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老舍先生的长子,1935年生,满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1986年出版**个散文专集,并以散文、传记创作为主,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大爱无边》等专著13部,获“十月优秀散文奖”等奖项。他的中国画被当代油画**詹建俊称为“现代文人的现代画”。
历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实习员,北京光华木材厂科研室主任、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担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是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
舒乙 - 履历舒乙1954年9月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5年后以全优成绩毕业。回国后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参加林业部组织的木材水解科研重点试验,完成中间试验和成果鉴定。
1978年调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研室和中心实验室,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技术革新全国先进单位”称号。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
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5年开馆后历任副馆长、常务副馆长。
1986年,出版**本散文专集,其创作一直以散文、传记为主,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
1993年以后负责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
1995年开始绘画,没有师从任何画派,用自己的方法绘画,举办12次画展;
2000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后于同年6月任馆长。
舒乙 - 作品著有散文集《老舍散记》、《父亲最后的两天》、《老舍的爱好和关坎》、《我的风筝》、《我爱北京》、《梦和泪》、《小绿棍》、《现代文坛瑰宝》、《我的思念》,长篇传记文学《老舍》等。
散文集《老舍的爱好和关坎》获1992年满族文学奖,散文《老舍和朋友们》获第三届《十月》优秀散文奖、 《冰心心中的波澜》获全国第二届妇联好作品奖。
1986年出版**个散文专集。一直以散文、传记创作为主,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13部,获“十月优秀散文奖”等奖项。
舒乙 - 生平事迹 留学苏联舒乙20世纪50年代留学苏联,90年代从事对俄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故地重游,三个时间段,见证和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对俄罗斯,舒乙先生有着自己的独特感情。到苏联非常刻苦地学习,就是一心一意地为了报效祖国,学有所成。那时候除了周日的时间会有一小会时间空闲,其他的时间都是整天的泡在图书馆里看书,5年的时间就是拼命的学习。当舒乙先生5年的留学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校长看着成绩册,翻看每一页,除了5分就是优秀,吃惊的校长一直夸赞且要留下他继续读研。
为保护运河努力舒乙先生曾为15年北京市政协委员和10年全国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时提案的主要课题是“保护文物”。在政协委员和国家文物局组成的保护大运河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顾问组中,共参加4次调研,亲自写文史资料,亲自从运河源头走到河尾考察,为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呐喊曾写《京杭大运河,残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江南运河,水乡的辉煌》三篇考察实录。他认为,运河和长城一样是伟大的奇迹,一样了解起。在大运河的提案中,其中会涉及到6个省,20多个大城市的协调,所以精心规划和保护运河的意义不低于保护长城的意义。
筹建现代文学馆新馆现代文学馆是在文学**巴金倡议下建立的,它的宗旨是成为文学专业的全国性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世界上没有如此大规模和大气势的文学馆。舒乙先生的一生是25年念书,25年当工程师,20年办文学馆,他自1993年筹划新馆建设,历时7年时间,在2000年建成新馆,且被任命为馆长,工作4年半时间,做了很多文化交流和展会活动。
花甲之年才学画舒乙60花甲之龄才开始学习绘画,且不学习母亲胡洁青的传统画派风格,走自己的路,不知道“清规戒律”的舒乙在作画时充满新意。他曾在海内外12个地方举办过画展。
他作画的风格,不拘小节。留法画家朱德群评价其画:走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用思想去画,值得称赞和坚持。舒乙认为,画画不仅仅是生活提供给你了什么,更多的是一种想象力的*发和发散。绘画就好像是写作和科学发现一样,同样的东西反映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高低不同之分和角度不同之别,进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舒乙的画有以下五个特点:一、在技法上反传统;二、介于具象和表象之间;三、注重色彩和光线;四、带有文学性;五、传递一点意思,追求好看和耐看。这些特点可能会给国画创作吹上一股清新的风。
舒乙 - 贡献舒乙先生在中国文学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这不仅因为他是名人之后,是大文学家老舍的儿子,更重要的,这个名字是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座中国文学的神圣宫殿连在一起的。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筹备阶段开始,到1985年旧馆开馆,再到1999年新馆落成、2002年新馆开馆,担任文学馆馆长的舒乙贡献了生命中精力最旺盛的好时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饱含了他的心*和匠心;这里的每一本著作、每一份手稿、每一个雕塑、每一幅壁画,寄托着他的希望和深情。他的“*管里流动的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液”,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树立起一座中国现代文学的丰碑。
舒乙43岁时开始收集研究老舍,写了关于老舍大量的研究、评论、回忆性著作和文章,为研究老舍提供了最直接的和最真实的历史资料,将老舍丰满立体的形象树立在世人的心中。
舒乙 - 呼吁保护文物作为北京市第7、8、9届十六年的政协委员,舒乙先生将自己的目光长久专注地停留在老北京的保护上,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为使北京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他执著地发言、写提案、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与政府有关**和部门对话。
2000年,面对北京“推平头”式的房地产开发,面对转眼之间北京旧城区里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迅速消亡的现实,他与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弥松颐、李燕联合提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十条紧急建议”,担当起保护老北京的历史责任。在隆隆的推土机前奔走疾呼:“手下留情!”竭尽全力,慷慨陈词,成为北京市政协最著名的“爱国者导弹(捣蛋)”。舒乙先生坚信:“说了不白说”。最终他们的努力有了实际效果:北京市政府责成首规委、市文物局和市规划院限期制定保护古都风貌的规划,该规划几乎吸取了他们的全部建议。为此,舒乙先生曾激动地当面向市长们说“我要‘叩头了’!” 作为第9届全国政协委员,舒乙他致力于对城市文物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惦记着那些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迅速消亡的老房子、老习俗、老文化,关注着那些在飞速转动的现代化车轮下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即将被碾压成齑粉的老的事物,对那些打着保护的旗号疯狂破坏古文化古建筑,却又大肆建筑新的伪文化伪古迹者,深恶痛绝,痛心疾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将那些体现一个城市灵魂的文化与文物保留下来。
舒乙 - 晚年生活2009年74岁的舒乙现在每天写作、画画、参加社会活动。他60岁开始画画,没有师从任何画派,没有学过技法,而是从感情出发,从生活出发,用自己的方法画画。他办过3次画展,他的画受到美术界专业人士的肯定。他还是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他提出自己的议案,他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硬件,而是人文环境。他去韩国时看到两次世界性的运动会把韩国人改变了,韩国人吃狗肉、抽烟、*扔东西等习惯都被止住了。迎奥运我们要从点点滴滴的具体事做起,从老百姓做起,硬件建设之外还要抓软件建设,即人文建设。
舒乙 - 轶事舒乙在文革时期父亲老舍遭受迫害却与父亲划清界限这一事让不少人对他的人品有疑问,也曾宣称1968年诺贝尔奖本来是由自己的父亲老舍获得(当年得奖者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有人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炒作。曾有随笔《都市精灵》在初中课本做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