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潜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程潜(1882.3.31~1968.4.5),字颂云,1882年生于湖南醴陵官庄。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陆军一级上将。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湖南省省长、中国***革命委员会副**。1968年4月5日在北京病逝,

程潜(1882年―1968年),字颂云,湖南醴陵人,同盟会会员,中国***一级陆军上将。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抗日战争时任**战区司令长官。1949年年中在长沙向***投降,同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1949年后任**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副委员长,湖南省省长、民革**副**等职。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程潜 - 人物简介

程潜(1882~1968),字颂云,1881年生于湖南醴陵官庄。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江右军总指挥、武汉国民政府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政府**、天水行营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武汉行辕主任等职。1948年3月,参加副总统竞选失败后,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湖南省省长、中国***革命委员会副**。1968年9月4日在北京病逝。

程潜 - 履历年表

程潜出身耕读世家,九岁入私塾。 十六岁(1898年)中秀才。 十八岁(1900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开始了解中外时局后,决定放弃科举之途,弃文习武。 二十一岁1903年以**名成绩考入湖南武备学堂。 1904年通过考核被保送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黄兴、宋教仁、李烈钧等人,开始倾向革命,并组成革命同志会。 1905年程潜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与孙中山面谈即成为孙之追随者。程潜同时加入以**学生为主的“铁*丈夫团”。 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第六期,1908年底毕业。同年回国,到四川训练新军。 1910年任新式陆军陆军第十七镇参谋官。 1911年辛亥革命*发后,程潜到武昌助黄兴指挥炮兵反攻汉口。失败后转往长沙。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任湖南军事厅长。 1913年二次革命时组织讨袁,但旋即失败,湖南取消独立,程潜逃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期间孙中山改组***为中华革命党,程潜反对入党方法而未加入。 1915年袁世凯洪宪帝制后,程潜赴云南加入护国战争,受蔡锷命为湖南招抚使,到湖南召集其旧部反袁,被举为护国湘军总司令,驱逐湖南督军汤芗铭。但之后段祺瑞委谭延�]为湖南省长兼督军,程被迫离职。 1917年孙中山发动**运动,程潜联络旧部支持,被任为湖南**军司令,在湘南大败南下进攻广东之北洋政府**,一度进攻至长沙。后因与谭延�]之争,再被迫离职。 1920年孙中山第二次在广州**,程被任为陆军次长。在第二次**时的北伐,与陈炯明冲突中皆支持孙中山,因而颇受器重。孙中山得以于1923年回广州第三次**,亦得助于程潜平定广州。程更曾在广州建立军校,自任校长培养军事人材。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时,曾一度考虑以程为校长,以蒋中正及李济深为副。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广州组织国民政府,程潜为政府委员之一。 1926年被选为***第二届中委。同年国民政府下**改为国民革命军,程部为第六军,程潜为军长,军代表林伯渠,下属三个师。 1926年蒋中正北伐时,第六军攻陷南昌,但之后被孙传芳成功反攻,第六军损失过半。经重组后再战,并于1927年12月23日首先攻陷南京。

1927年宁汉分裂,程于次年3月被武汉国民政府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二方面军指挥。武汉方面曾一度要程潜逮捕蒋中正,但程未有行事,而蒋亦已有防范。之后程曾一度试图调解宁汉之争但无效。而第六军亦在南京附近被蒋中正包围缴械收编。宁汉合流后,程潜与桂系军阀合作击败反蒋之唐生智。但程之后又与桂系冲突,于1928年被李宗仁扣留,免去各职。而第六军亦被完全分化收编。之后数年程潜寓居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内各系谋求和解,程潜方再被选为政府委员,**执委。 1935年升任二级陆军上将,任总参谋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指挥平汉路抗日。 1938年起任**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曾指挥兰封会战等大战役。6月,炸开开封花园口黄河大堤。同年底,改任天水行营主任,驻西安。 1940年调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至1945年抗战胜利。 1945年战争结束,程潜任武汉行营主任,掌管华中军政。 1948年3月参加副总统选举,最后放弃,所得票改投李宗仁,令蒋中正支持的孙科未能当选。之后武汉行营取消,由桂系白崇禧出任华中剿总代替。程改为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但仍集湖南军政大权于一身。 1949年1月,蒋中正在压力下下野,桂系上台,李宗仁代任总统。同年4月国共和谈失败,共军渡过长江,湖北亦失守。8月初,程潜在湖南宣布接受中国***的和平协定,宣布湖南*离广州政府。月底赴北京参加政协会议。 1949年8月4日,广州政府明令通缉程潜1949年后,程潜先后任**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湖南省省长、民革**副**等各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受周恩来特别保护,个人未受冲击。 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程潜 - 人物故事 与毛泽东泛舟中南海

1949年9月21日,**届全国政协会议在怀仁堂隆重开幕,会上,程潜当选为政协委员。不久,程潜又出任国防委员会副**和湖南省**。1952年秋天,毛泽东特意邀请到北京开会的程潜来家里吃饭。饭后两人边说边聊,来到了中南海边。毛泽东对程潜说:“前人对中南海曾有‘翡翠层楼浮树杪,芙蓉小殿出波心’的赞誉,今日置身其间,不知颂公有何感受?”

程潜点头笑着说:“名不虚传,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啊!”

那天毛泽东看到湖边泊着一条小船,便提议说:“我们划划船吧。”说着登上了泊在岸边的小木船。

两人在船上坐稳后,毛泽东*起桨,要亲自为程潜划船。程潜忙说:“使不得!使不得!你是国家**,又年近花甲,怎能让你为我荡桨!”

“哪里,哪里,你是***元老,爱国高级将领,又是我的老上级、家乡人,还分什么彼此。何况你已是古稀之年,总不能让你划桨啊!还是客随主便吧。”说着,毛泽东*起桨划起来,小船向湖心驶去。

程潜 - 历史功绩

程潜先后担任了湖南省军政委员会**、中南军政委员会副**、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届全国人大**会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民革**副**等**职务。他积极参加国家重大****的协商,以70多岁的高龄,怀着“敬恭桑梓,造福人民”的豪迈气概,勤于参政,忠于职守,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程潜在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期间,凡属全省性的重大行政措施,他都亲自听取专题汇报和综合汇报,了解全局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决策。1952年3月初,中南军政委员会召开讨论荆江分洪工程计划的联席会议。会前,程潜不顾古稀高龄,深入荆江沿岸周密调查,倾听人民呼声,掌握了大量的**手资料,在会议上作了详细而且很有见地的发言。与会人员感叹道:“颂公简直是位水利专家,充分的论据,精辟的分析,令人非常信服。”会后,程潜将发言内容整理成文呈报毛**。毛泽东认为程潜的意见很有道理,复信给他说:“联席会议上的发言,使我明了江湖利病所在,极为有益。”毛泽东还将程潜的意见转交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总理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认真讨论。3月31日,政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荆江分流工程4月5日动工,6月20日竣工,蓄水量可达50亿到60亿立方米,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程潜任湖南省省长共14年,尽管年事已高,身兼数职,仍殚精竭虑,按时主持省政府的各种重要会议,亲自拟写《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的提纲;按期邀请厅局级干部作专题汇报,并根据上面精神和下面实情,做出令人信服的指示。身边工作人员说:解放前,湖南人民称颂公为“家长,解放后,颂公不愧为德高望重的一省之长。”他经常深入各地视察、检查工作,溃垸后的南洞庭湖、荆江分洪工地,“大跃进”中的浏阳、醴陵和湘潭,偏僻的湘西,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程潜作为民革****人,以自己的言行实践、诠释着中国***的“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方针,是***的真诚诤友和畏友。他衷心拥护***的各项方针、政策,总是毫不迟疑地坚决执行。但当他察觉到***内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不良风气时,深为忧虑,三次和章士钊先生一起向毛**进谏,提出要从严治党,严肃整风。毛泽东诚恳地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不久,在全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1958年,“大跃进”带来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的严酷后果,程潜将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直言相谏,向**和省委有关**陈述自己的不同看法,一针见*地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再不刹车,就要“*国殃民,愧对革命先烈,愧对炎黄子孙”。1959年,庐山会议后,程潜为“彭、黄、张、周”的千古奇冤深感痛心,对***内部的斗争非常担忧,一再向来看望他的周总理进言:希望今后不要这样搞,和为贵呀!

程潜十分关心台湾回归问题,他多次著文、写信、发表谈话,寄语台湾及海外故旧,向老朋友、老部下诉述追随中山先生革命的初衷,回顾参加**、二次国共合作的往事,希望他们本着“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精神,共同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努力。

程潜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将自家的一百多亩田契,一一分给农民。他支持夫人郭翼青将南京的二层楼房捐献给国家。毛泽东**特批给他的每月5000元的特别费,多数用于救济确有生活困难的“辛亥革命同志会”的老人及其后代。他自己的日常生活则非常简朴,他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千万不要浪费,不要讲排场,*花国家一分一文。”而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志,他却总是慷慨相助。

工作之余,他经常写诗、练书法,他的诗、书法都颇有造诣,早年在***将领中就有“军中才子”、“儒将”的美誉,晚年更是笔耕不辍。他著有《养复园诗集》等书,曾被章士钊等文坛名士誉为一代钟吕之音。1983年在由叶剑英元帅题词出版的《程潜诗集》题记中,赵朴初先生给予崇高评价:“谁知三军帅,诗亦一代雄!”

程潜 - 婚姻家庭

程潜的夫人郭翼青比自己足足小了37岁,她与程潜结婚时,年仅17岁,而程潜当时则年近花甲。郭翼青与程潜的结合,完全是其父母的意思。

郭翼青与程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郭翼青后来回忆说,她与程潜共同生活30多年,相处很好,程潜平时沉默寡言,和她只谈家务,情绪好的时候,就带着浓重的乡音,向她和孩子们讲述历史掌故和古典文学作品。结婚30多年,稳重内向的程潜极少向她表达什么,但从外地回来,总不忘给她带些她爱吃的上海小点心和南方水果,几十年来,从来不忘按月给她的亲戚寄去生活补助金。

程潜 - 人物评价

“颂公搞了几十年,几起几落,始终没有被打倒,不简单”――毛泽东点评程潜。

“诸公率三湘健儿,*离**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 ――毛泽东、朱德评价程潜、陈明仁起义。

“程潜是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是中国***的忠实朋友”――彭真

“深郁而永扬,无异阮嗣宗。风华而天秀,实与大谢同。赵叟非谀者,评语出至公。良由所立大,风*劲且崇。典雅而敦厚,进退为世隆。英华�锘�久,豁尔能贯通。谁知三军帅,诗亦一代雄!”――赵朴初为《程潜诗集》题记。

“是中国***革命委员会的卓越**人”,“对于巩固、发展中国***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是中国***的忠诚朋友”。――彭冲

“程潜同志一生不断前进,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投身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他走过曲折迂回的道路,终于找到了光荣的归宿,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爱国的、革命的一生”。――屈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