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间,日本海盗集团大肆劫掠我国沿海地区,并不断深入内地。嘉靖三十六年五月十日,倭冠进犯扬州并乘势向西推进,直逼天长。当时天长既无坚固的城防,又无守兵,情势危急。为抵御倭寇,沃田奉命提青州之兵,驻扎于天长县城东六华里之崇家岗。倭寇得知天长有兵拦截,不敢再冒险前进,但不久为扬州方面追兵所副,不得已由芦龙向天长进犯。沃田领兵与倭寇激战。战至傍晚,倭寇溃不成军,四散于野。沃田命部将加强防备,准备次日再战。次日晨,大雾弥天,咫尺之间不辨人形,倭寇乘机向沃田所部冲*,以致沃部人马溃*,首尾不能相顾,沃田于危急中跃马横刀,连*倭寇数十人,不幸战马陷于泥潭之中,为倭寇所*。沃田虽死,但倭寇也因遇此恶战而不敢入城肆虐,仓惶离去,天长城的百姓避免了一场洗劫。
建立沃公祠
明代天长人张大蕴有《题沃都司祠》(即沃公祠):
委身锋镝捍孤城,千载精忠贯日明。
赖有三良不惜死,遂令百姓得余生。
风云时作英雄气,月夜犹闻鼓角声。
几过丰祠增感慨,夕阳古木*鸦鸣。
这首怀念明代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沃田的诗篇,饱含了作者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深情歌颂。沃田“委身锋镝捍孤城”的英雄豪迈气概,“千载精忠贯日明”的精忠报国、救护苍生的形象跃然字句间,我们仿佛看到抗倭英雄叱咤战场、冲锋嘶*、挥戈呐喊的矫健英姿。“三良”指沃田及同时殉难的岳宠、刘葵。诗末作者加入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夕阳古木*鸦鸣”突显了诗人无尽的苍凉之感,既烘托出抗倭英雄的悲壮人生,又表达了作者深藏内心的忧国忧民情怀。
深切怀念沃公遇难后,官兵及天长附近人民含泪将沃将军的遗体安葬在他献身的所在地,立了碑。朝廷还派御使前来修建沃公祠,并封为“镇远将军佥事”。《备修天长县志》记载:知县黄泰然待御张公之命,为沃公建祠于东门外。这便有了最早的沃公祠,祠内有正房三间,内设神台,神台正中供有沃公灵碑,两旁还列有岳、刘二将军陪祀。祠内存有石碑,碑文记述了沃公生平的主要事迹,隆庆年间,亦重行复修。
1932年9月,天长抗日救国会为沃公立碑,碑文是“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九月,明敕赠镇远将军都指挥佥事御倭殉难沃公田之墓,天长县抗日救国会立”。沃公故里山东登州还建有“蓬莱忠孝祠”。为追念沃将军保卫祖国献身精神和功绩,1980年9月27日原天长县革命委员会公布将沃公墓列入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重修祠堂沃公祠最早建于嘉靖三十六年,今天的沃公祠是1982年底重新修建的,它位于安徽省天长市建设东路南侧,占地面积534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紧靠洗马塘。洗马塘正因沃公征战饮马而得名。沃公祠是经安徽省文物局和天长人民政府批准拨款重建。沃公祠依照地势,建有门厅、陈列厅、祠堂、墓区,建筑高低起伏,蔚为壮观,门厅不大,虽只有三间,但结构严谨,古朴庄严。经过鹅卵石铺设的道路,映入眼帘的展览大厅,大厅正门雕有秀丽典雅的花卉,三面设有回廊,增强了视角感和空间感,回廊上记有层次分明的木格雕花,回廓栏杆用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图案组成。沃公祠的主体建筑应该是祠堂,祠堂中有一尊沃公塑像,勇猛威武,气宇轩昂,祠堂采用砖木结构,歇山花脊,飞檐翘角,梁架选材优良,雕刻精美,门窗都为镂空雕花格扇组成,造型堂皇,传统色彩鲜明,保持了明代古朴雄风。
祠堂的后面是园林和墓区,林区曲径通幽,逶迤蜿蜒,各式花卉与石鼓石桌把整个院落点缀得十分得体、和谐、清雅、美观。当人们置身其间,犹如进入一个优幽绝妙的境地。
传说有关沃公的民间传说很多,最富传奇色彩的是这样一则故事:抗日战争期间,一群日本兵看到了沃公墓碑,他们气急败坏,用铁锤将碑一砸两截,当地人民把断碑拼放在一起。时隔多年,断碑连成一体,至今斜形断痕仍若隐若现。漫步园内,随处可见古碑刻、题记、勾起多少人的回忆和感慨。沃公墓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