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但他在史无前例的环球探险中挂的却是葡萄牙探险的主要竞争对手西班牙的国旗。麦哲伦曾经在拒绝资助哥伦布向西去印度的航行的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宫廷当过差。麦哲伦还参加过葡萄牙组织的去东印度的探险,在摩洛哥打过仗,并因受伤而终身致残跛了一条腿。他被指控同摩洛哥人做交易――等于背叛――与1517年从军队被解雇,而且不发给养老金。麦哲伦对此非常不满,所以投效了西班牙。
是他于1519年率船五艘,船员265人,从圣卢卡尔港启航,越过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经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之间海峡(后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继续西行,到达菲律宾。他因参与当地土著之间的**,死于*军之中。他的余众终于在1522年9月6日回到西班牙,最后仅剩下18名骨瘦如柴的船员。这次环绕地球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费迪南德・麦哲伦 - 航海过程 预备出航33岁时,麦哲伦回到了家乡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申请组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可是,国王没有答应,因为国王认为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必要再去开辟新航道了。1517年,他离开了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并又一次提出环球航行的请求。塞维利亚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勇气,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接见了麦哲伦,麦哲伦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请求,并献给了国王一个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仪。国王很快就答应了他。不久,在国王的指令下,麦哲伦组织了一支船队准备出航。但是,葡萄牙国王很快知道这一件事,他害怕麦哲伦的这一次航行会帮助西班牙的势力超过葡萄牙。于是,他不但派人在塞尔维亚不断制**言,还派了一些奸细打进麦哲伦的船队,并准备伺机破坏,暗*麦哲伦。
横渡大西洋
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五条船的船队出发了。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第二年1月10日,船队来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海湾。船员们以为到了美洲的尽头,可以顺利进入新的大洋,但是经过实地调查,那只不过是一个河口,即现在乌拉圭的拉普拉塔河。
3月底,南美进入隆冬季节,于是麦哲伦率船队驶入圣胡安港准备过冬。由于天气寒冻,粮食短缺,船员情绪十分颓丧。船员内部发生叛*,三个船长联合反对麦哲伦,不服从麦哲伦的指挥,责令麦哲伦去谈判。麦哲伦便派人假意去送一封同意谈判的信,并趁机刺*了叛*的船长**。
不久,麦哲伦在圣胡安港发现了大量的海鸟、鱼类还有淡水,饮食问题终于得到解决。麦哲伦还发现附近还有当地的原住居民,这些人体格高大,身披兽皮;他们的鞋子也很特别,他们把湿润的兽皮套在脚上,上至膝盖。雨雪天就在外面再套一双大皮靴。麦哲伦把他们称为“大脚人”,并以欺*的方法逮捕了两个“大脚人”,并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船舱里,作为献给西班牙国王的礼物。阳春8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继续出发。但他们只剩下四条船了。
穿越美洲
1520年8月底,船队驶出圣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准备寻找通往“南海”的海峡。经过三天的航行,在南纬52°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海湾。麦哲伦派两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当夜遇到了一场风*,狂飙呼啸,巨浪滔天,派往的船只随时都会有撞上悬崖峭壁和沉没的危险,如此紧急情况,竟持续了两天。说来也巧,就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麦哲伦率领船队沿麦哲伦海峡航行。峡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两岸山峰耸立,奇幻莫测。海峡两岸的土著居民,欢喜燃烧篝火,白日蓝烟缕缕,夜晚一片通明,好像专门为麦哲伦的到来而安排的仪仗队。麦哲伦高兴极了,他在夜里见到陆地上火光点点,便把海峡南岸的这块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岛。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走出了麦哲伦海峡,眼前顿时呈现出一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南海”。
进入太平洋
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麦哲伦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他就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在这辽阔的太平洋上,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食品成为最关键的难题,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一点新鲜食物,只有面包干充饥,后来连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点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这种食物散发出像老鼠尿一样的臭气。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混浊黄水。为了活命,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于日晒、风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头一样,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有时,他们还吃了木头的锯末粉。
1521年3月,船队终于到达三个有居民的海岛,这些小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些岛屿,岛上土著人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他们赤身露体,然而却戴着棕榈叶编成的帽子。热心的岛民们给他们送来了粮食、水果和蔬菜。在惊奇之余,船员们对居民们的热情,无不感到由衷的感激。但由于土人们从未见到过如此壮观的船队,对船上的任何东西都表现出新奇感,于是从船上搬走了一些物品,船员们发觉后,便大声叫嚷起来,把他们当做强盗,还把这个岛屿改名为“强盗岛”。当这些岛民偷走系在船尾的一只救生小艇后,麦哲伦生气极了,他带领一队武装人员登上海岸,开*打死了7个土著人,放火烧毁了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於是在麦哲伦的航行日记上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页。船队再往西行,来到现今的菲律宾群岛。此时,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得多。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只用了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而麦哲伦在天气晴和、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横渡太平洋却用了一百多天。
麦哲伦首次横渡太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这样为后人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麦哲伦的死
在麦哲伦死后,其中一艘探险船在十六个月后,终能航行回西班牙,成功环球航行。一天,麦哲伦船队来到萨马岛附近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以便在那里补充一些淡水,并让海员们休整一下。邻近小岛上的居民前来观看西班牙人,用椰子、棕榈酒等换取西班牙人的红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几天以后,船队向西南航行,在棉兰老岛北面的小岛停泊下来。当地土著人的一只小船向“特立尼达”号船驶来,麦哲伦的一个奴仆恩里克用马来西亚语向小船的桨手们喊话,他们立刻听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苏门答腊岛,是12年前麦哲伦从马六甲带到欧洲去的。两个小时后,驶来了两只大船,船上坐满了人,当地的头人也来了。恩里克与他们自由地交谈。这时,麦哲伦才恍然大悟,现在又来到了说马来语的人们中间,离“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他们快要完**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了。
岛上的头人来到麦哲伦的指挥船上,把船队带到菲律宾中部的宿雾大港口。麦哲伦表示愿意与宿雾岛的首领和好,如果他们承认自己是西班牙国王的属臣,还准备向他们提供军事援助。为了使首领信服西班牙人,麦哲伦在附近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宿雾岛的首领接受了这个建议,一星期后,他携带全家大小和数百名臣民作了洗礼,在短时期内,这个岛和附近岛上的一些居民也都接受了洗礼。
麦哲伦成了这些新**徒的靠山。为了推行殖民主义的统治,他插手附近小岛首领之间的内讧。夜间,他带领60多人乘三只小船前往小岛,由于水中多礁石,船只不能靠岸,麦哲伦和船员50多人便涉水登陆。不料,反抗的岛民们早已严阵以待,麦哲伦命令火炮手和弓箭手向他们开火,可是攻不进去。接着,岛民向他们猛扑过来,船员们抵挡不住,边打边退,岛民们紧紧追赶。麦哲伦急于解围,下令烧毁这个村庄,以扰*人心。岛民们见到自己的房子被烧,更加愤怒地追击他们,射来了密集的箭矢,掷来了无数的标*和石块。当他们得知麦哲伦是船队司令时,攻击更加猛烈,许多人奋不顾身,纷纷向他投来了标*,或用大斧砍来,麦哲伦就在这场战斗中被砍死。
接续遗志
麦哲伦死后,他的同伴们继续航行。1521年11月8日,他们在马鲁古群岛的蒂多雷小岛一个香料市场抛锚停泊。在那里他们以廉价的物品换取了大批香料,如丁香、豆蔻、肉桂等堆满了船仓。1522年5月20日“维多利亚”号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这段航程中,船员减少到只剩35人。后来到了非洲西海岸外面的佛得角群岛,他们把一包丁香带上岸去换取食物,被葡萄牙人发现,又捉去13人,只留下22人。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当“维多利亚”号船返回圣罗卡时,船上只剩下18人了。他们已经极度疲劳衰弱,就是原来认识他们的人也分辨不出来了。他们运回来数量十分可观的香料,一把新鲜的丁香可以换取一把金币,把香料换取金钱,不仅能弥补探险队的全部耗费,而且还挣得一大笔利润。
费迪南德・麦哲伦 - 大事年谱 1480年――麦哲伦在葡萄牙出生 1505年-1512年――在东印度服兵役 1513年――在非洲服兵役 1515年――西航计划被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拒绝,被葡萄牙军队解雇 1517年10月20日――放弃葡萄牙国籍,抵达西班牙塞维利亚 1518年3月22日――与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签订协议 1519年8月10日――船队离开塞维利亚,开赴圣卢卡尔 1519年12月13日――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 1520年1月10日――抵达拉普拉塔河,初以为发现海峡 1520年3月31日――抵达圣胡利安湾 1520年4月7日――圣胡利安湾叛变,麦哲伦平* 1520年5月22日――“圣地亚哥”号沉没,船员获救 1520年10月21日――抵达海峡入口(发现麦哲伦海峡) 1520年11月――“圣安东尼奥”号逃跑回西班牙 1520年11月28日――进入太平洋 1521年1月24日――经过圣保罗岛 1521年2月4日――经过提布龙岛 1521年3月6日――抵达强盗岛,屠*村民 1521年3月16日――无意中“发现”菲律宾群岛,在苏禄群岛登陆 1521年3月28日――抵达马萨瓦群岛。马来奴隶恩里克听见家乡话,终于证实地球是一个圆球体 1521年4月7日――抵达宿雾岛 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介入部落间的战斗,在马克坦丧生 1522年9月8日――“维多利亚”号独自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处 费迪南德・麦哲伦 - 毙命马克坦岛揭秘 提起麦哲伦,也许你知道他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天才航海家、探险家,因为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然而,历史却掩盖了他的罪恶,他的充满*腥的*行,他的作为殖民主义者的丑恶嘴脸。一座引人注目的青铜像在星罗棋布的千岛丛中,马克坦岛只是一块很不起眼的陆地。在小岛的海岸边,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一尊手执长矛、盾牌的青铜塑像巍然屹立。他愤怒的眼神,警惕地注视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威武雄壮,凛然不可侵犯。他就是菲律宾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英雄、英勇抗击外国入侵者,并*死航海家麦哲伦的拉普拉普酋长。他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载入菲律宾的史册。
这座青铜像,是1951年菲律宾政府为纪念拉普拉普而建造的。青铜像的底上还有几行醒目的铭文:“1521年4月21日,拉普拉普酋长及其率领的战士在此击退了西班牙侵略者,并*死酋领费迪南德・麦哲伦。因此,拉普拉普成为**个用武力驱逐欧洲侵略者的菲律宾人。”这座威武不屈的巨人塑像,在呼啸的海风中岿然不动,在金色的阳光中熠熠生辉,它永远象征着菲律人的尊严与不可战胜的力量。每当游人走近它的身旁,无不为之肃然起敬。
从远征军战士到航海家1480年,在葡萄牙中部萨布洛萨市的一个骑士家庭,诞生了一位婴儿。他从小聪明睿智,机敏勇敢。15岁时,他便成了国王曼纽尔麾下的一名骑士。当时,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时期,葡萄牙凭借自己的海上强国优势,疯狂地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战争。年轻的麦哲伦,先后跟随远征军到达过印度和非洲等地。在与被征服地人民的战争中,他英勇顽强,累立军功,曾多次身负重伤。后由于健康的原因,特别是腿部的伤残,迫使他在35岁后,离开了军营,结束了20年的戎马生涯。
但是,远征使他开阔了眼界,他幻想开辟一条新的航路,到充满诱惑力的东方去,到世界的另一片乐土上去。为此,他多次向葡萄牙国王请缨远航,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和不堪忍受的嘲讽,并讥之为“异想天开”和“狂妄的举动”。气恼和失望,使麦哲伦毅然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来到了西班牙。这是当时欧洲的另一个海上强国,它拥有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数量最多的远航舰队。在西班牙,他再次向国王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并很快得到了恩准。国王命令他率领一支船队,从西面寻找一条通往东印度群岛的新航路。麦哲伦航海探险的宏愿终于实现了。
1519年,他率领一支由5艘船艇组成的船队以及265名水手,开始了环球的远航。他们从圣罗卡启航,向波涛汹涌的大西洋进发,经历了许多难以逆料的艰险,多少次避开了死神的追捕,才到达南美洲大陆的海岸。然后,他们继续向南航行,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了太平洋。在胜利**的鼓舞下,他和伙伴们横越太平洋西行。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的宿务岛。这时,他的航队已经损失殆半,只剩下3艘船了。
狂热愚蠢的西方传教士本来麦哲伦的使命是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然而他却是一位狂热的宗教家、愚蠢的**教传教士。当他登陆宿务岛后,发现岛上的土著居民都虔诚地崇拜被西方**教士称为“邪教”、“异端”
的木偶神像时,顿时热*沸腾。他俨然以卫道者的身份出现,立即调动武士,强令当地土人的酋长和他们的臣民皈依天主,信奉**。一夜之间,在他的武力威逼下,数以千计的土著居民,被迫改变了他们世代相传的信仰,成了连他们自己都“莫名其妙”的****。然而,马克坦岛的头领拉普拉普对麦哲伦的倒行逆施却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他还派人给这位不可一世的愚蠢的传教士送去一封信函,声称自己决不听从入侵者的摆布,无意改变自己的信仰。麦哲伦对这种无视他命令的叛逆行为,火冒三丈,他无法抑制心头的愤怒,于是决定实行一次讨逆*代运动。“讨逆军司令”惨死马克坦攻打马克坦岛的方案草草制定。在麦哲伦看来,他的对手只不过是一群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而且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简直不堪一击,捕*他们将易于囊中取物。于是,他留下了有战斗经验的伙伴,同时,也拒绝了几位部落头领主动提出的参战要求,匆匆地募集了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他们大都是从未参加过战斗的水手、厨师、侍从等人。他们分乘几艘艇,乘风破浪,气势汹汹地向马克坦岛进军。然而,鲁莽和轻率,从来都不是军事指挥官的良好品质,它只能导致战斗的失败。麦哲伦的悲惨结局,看来是早已命中注定了的。
事实证明,拉普拉普指挥的士兵都是一些骠悍善战、勇武过人的英雄,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而麦哲伦的“讨逆军”恰恰是一伙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马克坦岛人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如鸟兽散。麦哲伦和他的7名伙伴在战斗中丧生。
据《最遥远的航行》一书中记载:麦哲伦身负重伤后,想挣扎着抽出身上的佩剑,不料,又被一土人用长矛刺中右臂。他动弹不得,完全失去了进攻甚至自卫的能力,只能靠左手拿着盾牌护身。剩下的人试图排成方阵*出重围,逃到深水里去,然而,英勇的马克坦战士挥舞刀剑,避开盾牌的防护,猛刺西班牙人的下身。最后,一把短刀砍在麦哲伦的左腿上,他立刻痛苦地抽搐起来,一头栽倒在大海里。瞬间,只见他又挣扎着抬起头来,睁开双眼。然而,围拢来的马克坦人一阵雨点般的刺*,落在他的身上。这位不可一世的“讨逆军司令”,便就此葬身鱼腹了。几天以后,麦哲伦的余部离开了宿务岛。第二年9月6日,船队中残存的“维多利号”返回了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次环球航行的壮举。
麦哲伦惨死了,然而他对人类作出的创世纪的贡献,他的伟大的历史功绩,将永垂青史;不过,他的个人悲剧,他的*腥*行,却不能因此而博得人们的同情和谅解。
费迪南德・麦哲伦 - 宇宙战舰麦哲伦级宇宙战舰 U.C.0070年9月,作为联邦军70年代军备增强计划中重要的一环,麦哲伦级战舰与萨拉米斯级巡洋舰等新型的宇宙舰艇开始在联邦军中服役。但是,麦哲伦级战舰的主武装的MEGA粒子炮、导弹等武器均是以远程攻击为目的而设计的,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散布的环境下战舰往往成为宇宙中的活靶。宾森计划之后,麦哲伦级开始具有搭载MS的能力。麦哲伦级战舰经常作为舰队的旗舰而使用,因此其内部往往设有作战室。
名称:麦哲伦マゼランMagellan出典机动战士高达
由来:16世纪葡萄牙的航海家费迪南德・麦哲伦,他所带的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所属月神2号方面军旗舰指挥瓦肯少校
规格:全长265.0米推进系统热核火箭引擎
全宽:67.1米搭载机无
全高:80.2米主武装2连装MEGA粒子炮×7;2连装机炮×14;导弹发射器
重量:22000吨
履历:U.C.0079年9月22日,由于吉恩公国军法美尔队的奇袭而率先出击的麦哲伦号在港口外触礁,其后被白色要塞使用主炮强制破坏。
备考:不同于普通麦哲伦级战舰的灰色涂装,本舰的涂装为绿色。
费迪南德・麦哲伦 - 小麦哲伦星云 葡萄牙航海家费迪南德・麦哲伦(FerdinandMagellan)和他的船员们在**次环球航行中有大量的时间研究南天的星空。其结果是,两个对于南天的天空守望者来说轻易可见的天体奇观即被命名为麦哲伦云。我们现在知道这些太空云彩是不规则星系,是我们更大的旋涡星系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大小麦云都在南半天球距离南天极大约20°左右的地方。大麦云位于剑鱼座与山案座两个星座的交界处,跨越了两个星座,占据了8°×7°的天区,相当于200多个满月的视面积。小麦云位于杜鹃座,占据了4°×2°的天区,相当于30个满月的视面积。大麦云和小麦云之间相距大约20°。在南半球看大小麦云,一年四季,它们都高高地悬挂在南天天顶附近,争相辉映,从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就像我们在北半球看北斗七星永远不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一样。它们是南天的一对瑰宝。可惜的是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看不见它们,在我国南沙群岛一带,也只能在非常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寻找到它们。
大小麦云是以16世纪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的名字命名的。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率领一支200多人的船队,从西班牙的一个港口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次环绕地球的航行。1520年10月份,麦哲伦带领船队沿巴西海岸南下时,每天晚上抬头就能看到天顶附近有两个视面积很大的、十分明亮的云雾状天体。麦哲伦注意到这两个非同一般的天体,并把它们详细地记录在自己的航海日记中。麦哲伦本人后来航行到菲律宾时被一个小岛上的土著居民*害了,但是他的18名部下在历经了千难万险、经过几乎整整3年之后,终于在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这次环绕地球航行的壮举。为了纪念麦哲伦的伟大功绩,后人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南天这两个最醒目的云雾状天体,称之为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因为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们实际上是两个河外星系。
说明:从我们的银河系看出去,最明亮的星系是大麦哲伦星云(LMC)。通常只有住在地球南半球居民才看得到的大麦哲伦星云,是离我们第二近的星系,它也是小麦哲伦星云(SMC)的近邻。在绕著银河系公转的11个矮星系中,大麦哲伦星云也是其中之一。大麦哲伦星云是个不规则星系,它有个由年老红色恒星所组成的棒状核心,外面环绕著年轻的的蓝色恒星,以及靠近上面这张影像顶端的明亮红色恒星形成区-蜘蛛星云。近代最明亮的超新星SN1987A,就是发生在大麦哲伦星云里。而大小麦哲伦云和仙女星系(M31)以及银河等40余个星系和矮星系构成了本星系群。银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通过各种方法,人们已经观察到的星系已经有好几万个了!不过,由于距离太遥远,它们看起来远不如银河那么壮丽。借助望远镜,它们看起来还只像朦胧的云雾。离咱们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银河系也有十几万光年。一般地,我们把除银河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费迪南德・麦哲伦 - 参考资料1、http://.tourlib.cn/Europe/art/2509/
2、http://zhidao.baidu./question/964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