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老大――江南粽子状元。发源于浙江湖州的“诸老大”是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始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是迄今可考的最悠久粽子品牌,被民国陈立夫称为“粽子状元”。诸老大粽子传承自嘉湖细点的江南风味,历经百年,为瘦长四角枕形,肉粽口口有肉,鲜香糯美,甜粽甜而不腻,糯而不烂,余香满口,在嘉湖沪杭地区享有盛名。
,公司简介――现代诸老大
湖州诸老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民营企业,公司产品以粽子为主,糕团为辅,同时经营有品牌餐饮连锁,公司所在地浙江省湖州市。
湖州“诸老大”粽子始创于1887年,为中国粽子行业专业型粽子企业仅有的两个中华老字号品牌之一,是一家以粽子为核心,集糕点、餐饮为一体的专业食品企业。公司位于江南鱼米之乡、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浙沪要冲的湖州市。新厂坐落于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竹墩工业园,始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60亩,注册资金1300万元,2011年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集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肉制品深加工等业务于一体,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浙江省重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30亿)入股诸老大,获得资本注入后以现代化的面貌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年公司变更为湖州诸老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随着诸老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把控,及技术资本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今销售地区覆盖长三角(江浙沪)并向北京、广东、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21各省市地区延伸,年产值已达5000万元。
产品经营――以粽子为基础的食品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粽子、糕团等食品。
诸老大粽子:诸老大首创了秀丽枕式粽子,四角分明,馅心上下分布均匀,口口有馅;百年洗沙工艺,特制玫瑰洗沙,乌黑油亮,味甜而糯 ;研发品种有霸王五花肉粽、大红袍洗沙粽、黑猪肉粽等,素有“状元粽子”之美誉。诸老大粽子系列:霸王肉粽、猪油洗沙粽、大肉粽、蛋黄肉粽、栗子肉粽、梅干菜肉粽、红豆蜜枣粽等各种规格粽子,也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特殊品种、规格的粽子。
诸老大糕团:除了粽子之外,诸老大糕团同样延续着百年传承技艺,诸老大糕团也驰名江南,不仅有芝麻薄饼、芝麻锅巴、腰子饼等传统小糕点,也有绿豆糕、月饼、酥糖、八宝饭等时令性特色产品,以其优质的品质及独特的口味在江南一带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诸老大饮食店:诸老大饮食店经历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诸老大已经由过去传统的粽子饮食店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感的餐饮连锁店,其产品以粽子为基础,辅以特色米、面类点心,成为湖州现代特色饮食的代表。
品牌历史――中国最早的粽子品牌
“诸老大”的创始人原名诸光潮,自幼天性聪慧,勤奋好学,十七岁时熟识茶食糕点制作技艺,是茶食行业青年师傅中的佼佼者。公元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诸光潮怀揣满心志向,迈出独立门户的**步。那时江南水乡一带的粽子品种十分简单,仅赤豆粽、红枣粽、咸粽等,他大胆地将咸粽改进成“火肉粽”,又成功地首创了“猪油洗沙甜粽”,使甜粽和肉粽成为“诸老大粽子”的两大特色,美味之名遍传江南,诸光潮也因其身材高大而被人亲切地叫做“诸老大”,从中“诸老大”便成了湖州粽子的代名词。一时民间食粽风潮大盛,也出现许多模仿者,于戏院、书场、作坊等场所叫卖粽子,但论味道、论形致、论声名,都无法与诸老大相提并论。
自1906正式开店经营以来,诸老大不但对甜粽和肉粽做了近一步的改进,而且按不同季节制作了鸡肉粽、排骨粽、蚕豆粽、豌豆粽等。同时在其他的商家仍摆摊提桶叫卖的情况下,率先在包装上采用了糙纸包和簧篮,并印了「诸老大」三字的红底黑字招牌纸,使他的摊子有了及其鲜明的品牌印记。诸老大的粽子自此更加供不应求,甚至在湖州府庙前青�巷口的店铺只有早市才能买到粽子,开市不久就被抢购一空,午市便只兼营其他茶食。江南一带名流贵族们食粽,必要指定这印有「诸老大」招牌纸的簧篮;寻常百姓到了端午节前也要早早订下两包带有红底黑字招牌纸的糙纸包,做馈赠亲友的佳品。
诸老大开店经营较同业早了十数年,在品牌建立上更是下足功夫。除了在材料和口味上面的坚持,他十分重视店铺的形象和环境。黑底金字的「诸老大」店招牌,以及两旁「诸老大粽子茶食店」八个字,热气腾腾飘过几条街口的粽香,还有门口川流不息抢购粽子的人潮,至今都深深留存在老一辈湖州人的心里。
相传,百余年前的诸老大粽子通过独门秘方,在三伏天也可保存七天以上(正常情况下,三伏天新鲜粽子最多存放三天)这种说法被湖州一带广外流传。
名人逸事――“粽子状元”飞入寻常百姓家
诸老大自清代便驰名江南,其品牌作为企业无形的资产,价值丰富,一百多年来不断推陈出新,产品质量稳定上乘,不仅延续着自明清以来极富盛名的嘉湖细点的制作工艺,也在传统食品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改良工艺。
当创始人诸光潮还在挎桶叫卖的时候,每天穿街走巷,出入烟馆茶楼,其顾客大多数都是较富裕的名流中产,对吃食一项十分讲究,又善于品尝评议,左右舆论。诸老大粽子在色、香、味、形上都具有其特色,品质上佳,受到老饕们的一致赞誉。由于诸老大粽子的特殊制法,可以存放时间较长,食客们经常用来馈赠亲友,使“诸老大”名声远扬。随着时代的变迁,诸老大粽子也逐渐成为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日常饮食。
自1906正式开店经营以来,诸老大不但对甜粽和肉粽做了近一步的改进,而且按不同季节制作了鸡肉粽、排骨粽、蚕豆粽、豌豆粽等。同时在其他的商家仍摆摊提桶叫卖的情况下,率先在包装上采用了糙纸包和簧篮,并印了「诸老大」三字的红底黑字招牌纸,使他的摊子有了及其鲜明的品牌印记。诸老大的粽子自此更加供不应求,甚至在湖州府庙前青�巷口的店铺只有早市才能买到粽子,开市不久就被抢购一空,午市便只兼营其他茶食。江南一带名流贵族们食粽,必要指定这印有「诸老大」招牌纸的簧篮;寻常百姓到了端午节前也要早早订下两包带有红底黑字招牌纸的糙纸包,做馈赠亲友的佳品。
诸老大开店经营较同业早了十数年,在品牌建立上更是下足功夫。除了在材料和口味上面的坚持,他十分重视店铺的形象和环境。黑底金字的「诸老大」店招牌,以及两旁「诸老大粽子茶食店」八个字,热气腾腾飘过几条街口的粽香,还有门口川流不息抢购粽子的人潮,至今都深深留存在老一辈湖州人的心里。
我国古来早有食粽习俗,缘起于江南的稻作文化。同时江南一带素来富庶,吃食较其他地区更为讲究,所出的粽子也最为著名。民间素有“江南粽,名声盛;选料贵,品质精”的说法。嘉湖地区崇尚饮茶,佐茶之食自然品种丰富,且做的十分精巧,被称为嘉湖细点,驰名至今,粽子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诸老大的起源,依托于以嘉湖地区为代表的江南粽文化,得益于江浙一带食肆、饕客对精致茶食的追求。鱼米之乡的富庶江南,让诸老大尽取传统精髓,并不断融新发扬,成为当之无愧的粽子品牌始祖。
1946年清明,***元老陈果夫(浙江湖州人)在回乡扫墓的欢迎会上说:“行行出状元,诸老大就是湖州的u2018粽子状元u2019,象宜昌、万县、重庆等地都有卖诸老大粽子的,名气大得很……”自此,粽子状元的称号不胫而走。
在嘉兴生活几十年的画家、词人吴藕汀所著的《*窗杂谈》一书中讲到“张家弄的粽子,我记得战前最早在望吴桥,……这样说来,嘉兴的粽子,还是湖州u2018诸老大u2019移植过来的,不过发展了,变成了嘉兴的特产。”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在其名作《射雕英雄传》、《鹿鼎记》中多次提到湖州粽子;台湾已故美食名家唐鲁孙曾在其《唐鲁孙先生作品集》中提到:“湖州粽子也是全国知名的,台北卖的烧肉粽……差不多都是以湖州粽子做号召。”由此可以证明湖州粽子流传之广。要说诸老大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到了今天宝岛台湾和欧美国家,始创于诸老大的湖州粽仍是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美食之一,台北著名的立家湖州粽便是这其中典型的代表。
1927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西湖博览会土产馆上,“诸老大粽子”作为湖州名产陈列展出,获“优质土产奖”。近年来获得了“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首届中国粽子文化节金奖”、“中国食品博览会名特优新产品”等荣誉。同时“诸老大”粽子技艺已录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诸老大”几代人兢兢业业的努力,“诸老大”已发展成为一个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现代化企业。
食材选用――东北米、“大红袍”赤豆、草香猪、高山箬
粽子选材采用上好的东北有机糯米,细致蒸煮,香气宜人、颗粒饱满,品尝时有嚼劲。
精选赤豆――“大红袍”,通过祖传秘方调制,成就诸老大猪油洗沙粽的盛名。
根据不同产品类别选用青莲膳博士特等黑猪肉、草香猪肉,包裹出一只只放心、美味的诸老大肉粽。
高山伏箬,箬叶选用黄山一带的高山产的徽州伏箬,质地柔韧,叶片修长宽大,精选每一片粽叶,单片粽叶长度30CM以上、宽度8CM以上、厚度1mm以上,这样的粽叶大小适中,经其蒸煮的粽子,粽香四溢。
工艺特色古法洗腌糯米:粽子在包制前对糯米进行合理的清洗和湿润对粽子口感有很大影响,糯米水分的控制,何时添加调料开始对糯米进行腌制,诸老大有着传承了百年的独家古法秘方工艺。
百年秘制配方:馅料配方对粽子口感起着决定作用。诸老大独特的手工洗沙红豆沙和秘制五花肉配方是粽子行业独一无二的。正因为诸老大配方的独特和工艺的讲究,被誉为“粽子状元”。
瘦长四角枕粽:诸老大粽子是瘦长条四角粽,对包制手法有特殊要求。包出来的粽子蒸煮受热均匀、口感细腻、咬劲一致,也更不容易导致夹生。
文火慢工蒸煮:诸老大粽子在包制后,要通过文火慢慢蒸煮4个小时,将糯米的糯性、筋道发挥到了最佳,吃起来香糯宜人,同时咬劲十足。
质量体系公司始终坚持实施“食品安全一票否决” 的质量战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动员和组织公司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运用各种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建立了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计量管理体系,AAA级标准化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