大观众深层的心理和文化需求。她们构成了谢晋电影最为独特的个人化标志,体现了谢晋的人文思想和女性理想。
追悼纪念2008年10月26日下午3时,谢晋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最大的告别厅举行。谢晋的夫人徐大雯及小儿子阿四等亲属,影迷以及刘晓庆、赵薇、范冰冰、朱时茂等谢老的生前学生和好友纷纷来到殡仪馆与他含泪告别。
上百花篮扮灵堂
尽管追悼会是下午才举行,但一大早,就有数千名群众自发为谢晋送行,提前两小时排长队。走进殡仪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4幅巨大的签名墙,中间为空白,四周镶嵌着谢导生前作品的剧照。告别大厅门口两侧,密密麻麻地摆放了上百个白玫瑰花篮。最靠近大门的花篮已经挂上了挽带,从献花者署名可以发现,其中除了谢导的至亲好友外,文体界的知名人士不乏其人,台湾导演李行,演员潘虹,徐松子,作家张贤亮,前女足队员孙雯,教练马良行等。从上午10时开始,大厅门口左侧约4米高的LED大屏幕上就开始播放谢晋导演的生平成就和主要代表作的片段。
上千市民赶来了
下午1时40分,现场的保安安排媒体入场,进入龙华殡仪馆最大的场馆内。在媒体进场同时,有部分群众冲破障碍进入场内,场面一度有些混*。经过现场工作人员的努力,群众有秩序地重新排起长队,他们人手一朵康乃馨,等待进场。在人群中有个很长的白色横幅十分显眼,上面写着“谢晋爷爷,我们永远爱你”,据持有横幅的青年男子称,他们是来自杭州的。还有名中年男子手持红绸旗帜,旗上写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还有群众手拿报道谢晋导演的剪报,更有群众以大字书写“人民的导演”,向谢晋表达敬意。据现场记者粗略统计,特意前来为谢晋送行的各界人士可能有两千多人,把龙华殡仪馆挤得水泄不通。追悼会开始前,长长的队伍已从灵堂前排到了大厅外。很多人手持康乃馨在寒风中苦苦等候要见谢导最后一面。
明星好友来送别
谢晋生前在演艺圈交友颇多,而生前更教导无数学生,至今不少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谢晋的得意**濮存昕、张瑜、潘虹、丛珊、朱时茂、赵薇、范冰冰等2008年10月25日都一一到场,向谢导送别,无不泪流满面、双眼红肿地离开现场。“虽然走得突然,谢晋导演的一生是圆满的。圆满是因为他的电影,他是那个时代电影的领**物和代表人物。”演员濮存昕说道。面对记者,朱时茂有些语塞,“这个时候我真不知道能说什么,看到阿四和徐老师,非常心酸。”朱时茂遗憾地表示,“我真后悔谢导在世时自己没多去看看他,现在只能希望他一路走好。”双眼红肿的吴思远告诉记者:“谢导是非常出色的导演,今天我代表我们香港影人来送他一程。”黑衣素颜的范冰冰一现身即引起媒体和群众的围堵,场面一度失控。而赵薇也特地赶到现场送别恩师,赵薇身穿黑色西装外套,双眼红肿一脸哀伤。此外,知名演员王馥荔、老艺术家牛�摹⑻ㄍ宓缬暗佳堇钚小⒛诘刂�名演员许怀山、刘晓庆等也到达现场送别谢老,老艺术家秦怡不顾年高也前来送别谢晋导演。
人物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甚至**伟人),谢晋是他那个时代的伟人。
谢晋电影的**渊源可以归结于中国当代**环境的规定性。**一直处于中国当代社会和文化的中心位置,谢晋电影是处于这一**场的影响之下的。谢晋电影的人文理想、女性意识和美学追求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他的家庭、教育、艺术前辈的影响、以及上海电影的传统。
在创作态度上,谢晋无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继承传统和超越传统,在承认现实和改造现实,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谢晋电影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既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成功策略。这既是一种创作风格,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同时谢晋也是一个充满**、勇于追求的人。以其花甲之年,能够重辟蹊径;以其古稀之年,能够东山再起,显示了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生命、超越历史的渴望。如果不是从功利的态度(着眼于其创作上的功过得失),而是从一种审美态度看待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谢晋,这无疑是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
追授金鹿2010年8月23日开幕的第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已故著名导演谢晋获颁“金鹿奖”华语电影特别贡献奖。 “时代有谢晋,谢晋无时代”。在长春电影节开幕式上,反映谢晋导演生前作品的短片,陪观众们共同回顾了谢晋导演为中国电影无私奉献的一生。《女篮5号》、《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战争》……,谢晋导演从影的60年间,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20余部经典影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观众。
而谢晋导演同长春电影节也有着很深的情缘,他曾连续两届担任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为长春电影节做出突出贡献。当短片中一个个难忘的电影画面再次闪现,人们对这位电影**无限敬仰和怀念重新被勾起。
著名演员王学圻和范冰冰还在现场回忆了和谢晋导演的往事。王学圻表示,他和谢晋导演**次见面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他说,谢晋是中国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尽管没能和谢晋导演合作,令他感到很遗憾,但谢晋对自己的演艺生涯依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和熏陶。
曾在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学习的范冰冰则表示,“是谢晋老师指引我走上真正的艺术道路。他曾告诉我们,要像《舞台姐妹》中那句经典台词一样――u2018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u2019。”
由于谢晋夫人徐大雯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未能来到现场领奖。长春电影节组委会派代表前往上海,在谢晋家中为她颁奖。
经典语录⊙、电影应拍给群众看,而不是拍给权威、**看。
⊙、对中国电影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要有观众来看,观众不看是很糟糕的事情。
⊙、还有就是鲁迅写的“社戏”,一般是节假日在水边搭台唱。穷人都是摇着船来看戏,散场了再摇回去。有钱人在茶楼上看。岸边的茶楼有两层,堂座和楼座。能一边看戏,一边喝茶吃点心的,都是有钱人。
⊙、那个年代绍兴有钱人家里都有这样的东西,绍兴话叫“碧纱橱”。因为是水乡,夏天蚊子多。晚上喝酒吃饭,坐在里面,又风凉又防蚊子叮咬。有小半间屋子那么大,坐四五个人没问题,窗户不能开。纱罩是绿色的,有点像今天的纱窗,所以叫“碧纱橱”。这就是生活,你没去过绍兴,就绝对想不到有这样的景。
⊙、你们都以为我小时在家乡可以经常看戏,其实是不对的。那时候我父亲在上海上班,我跟母亲住在乡下。我母亲根本不让我看戏。
⊙、绍兴以前草台戏很兴旺,老百姓爱看戏,到处有舞台。水边的台,叫“榭”,有些比较讲究,也有的比较简陋,就搭个席棚一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