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瓦罗・西扎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生平

  * 1933 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Matosinhos)

  * 1949-1955 就读于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

  * 1955-1958 在波儿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费尔南多·塔沃拉(Fernando tavora)的事务所工作

  * 1976 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1987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奖

  * 1988 获西班牙建筑师协金奖、阿尔瓦·阿尔托(Aalva·Alato)

  * 1989 基金会金奖、哈佛大学“威尔士五子奖”(Prince of Wales)、欧洲建筑奖。

  * 1992 获普利茨凯奖

  * 1993 获葡萄牙建筑师协会国家奖

  * 1998 获“高松宫殿下”世界文化奖

  * 2000- 法国波尔图大学教授,瑞士洛桑理工大学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等校客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和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欧洲艺术与科学院名誉会员

  西扎的作品遍及欧洲各地,获得过欧洲建筑奖,普利茨凯奖,哈佛城市设计奖等一系列建筑界重要奖项。90年代以来,西扎更是完成了西班牙圣地亚哥加里西安当代艺术中心,波儿图大学建筑系馆、福尔诺斯教区中心教堂,以及波儿图当代艺术中心等重要工程。他在“加里西安当代艺术博物馆”获得普利茨凯奖后说: “我有权力说它参照了城市的整个历史,而不仅仅是现在,这样的结果不是来源于历史参照的消除,而是尝试创造一种现代与历史的共存。”

  在4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西扎并没有系统地从事过建筑理论的研究,但他却在实践中写下很多饶有趣味的短文,这些短文将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了记录与总结,他说:“除了反思每次设计的心路历程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加精确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可做。”

  

建筑风格及思想

  乡土情结

  阿尔瓦罗·西扎是伴随着他的祖国从封闭走向开放而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他的主要思想与理念,成型于20世纪50年代――葡萄牙建筑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葡萄牙在**、经济、科技等各方面与世界的差距,对其建筑发展产生了强烈**力;而与此同时,那些根植于本土传统的文化诉求,在与全球化抑或是现代化浪潮的相互激荡中,更表达出前所未有的强烈。

  正是在上述时代背景之下,西扎早期建筑作品表现出对源于“地方”与“乡土”的形式敏锐,通过致力于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西扎发展了他独特的空间技巧和建筑语言,为他随后的建筑创作积淀了原型性的力量。

  以波诺瓦茶室(Boa Nova Tea House, Portugal,1958-1961)为例,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项形式,使其如同是从满布岩石的海岬地段中生长出来;平面布局,反映了建筑与地质结构相适应的处理方法;空间中多样的门窗开口设计,以不同的方式增强着室内与周边景观之间的联系;出挑很深的屋檐,把红木天花延伸至室外,形成一个减弱当地强烈阳光的防护;加上覆盖暖红板瓦的单坡屋顶,木窗木板的装修,白色粉墙等源自于地中海岸传统的建筑构造的运用……以上种种都无不体现了西扎对于葡萄牙乡土建筑传统的探求。

  

  极简主义

  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们的影响,西扎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的倾向。他曾说:“最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所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

  这种“简洁的丰富”,在西扎的圣玛利亚教堂设计(Santa Maria Church and Parish Center, Marco de Canavezes, Portugal, 1990-1996)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堂的入口凹陷于两个高耸的简洁建筑体量之间,超高尺度的门扇便使得身临其下的人们顿时感受到了教堂的庄严肃穆;教堂的精神性集中体现于室内的用光,一侧的墙体呈弧形突出,倾斜地伸向圣徒们的头顶上方,而紧靠着天棚的三个大窗,则将圣洁而神秘的光线也由此从头顶播撒下来――这使人容易联想到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的名作朗香(Ronchamp)教堂,它同样也采用了厚重墙体的塑性来*作光线――这面厚重的墙体使光线显得遥远而圣洁。这是传统的教堂模式,但其造型却是现代手法。

  

  尊重环境

  西扎十分尊重建筑所处环境的本身特性,即所谓“场所精神”。他认为,新的建筑应该归属或融入该地区的传统。他曾写道:“新因素的加入通常会与现有状况产生尖锐对立和剧烈碰撞……我们努力使u2018新u2019与u2018旧u2019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它们和谐地共处。”

  在设计加里西安当代艺术中心(Galician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Santiago de Compostela, Spain, 1988-1996)时,西扎就面临了基地中的种种矛盾:地段东北向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修道院,西南向散落着城市住宅,西侧是一个地形起伏错落的公园,东侧紧邻着波那瓦(Bonaval)公墓。西扎将建筑东侧外墙略微退后,与波那瓦公墓之间让出一定的空间;西侧则与城市街道紧邻。在两个长方形为主的体量的错动下,形成了若干了个楔形空间,这与公园的曲折地形取得了呼应。内部流线也取曲折之态,最后汇聚于屋顶平台。这里可以展览雕塑作品,同时也可以眺望修道院和全城的景象。建筑外墙采用淡黄色花岗石,新材料的运用标志着新建筑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又唤起了人们对当地比比皆是的城市建筑的联想。

  

  建筑师不是专家

  西扎认为,建筑师不是专家,或者说是没有专业的专家。他十分重视团队合作与学科间的交融,他说: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建筑设计追求时代性和自由的形式,那么没有矛盾与灵感,有质疑与理解、没有对话与共识的设计,将是无法想象的。对西扎来说,建筑意味着思考并发掘自己潜在另一面,意味着从矛盾的对立面中学习从而超越矛盾,从这点来讲,他认为日益严重而不合理的劳动分工,导致了建筑师与客户、建筑师与工人间缺乏沟通,这是阻碍建筑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从另一方面来讲,西扎也反对忽视场地性格与建造过程的做法,反对忽视场建筑所应根本尊重并延续的社会文化要义的理念。他认为,建筑师的工作不是进行发明创造,而是通过建筑对社会文化进行诠释、延续和发展。他把建筑比作语言:“必须明确,我们不能发明语言,就像我们不能发明生活方式一样。语言是逐渐演变、不断发展的,要适应现实生活、表达现实生活。”

  如果*离城市环境来看西扎的建筑,将难以理解那些平面的奇特与多变,但是当把平面重叠在基地上时,你就会发现,这些建筑仿佛早就存在于那个地方了,并与周围每件东西都发生着关联。西扎将他的主题与技巧应用在100多个建筑作品上,把传统方式与现代特征巧妙结合在建筑里,简单性和复杂性、时代性和历史性,不断交织渗透在视觉和功能的领域中。

  当人类在两个时代之间彷徨无定之时,毫无疑问,西扎的建筑表明了自现代主义以来建筑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必将鼓舞和深深影响到21世纪的建筑文化.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