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大,出生于上海南汇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叶时茂为前清秀才,历任私塾、小学及中学国文教师,擅长国画,在江南略有名气。少年时期的叶培大,兄妹五人,家境清贫,全家只能供他一人上学。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直优异。1927年叶培大考入上海民立中学后,曾一度受进步文艺的影响而酷爱文学,假日课余勤于笔耕,常有习作见于报端。上高中时,便矢志学工。1983年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物理系就读。次年考入国立北洋工学院电机系,连续三年考试成绩**。芦沟桥事变后不久,北洋工学院迁至陕西城固,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在西安共同成立了西北联合大学。
1938年8月,叶培大以本专业**名的优秀成绩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留校任电机工程系助教。1940年9月,叶培大经学校介绍到重庆国民政府**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担任工务员工作。同年与袁保鑫女士结为伉俪,袁女士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治家有方,是叶培大后来在事业上成功的贤内助。1944年叶培大升为助理工程师,同时兼任金陵大学电机系交流电机实验工作。1945年叶培大参加美国租借法案官费出洋考试,以电信方面**名的优秀成绩被录取,并于同年9月初抵达纽约。后经钱凤章的介绍,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播音室和发射台实习,后又相继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实习,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1946年春末,被派到加拿大蒙曲沃尔北方电气公司实习发射机,同年9月回到美国旧金山作参观实习。1946年11月,叶培大归国后回到南京国民政府**广播电台就职。年底晋升为工程师,被派往南京江东门机房工作,同时兼任金陵大学电机系的副教授。1948年初,江东门机房拆运到广州,叶培大随船抵
穗。1949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台的负责人要将100千瓦中波机运往台湾。为保留机器,叶培大、钱凤章等多次商议对策,建议将机器送到广西保存。由于当局不予采纳,他们只得将射频电桥上的一个关键部件扣下。6月底,叶培大与钱凤章等毅然离开广州,于同年9月回到天津北洋大学任教。1951年叶培大由当时天津市教育局局长张国藩等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2年,北洋大学改为天津大学,叶培大任天津大学电信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被选为校工会**和天津市南开区人民代表。1955年叶培大随天津大学电信系转入北京邮电学院,相继担任过教授、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1985年担任名誉院长。叶培大是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民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届召集人,第二、三届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光学组组长,邮电部科技委**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5年6月11日,古稀之年的叶培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叶培大 - 简历1915年10月18日 出生于上海南汇县。
1938年 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
1938―1940年 任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助教。
1940―1945年 任重庆(南京)国民政府**广播电台工务员、助理工程师;兼任金陵大学电机系交流电机实验课。
1945―1946年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就读;其间先后到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和加拿大北方电气公司实习。
1946―1949年 任南京(后迁至广州)国民政府**广播电台工程师,兼金陵大学副教授。
1949―1952年 任天津北洋大学教授。
1952―1955年 任天津大学教授及电信系主任。
1955―1985年 历任北京邮电学院教授、无线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
1985― 任北京邮电学院名誉院长。
叶培大 - 主要贡献和生平事迹教书育人著书立说
自1959年9月回到天津北洋大学起,叶培大就一直在高等院校执教,先后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电工学、工程画、电声学、电工基础、无线电、应用电子学、放大器、无线电发送设备、无线电基础、电磁场理论及微波技术、导波场论、微波固体器件、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光纤通信等18门课程。1959年他开始带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硕士生导师之一。从1984年开始带博士研究生,截至1990年,他先后指导了32位硕士生和13位博士生,这些毕业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已成为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
叶培大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成功秘诀正是他所信奉的座右铭――“勤奋刻苦”。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尤其是严格要求他指导的研究生。
他坚持“学以致用”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治学思想。他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要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青年教师从最基础的实验工作做起,上讲台的教师一定要参加科研工作。
叶培大在半个世纪的工程、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其代表作如:60年代初出版的《电磁场理论及微波技术基础》一书,该书内容既有经典的逻辑严谨的电磁场理论,又对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从数学上作了翔实深入的分析,对于元器件的设计应用则着重从实际运用出发,深入浅出地加以阐述,易学易懂。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符合教学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书不仅长期为各高校用作教材,而且成了国内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科技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70年代中期出版的《微波技术基础》(上、下册)一书,对原理复杂、理论性强的微波铁氧体器件,从基本物理概念出发,采用他自己总结的一套理论体系加以阐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艰涩、抽象的问题变得清晰、明白,易于接受,深受广大自学读者的欢迎。该书获邮电部优秀图书特别奖。80代初期他与人合著出版的《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是国内较早系统介绍光波导及光波导元件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的高校教材,为我国光纤通信、集成光学和光电子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80年代中期出版的《光纤理论》一书是作者的力作,它反映了光纤理论的最新发展,书中介绍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多模光纤传输系统的模式噪声理论、单模光纤传输系统的极化噪声理论,以及光纤微弯理论等。与此同时,叶培大相继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有近半数是1983年以后在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出版的《光波技术》、《量子电子学》、《量子与光电子学》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的。为恢复新中国的广播事业作贡献
1940年9月,叶培大在重庆国民政府**广播电台值班,担任工务员工作,先后做过广播处的技术工作,兼管扩音工作,装备扩音器,参加过10千瓦中波机及单杆天线的安装工作。1946年冬,曾主持设计、安装、调测当时100千瓦中波机、大型对美对欧的菱形天线,以及南京淮海路播音大厦的音响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培大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期间,凭借多年在广播电台从事实际工作的经验,协助改进当时双桥广播发射台的工作;协助设计、安装、测试天安门广播扩音系统;主持省级广播电台播音大厦标准设计等,为恢复新中国的广播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叶培大在《电信建设》上发表了“杜黑特100千瓦电路的设计、安装与测试”一文,这是他多年从事实际工作的理论结晶。此文连同其后发表的“中和射频放大器概念”,被当时清华等许多大学列为必读补充教材。
微波通信和光纤通信的开拓者之一
1955年,叶培大主持研制微波收发信机,获得成功。1958年他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究“毫米波圆波导H01通信系统”,取得成果,并发表论文多篇,如“波导H01通信调制方式研究”、“H01圆波导远距离传输理论”、“微波中继圆波导馈线”、“同轴波导不连续性理论的两点补充”等。
1964年叶培大又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合作,在国内首先研究大气光通信,并在北京、上海等地成功地进行了大气光通信实验。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旋磁理论”、“微波理论与技术发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叶培大的科研工作被迫中断了8年。1974年参加邮电部960路微波中继Ⅱ型机的研制工作,叶培大克服种种困难,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微波波导校相器、微波波导直接耦合滤波器以及微波分并路器等,为提高960路微波中继Ⅱ型机的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项科研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集体)。此外,他还设计了120路数字微波系统。并在该系统设计、研制工作的基础上,与人合著出版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书。该书的出版,适应了微波通信制式数字化和系统设计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微波通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8年叶培大恢复光通信研究工作后,及时抓住“相干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世界性前沿课题。组织攻关,作出了重大贡献,带动了全国的光通信研究工作。1979年夏,北京邮电学院受国家科委委托举办了首次全国光通信技术学习班,由叶培大领衔授课。这次学习班对全国光通信的开展起了启蒙和推动作用。80年代初,叶培大在指导其研究生研究多模光纤传输系统中模式噪声时发表的论文获1983年北京市优秀学术成果奖和世界通信年优秀论文奖。1986年他与人合作的“六五”攻关项目“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及部件研制”获邮电部科技进步奖,该项成果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同年与其博士生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封装结构”获国家专利。此外,他还承担了“光锁相环――零差相干光通信接收机”和“模分配噪声”等两项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以及“单频率半导体激光器”和“环状谐振腔半导体激光器”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为跟踪世界通信先进技术,早日实现我国邮电通信现代化,叶培大曾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议开展通信前沿技术的研究。1991年初,经他发起与马大猷等七位中科院学部委员联名给党**和国务院的**人上书,建议在“八六三”计划中增设通信高技术研究主题。随后又就此向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递交了大会提案,受到了**和有关部委的重视和支持。经国家科委批准由叶培大领衔组成了“八六三”通信高技术战略研究组,叶任专家组组长。经过专家组半年多时间的调研和反复论证,“八六三”通信高技术研究主题的立项工作终于在1991年底获得国家终审批准。
热心于学术交流
叶培大十分重视并大力倡导学术上的切磋与交流。1980年,叶培大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相继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及微波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87年,叶培大被选为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并兼任该学会通信学会(Comsoc)国际活动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国际集成光学及光通信会议(IOOC)国际管理委员会委员;IEEE北京分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研究院(TEA)院士。他的这些特殊身份和社会**,是与其热心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分不开的。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叶培大多次出国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80年代中后期,他在美国、日本、加拿大、香港、华沙、汉城等地国际学术会议上多次应邀作特邀报告和主持会议。他讲的“中国的光通信”、“中国的相干光纤通信研究发展”、“有关通信发展战略问题”都受到国际同行的称道。他多次担任IEEE主办的国际会议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及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参加评审稿件,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宣传中国的光通信作出了贡献。1985年后,叶培大曾先后组织过中日光纤科学及电磁场理论会议、中英光纤通信会议、ITT传输研讨会、国际电信流量及网络研讨会、国际通信技术/中英第二次光纤通信/固体及半导体激光器专题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或合作**。
鉴于他的学术成就以及他为推动国际学术活动做出的业绩,1988年6月在费城国际通信会议大会上,费城市市长亲自授予叶培大美国独立宫金钥匙奖;1989年由IEEE**授予“为发展IEEE作出突出贡献”奖,同年还被授予“中国电信教育的先锋贡献”奖。1991年获中国科协国际科技交流二等奖。
叶培大 - 相关书籍与光同行(叶培大传略)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 作者:李斌 类别:历史.地理->历史->传记 开本:16开 ISBN:7563511792 页数:241 出版日期:2005-09-01 第1版第1次印刷叶先生既是教育家,也是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又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先生为人谦逊、正直、热诚。在他身边工作的同事都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德高望重。本书翔实地记述了这位高风大智的著名专家的90年人生浮沉、65载讲坛耕耘。书中所配120张左右的精美照片,在展现叶先生瞬间风采的同时,也记录了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历史足迹。
全书共10余万字,并选配了350余幅叶先生不同时期的精彩照片,全面地回顾了叶先生90年的生命历程,详尽生动地展现了一代名师叶培大先生坎坷求学矢志从工、科研和从教、事业和生活的各个侧面,使人们在图文之间充分感受到叶先生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和他辉煌业绩背后的点点滴滴。作者李斌,肖羊,晋辽人,1985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后留校在院长办公室作秘书,现为自由职业者,作些设计,写点文章。
叶培大 - 主要论著 1 叶培大.100千瓦广播机采用杜黑特电路的原理设计和试验.电信建设,1950,1(9):753~761.2 叶培大.中和射频放大器概论.电信建设,1951,2(1):7~14.
3叶培大.广播发音室技术.电信建设,1950,1(11):964~970.
4 叶培大.波导通信调制方法的研究.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60,(1):2~16.
5 叶培大.H01圆波导远距离传输理论.电信科学,1960,(4):28~31.
6 叶培大.微波中继圆波导馈线.电子学报,1963,(1):51~66.
7 叶培大.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一种设计方法.通信学报,1980,1(1):19~25.
8 叶培大.微波伪互补滤波器分并路系统的量优化设计.通信学报,1981,2(3):39~44.
9 叶培大.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模式噪声.通信学报,1981,2(4):80~86.
10 叶培大.多模光纤系统中模式噪声的数字模型与实验.通信学报,1983,4(3):1~7.
11 Ye.Peida.Polarizationnoiseinmonomodefibersystems,9thEuro-peanConferenceonOpticalcommunications.GenevaSwitzerland,1983:405~406.
12 Ye.Peida.Moda1noiseandeffectofsourceSpectruminmultimodefibersystem,Iooc′83.TechnicalDigest,1983:30~31.
13 Ye.Peida.Improvedana1ysisofdispersionpenaltyinopticalfibresys-tems.Optica1andquantumElectronics(UK),1990,22(1):23~31.
14 Ye.Peida.AchieVementof6GHZWide,continuousandpurefre-quwncytuningof1.3μmexterna1cavitysemiconductorlaseranditsapplicationsinhighresolutionspectralmeasurement.ElectronLet-terS(UK),1988,24(15):961~962.
15 Ye.Peida.Linewidthformulaforsemiconductoropticalfiberringlasers.IEEEJournal of QuantumElectronics(USA),1988,24(9):1807~1810.
16 Ye.Peida.Theoryofdirectfrequencymodulationofsemiconductorlaserswithintegratedexternalcavity.IEEEJournalofLightwaveTechnology(USA),1990,8(1):66~70.
17 Ye.Peida.TunablestabilizedsinglofrequencyGRINRODbxternalcoupledcavitysemiconductorlasers.IEEEJourna1ofLightwaveTechnology(USA),1990,8(10):1612~1620.
18 Ye.Peida.CrosstalkinfiberramanamplificationforWDMsys-tems.IEEEJournalofLightwaveTechnology(USA),1989,7(9):1407~1411.
19 Ye.Peida.OpticalcommunicationinChina<Invited>.TechnicalDigest,IOOC′83,Toyko,Japan,1983:300~301.
20 Ye.Peida.IntensitynoiseofsemiconductorLaserinpresenceofarbi-traryopticalfeedback.ElectronicsLetters(USA),1989,25(7):446~447.
21 叶培大.吴彝尊.电磁场理论及微波技术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61.
22 叶培大.微波技术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9.
23 叶培大.吴彝尊.光波导技术基础理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1.
24 叶培大、张静娴.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3.
25 叶培大.光纤理论.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