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国祥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艾国祥,中国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2月17日生于湖南益阳人。现任北京天文台台长、北京天文台太阳物理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怀柔站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研究员。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阳磁场与速度场观测和研究”重要项目组长,国际天文协会第10委员会组织委员,美国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项目“中美太阳联测”、国家科委与日本文部省合作协议项目“中日太阳物理合作”中方首席科学家。独立发明并主持研制的太阳磁场望远镜,主持太阳磁场与速度场研究,发明以双折射滤光器为基础的两维同时光谱仪,将太阳磁场测量方法连续推进了三代。主持研制的太阳多通道望远镜,均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艾国祥 - 人物简介

中国天体物理学家。湖南益阳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党员。现任北京天文台台长、北京天文台太阳物理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怀柔站首席科学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阳磁场与速度场观测和研究”重要项目组长,国际天文协会第10委员会组织委员,美国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项目“中美太阳联测”、国家科委与日本文部省合作协议项目“中日太阳物理合作”中方首席科学家。

艾国祥 - 生平经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研究员。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1997-2000年度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委员会**。独立发明并主持研制的太阳磁场望远镜,获198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太阳磁场与速度场研究,其研究成果被评为1994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发明以双折射滤光器为基础的两维同时光谱仪,将太阳磁场测量方法连续推进了三代。主持研制的太阳多通道望远镜,获得199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奖。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艾国祥 - 制造中国的“哈勃” 2004年,在天文学界,一个消息让所有人激动人心――“十一五”期间,中国将首次发射自己的“哈勃”望远镜。我国正在研制的这个天文探测卫星将配备空间分辨率达到0.1角秒的1米口径光学主镜和偏振测量精度达到10-4量级的磁分析器。它们与同时搭载的空间分辨率达0.5角秒的极紫外望远镜、白光望远镜、宽带光频谱仪和射电频谱仪相配合,可以对日冕活动区、日面磁场和速度场、日冕和日地行星际空间进行全波段和全连续观测,以研究太阳活动区磁场和速度场的精细结构和物理演化,太阳耀斑的能量存储和*发释放过程,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形成及其他多种日地空间瞬变物理现象,为太阳物理学的深入发展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最重要的实测数据。该卫星是中国空间天文学的**个大项目,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大口径航天光学技术、二维太阳光谱同时测量技术、相关跟踪和目标锁定技术及航天大流量信息高速处理技术,将为中国空间遥测遥感技术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奠定坚实的基础。艾国祥说:“磁元”是宇宙的“细胞”,我们要研究太阳的活动、*炸以及起源,都离不开对"磁元"这一宇宙细胞的研究,世界上许多天文科学家都将研究的目光锁定在“磁元”,故此,就需要在天上有个1米左右口径的望远镜在太空观察“磁元”这个宇宙细胞。中国几年前开始正式研制自己天文探测卫星,其中,空间太阳望远镜作为卫星的有效载荷,重量占卫星总重量的65%,为1.2吨。届时这颗卫星将用长征4-乙火箭发射到距离地球表面约750公里的太空轨道。艾国祥是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空间太阳望远镜”的首席科学家。 艾国祥 - 理论成果

一、采用独创性的太阳磁场望远镜对太阳进行观测,并与美国、日本、独联体开展了联合观测,发现耀斑前兆红移、黑子半影亮纤维磁场强300高斯、色球磁场反变和磁纤维、磁超米粒寿命由20小时改写为70至90小时、网络磁元特征、对消磁结构、耀斑矢量场特性等一系列新现象。一些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积极评价。

二、在物理学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提出了挤压无力场耀斑模型,论证了与磁剪切同等重要的磁挤压概念,严格定义了磁剪切和磁挤压。这个够解释耀斑前兆红移并得到最近“阳光”X射线卫星资料的支持及获得数字模证实;提出了利用VB=0,利用双层磁场,解决横场180不确定性的理论并获得法国以色列的应用;从观测中提出了磁场与速度场牲在耀斑过程中的等效作用,发展了全日面磁场外推全球磁场的模型。

三、发展了太阳磁场的测量方法,将太阳磁场测量的发展连续地推进了三代,找出了推进太阳物理仪器发展的技术方法,从而实现了和正在实现从第四代至第六代太阳磁场观测仪器的发展。**代是点源、强场(1908年美国);第二代是点源、(1953年美国);第三代是线源(1972年美国);第四代是面源视频系统(80年代美国和中国);第五代是视频、多线、立体系统(90年代中国);第六代是视频、多线、Stokes轮廓系统、多物理量同时测量(正在研制,中国)。这些发展将三维空间的太阳磁场结构观测和研究奠定基础。发展了消除量化误差的理论并应用于太阳磁场测量。目前日本、美国和西欧都在研究采用上述系统发展空间和地面的太阳磁和速度场观测,1966年开始艾国祥提出研制太阳磁场望远镜(第四代,提出时尚无第三代),研制过程中负责提出原理,并负责总体和总调,取得成功。该的总效率比第二和第三代分别提高1000000至1000倍,因而有极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以及高灵敏度,而且该系统比美国同类系统的功能多一倍,具有能测色球磁场和速度场的功能,其总体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曾获1988年度国家进步奖一等奖。1984年提出多通道滤光器,并于1986年开始研制这种具有独创性的太阳多通道望远镜(属于第五代太阳观测仪器),共14个CCD同时工作,能同时获得9个层次的太阳磁场,目前已逐步投入运转。最几年又提出两维实时偏振光谱仪(属第六代,这是一项开创性的进展),并运用该仪器1米口径的空间太阳望远镜的预研究,可望在太阳物理的观测与研究方面实现进一步的推进。

四、广泛和深入地开展了国际间的科学合作,除了与美国、日本和独联体之间开展了合作观测研究外,苏联、韩国、印度、欧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也曾前来开展观测研究。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艾国祥 - 人物感言

“我当国家天文台台长这六年,脑子里想的都是中国的天文观测要如何超过美国人。”――艾国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