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色(美国特色文化)

很多小伙伴留言想了解关于美国特色的一些详细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美国特色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公众舆论环境下的**正确,仅仅是一种简单而不容讨论的共识,一个思想的避难所而已。

口述 / 吴晓波

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曾一度是美国自由意识形态输出的武器之一。

不过,它最近可能被这句话抢了风头:“我不同意你的信仰或取向,但我誓不让你看出来我这么想。”

01、扎克伯格的“眼泪”

5月25日,美国发生了“弗洛伊德**”。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非裔男子遭遇四名的*力执法后亡。随后的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力和反种族歧视的**浪潮席卷了全美。

这场运动让一位企业家不幸“躺*”,他就是Facebook(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扎克伯格倒不是种族主义者,只不过他认为,脸书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应该崇尚言论自由,不管你是一名极端爱国者,还是一名**犯,任何人都有权利在脸书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弗洛伊德**”中,脸书允许不同的声音同时出现。

结果在过去几周里,脸书上出现了大量与主流意见相反的观点,其中不乏支持*力、种族歧视等内容。然而,由于算法不会过滤掉这类言论,它们对在脸书上打广告的品牌带来了负面影响。

很多品牌认为,脸书把它们的广告和种族歧视信息同框展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于是,一周内,超过240家大型公司组成了“**联盟”,向扎克伯格施压,要求限制那些支持种族歧视的言论。

一个月后,超过400家广告主撤下了在脸书上的广告投放。有人估算,如果前100名广告主有一半撤下广告,脸书的损失可能高达5亿美元。

02、当“言论自由”怼上“**正确”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扎克伯格的选择是什么呢?

首先他宣布将投入2亿美元支持黑人创办的企业,并删除一些*力组织的账号。

但是,脸书却并没有向舆论压力低头。扎克伯格随后公开宣布:不会因为广告投入的减少而改变脸书支持言论自由的立场。

另一边,以大型品牌公司为代表、向**正确妥协的一派却向这场文化运动大献殷勤。事态越*,商业集团的反应越是迅速,同时也越担惊受怕。

毕竟,活生生的失败案例就摆在眼前。

比如维多利亚的秘密。一直以来,维密鼓吹的是拥有完美身材的感文化,这自然引起部分女的不适。特别从2014年开始,维密高管骚扰女的丑闻,以及贬低、物化女的事实,使得维密遭到“女权运动”的强烈**。但是,维密依然固执地认为,梦幻的维密秀只需要身材完美的模特,丝毫没有认错的态度。

在这场**正确的运动和自身品牌定位的问题下,2018年财年,维密的利润狂跌45%,2019年维密秀彻底停办,英国分公司更是在今年6月份宣布破产。

殷鉴不远,出于品牌资产的考量,企业主们自然容不下任何一粒沾染自身的灰尘。于是,代表言论自由的脸书,和代表**正确的广告主终于“反目成仇”。

我们发现,在这场文化的浪潮下,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很微妙的分化。言论自由是美国精致包装的对外舆论工具之一,现在却被另一种内生的文化形态所反噬。

03、**正确:符合大众舆论

“**正确”一词最早诞生于1793年美国司法界,最初指的是“一个人的言行要符合法律法规”。1930年代后,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批判理论”。在这一理论下,女、有色人种、同恋成为研究对象,而他们正是几十年后美国社会中“**正确”现象关注的主要群体。

**正确虽带有“**”二字,但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下的文化现象,当个体或组织的思想和主流大众文化产生不和谐时,需要被一种霸权式的集体压力进行“矫正”。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2018年,在专业影评人中评价最高的电影是《三块广告牌》。但为了**正确,当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却成了《水形物语》,原因是其主题涉及了女残疾人、黑人和同志群体。

这种矫正,随后引发了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真人版的小美人鱼由一位黑人演员扮演;国际象棋执白子先下被认为是种族歧视;一位大码、变的黑人女成为时装品牌的模特。

所以,进入21世纪后,**正确的概念逐渐被泛化,最终演变为“一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大众舆论”。

04、一种简单而不容讨论的共识

如果仅从文化意义上来解读,今天美国的**正确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曾在他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认为,我们每一个人和客观环境之间永远都隔着一层膜,这层膜就是舆论,或者称为“虚拟环境”,这使得人们的认识范畴与真实世界存在距离,无法接近世界的本相。

他还说,现实环境过于庞大、复杂,我们无法掌控,只能对其进行简化重构,结果它构成了大脑中部分真实的虚拟环境。

所以,“每个人的行为依据都不是来源于直接而确凿的知识,而是他自己制作的或者别人给他的图像”。

而所谓的**正确,正是公众舆论给我们每个人所造成的压力和所形成的图像。这个图像,最终会被个体、环境篡改和扭曲。

事实上,无论是对同恋的态度,或是对一个种族或宗教的观念,都是基于一种非常私人化的价值观认同。在这些问题上的分歧和争吵,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可以说自文明社会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甚至因此*发了战争和对峙。

在这个意义上,公众舆论环境下的**正确,仅仅是一种简单而不容讨论的共识。与其说是理解,倒不如说是谅解。在意识形态的意义上,我们并不比古人更加高级,只是更加文明,或者更加虚伪。

**正确仅仅是一个思想的避难所而已。

音频策划 | 徐涛

音频运营 | 常秀娟 | 主编 | 郑媛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