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莉(教授)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吴雪莉,1925年7月出生于美国,英语教育家、河南大学外语系教授。1946年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州农学院,1953年到河南大学任教至今。Eugene O'neil作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政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担任英国文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个人生平 初入中国

吴雪莉的英文名字为Shirley・Wood(雪莉・伍德)。1925年7月15日,她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父亲是一位外交官。13岁那年,雪莉・伍德**次从作家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认识了中国。令她没有想到的是,7年后,她将与大洋彼岸那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度结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

1945年圣诞节的第二天,在二战结束的喜庆气氛中,雪莉与中国农业部特派的留学生黄元波先生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次年,这对异国恋人便来到中国上海,21岁的雪莉也有了伴随自己一生的中国名字――吴雪莉。从此,除了短暂的几次探亲外,她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

结缘河大

来中国之后,他们先到位于西安的西北农学院,黄先生受聘为畜牧兽医系主任,吴雪莉被聘为外语系副教授。1953年,黄元波应一位开封籍老同学之邀,来汴筹建*厂,雪莉随其来到开封,随后进入河南大学外语系任教。

吴雪莉的母亲道逊夫人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委员,与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好朋友。在斯特朗的引见下,1962年道逊夫人从莫斯科秘密来到中国,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并**次与分别了17年的女儿、女婿一家团聚。在女儿的影响下,2年后,道逊夫人也来到河南大学,成为一名普通的外籍教师。

加入中国国籍

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多次向道逊夫人发来问候,并亲自函告河南省委及有关部门,要求妥善安排好这位美国专家。1975年,经周总理批示,吴雪莉顺利加入中国国籍,她终于实现了近30年的夙愿。

译书立言

从1979年开始,每隔几年,吴雪莉都会回乡探亲。而每次探亲的那几个月都会成为她最忙碌的时期,介绍、宣传中国的情况是她的主要工作: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国妇女的地位……在她的侃侃而谈中一一展现。连吴雪莉都搞不清楚,她是在向自己的同胞介绍另一个国家,还是向不了解情况的外人介绍自己的国家。

“这是一幅描绘共产主义中国日常生活的画卷,它不是一个西方记者也不是一个中国人短短几周的采访记录,而是一个嫁给中国人、做了中国家庭的主妇和母亲的美国妇女的亲身经历。”伦敦出版社在1958年出版《中国一条街》时,特意在内封上打上了上述文字,以宣传它的与众不同。而这部英文小说正是吴雪莉初到中国4年生活浓缩的结晶。

早在解放前后,吴雪莉就常常给国外的报刊、出版社撰文,写她一个西方人对古老中国的新奇认识、新鲜感受。伦敦的一家出版社曾来信感谢她为众多读者介绍了东方伟大的文明发祥地,撩起了他们心头的神秘面纱的一角,并鼓励她继续创作。

60年代中国高校的外籍教师屈指可数,吴雪莉很快被外文出版社所识中,来信约请她翻译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这对吴雪莉来说可是个大大的意外:虽然汉语说和写都已经不成问题了,但翻译中文小说心里还是底气不足。找来杜鹏程的这部小说,吴雪莉认真阅读着,那些在和平日子里转业为工程兵的战士深深打动了她。一行行清丽的英文从那台老式打字机中流出,流到不少西方人的心中。此后不久,还是吴雪莉,还是那台打字机,《苦菜花》英文版诞生了。

此后,吴雪莉又先后出版了《英美文学批评史话》、《实用英语教程》,并为伦敦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翻译了45万字的材料,为《陈云文选》翻译了初稿。

1988年,应****马列主义编译局邀请,吴雪莉前往北京翻译李鹏总理、姚依林副总理在全国七届人大会议上报告的部分初稿。凭借着母语优势和对中国的深刻了解,吴雪莉在攻克“清正廉洁”、“执法如山”、“凝聚力”等改革开放后出现新鲜词语的翻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的翻译受到国务院有关**同志和马列著作编译局专家的认可和称赞,并被作为这类词汇的标准译法。也正是因为吴雪莉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作出的努力,《人民日报》曾把其誉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红娘”。

桃李满天下

在吴雪莉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封来自北京中南海的贺卡:“吴雪莉吾师:过好大年喜迎奥运”,落款是“学生万伯翱”。吴雪莉说,万伯翱是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万里的长子,是她曾经教过的学生。1963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万伯翱响应号召离开北京来到周口一家园艺场当工人。1972年,万伯翱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来到河南大学外语系上学,当时吴雪莉是他的英语老师。

“他(万伯翱)乒乓球打得很好,后来代表开封市集训,学习倒是落下了,感觉真是对不住他。”吴雪莉提起万伯翱时仍记忆犹新。

万伯翱只是吴雪莉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如今耄耋之年的吴雪莉,早已桃李满世界了。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的学生,只要是到开封,总要去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在吴雪莉的客厅兼书房里,书架上除了2000多册书之外,放满了来自国内外的毕业生寄来的贺年卡,吴雪莉为此感到幸福。

“滑稽美人”是吴雪莉在课堂上的自我定义,她上课从来都不是干巴巴地讲。她把会话课搬出教室,在校园里让学生用英语来介绍一花、一草、一物,食堂中用英语来描述大饼、馒头、面条、米饭,在图书馆用英语来借书、还书……别出心裁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后来,《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经过她的精心挑选和认真翻译,变成了中英文对照的自编讲义。吴雪莉还把童话改编成剧本,把角色分配给学生来表演,从此课堂上有了狼外婆、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有了学生们的欢声笑语。

吴雪莉所带的博士生之一、现任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的关合凤回忆起25年前自己入学时吴雪莉的片段:那时吴老师和国内的老师不太一样,上课时特别活跃,给同学们学鸟叫、狗叫;她每次上课都要戴上首饰,打扮得很漂亮;同学们听说她很严厉,下课一般都不敢围着她转……

吴雪莉的学生提到自己的老师时,最常用的词却是严厉。吴雪莉对论文制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从论文选题到定写作提纲,每个学生至少要面谈4次,文章在2万字以上,绝不允许抄袭。有时甚至其他的指导老师都看不下去学生为论文受的委屈,出面向吴雪莉求情:“学生看着挺不容易的,下的工夫也不小,让他们通过吧?”“不行,这问题免谈。”对求情吴雪莉一概不听,“现在要求严格,将来他一生都受益无穷。”如此几次,再也没有人向她求“论文情”了。

我的家就在这

吴雪莉和丈夫共有6个孩子。1984年丈夫去世后,她的5个孩子先后去美国留学,并留在了那里。如今,只有大儿子留在开封,陪伴着她。

身为美国人,5个孩子也在美国,已是85岁高龄,想过“叶落归根”、回美国安享晚年没?每次遇到这个问题,吴雪莉都会说:“纽约不是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丈夫都在这里去世,我的事业我的学生也在这里,我在这里生活得也很好,我的家就在这里。”

2002年,河南大学90年校庆晚会上,**电视台《同一首歌》的主持人问吴雪莉为什么留在中国,老人回答说:“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代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我留下来是为了亲眼看中国的发展。”

“我爱这个伟大的国家,我爱这里的人民,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吴雪莉这样对记者说。

个人成就 学术专著

《中国的一条街》(英文小说)

《实用英语语音教程》

《美国的农业及其农业教育》

《英美文学批评史话》

主要论文

《中国学生与阅读技巧》

《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高层英语人才》

《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

《浅谈尤金・奥尼尔的戏剧语》

《送冰的人来了――奥尼尔的<愚人船>》

获奖情况

1988获省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87年当选开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1988年获省教委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

1993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