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风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蒋风,男,浙江金华人。**党员。1947年毕业于 英士大学农业经济系。历任国际新闻社 特约记者,黎江商校 教导主任, 浙江师范学院、 杭州大学、金华师范学院讲师,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简介

  (1925-)1947年毕业国立英士大学。国际格林奖评委,亚洲儿童文学研究会共同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顾问,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创会人、顾问,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客座研究员。1984年至1988年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1978年创建全国**个儿童文学研究机构,率先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出版专著30多种,主要有《中国儿童文学讲话》、《儿童文学丛谈》、《儿歌浅谈》、《儿童文学概论》等,主编《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儿童文学史》、《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等。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杨唤儿童文学特殊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首届特殊贡献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鲁迅文艺奖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半个世纪以来,蒋风在儿童文学理论、创作、教学上获得了全国7个**:在全国高校**个建立儿童文学研究机构;在全国高校中**个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本系统的儿童文学专著;编著出版了**部中国儿童文学史……

  从浙江师范大学离休后,蒋风教授单*匹马地办起了一所没有地址、没有名称的“大学”,面向全球免费培养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

  诗人圣野用一首诗来赞扬蒋风:

  我们的蒋风先生

  是一个当代的

  带有童话色彩的追日的夸父

  他一路风尘仆仆

  从没有感觉到疲倦

  离开了浙江师范大学

  面向中国

  面向东南亚

  面向一切华人讲华语的地方

  他又办起了第二个更大的大学

研究成果

  《中国儿童文学讲话》(江苏文艺出版社)

  《儿童文学丛谈》(湖南人民出版社)

  《儿歌浅谈》(四川人民出版社)

  《儿童文学概论》(湖南少儿出版社)

  《鲁迅论儿童读物》(山西人民出版社,与潘颂德合著)

  《儿童文学漫笔》(贵州人民出版社)

  《儿童文学概论》(新疆人民出版社,**尔文)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儿出版社)

  《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希望出版社)

  《中国儿童文学大系·诗歌卷》(希望出版社)

  《世界著名童话鉴赏辞典》(江苏少儿出版社)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儿出版社)

  《世界儿童文学事典》(希望出版社)

  《儿童文学教程》(希望出版社)

  《海外鸿爪录》(希望出版社)

  《幼儿文学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

  《未圆的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儿童文学史论》(希望出版社)

  《幼儿文学概论》(希望出版社)

所获奖项

  中国图书奖

  冰心优秀儿童图书奖

  儿童文学人才培养一等奖

  全国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一等奖

  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专著一等奖

  杨唤儿童文学特殊贡献奖

  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

  浙江省人民政府鲁迅文艺奖 突出成就奖

蒋风60载播撒儿童文学火种

国际格林奖与国际安徒生奖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界两项最权威的奖项。国际格林奖于1987年,也就是格林兄弟诞辰200周年之后创设。与安徒生奖一样,每两年评选一次。不同的是,安徒生奖着重奖励儿童文学作家和画家,而国际格林奖注重奖励那些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普及推广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奖项不颁给团体,并且每年只有一名获奖者。国际格林奖由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主办。

  在前往日本领奖前,蒋风在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鹤发童颜,和蔼可亲,挺拔的腰板让老人显得精神矍铄。也许因为与儿童文学打了一辈子交道,蒋风依然童心未泯,且不失长者风范。

  对于获奖,蒋风坦言已经期待很久――因为这个奖项已两次与他擦肩而过。“2005年、2007年连续两届奖项我都被提名为候选人,可惜在最后时刻没能成为获奖人。”

  此次获奖,一了夙愿。“这次我能获奖,说明国际上不仅认可了我个人的儿童文学研究,更是认可了中国在这个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回顾60余年儿童文学研究历程,老人一开口便滔滔不绝,饱含深情。

  《爱的教育》播下文学种子

  1925年,蒋风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当地有名的画家,与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都有交谊。外祖父是前清举人。只是到了其父亲这一代,家境转为穷困。

  贫寒的小学生活磨砺出蒋风不屈不挠的个性,同时对儿童文学热爱的种子也在那时播散在他心里。“关于儿童文学,我的启蒙老师就是当时教数学的斯紫辉老师。”岁月流逝没有磨灭当年的记忆,可见其在蒋风心中的重要地位。

  蒋风当年的班主任徐德春十分热爱文学,而他就是斯老师的丈夫,因此尽管教授的是数学课,但是斯紫辉同样非常钟爱文学。“当时每周有一节故事课,斯老师就给我们讲《爱的故事》,一篇接着一篇。一个学期结束,整本书也就讲完了。”一袭旗袍,满脸笑意,当美丽温婉的老师用她甜美的声音开始讲课时,蒋风已经深深被文学所吸引。

  学期结束时,斯紫辉老师专门召开一堂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斯老师用书中的人物来命名学生。“勤劳的就叫u2018裘里亚u2019,正直的就命名u2018卡隆u2019,如果平时表现勇敢的,老师就叫他u2018马尔柯u2019……”蒋风扳着手指一一道来。

  不过,书中的人物毕竟没有那么多,班级中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被老师命名,这其中就包括蒋风。“当时别提有多委屈了,我觉得自己平时表现也很好,老师怎么着都会给我一个人物名字。”深深的委屈带着泪水涌上眼眶,但是倔强的他觉得“男儿有泪不轻弹”,硬生生憋回去了。

  “我因为个子高,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没想到,这么一个小细节斯老师都注意到了,但主题班会已快结束,不可能重新再命名。”

  斯紫辉在班会过后,把蒋风叫到办公室:“老师实在太粗心了,怎么把你给忘了呢?其实你比裘里亚更勤劳,比卡隆更正直,比马尔柯更勇敢。”一连串的道歉让蒋风心中充满暖意,委屈早已烟消云散。他没有想到,斯老师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拉开抽屉,拿出自己最心爱的那本《爱的教育》送给蒋风,并在扉页上写下“老师用心爱的书弥补错误,不要怕做平凡的人,但要永远记住,让自己那颗平凡的心,随时闪现出不平凡的光彩来。”

  如今想起,蒋风依然饱含深情:“这本书是我毕生的珍宝,老师的留言也成为我一直坚守的信条。”从《爱的教育》开始,蒋风与儿童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少年时代,蒋风便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成了地下小交通员。1942年,他考上暨南大学中文系,却因无力承担学费而不得不于次年改考公费的英士大学。1943年,他的儿童文学处女作《落水的鸭子》发表。

  惨剧促他投身儿童文学创作

  因为投身进步运动,蒋风被***当局列入黑名单。就在象山解放前一天,他的一位同学被捕后被****害。

  解放后,在清理敌伪档案时,发现了4封***浙江省**沈鸿烈与警保处调查室关于调查蒋风的来往密电。此时蒋风才得知,他不仅被列入浙江省76名进步人士的黑名单,而且还被军统特务追踪。如果不解放,他的结果也将与进步同学一样。

  因为上了黑名单,大学毕业后,蒋风在浙江一直找不到工作。“当时只能给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等投稿,有些敏感稿件,就直接寄往香港,甚至寄给国际通讯社,以此赚点稿费。”

  没想到他写的通讯很受报社重视,不久《申报》聘请他为驻金华记者。“其实工资也没有多少,一月25块钱,吃饭紧巴巴的,想要另外存一点,就必须不断地写报道。”

  1947年,《申报》上的一篇报道触动了蒋风,并让他下定决心开始投身儿童文学事业。当时的消息称:3个小学生看了荒诞连环画,结伴到四川峨眉山修仙学道,最后相继跳崖自*身亡。

  惨剧震撼了蒋风的心,他深感儿童文学对塑造儿童的人格和心灵及其重要。“当时就想,我应该写一点东西让孩子们看,让他们从中受到好的影响。”于是,蒋风开始琢磨儿童文学创作,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

  新中国成立初期,蒋风便开始讲授儿童文学课。“当时,开设这门课程的院校屈指可数,儿童文学在大学里是u2018小儿科u2019。”因为早年有创作儿童文学的经验,浙江省教育厅邀请蒋风与任明耀先生合作在浙江师院(即后来的杭州大学)开设儿童文学课。

  就这样,蒋风成为新中国**批走上大学儿童文学讲坛的拓荒者之一。而由于儿童文学没有任何现成教材,蒋风便由此从儿童文学创作转向理论研究。

  “除了从苏联翻译过来的点滴资料外,什么参考书也没有。我白手起家,从中外文学遗产中点点滴滴搜寻、整理、积累,整整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十分粗糙的u2018儿童文学教材u2019。其中关于中国儿童文学部分,整理成《中国儿童文学讲话》。”该书出版后连印四次,一上架就售罄,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儿童文学史的雏形”。

  身退心不休,一人办起“大学”

  1994年,到了离休年龄,对于刚摸索出一套培育儿童文学人才经验的蒋风而言,明显“心有不甘”。“我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思维不减当年,不想就此终老家中,有生之年,希望再为儿童文学事业奉献一点余热。”于是,在外人看来早就应该“享受成功琼浆、颐养天年”的蒋风比以前更忙了,他一个人单*匹马办起了一座“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专门招收免费的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少热爱儿童文学的人士。

  在这个“学校”,他是导师、招生员,又是资料员、档案保管员,唯一一个助手,就是他相濡以沫的老伴。

  研究班宽进严出。无论什么国籍、年龄、职业、学历,只要能通过考核标准,都可以来读研究生;研究班不收学费,只收区区200多元(后随着物价上涨改为400多元)书费和邮费。学制两年,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每年集中面授一次。学员修完六门专业课程,完成导师布置的24篇作业和三篇论文,通过结业论文答辩,方可获得结业证书。

  开办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消息传开后,各地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届就招收了39人。从1995年至今,已招生16届,500多人被录取。不过由于“蒋校长”的严格要求,能够顺利通过考核最终毕业的只有50多人。“他们之中,最长的一个学员用了八年时间才完成所有论文,最后毕业,我对他的坚持感到非常佩服。”

  随着学员越来越多,来电写信求教让老人感到有些吃力,于是蒋校长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创办了每季一期的《儿童文学信息》。他一人身兼组稿、选稿、编辑、画版、送印、校对、清样所有工作,然后一份份封好,写好信封,再送邮局寄出。后来他的夫人卢德芳主动分担了校对和邮寄工作。这份报纸每期印3000到3500份,不仅是学员们的函授教材,而且给全国各地儿童文学研究者、工作者和爱好者们提供了儿童文学动态、作家作品及评论文章。其中有500份寄往国外和港台地区,成为儿童文学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办学近20年来,通过培养人才,蒋风教授将儿童文学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同时也收获了学员“成名”的喜悦。

  汤汤,原名汤宏英,原是武义实验小学教师,读了蒋教授的研究班后,试着写童话,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她的童话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佳作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儿童文学》擂台赛铜奖……用蒋教授的话说,几乎所有儿童文学大奖她都拿了。

  学员阿甲,在网上建起一个童话部落――红泥巴网站,成为首家最受孩子们喜爱、家长教师信任、儿童文学专家和出版者关注的儿童阅读网站……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因为教授的严格和学员的“出息”,这个“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教育具有了较高的含金量。

  让中国儿童文学走得更远

  国际格林奖的设立是为了促进儿童文学发展,并为儿童文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作为对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家和学者的奖励,获奖者将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

  蒋风拿到奖项后很激动,在电话中他告诉记者:“因为我不仅是代表我个人,还代表中国人站上了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最高领奖台。这说明中国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有了发言权。”而对于100万日元的奖金,他表示将全部捐出作为启动资金,希望能设立一个儿童文学奖基金,让我国的儿童文学走得更深更远。

  三次被提名,今朝终圆梦

  赴日领奖前,蒋风向记者介绍了国际格林奖最终获得者出炉的整个过程。在每一次评选的前一年,组委会在全球范围向500位儿童文学专家发函征询提名。“这些专家都是他们认可的,当然收集上来的提名可能五花八门,然后由组委会进行筛选,选出6名左右候选人。”

  此后,在评选年度,再由来自各国权威学者组成评委会,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最终的获奖者。“我在此之前已经两次被提名,而且每次都在候选人中排名第二,最后与奖项擦肩而过。”

  而2009年那一届格林奖,蒋风甚至没有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中。“说实话,格林奖自设立以来,除了两名日本人,其他获奖者都来自欧美,影响力不在一个等级上啊。”所以,蒋风逐渐从原先的期盼,转入一种淡定的境界。

  今年接到组委会的Email,蒋风获知自己再次获得提名。“不过,还是第二。”其他五位候选人分别是加拿大的桑德拉·贝尔特、英国的金伯利·凯·雷诺兹,韩国的李在彻,加拿大的朱迪斯·斯特曼和美国的罗伯塔·特瑞兹。老人爽朗地一笑,因为之前的“经验”,这次他没放心上。

  直到最终得知自己终于拿到了第十三届国际格林奖,蒋风反而有些意外:“我以为这次和之前一样呢,没想到评委会最终肯定了我。”评委会的意见显示,今年87岁的蒋风教授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还是一名具有开创性的活动家,他的许多创新性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这一学科上的空白,使得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并且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整体的进步。

  儿童文学需现实与想象结合

  作为儿童文学理论界的先行者和权威,蒋风对当今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认识。“u2018文革u2019前,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的人最多不过十来人,创作队伍也算不上庞大,而现在单就在作家协会中从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创作的就有3000多人。”

  人数急剧增多,为何没能再出陈伯吹一样“如雷贯耳”的名家?蒋风坦言,很大程度上因为儿童文学不被人重视。“当年我在大学中文系工作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倾向,认为搞古典文学才有深度,儿童文学不过是小猫小狗,太小儿科了。”

  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儿童文学还存在很大缺陷,想象力远远不够。“这和我们的传统有关,西方儿童文学偏向幻想型,而我们则是现实型。”蒋老对于前者的指责也不避讳:“以前我们过多地注重讲道理,而忽视对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

  他认为,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的情况,究其根源,是因为写不出东西,而写不出东西恰恰是由于想象力没有被调动起来。

  幸好,这个状况近几年得到很大改善,大家终于开始意识到这一领域同样有着相同的重要性,同时很多年轻作家也开始在作品中注入想象力。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总共54册,发行量达1050万单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编”和“笑猫日记”两大系列发行3000多万册,销售额达4亿元人民币。在国内文学富豪排行榜上,郑渊洁和杨红樱高居榜首。

  对于我国儿童文学的未来,蒋风十分乐观并且信心满满。他表示,无论是现实型或是幻想型,应该像鸟的两个翅膀,“只有两者都羽翼丰满,才能振翅高飞。”这一点,在他此次获奖演讲《从慢慢的觉醒之路走向梦想的明天》中多次被提及。

  教书育人,拓荒理论研究领域

  “文革”劫难,儿童文学这门刚抽出嫩芽的年轻学科遭到扼*。浩劫过后,这片本不肥沃的园地更是一片荒芜。面对这一情形,全国首届少年儿童出版工作座谈会在庐山召开,提出师范院校应恢复开设儿童文学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等建议,从而拉开儿童文学新一轮发展的序幕。

  于是,蒋风在一无人力、二无资金、三无设备的情况下,在浙江师院中文系恢复开设了儿童文学课,并以讲师的身份开始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生。

  “从1978年起,我带了10届20余名儿童文学研究生,毕业后他们都成为国内的儿童文学理论骨干,如吴其南、王泉根、汤锐、方卫平、潘延、韩进等。1988年首次全国儿童文学理论评奖,6名获奖者中有4名是我的学生;第10届国际儿童文学学术会议上,我有5名学生论文入选交流。沈芬是我退休后招收的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在参加学习后开始科学童话写作,如今已出了一套科学童话集,不久前还在全国科普创作评奖中获得大奖。看到年轻的儿童文学家一步步成长,余心甚慰啊!”谈起学生,蒋风眼睛一亮,桃李满园是他最骄傲的成就。

  此外,当时的人民文学社社长严文井,专门召集陈伯吹、鲁冰、贺宜、金近和蒋风开了个小会,商议编写系统的《儿童文学概论》。“这一任务最终落到了我的头上。”

  就这样,蒋风在课余积极筹建全国**个儿童文学研究室和儿童文学专业资料室,并着手编写新中国**本《儿童文学概论》。

  “当时我还发动并组织北师大、华中师大等合作编写儿童文学教材,并亲自主持编写了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儿童文学教程》、《儿童文学原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等,特别是后两部文学史影响较大,至今仍被不少院校选作教材。”回忆当初奋斗岁月,蒋风仍旧豪情不减。

  不过,蒋风也坦言,当时的儿童文学很大程度上仍旧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导致其真正读者――儿童提不起兴趣。“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领域才有了一次飞跃。”

  蒋风对于当时的转折记忆犹新。1986年,儿童文学理论工作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当时发着高烧的蒋风原本不准备参加,却架不住主办方盛情邀请,于是抱病参会。“我到的时候,发现鲁冰已经走了,四下打听才知,他是被气跑的。”原来鲁兵此前发表了一篇文章,主题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在会议期间引来不少年轻作家的质疑,认为这一“教育工具论”束缚了儿童文学的发展,主题先行的理念让故事受到极大的局限。

  几经讨论,大家终于开始认识到儿童文学应该是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文学应该是**性,其他功能次之。“重新回归文学,继而再回归儿童,于是新的局面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开启了。”

  设立儿童文学馆,了却多年心愿

  除了一个人办起了“大学”,蒋风在耄耋之年还完成了多年的夙愿――中国国际儿童文学馆在他的奔走下于2005年成立。

  这个念头缘于1986年的一次国际会议。当时来自17个国家的20位代表在日本参加儿童文学国际研究会议,举办地正是位于大阪的国际儿童文学馆。“那里环境真是没得说,文学馆位于大阪千里万博纪念公园中,旁边就是u2018梦之池u2019,让我很震撼。”

  同时,来自其他国家的代表也纷纷问蒋风,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文学馆。得知这仍属空白的时候,他们又强烈建议应该在中国建立一个。

  于是,蒋风下决心着手准备。呼吁很快就得到了回应――苏州、扬州等十多个城市很快就向他发出邀请,表示可以商量设立这样的机构。不过,奔波于这些城市之间后,蒋风却犹豫了,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方都表示儿童文学馆需设立在儿童图书馆里,这与蒋风的设想存在着差距,他认为文学馆主要作用是收藏儿童文学文献,对象以儿童文学研究工作者为主,虽然也有部分可以对孩子开放,但与图书馆明显有区别。就这样,文学馆的设立耽搁下来。

  “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担心,因为不懂或不重视儿童文学书刊,珍贵的儿童文学图书资料很容易被当作废品处理掉,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蒋风举例说,他的收藏中,有光绪末年孙毓修编纂的我国**本童话《无猫国》,如今纸页都已经发黄变脆,不搞儿童文学这一行,确实当废纸都不值,但对研究者来说,它却是一份十分珍贵的资料。

  经过多年努力和协商,蒋风的老东家――浙江师范大学终于助他夙愿得偿。2005年,中国**个高校儿童文化研究院设在浙江师范大学城里,师资力量和经费的保障让文学馆设立的条件渐趋成熟。

  “蒋风教授是中国儿童文学事业杰出的开创者和活动家,他建立国际儿童文学馆的倡议应该付诸实施。”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梅新林当时这样说道。于是,浙师大腾出红楼,开设国际儿童文学馆,并由蒋风担任首任馆长。

  说到这里,老人笑得很开心。

蒋风获颁第十三届国际格林奖

国际格林奖组委会在日本大阪举行仪式,为本届国际格林奖获得者、浙江师范大学原校长、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教授颁奖。蒋风也是获得这一国际奖项的首位华人。

  国际格林奖与国际安徒生奖一起被誉为两大世界性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侧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推广,由设在日本大阪的国际儿童文学馆创办。

  今年86岁的蒋风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创建了全国**个儿童文学研究所:“文革”后,他**个在我国高校恢复儿童文学课程,招收了全国**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他撰写了新中国**部《儿童文学概论》,新中国**部《儿童文学史》,编著了“五四”以来**部最系统的《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理论卷》;他是国际格林奖9位评委中唯一的中国评委。评委会认为,蒋风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也是一名具有开创性的活动家,他的许多创新性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这一学科上的空白,使得中国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并且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整个群体的进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