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朗格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美国符号论美学家,先后获哲学、文学博士,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任教。她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进一步把符号区分为推理的符号即语言符号,和表象的符号即非语言的符号。并把艺术视为具有表象形式的独立符号,即表现情感意义的符号。因此,她区分了“表现”和“自我表现”。

,简介

  【苏珊・朗格】

  (1895―1982)美国符号论美学家,E・卡西尔的门徒。

  先后获哲学、文学博士,以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任教。

贡献   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1942)、《符号逻辑导论》(1953)、《情感与形式》(1953)、《艺术问题》(1957)、《哲学随笔》(1962)、《心灵:论人类情感》(1967)等。她系统地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她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者I・A・瑞查兹的语言 方法,进一步把符号区分为推理的符号即语言符号,和表象的符号即非语言的符号。并进一步发展了非语言的符号论――把艺术视为具有表象形式的独立符号,即表现情感意义的符号。她继承了卡西尔的观点,反对科林伍德的表现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情感而非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发泄,因此,她区分了“表现”和“自我表现”。 关于艺术形式的观点

  艺术形式就是以抽象手段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艺术符号的性质在于其象征性而不在于信号性。艺术符号告诉我们一事物的具体状态,并使心理活动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对象,从而把不同感觉的信息联结起来,它的逻辑关系至少包括主体、符号、客体和概念。“符号”给想象的静观提供形式。“符号”分为“推理符号”和“表象符号”两类。前者如语言,它能形成推理的模式,有时间顺序的思维,它表现为陈述。后者如图画,其意义即在自身,难以语言复述,难以互相反驳,它就是“艺术”,是非推理的,适合于情感和情绪领域的表现方式。朗格接受席勒的“外观论”,强调艺术通过“外观创造”即“有意味的形式”产生一个“幻觉的王国”。这幻觉不仅是能给人审美愉悦的既定材料的安排,而且是这安排产生的结果,因而艺术不是再现,而是符号形式创造。

  他认为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艺术去观照和理解人类情感的本质;第二,通过对艺术的认识和熟悉会反过来为实际情感提供形式;第三,艺术可以训练人的感官,使它习惯于以表现性形式去观察自然。朗格的符号论美学虽存在诸多不足,却也给美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径。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