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梓年 ,1927年参加中国***。曾任**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总编辑。从1938年起任《新华日报》社长近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潘梓年 - 作品《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文学概论》,北新书局,l926年出版。《逻辑与逻辑学》,三联书店,l937年出版。《大家来学点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l958年出版。《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河南人民出版社,l959年出版。《潘梓年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l990年出版。(这是潘梓年逝世后,哲学所组织专人负责选编的)。(美)乌德寓斯著《动的心理学》(译著)。(美)琼斯著《逻辑》(译著)。(美)司可*著《苏俄新教育》(译著)。(法)柏格森著《时间与意志自由》(译著)。(美)琼斯著《逻辑归纳法与演译法》(译著)。
潘梓年 - 简历l893年1月11日出生在江苏省宜若县陆平镇;
1920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哲学、逻辑学。
1926年他赴广东参加北伐;
l927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同年9月,他被调回上海,在党**下从事左翼文化运动的**工作。
l930年,他担任“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的负责人,后又调任“左翼文化总同盟”书记。
1933年5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他遭*****派逮捕;
l937年6月,被营救出狱。
l947年3月,潘梓年由南京撤退到延安,任党**城市工作部研究室主任;
l949年5月,被调到武汉,先后担任武汉军管会文教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兼教育部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兼高教局局长等职。
l95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负责筹建哲学社会科学部和哲学研究所的工作;
1955年3月,《哲学研究》正式创刊,同年9月22日,哲学研究所成立,次年6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成立,潘梓年任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学部分党组书记,兼任哲学研究所所长。
潘梓年 - 贡献**方面是**工作上的开创性贡献,可分列5项:
1.创办《新华日报》――中国***在***统治区公开出版的一份很有影响的大报。该报对于正确而及时地宣传形势以及中国***的主张、团结进步势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新华日报》由创办到被迫停办,9年多时间,潘老一直是报社主要**人,付出了大量心*。
2.中原大学创立后,全面负责学校的创建工作,**中原大学走向正规化道路,为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经验。
3.负责创立了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郭沫若以科学院院长身份兼任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潘老实际上全面负责该部的创建工作。因此应该说,潘老对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开创与发展作出了独**献。
4.创办新中国最高哲学研究机构――哲学研究所,为该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所内开创了中国哲学副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5.创办了新中国哲学最高权威刊物――《哲学研究》。这是推动中国哲学研究事业和团结全国哲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成立了以潘老为召集人的编辑委员会,有全国最著名的哲学家李达、艾思奇、杨献珍、周建人、胡绳、于光远、冯定、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郑听等17人,实际上成为当时中国哲学界的学术**核心。 第二个方面是学术上的开创性贡献。最有影响的开创性学术贡献是1937年出版的《逻辑与逻辑学》著作,其中提出了独创性逻辑学观点,即认为逻辑的体系可分为方**与技术论两部分。方**的基本内容是辩证法,即辩证逻辑,技术论的内容是形式逻辑,称为逻辑术。这种观点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与争论,毛泽东在延安收到潘老寄去的这本书后,用几天时间读完,在“读书日记”中称赞“颇为新鲜”。为促进逻辑讨论,毛泽东曾于1959年建议编印逻辑论文集和选印逻辑专著,**政研室逻辑组负责挑选逻辑学专著,以“逻辑丛刊”为总名称由三联书店出版。潘老这部著作入选,于1961年印出。毛泽东一直保存着这个重印本。此外,潘老还著有《文学概论》,翻译了一些西方名著(如[美]乌德窝斯《动的心理学》、[美]杜威《教育学》等),解放后,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发表了《哲学的中国要求有中国化的哲学》、《辩证法是哲学的核心》等论文与论著,都有创造性学术贡献。
潘梓年 - 为人 潘老之所以能在**工作和学术上作出开创性贡献,是以他的高尚道德人品作基础的。他的高尚人品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忠诚”。 1.在实践方面,他忠诚于中国革命和进步的事业。潘老在青年时期接受新文化和革命思潮的影响,形成强烈的追求社会进步的意识。1926年初夏,由北京奔赴广州参加北伐,因中途生病作罢。1927年初折回上海不久,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形势急剧恶化,白色**笼罩全国,大革命归于失败,潘老当此危急关头,不仅没有退缩消沉,反而更加激发革命义愤,认识到只有***才能救中国,毅然决定参加中国***。此后,毕其一生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忠诚于党的事业。1933年被捕后,敌人因劝降遭拒,对他滥施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被判处****。1934年,“左”倾错误路线使革命惨遭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消息传入监狱,部分**犯意志消沉,潘老却仍保持坚定信念,写了一首《咏雪》诗:“一片一片又一片,飞上河山皆不见。前消后继更凶猛,终把河山全改变。”用来鼓励难友们。潘老出狱后,遵从党的安排,继续留在***统治区工作,为创办和坚持出版发行《新华日报》,跟*****派进行长期尖锐复杂的斗争,完全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同时为了宣传党的主张,写过社论、代论、专论和其他文章达数百篇之多。董必武写诗赞他:“如君党性实堪钦!”在主持中原大学工作期间,勤勤恳恳,付出了大量心*,谆谆告诫大家:“努力提高自己,迎接历史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以后在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忠诚履行职责,努力推进事业发展。 2.在学术和理论方面,他忠诚于探求、宣传和捍卫真理。潘老是一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长期不懈地研究、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重点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即使在条件极其艰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他也尽力坚持学术、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在4年牢狱中,他写出了关于辩证逻辑的25万字文稿,出狱后,即以此为基础重新整理撰成《逻辑与逻辑学》这部名著。在《新华日报》社经常应对种种斗争和事务的同时,除写出大量宣传党的主张的政论性文章外,还写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理论文章,如《列宁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怎样学哲学》、《关于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同一问题》等等。在中原大学工作时期,承担着学校和中南军政委员会的多项**工作,还挤出时间为校内干部教师系统讲授哲学课,并编发了讲义。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工作后,更是带头参与学术、理论的研究与宣传,重视提高《哲学研究》组稿的质量,经常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亲自培养研究生,还亲自动手或组织力量撰写重要文章与论著。在研究与宣传中,重视贯彻马克思主义应有的革命批判精神和理论结合实践这一基本原则。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带领研究生和助手到外地市县农村作调查,研究实际情况,总结具体经验,上升到理论,或做学术报告,或撰写论文、论著。他注重学术民主,尊重不同意见,保持谦虚谨慎态度,一切为了求得真理、维护真理、正确地传播与实践真理。他从不轻易发表文章,往往要征求不少同志对文稿的意见,以定取舍,或斟酌修改。而凡属自认真理之所在,不论异议一方地位多高,决不无原则改变自己观点。为了专心致志从事学术理论研究,于1962年拟订计划,要用10年或更长时间,在系统总结终身研究哲学逻辑学的成果基础上,写出两部专著。后在“文革”中不幸遭“四人帮”迫害,于1972年4月10日病逝狱中。最终在党**的直接关怀下得到**昭雪,被追认为中国***的优秀党员,在1982年2月举行的追悼会上,陈云、邓颖超等党和国家**人送了花圈。“痛失斯文久,长怀蜀道难”,“沉冤从此雪,留得寸心丹。”(****统战部原秘书长、潘老的老战友于刚悼诗)。 潘梓年 - **党报双星 潘梓年 被誉为****报人。江苏宜兴人,早年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在上海入党,主编过《北新》、《洪荒》等进步刊物和江苏省委主办的《真话报》。1933年被捕,经营救1937年出狱。抗战开始后,负责筹办党在国统区的公开报刊《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上海创办,潘梓年任社长,先后在武汉和重庆《新华日报》任社长,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和***的**主张。抗战胜利后,奉命去上海筹办《新华日报》总馆,仍然为重庆《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写稿。1947年,重庆《新华日报》遭到***迫害,在吴玉章的**下,潘梓年带领全社人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新华日报》从武汉向重庆转移的途中,轮船被敌机轰炸,新华日报的工作人员,潘梓年的四弟潘美年被炸死。 《新华日报》在潘梓年的**下克服在战时物资缺乏和在国统区办报的恶劣**环境等不利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报道风格,把***抗日救国,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观点及时传播给广大国统区人民,从而争取到支持。 潘汉年潘梓年的三弟,在1924-1925年间加入创造社。此后与叶灵凤合编《幻洲》杂志,《幻洲》分两部分,上半部称《象牙之塔》,由叶主持,全部为文艺作品;下半部为《十字街头》由潘主持,专发杂文。国民革命时期,郭沫若创办了军中小报《革命军日报》以加强军队的**宣传工作。潘汉年主编的《十字街头》为郭沫若所欣赏,尤对其杂文印象深刻,力邀潘汉年到南昌任《革命军日报》总编辑。作为主笔,他以忘我的热情,倾全力把该报编辑得文字活泼,融理论性、可读性于一炉,成为军中将士爱不释手之读物。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军日报》停刊,潘返沪,继续与叶合编《幻洲》。他以"听车楼主"为笔名发表了许多具有战斗性和思想性的杂文。《我再回上海》为其代表,标志着他在**思想和文学艺术上发生了转轨性变化。其杂文矛头所向直指蒋介石等***新军阀,嬉笑怒骂,笔锋犀利,无情鞭挞,引起了当局的**。1928年1月,《幻洲》被***上海警方以"宣传**"的罪名查禁。 《幻洲》是潘汉年与叶灵凤合作时间最长的刊物,此后潘弃文从政,叶活跃文坛。1928年1月,潘汉年和叶灵凤还合作创办了另一份刊物---《现代小说》月刊。1928年初,潘汉年与叶灵凤商议,在办好《幻洲》的同时,再办一份《战线》周刊。这样,《幻洲》被查封之后,很快又于4月推出了《战线》周刊。《战线》继承了《幻洲》的战斗精神,**理论水平更高,但结局与《幻洲》一样,被上海警察当局以"攻击国府"的罪名查禁。 1929年6月潘汉年出任****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任书记,他成了当时**革命文化运动的最高**人。同时他还于1930年秋兼任****主办的《红旗日报》上海地区总采访。1930年,他开始投笔从政,由新闻文化人向职业革命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