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伏(1911―1995),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县)人,1911年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原名颜宗羲。幼读私塾,因不满家庭束缚,离家出走到成都求学,1930年考入成都民立大学。
颜伏在校期间,参加**,被军警抓获,后由学校保释。1931年,颜伏到北平北京大学读书,1933年加入中国***,从事地下工作,历任北平市反帝大同盟青年部部长、北平市反帝大同盟区委书记、河北省委组织部干部组长、**北方局组织科股长。在此期间,他三次被抓,均未*露身份而获释。
1936年,上级党组织决定由颜伏带70余名爱国青年从北平到太原,参加**山西党组织利用阎锡山的名义开办的民训班和政训班,这个训练班由薄一波主持,这批人,后来成为新军的一部分基础。颜伏很有个性,认为这个训练班无法满足自己学习的要求,提出去延安学习,经组织批准,1937年5月,颜伏到延安进入抗大学习。
1937年12月,颜伏在抗大毕业,分配到新四军,先在军部任作战参谋,1940年,主动要求下**,到三支队司令部任作战参谋。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冲散,颜伏挺身而出,将失散人员和电台集中起来,带领100多人成功突围。不久他患伤寒,被送回盐城新四军军部,被任命为通信科科长。
1941年5月,颜伏再次下**,历任6师作战科长、18旅54团、52团参谋长、苏浙军区作战科科长、16旅48团参谋长。1946年他在任48团副团长时,攻打泰兴,率一个营首先登城成功,受到6纵表彰,不久任团长。在第二次分界攻击战中,他率48团首先攻入敌阵,再次受到6纵表彰。在莱芜战役的吐丝口战斗中,48团率先破敌,为夺取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战斗中他腿部受伤,伤愈后任16师参谋长。后任18师参谋长时,参加了淮海战役攻击碾庄外围据点彭庄的战斗,6纵攻击彭庄一夜未克,有的**提出入夜再组织攻击,颜伏力主继续攻击,不给敌人喘息,以省兵克敌。王必成同意了颜伏的意见,并增拨一个团给18师指挥,18师即攻克彭庄,颜伏战后任18师副师长。
在淮海战役中,颜伏患肺病,两次昏倒在指挥所,被送到后方治病。1950年,到三野特科学校任副校长、中国人民***炮7师师长。
1951年奉命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7师师长。在上甘岭战役中,担任前指炮兵司令员,统一指挥所有参战炮兵有力地打击了敌军,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毛泽东**于1952年12月在分析朝鲜战局时指出:“……,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
1953年颜伏回国后,先后任山东军区和****炮兵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炮兵学院地炮系。
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受颜伏同志革命思想引导,他的侄子颜黎民(原名颜邦定)也加入中国***,投身革命洪流,这位颜黎民爱好文学,他曾两次致信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则两次复信与他(即《给颜黎民的信》),给予其亲切的教诲和关怀,颜黎民后在南麻战役中英勇牺牲。
心中的丰碑――记颜伏同志1995年8月,颜伏同志带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的深爱,带着光荣与信仰,平静安详的去了。时光飞逝,一件件事情清晰的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颜伏同志1911年出生在四川省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幼读私塾。1929年考人成都民主大学**系,在校期间他参加了1930年因四川大学工学院院长杨茂**学生引起的**和**,因而被捕。保释后于1931年春到北平读书。在大学期间认识了已参加“反帝大同盟”的何宗元同志,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读了更多社会科学书籍,认识到只有革命,推翻封建统治者,无产阶级才能得到解放。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基于爱国热忱,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转人中国***,从此,他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为他追求的事业和信仰奋斗了一生。
他在北平地下党工作时,参加了由**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统一**的“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1937年初,北方局选派了一些**上可靠、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由颜伏负责带队,去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5月到达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
1937年12月,他从抗大毕业。是时新四军军部成立,他被分配到新四军军部任作战参谋。1940年12月,颜伏因严重肺结核咳*,去军部后方医院休养,至年终病情仍不见好转,周子昆参谋长派人送他到江苏盐城治病。1941年1月新军部成立,陈毅同志任军长,颜伏同志任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三科科长。由于他有多年在军部做参谋工作的经验,为新军部迅速开展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1941年5月,颜伏同志被调到新四军六师师部任作战科长,协助谭震林师长工作。1945年4月,他到苏浙军区司令部任作战科长,在粟裕同志的直接**下工作。
1946年7月,颜伏同志任华野六纵四十八团团长。四十八团参加了攻打泰兴城的战斗。为这块战略必争之地,他指挥这支勇猛善战的英雄****个从东城门冲进泰兴城,为整个战斗打开了突破口,与兄弟**一道为七战七捷打了漂亮的**仗。粟裕大将在回忆录中写道:“泰兴之敌,对我威胁最大。……这是苏中战役的首战,也是华东我军在解放战争还击蒋军大举进攻的**个胜利的战斗。”
1947年2月20日,莱芜战役打响,四十八团负责主攻吐丝口镇。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敌我处于对峙状态,我军伤亡很大。有人建议**休整,第二天再打,颜伏同志坚持趁夜色强攻。他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调整部署,重组进攻,40分钟后四十八团全部突入,勇猛出击,巩固既得阵地并乘胜扩张战果,为莱芜战役首立战功。在战斗中颜伏同志始终在前面指挥,不幸中弹负伤,他大无畏的精神大大鼓舞了士气,全团指战员凭着觉悟和**越打越猛。因此四十八团被誉为“特别能打仗”的**。解放战争时期,他还参加了孟良崮、豫东和淮海等战役,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建立不久,朝鲜战争*发,颜伏奉命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第七师师长。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代表志愿军司令部命令时任十二军副军长的李德生负责指挥在上甘岭作战的十二军、十五军**,命令时任炮七师师长的颜伏同志担任上甘岭战役炮兵司令员,统一指挥支援五圣山前沿作战的各配属炮兵**,协同十二军、十五军“粉碎敌人向上甘岭地区的任何进攻”。他入朝前未搞过炮兵,战争把他推到了这一特殊的位置,现在他要指挥这支弱小年轻的**与以美国为首的敌人作战,另有一番感受。但他坚信战争必胜:因为他在战争中学会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打什么仗,有什么样的条件打什么仗,有什么样的武器和士兵采取什么样的战术,他坚信可以找到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之办法。敌军在这次战役中投入了大量的炮兵**,大炮全部是新式装备,而我军的火炮多数是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战利品,敌我火炮配置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0:60,力量悬殊。
战役进入第三阶段以后,战斗几近白热化,战斗中战术要更加灵活机动,作风要更加勇猛顽强。从10月31日到11月5日,敌人每天以几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进行十几次冲击。尤其是11月2日,敌人向我阵地发起多路、多梯次猛烈进攻40多次,敌人的进攻除了把坦克开到山脚抵近射击,还有百余架飞机轮番轰炸,战斗从旭日升起打到残阳西下,整整恶战7个小时,阵地成了一片焦土。颜伏同志在这些日子里严密组织各种炮兵火力,分成数个炮群,配合步兵击退敌人一次次进攻,支援步兵固守阵地,仅11月2日就共同击毙敌人1000余人。上甘岭地处五圣山南麓,山势险峻、地势复杂,本来就不利于部署炮兵阵地,加之战局变化快,敌人拥有空中侦察手段等原因,炮兵阵地的位置转换十分频繁。**都是在晚上采用最原始的手拉肩扛的方式将全部的直描火炮、迫击炮和大口径炮安放到位。针对敌机的疯狂轰炸,为尽量减少我军伤亡,他指挥炮群对敌人聚集地和尾部进行猛烈攻击,并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果断的把高炮第六一0团阵地推前,积极开展对空斗争,力争控制整个作战空域,减少敌机对我步兵和炮兵的威胁,重点打击敌炮兵校正机、轰炸机,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内夺取了制空权。
时任十五军炮兵主任、原十五军军长靳钟同志说:“颜伏同志在战前多次强调u2018要满足步兵的要求,密切步炮协同,保障作战胜利u2019,他在整个战役中甚具全局观念,以保证步兵的胜利为最高原则。”他不仅考虑顾全大局、缜密计划,为保证**能夜以继日的作战,他亲自与后勤部门协调,保证炮弹供应及时。战役中由于敌人疯狂封锁,炮兵**曾一度断绝了粮食供应,颜伏同志亲自带人步行几十公里寻找粮食。而当中朝人民将各种慰问品送到炮兵司令部时,他指示将所有慰问品全部发放到一线炮兵阵地指战员手中,他说:“前线的战士们比我们更需要。”在整个战役中,他身先士卒,睿智勇敢,为确保每一次决策准确无误,他不住在指挥所而是住在团里,经常冒着危险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和地形,正确果断地指挥每一次战斗,上甘岭一役,已融进了他此时生命的全部过程。
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炮兵歼敌数量为歼敌总数的58%,在上甘岭的坑道争夺战中,80%被敌军攻占的坑道是依靠炮兵的强大火力夺回来的。上甘岭之战,我炮兵**共击落击伤敌机300余架,击毁击伤敌轻重火炮110门,其中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缴获各种*支2750枝。整个战役共毙伤俘虏25400余人,其中13000余人是炮火击毙。《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写道:“此战火之密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军所进行的最猛烈的炮战,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罕见的。”颜伏同志带领这支世界上最年轻的炮兵**,同兵力与装备大大优势于自己的敌人较量,创造了我军炮兵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并永载史册。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公开承认:此次作战是“战争最*腥的和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蒙受了最重大的损失!”秦基伟军长指出:战役中“形成炮火优势,发挥炮火威力是取胜的关键。”
1952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关于朝鲜战局的分析和作战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今秋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兵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要素。”在整个战役的炮兵指挥中,颜伏同志既是指挥者,也是实践者,他为伟大的上甘岭防御战取得最后胜利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抗美援朝战争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从朝鲜战争回国后,颜伏同志奉命调任山东军区炮兵司令员、****炮兵司令员,为军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
1964年,炮兵机关迁至济南远郊山区的仲宫镇。颜伏同志看到当地农民生活非常困难,心里很难过。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亲自与驻地公社和生产队的**一起上山实地考察,商量出可行的办法。先解决了吃水、用电和公路问题;同时根据各生产队的不同情况发展副业,并自己花钱买了果树苗、葡萄枝、西瓜种及做粉丝用的大缸,送给生产队。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关心那些特困农户,只要他不出发,经常在星期六晚上,领着孩子带些粮食或衣物去看他们。老乡们把他当朋友、当知己,无论是村支书还是乡亲们,无论是公事还是家事,心里想什么都会对他讲。乡亲们常常会在晚上收工后,带着一身泥土直奔颜司令家,向首长说说心里话。
颜伏同志对革命先烈有着极深地感情。1948年10月,有关部门决定在济南市南郊四里山,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1949年11月28日举行奠基仪式,1950年6月,工程刚开始就停止了。1957年4月,决定继续建设。但1961年3月,**决定停止建设。那时,他常在星期天和王建安同志、刘秉林同志一起去纪念塔的工地看看。每次去那里,他们触景生情,谈到革命先烈,谈起牺牲的战友。而看着眼前这荒芜零*的山梁和*露着锈钢筋的水泥残墩,心情无比沉重。他们决定:要尽自己所能,为革命先烈做些事。此后,他们三人多次联名与有关**联系,表达他们的心愿,迫切希望尽快建成纪念塔,以告慰英灵、教育后代。1963年2月,省人委终于决定继续建设。1964年10月17日,济南市隆重举行了建塔动员大会。颜伏同志非常高兴,多次带领**的干部战士,出人出车,到山上挖鱼鳞坑、运土、栽树,努力为纪念塔的建设做贡献。1968年初,革命烈士纪念塔终于建成了。四里山也从此改名为“英雄山”。他感到无比欣慰,他说:活着的人不能忘记牺牲的先烈,忘记他们就是忘本。
“文革”开始后,炮兵机关是军区指定的“四大”单位。1967年山东“二三”夺权后,造反派更加猖狂。社会上的造反派冲击营房、炮校的学生到他家里“抄家”、将军的夫人被造反派“隔离审查”,他当时的处境极为困难。但他毫不消沉,仍坚持到各师去了解情况,反复强调**要稳定,强调**要坚持训练。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他在一次机关干部大会发言时突发脑蛛网膜下腔出*,病情危重。女儿当时对运动非常不理解,对造反派无比憎恨,激愤难禁。他在乌云压顶重病在身之时,平静地对女儿说:这是少数人的行为,不要说过激的话,要顾全大局,相信党。
颜伏同志一生正直无私。原军区炮兵副参谋长陈超同志说:“在文革中军区炮兵在山东省的文教系统支左,其中包括山东大学、山东工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师范学院等七所院校,有些干部利用这个机会让子女上了大学,但颜司令的子女没有一个上大学的,他是个毫不利己的人。”颜伏同志的儿子颜宁1968年入伍后,刻苦锻炼,积极上进,被**树为干部子女努力改造世界观的先进典型。
1970年,《***报》在头版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也转载了这篇文章,《***画报》也刊登照片报道。他看了以后很高兴,告诫儿子:在荣誉面前切勿浮躁,更需谦逊努力、认真做人。1971年,**推荐颜宁上大学。颜伏同志知道后,希望颜宁继续在连队多吃苦、多锻炼,“先**,再成才”。颜宁了解父亲,理解父亲,放弃了学习的机会。
颜伏同志一生勇敢顽强,无私无畏,不计功利,热爱人民,襟怀坦荡,乐观坚忍。他的一生似一部长卷,他的品格像金子一般。颜伏同志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