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张澜(1872年4月2日-1955年2月9日),男,字表方,汉族,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清末秀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国家德高望重的**人之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者,中国***的亲密朋友。张澜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紧密相联。

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10月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执行委员会**,后任民盟**执行委员会**、民盟**届**委员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当选为**人民政府副**,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著有《说仁说义》、《四勉一戒》和《墨子贵义》等。

,人物生平 求学任教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2日,张澜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中和乡(今四川省西充县莲池乡)。其父张文倬是秀才,在乡村任塾师,张澜从小随父读书。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全家迁往西充县岷山乡(今西充县永清乡)召善沟。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秀才,不久补廪生。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入四川尊经书院深造。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学习。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因倡言慈禧太后应归政于光绪帝被清廷驻日公使押送回国,任四川顺庆府(南充)官立中学堂正教习。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赴成都担任四川省游学预备学堂学监。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返回南充,任顺庆府中学堂监督,并先后创立初、高等小学和南充端明女塾。

1909年(清宣统元年)起,参加立宪派,任四川咨议局议员。

1910年(清宣统二年),应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聘,任学堂修身教习兼斋务长,是年冬返回南充。

**保路

1911年(清宣统三年),任川汉铁路股东会副会长,发起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四川人民开展保路运动。反对清政府卖国,促进了全川人民大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获孙中山赞扬。

1911年(清宣统三年)12月10日,四川都督尹昌衡聘请张澜任军政府参赞,辅助政务。

参与倒袁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任四川军政府川北宣慰使。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4月,张澜当选为中华民国国会众议员,结识了蔡锷。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张澜因袁世凯解散国会离京返回南充,与地方人士创办南充县立中学、南充实业学校和南充果山蚕桑社,为家乡培养人才。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袁世凯称帝,蔡锷在云南起义,率军北上,张澜联络川军师长钟体道立既响应,在南充宣布独立,全川继起声援,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8月14日,北京政府任命张澜为嘉陵道道尹,主持川北庶政。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升任四川省省长,时间虽短,建树殊多。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在北京设立“四川省省长行署”。

开设新学

1919年(五四运动)后,支持新文化运动和青年出国勤工俭学。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他在北京以四川省长名义与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商洽,将川汉铁路股款利息拨出,救济就学于京、津等地生活困难的川籍学生,并以部分利息捐助他的好友吴玉章等组织的华法教育会作为基金,资助留法勤工俭学的川籍学生,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中国***的重要成员。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张澜复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提倡学与用结合,将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地方自治三者结合为一体,成为四川全省开办职业中学之发端。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他任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校长时,采取蔡元培在北大实行的兼容并蓄方针,坚持用人唯才,提倡思想学术自由。他不顾校内外顽固守旧派反对,允许校内三派(共产主义者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三民主义者的健行社和国家主义者的惕社)同时存在,自由争鸣。学校办有《科学思想》刊物,邀请进步人士撰稿,宣扬科学与民主。在他的开放政策下,社会科学研究社在校内扩大了影响,一时成为西南一带传播革命种子的重要园地。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后,发起组织四川乡村建设期成会,推行乡建运动。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为*****压制思想和学术研究自由,辞职回南充,继续从事中小学教育。

创立民盟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受四川省政府**刘湘的邀请,出任四川安抚委员会委员长。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发后,张澜受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频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1月,与黄炎培、章伯钧等在重庆参与发起民主**运动和成立统一建国同志会。其宗旨是促进团结,共同抗日,实施**。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3月,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被选为**执行委员,旋被推选为民盟****。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9月,发表《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揭露***假民主、真独裁的实质,阐明民盟的民主**主张,为反对******统治,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继续担任**。他**民盟始终支持中国***,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2月,致函国共两党,对团结、民主、军事、国家建设诸问题,提出民盟的意见,吁请国共双方于1946年元旦下令停战。

献身民主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月,代表民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协商会议。11月,**民盟总部发表声明,拒绝参加***召开其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随后民盟被***政府宣布为“非法团体”。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1月,张澜等被迫发表《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初,沈钧儒等在香港决定恢复总部,同***合作,实行新的**路线。张澜不仅在**上予以支持,还在经济上给予资助。

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春,***当局将他软禁在上海虹桥疗养院。上海解放前夕,经**上海地下党组织营救方得*险。

参政议政

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6月,张澜等由上海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工作。9月,出席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副**、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9年10月5日,出席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大会。张澜被选为副**。10月9日出席**人民**协商**届**次会议,当选为政协常务委员。

1949年12月27日,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继续当选为**。

1952年10月1日,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发表《巩固人民民主**,团结国际友人》一文。

1953年1月13日,出席**人民政府第20次会议,被推举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54年9月,我国公布了建国以后**部宪法。张澜发表《为制定我国**个人民宪法而努力》的文章,文中提到“这个宪法草案,一方面是记录我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成果的丰碑,另一方面又是在我国建设繁荣幸福的新社会的蓝图……今后,中国人民将继续在中国*****下,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1954年9月1日,由四川省选为**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9月15日,出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张澜当选**团成员、**团常务**。 9月27日,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54年12月21日至25日,第二届全国**协商会议召开,张澜当选全国政协副**。

1955年1月27日,因病入北京医院。1月31日发表《任何威胁不能丝毫动摇中国人民****的决心》。

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人物成就 教育事业

张澜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创办小学、中学和女校,他办的新式学校.对当时四川教育的革新起了先锋作用,吸引了大量进步青年前往就学;**方面,他**民盟始终坚持和平、民主、统一的主张。抗战胜利后,响应**团结统一、和平建国的主张,坚定地与***保持一致,反对内战。他的学生遍及四川乃至全国。1942年张澜70寿辰,黄炎培等好友及门生都来为张澜祝寿。

他先后创办南充中学,出任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成都大学校长,不仅办学成就卓著,而且形成了重要的教育思想。简要概括而言,张澜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以下主要内容:

**、主张“思想学术自由”。1925年,他出任成都大学校长,不顾守旧派的反对,在实践中大力倡行“思想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1929年,他著文指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和文化事业的人”,“千万应该发表精神独 立的宣言,以实现学生的求学自由,研究自由、言论、出版自由,而完成教育精神的民主化”。这些言论对其教育自由思想和基本内容作了明确的概括。

第二,主张教育平等。张澜在其论著中,对西方传入的教育制度造成的教育不平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下,由公款兴办的学校尽管表面上入学没有等级限制,但由于学校收取高昂的学费。实际使学校变成了富人的学校,穷家子弟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因此,他主张“应该提出平民教育的口号来反对资本的贵族教育”。并指出,在当时,全世界只有苏联实现了地道的平民教育。张澜先生的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人民大众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十分向往之情。

第三,发扬优良传统精神,塑造合乎时代要求的新人格。张澜曾写成《四勉一戒》一篇短文,言其从《论语》《孟子》中取其精华,作成四勉一戒,即“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张澜律己教人首重人格塑造,而塑造人格须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但他不主张照搬古训,而要与时俱进,按时代的要求,批判继承,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富有生命力的精华,以为教人律己之资。

张澜一生主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就其留存下来的对教育思想的阐释来看,其教育思想涉及教育制度和办学问题、育人问题等最为根本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基本方面,他都提出了关乎教育发展要害的见解与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资源。

民主革命

张澜的一生是追求民族独立的一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在抗战时期,他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自己民族的解放奔走呼号。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发后,当他认识到***蒋介石铲除异己的做法是民族国家的大不幸,会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时,他认为应该形成一个中间派的集团,来协调国共之间的冲突,力促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于是他积极奔走,在1941年3月19日,参与组建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被推举为**届民盟****,在他的**下,民盟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澜的一生是追求民主的一生,张澜把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了实现人民民主上。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积极参与国共谈判,多方协商,促成国共和平协定――《双十协定》的签订,之后又参与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中去,虽然政协会议因为***的破坏没有开成,但是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而后当发现***蒋介石的“真内战,假和平”的面目后,不顾自身安危,带领民主同盟对***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坚决的**。后来他与中国***亲密合作,促成了新政协的召开,真正实现了人民民主。

党派关系

保持了民盟和***的紧密团结;阶级关系方面,保持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联系;都是保证和加强了统一战线的巩固。

人物著作

《墨子贵义》

《说仁·说义》

《四勉·一戒》

《中国需要真正民主**》

《论五常》

《张澜诗集》

家庭成员

妻子:杨氏、刘慧征。

儿子:张乔啬、张��、张晓岩、张仑。

女儿:张茂延、张继延、张淑延、张惠延。

孙女:张梅颖(张乔啬之女)

人物评价

毛泽东:“表老啊,你的人好、德好,你是与日俱进啊。”

胡耀邦:1980年民盟**举行迎春茶会,*******胡耀邦在讲话中特别提到张澜,他说:“我感到这位先生有两条很值得佩服的:**条,他有很高尚的精神,这就是他的顽强的民主精神、民主思想;第二条,他有一个很优良的气质,就是他有强烈的正义感。……我觉得他身上的这两条,这两大优点,对许多人,对我自己,印象是很深的,勉励是很大的。”(1980年民盟**举行迎春茶会,*******胡耀邦在讲话中评价张澜)

丁关根:“张澜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我国德高望重的**人之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者,中国***的亲密朋友。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光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

《人民日报》1982年4月1日发表题目为《与日俱进 奋斗不息――纪念张澜同志一百一十周年诞辰》的文章,文中评价:

张澜始终保持着无私的品质。这种宝贵品质,他自己叫做“无欲”。用毛泽东的话,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言行一致,生活艰苦朴素、生平极为注意自我修养,是一位热诚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

“嘉陵江上一巨人,才高八斗气纵横”,“海内盟员皆后辈,蜀中学子半门生”。(张澜的学生、曾经长期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和四川省政协**的任白戈在纪念张澜诞辰110周年的诗中写道)

人物轶事

张澜家的菜园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想做官的张澜被选为共和国副**。当时来自解放区的一些同志看表老戴瓜皮帽,穿长衫,一副遗老的样子,表示反对。结果朱德公开讲话:“讲到革命,诸位没有一个有他早的。”从辛亥革命,到反袁世凯,再到冒着*头的危险组织民盟,拒绝参加伪国大,彻底地孤立了***、蒋介石,“大家哑口无言”。

周总理特意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张澜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张澜婉言谢绝说:“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布长衫。这就是《开国大典》那幅油画上看到的张澜的形象。

当时国家给张澜分配了一套规格很高的大四合院,可是他拒绝了,只住在一所很小的房子里。他的小脚夫人刘慧征亲自劳作,还种了一些家常蔬菜。张澜晚年时作《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这是其一生的立德准则。

后世纪念 纪念馆

张澜纪念馆是一处以文博院馆和历史伟人为特质的人文景观红色旅游景区。馆区由张澜先生的旧居组成。

馆前铜像以张澜出席**届全国政协会议时的合影照为基础,由民盟盟员、滨海古园首席设计师李克难创作。揭幕和挂牌仪式后举行了民盟盟员图片展,以图文形式缅怀了张澜、黄炎培、谈家桢以及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医学家傅培彬等12位著名民盟人士。来自民盟上海各区、县委员会以及直属基层的600名盟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澜先生铜像高2米,为站姿全身像,青铜铸造,重达1吨,黑色花岗岩基座高1米,宽90厘米。张澜先生铜像布衫长袍,目光炯炯,双手后背,表情慈祥而坚毅。铜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创作。

故居

张澜旧居位于南充市城区嘉陵江西河畔,原名“三圣宫”。建于光绪十三年, 1985年南充市人民政府在此设立“张澜旧居”。

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盟盟员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墓地

张澜墓位于北京市八宝山公墓内。

学校

四川省张澜职业技术学校位于西充县多扶镇工业园区,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前身成立于2009年,2011年,经全国政协副**张梅颖(张澜孙女)批示同意,由省教育厅核准命名为“四川省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张梅颖副**任名誉校长。

张澜职业教育集团由南充技师学院、四川省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省南充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南充市职业培训学院、四川省南充电子工程学校、南充市技工学校、西充县职业中学、南充市海外劳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四川人社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省西部服务业培训中心、“澜苑·梓馨”酒店及3个校办生产型实训实体企业为核心成员单位全资组成。秉承张澜先生“陶铸人才,以为国用”的教育思想,原全国政协副**张梅颖女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2016年12月26日,全国首家以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建者张澜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机构――张澜教育研究院在成都大学成立。“张澜教育研究院”是由民盟四川省委和成都大学共同发起而成立。该研究院下设“张澜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张澜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张澜家庭教育思想研究”等三个学术团队。

文集

《张澜纪念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龙显昭、郭光杰主编。

《张澜在南充》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伍定明主编。

纪念活动

1990年10月,在张澜先生的家乡―――四川省南充市举行了“张澜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

1992年3月底,民盟**召开的“纪念张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当天晚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了座谈会的实况。

1992年4月,再次在南充市召开了“张澜生平与思想学术研讨会”。

2012年3月30日,民盟**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民盟****蒋树声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副**、民盟****副**张梅颖出席座谈会。

**形象

《民主之澜》由朱正执导,温海波饰张澜,上映时间2010年3月1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