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

很多小伙伴留言想了解关于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的一些详细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这一边,有人彻夜不眠守在手机前抢新款手机的红包抵用券、有人在“双11”的购物节前夕,半夜刷某宝停不下来……即使不是以上特殊日子,平日里不停地点亮手机,查看某个社交软件的未读信息、情不自禁的点开网页推送、浏览视频、跟踪自己社交平台的“点赞”个数,这些情景你是不是也很熟悉。

另一边,某乎上有人提问:很苦恼下班后总是玩手机到十二点,如何让自己变得自律?

真的是我们不够自律吗?并不是——《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行为上瘾》这本书告诉我们,问题并不出在人缺乏意志力上,而是因为“屏幕那边有数千人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你的自律”。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行为上瘾》,本书作者亚当•阿尔特(Adam Alter)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副教授,同时在纽约大学心理学院任职,曾被评为“全世界40位最杰出的40岁以下的商学院教授”。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技术怎样让我们上钩,它对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什么伤害,我们该如何夺回控制权,躲开伤害,让技术为我所用。

一、什么是行为上瘾

“现代定义认为上瘾在本质上来说是件坏事。只有当一种行为此刻带来的奖励最终因为其破坏后果而抵消,才叫行为上瘾。”

“上瘾是对难于戒除的有害体验的深度依恋。行为上瘾与吃、喝、注射或摄入特定物质无关。如果人无法抵挡一种短期内可解决深刻心理需求,长期而言却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这才是行为上瘾。”

下班回家,吃饱喝足了本来只想看十分钟手机,却不知不觉看了两三个小时,到了晚上11点该睡觉了,想起来还要洗澡洗衣服洗脸护肤,等这一套程序做下来,已经12点了,终于躺在床上,睡前再看一眼手机吧,只看一眼,看一眼某信有没有未读留言,结果一拿起手机又不知不觉看到深夜两点。

有了手机之后,业余生活经常就过成这样。想知道自己是否有网瘾,本书还给出了一套测量方法,回答5个问题,按如下分值,选出你在每一种行为上最具代表的频率:

0=不适用,1=很少,2=偶尔,3=屡次,4=经常,5=总是

1、你是否发现自己上网时间比预计要长?

2、你生活里的其他人是否抱怨过你的上网时间?

3、你是否有事没事地检查自己的电子邮件?(此处可以换成国内自己常用的社交软件)

4、你是否因为深夜上网而缺觉?

5、你是否发现自己上网时爱说“就上几分钟?”

得分累加起来,如果在7分以下,说明你没有网络上瘾的迹象。8~12分说明有轻度网瘾,你可能有时上网太久,但一般而言,你控制着自己的使用状况。13~20分表示中度上瘾,也就是说,你跟互联网的关系“偶尔或屡次”给你造成过问题。21~25分表示重度网瘾,暗示互联网“在你的生活里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我测了一下,我得了22分,我既没有玩游戏也很少刷剧得分就这么高了,真的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得了几分呢,可以留言告诉我。

二、上瘾体验是如何设计出来的1、设置诱人的目标

所有容易沉迷的游戏都不约而同的设置了关卡,每一关就是一个小目标,完成一个目标后会自动生成新的目标。很多没玩游戏的人呢是不是就安全了,我们的社交软件会给我们的新信息设置提醒,朋友圈有更新了,还会出现小红点,而消灭这些小红点,也成了很多人的目标,于是我们每天会时不时的打开手机,点开所有未读信息,浏览朋友圈的所有更新,消除小红点。

很多手机都可以查看每天点亮手机的次数,以及使用手机的时长,每个应用的时长,你可以看看,是否和你预期的时间差不多,还是比你的预期的要多很多。

2、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

游戏过关会响起成功的旋律,过关的过程还会时不时的掉些金币出来,这种激励诱发大脑分泌多巴胺,获得愉快的体验。大多数人玩家都非常沉迷于这种庆祝的场面、赢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要获得外界的肯定、获得鼓励,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却可以常常获得很多超出预期的积极反馈,简直太迎合人了。

所以我们常常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会想通过游戏来放松一下自己,但往往又难以掌控自己玩游戏的时间,一旦开始,就说不准什么生活可以主动的停下来。而且一旦从游戏中出来,回到现实世界,没做完的工作还在等你,压力依然存在,这种感觉非常的不好。

3、毫不费力的进步

所有游戏新手上手都非常容易,一拿起来就可以玩。我先生他就喜欢在手机上斗地主,他有一个原则是不花钱,所以常常玩到欢乐豆输完了就不玩。有时候他把自己当天的豆玩完了,就会拿我的号去玩,因为我不会玩,他用我的号就会拿到非常好的牌,获得“新手运”。生活中一个人碰到好运气纯属偶然,但游戏中的“新手运”可不是偶然哦,而是设计者的有意设计。

现在很多APP把这一步做到极致,比如某多多的砍价活动,有次帮朋友砍价,平台吸引我也给自己砍一刀,结果一刀下来就砍了98%,剩下2%让你呼朋引伴的进来一起砍,看似毫不费力,最后发现,越到后面,可能邀请一个人,就只能砍下来一分钱,一毛钱都要10个人来砍,非常的坑,要面子的我自然是以放弃、失败告终,看似白白浪费了前期的投入,现在回头看也是一种及时止损。

4、逐渐升级的挑战

匈牙利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注意到,许多画家会沉浸在绘画创作中,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浑然不觉废寝忘食。契克森米哈解释说,当人体验到心流的时候,他们沉浸在手头的任务里,失去了时间观念,体验到深切的兴奋感。这种罕见的持久幸福感,似乎只有在能力恰好够克服挑战的时候才能可靠地出现。契克森米哈绘制了一张图,说明为什么难度升级是心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心流(图中从左下角进入右上角的白色通道)的产生最重要的一点是挑战与技能的匹配,也就是说心流的产生是依赖于个人能力与这个**挑战难度的匹配。如果挑战很难,但你的技能低,你会感到焦虑;如果你技能娴熟,但挑战太低,你会觉得无聊。只有当自身技能水平较高时遇到挑战水平也较高,我们就比较容易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进入心流。

洞悉这一现象的游戏开发人员会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确保产品随着用户能力的提高而升级,这种“挑战正合适的”、介乎”“太容易”和“太困难”之间的甜蜜区简直无法抵挡。玩家在游戏中获得心流体验,获得巨大的幸福感,自然沉迷其中,欲罢不能。

5、未完成的紧张感

以前玩过植物大战僵*,有一种冒险模式,只有5个关卡,关卡都通过后,很少有人会重复玩。还有一种生存模式,关卡无限制,可以一直玩。有一段时间,我玩这个游戏特别上瘾,未完成的紧张感促使我废寝忘食的就想一关一关的完成下去,每一次失败我都觉得自己离成功只差一点点,而且每次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点继续就从这关开始重来,前面积累的成绩不会消失,直到后来我把电脑上的游戏删除了,之前的关卡记录都没了,才让自己从上瘾中走出来。

6、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书上列举了两款照片处理程序:Hipstamatic和Instagram,两款应用都是照片处理软件,功能差不多,前者有很多美丽的故事并且比后者早10个月上市,在图片处理领域可谓占尽先机,但两款PK到最后是Facebook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Instagram,Instagram赢了。

为什么Hipstamatic反而被Instagram后来者居上呢,最主要的原因仅仅是Instagram用户的照片会发布在程序绑定的专用社交网络里,可以跟他人分享这些照片。而Facebook和Instagram令人上瘾的地方在于,你发布的每一项活动都吸引着点赞、转发和评论。正是这种社会互动令人痴迷,引人上瘾。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沉迷于这种虚拟的社会互动,减少了很多线下的真实交流,光靠屏幕前的互动,是很难获得全面丰富的体验,生而为人,活这一世机会也难得,如果天天躲在屏幕后面,不去体验丰富的现实生活,也是很可惜的。

三、如何远离行为上瘾

1、从改变动机开始

动机面谈,辅导师把上瘾行为的代价和好处都摆到桌面上来,让受访者知道上瘾有多么可怕,但它也有好处,通过剖析行为的好处,理解行为满足了内心深处什么样的需求。进而选择更健康的同样可以满足潜在需求的方式替代目前的上瘾行为。

比方说,一名16岁的姑娘每天刷新自己的Instagram帐号几十次,她可能会说,这么做的好处是让自己感到跟朋友有联系。她每天发布三四次照片,强迫地觉得必须刷新,看看自己的帖子是否吸引来了“赞”。

治疗这种瘾的关键在于,确保她以其他方式产生联系感,就算没有“赞”,她也能感受到对自己的肯定。

2、改变习惯和行为的构建

简单说就是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作家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介绍了这种改变习惯的形式,并称之为黄金法则。根据黄金法则,习惯由3个部分构成:线索(任何能促使行为的东西);惯例(行为本身);奖励(训练大脑在将来重复该习惯的回报)。克服不良习惯或上瘾的最佳方法是,在改变惯例的同时保留线索和奖励,即只用分心之事来改变原有行为。对爱咬指甲的人来说,线索或许是在开始咬指甲之前刚发生的一些小烦恼:不经意地寻找粗糙的指甲尖,通过咀嚼获得安抚。这时候,人可以用把玩减压球的新惯例来代替咀嚼。最后,因为奖励有可能是咬指甲带来的完成感,这些从前爱咬指甲的人或许会挤压10次减压球。故此,提示和奖励保持不变,但惯例从咬指甲变成了挤压减压球10次。

《微习惯》也教了我们如何养成一些好习惯。为了养成健身的习惯可以从一个俯卧撑或者一个波比跳开始,为了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从每天看两页开始,为了养成写作的习惯可以从坚持每天写50个字开始。不同的习惯因难度不同,所需养成的时间也会不同。坚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让习惯成为常规。

还有一种微妙的心理杠杆也能加速坏习惯的戒断:改变形容自己行为时所使用的语言。不要说“我不能”用某种APP,改成“我不用”某种APP。两者听起来大同小异,其实不然。当你说“我不能”时,自我暗示我是被动的一方,需要压抑自己的行为,而“我不用”则是自己拿回主动权之后的选择,更加的有力量。

3、远离诱惑的环境

任何放在你身边的东西都比离得远的东西对你的精神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身边包围着诱惑,你就会受到诱惑;把诱惑放到手拿不到的地方,你会发现无形的意志力储备。

非必要的时候就不要把手机放在身边,比如吃饭的时候不把手机带到餐桌。睡觉的时候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充电。每天晚上设个闹钟,一到点就把手机扔在另一个房间充电。

4、逆向拆解上瘾体验

我把所有视频应用都卸载了,因为怕自己看电视剧,而且我一看电视剧就是那种停不下来,想一口气看完的那种。有时候为了看一部剧会连续看20个小时,每天只睡不到4个小时,非常的疲惫不堪。

那么如果又很想看,或者说不得不看的时候,该怎样对抗一口气看完全剧的诱惑呢?书中拆解了剧集中前后两集的基本结构。

第1集的最后几分钟专门用于设计、引入第1个“袢子”:有人遭到*击,我们很想知道他是否还活着,或是*手取下了面罩,但我们还没看到他的身份。接下来,第2集的前几分钟专门用于解决第1个“袢子”,这样,观众可进入第2集的正餐,并期待(你也猜得到)第2个“袢子”的到来,它将在第2集快要结束的时候出现。对于观众来说,这是鱼饵。假设说你喜欢这部剧集,如果你按照编剧铺好的结构走,那么就很难逃*“一看到底”的命运。你可以怎么做呢?在“袢子”引入之前或解决之后就让它短路。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并不从头到尾地把42分钟的剧集看完,而是看完最初的37分钟,在“袢子”出现之前就关掉剧集。

只要你理解了上瘾机制的运作原理,就能找到规避的方法。

我们总说我们要当金钱的主人,不要当它的奴隶,同样的,我们也不要当技术的奴隶,陷于无休止的娱乐。在看这本书前言的时候,我就默默把手机扔到另一个房间,因为后面还有行程,为了不错过时间,我拿出来了沙漏来计时。

希望我们都能合理的利用电子产品,不要沦陷其中,当接完该接的电话,看完老师发来的作业,打完卡,该放下手机就放下手机,腾出时间、腾出双手去拥抱你的伴侣、孩子,拥抱你的生活。

#首届书评创作大赛##厦九九读书会##读书感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