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张丽霞,女,1965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1983~1990年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茶学专业,1987、1990年先后获农学学士和农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8年在职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00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青年教师三等奖。2002年3月调入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建茶学学科,现为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带头人,兼任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茶叶科学》期刊编委,日照市绿茶协会顾问等职。

,研究方向

⑴ 茶树生理与生态:主要研究江北茶区高产、优质、安全生产的理论与技术体系,重点研究茶树营养生理、逆境生理和茶树设施栽培技术;

⑵ 茶叶生物化学:主要研究茶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制备、产品开发以及品质生化成分的分析检测技术;

⑶ 茶叶生物技术工程: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茶树种质资源评价、育种、茶叶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的问题。

科研项目

(2002-2008年)

[1] 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发光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571124,2006-2008年

[2] 茶树栽培控释肥试验与应用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树脂包膜控释肥料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课题(编号:2006BAD10B07)子项目,2007-2012年

[3] 山东省乌龙茶生产技术体系与产业化示范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资助,编号J02H04, 2002-2007年。

[4] 江北茶区乌龙茶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2002-2005年。

[5] 茶叶中花青素组成与含量分析方法及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 2002-2005年

[6] 针形绿茶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横向课题,2005-2008年

讲授课程

博士生课程:园艺科学研究进展(茶学部分);

硕士生课程:高级茶叶生物化学、茶树生理与生态学、现代茶学研究进展、茶学专业英语;

本科生课程: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生物化学

发表论文

2008年

张丽霞,向勤锃,李宪利,黄晓琴,郭凤枝,付长锋.适宜山东茶区种植的乌龙茶无性系良种筛选[J].福建茶叶,2008,(2):16-17 姜淑媛, 张丽霞,郭延奎,赵友全,贾明,翟衡.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黄绿色自发荧光的显微分析[J].茶叶科学,2008,(2):135-141(通讯作者) 姜淑媛, 张丽霞,郭延奎.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在植物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J].激光生物学报,2008,17(4):565-568,封三(通讯作者) 唐道方,刘德华,蒋立文,王树芝,刘黎,向博文,向勤锃, 张丽霞.南方红豆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8,(2):21-23 唐道方,刘德华,蒋立文,王树芝,刘黎,向博文,向勤锃, 张丽霞.南方红豆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2):21-23 王日为, 张丽霞.释香过程中茉莉花净油组成与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J],广州化工,

2007年

(5):49-51 谢思惠,张丽霞,唐艳梅,刘锋,张振兴,陈兴彬,向勤锃.山东茶叶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7,(3):104-106 黄晓琴,梁艳, 张丽霞.奶茶的制作研究[J],饮料工业,2007,10(11):18-21 夏文娟, 张丽霞,王日为,史作安,贾明.毛细管电泳同时分析茶黄素类和儿茶素类化合物[J].色谱,

2006年

24(6):592-596 (通讯作者) 夏文娟,张丽霞,史作安,贾明.毛细管电泳分析茶黄素的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6,26(2):147-153 (通讯作者) 张丽霞,赵淑娟,王桂雪,杨荣光,黎星辉.泰安市茶树种植气候条件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244-248 彭正云,刘德华,肖海军,蒋立文, 张丽霞,向勤锃,唐道方.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2):190-194 黄晓琴, 张丽霞,杨雪梅.济南茶馆的经营风格调查[J].茶叶,2006,32(1):45-47 张丽霞,郭延奎,黄晓琴,向勤锃,夏文娟,贾明.茶树叶片荧光性绿斑病的初步研究[J].茶叶科学,

2005年

25(1):75-80张丽霞,王日为,向勤锃,黄晓琴,刘德华.茶树荧光性绿斑病叶细胞中的晶体研究[J].茶叶科学,2005,25(2):126-130 ZHANG Lixia, GUO Yanqui, et al. Cellular utrastructure of tea leaves suffering from fluorescent green spot disease.Proceeding of 2005u201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in tea scie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ea industry 夏文娟, 张丽霞,黄晓琴,向勤锃.添加硫酸铝对茶园土壤部分化学性质的影响.茶叶通讯,2005,32(3):8-11(通讯作者) 向勤锃,刘德华, 张丽霞,彭正云,肖海军.氟铝胁迫下茶树组培小苗的生长及其蛋白质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57-59 肖海军,刘德华,彭正云, 张丽霞,向勤锃,唐道方.茶树子叶分化的研究[J].福建茶叶,2005,(4):11-13 张丽霞,贾明,夏文娟,向勤锃,黄晓琴.茶多酚绿色荧光特性研究[J].茶叶科学,

2004年

24(4):288-294 刘德华,彭正云,肖海军,张丽霞,向勤锃,徐仲溪.“刷状芽”茶树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3):290-291 彭正云,刘德华,肖海军, 张丽霞.茶树根愈伤组织及发状根诱导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2):138-141 国淑翠,黄晓琴, 张丽霞.泉城市民饮茶习惯初步调查[J].中国茶叶加工,2004,(4):45-47 张丽霞,王日为,杨伟丽.做青后续加工过程中乌龙茶头香动态变化规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28(6):506-508张丽霞,王日为,李名君,施兆鹏.不同制备方法所得茉莉花香精油的差异性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4):399-402 王日为, 张丽霞,高吉刚.茶叶中花青素类物质研究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2002,(4):4-8 黄启为,黎星辉,唐和平, 张丽霞,罗军武.湖南特种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J].经济林研究,

2001年

19(3):9-11张丽霞,曹贞红,谈述高,李常青.银针茶品种适制性研究[J].福建茶叶,

2000年

(3):23-24,29 黎星辉,罗军武,唐和平,张丽霞,黄意欢.古丈毛尖茶主要生化成分的研究[J].茶叶通讯,2000,(4):7-9 王日为, 张丽霞,杨伟丽,周跃斌.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的动态变化规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

25(3):194-199张丽霞,施兆鹏.茉莉花瓣细胞超显微结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5(2):108-111 张丽霞,王日为.茉莉花香气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1999,(2)4-7 张丽霞,张赛苏.君山银针竖立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茶叶通讯,1999,(4):19-22 张丽霞,施兆鹏,刘德华,周小芸.茉莉花解剖结构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5):370-374 张丽霞,施兆鹏,王日为,刘德华,黎星辉.茉莉花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及以前

,24(1):18-22张丽霞,杨伟丽.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1998,(3):19-22 张丽霞.茉莉花茶加工理论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1998,(1):21-23 黎星辉,胡茂丰,刘富知,刘仲华,蔡利娅, 张丽霞.湖南地方茶树资源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6):543-547 王日为,李辉勇, 张丽霞,熊远福.湖南野生甜茶常量成分及色素稳定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22(5):456-460 王日为,刘灿明, 张丽霞.湖南甜茶天然色素性能初步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4,(6):30-32 张丽霞,施兆鹏.红茶和绿茶初制过程中维生素C变化动态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1,(增刊):627-632  42.  张丽霞,王日为.黑茶初制中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J].茶叶科学,1991,(S1):513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