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王莽出身于西汉末年的王氏外戚,于公元9年,代汉而立,国号“新”,建元“始建国”。王莽实行了广泛的社会改制。其中以解决土地和奴婢问题的“王田令”与“私属令”为其核心内容。新莽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起义军推翻新朝,王莽被*。公元9年―23年在位。王莽自汉哀帝驾崩之后实际掌握朝政大权,至地皇四年覆灭,王莽在位共15年,前后执掌天下共20年之久,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王莽同时也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位社会改革家”。, 王莽 - 人物简介

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

初始元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

王莽 - 人物生平

王莽,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

汉成帝时前22年,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王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绥和元年(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翌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得到世人好评。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

元始四年(4年)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5年,王莽*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从居摄二年(6年)翟义起兵反对王莽开始,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建国元年(9年)。

他当上皇帝后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不停回复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断挑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结果到了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

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中为商人杜吴所*,校尉公宾斩其首,悬于宛市之中,新朝灭亡。

王莽 - 推行新政 改官制将传说的上古官制拿来和汉朝官制结合,就成了新朝的官制。**设置了四辅、四将、三公、九卿和六监。地方上则将全国分为九州,一百二十五郡。州设州牧,郡的长官按照爵位的不同分为卒正、连率和大尹。县则设县宰。 禁止买卖奴婢

王莽想解决由于土地兼并而产生的大量私奴婢这一社会问题。他提出反对把私奴婢同牛马一样去买卖�o认为这是“逆天心�o悖人伦”。他下令称“奴婢曰‘私属’”�o“皆不得买卖”(《王莽传中》)。他的这一政策并不能使为数众多的私奴婢得到解放�o也不能有效地改善私奴婢的处境�o私自买卖奴婢的现象无法禁止�o所以�o这一法令失败了。

实行“六�`”制

王莽依托《周礼》�p《乐语》等古籍和沿汉武帝实行过的盐�p铁�p酒专卖以及“平准”�p“算缗”等旧制�o对工�p商�p虞实行的全面管制。六�`包括政府对盐�p铁�p酒的专卖�o对冶铜铸钱和山泽之利的垄断�o对手工业�p家庭副业�p行商�p坐商�p医巫卜祝�p工匠艺人等征收营业税�o对荒废生产者课以游惰税�o对市场�p物价和信贷实行统一管理等。王莽以“齐众庶�o抑兼并”�o制止豪民富贾盘剥贫弱百姓为借口�o企图利用这些措施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但他利用一批大工商业者和**不堪的官吏�o使用强制手段推行这些政策�o他们以“官工”�p“官商”的身份“乘传求利”�o“与郡县通奸”(《食货志下》)�o肥了他们自己�o打击了广大中小工商业者和从事工�p商�p虞的生产劳动者�o使人民“力作所得�o不足以给贡税”(《王莽传下》)�o“奸吏猾民并侵�o众庶各不安生”(《食货志下》)�o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

王莽的“六�`”制�o在某些具体做法上�o如对造酒�p征税和收售货物都注意计算成本和利润�o并把每季第二个月的商品平均价格定为“市平”�o作为政府收集市场余缺商品的标准等�o比之旧制更为详细。但在对工�p商�p虞各业管理的经济思想上�o并没有什么新的发展。

货币改制

王莽从公元7~14年�o连续四次改变币制他附会“周钱有子母相权”�o歪曲单旗反对周景王造不足值的大钱的说法�o大量发行不足值的“大钱”。他以“辅刘延期”的神秘理由发行“契刀”和“错刀”�o又以“废刘而兴王”的同样理由�o废除契刀�p错刀和汉五铢钱。最荒诞的是他以金�p银�p龟�p贝�p铜五种币材�o发行了六种名称�p二十八个品级的钱币�o制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极大混*�o致使“农商失业�o食货俱废�o民涕泣于市道”(《食货志下》)。王莽屡改钱币�o都是以小易大�o废旧币而不予兑换�o收缴黄金“而不与值”�o利用王权�o任意发行钱币和规定币值�o不取信于民�o“其货不行”�o且造成币制混*�o盗铸成风�o触法犯禁者不可胜数的局面。在货币问题上集中*露了王莽对经济问题的无知和他的专恣的性格。他荒唐的货币改制�o给了他的**以致命的打击。

“王田制”

王莽继承西汉以来贾谊�p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和贡禹(前124~前44)等人的思想�o认为土地私有是产生土地兼并�p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安的根源�o并注意到自西汉以来�o各种限田的主张因受到贵族豪强的阻挠而不能实行的事实。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o巩固他所建立的新朝�o他下令实行“王田制”�o其主要内容是“更名天下田曰‘王田’”�o“不得买卖”�o“其男口不盈八�o而田过一井者�o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o今当受田者�o如制度”王莽主观上想用这种办法根除土地兼并�o但在土地私有已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o取消土地私有�o禁止土地买卖�o不仅是一种空想�o而且必然会遭到一切土地私有者的强烈反对�o破坏了封建社会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o并且制造了大批因私自买卖田宅而犯法者�o因此“王田制”推行不到三年�o就以失败告终。

王莽 - 失败原因

王莽变法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变法,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王莽是儒家学派巨子,有他的**理念,并开始进行一个惊天动地的全面社会改革。 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原因一

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挑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结果到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的灭亡。

原因二

新政只求名目复古,常要求恢复周礼,徒增行政困难。如实行王田制乃根据周代的“井田制”,但井田制的崩坏乃因为人丁增加,耕地不足以养活各人丁,再实行井田制自不可能成功。又如币制改革不但令货币种类繁多,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货币都全是古时贝壳,皆是因为使用不便才被淘汰,再恢复使用自当引起混*。

原因三

王莽好大喜功,对周边游牧民族擅自尊大,使得已经处于和睦关系的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发生了大规模的边境战争,王莽又调集大军去占压周边民族的变*,使得动荡的时局更加的艰难。如王莽曾征调大军欲讨伐匈奴,但大军还未开拔,国内已然大*,整套匈奴的计划也只好不了了之了。

原因四

改制前后缺乏周详计划,以致法令繁复,朝令夕改,如:多次币制改革,令货币种类繁多,导致通货膨胀;又以严刑强制执行,使人民反感;诸多措施,如行王田制、禁卖买私属、行五均六莞,严重损害既得利益者,自然鸣鼓而攻之。

钱穆《国史大纲》评论王莽的**,“完全是一种书生的**”;而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里也语带讽刺的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王莽 - 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的评价普遍不高,一般都认为他只是一位“伪君子”,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如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类,可见一斑。而后世评价也大抵是受到了后汉时代史家所影响。事实上

王莽本身是篡汉而取得帝位,而同时也是汉朝宗室所灭,从汉朝**来看,王莽被视作“逆臣贼子”,并不奇怪。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种种行径,更被视为王莽作为“逆臣贼子”的理据,如他*了汉平帝而立了孺子婴为皇帝。 近人胡适

“王莽是中国**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史家钱穆

王莽的**,完全是一种书生的**。

历史学家黄仁宇

从王莽登位后发出的一系列诏书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离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亦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国大历史》里语带讽刺的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称帝年号居摄(3)公元6年―8年 始建国(5)公元9年―13年 天凤(6)14年―19年 地皇(4)20年―23年 【被封建儒士否定的儒士皇帝】 班固(32~92年)字孟坚在《汉书》中云: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盗之*。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诸夏,*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是以四海之内,嚣然丧其乐生之心,中外愤怨,远近俱发,城池不守,支体分裂,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途,俱用灭亡,皆炕龙绝气,非命之运,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 夏言(1482-1548)《申议天地分祭疏》有云:“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苏绰、王安石也。” 霍韬(1487-1540)《与夏公谨书》有云:“王莽之学,一传而得宇文泰,再传而得王安石。然而安石惟能行泉府一法而已矣。盖泉府之政,即桑弘羊均输之政也。安石行焉,遂致元丰�聊�棼棼如也,犹不如宇文泰焉。宇文泰为大�嵩祝�尽行《周官》之法,其嗣遂为周天王,然犹不如王莽。法行《周官》,身为宰衡,遂上兼舜禹而宅帝位。故曰:敢用《周礼》王莽其上也,宇文泰其次也,王安石其下也。” 杨慎(1488-1559)说:“以乡愿窃相位胡广也,以乡愿窃天位王莽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