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超(教授)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汤超,中国科学院院士,出生于江西南昌,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

汤超的研究方向包括系统生物学、定量生物学、物理生物学,他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非线性科学、系统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已发表文章近百篇,被引用万余次。

,人物经历

汤超祖籍江西 弋阳,出生于南昌。

1977年考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1年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赴美国 芝加哥大学留学。

1986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和凯维里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1年前往NEC普林斯顿研究所工作。

1997年入选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

2005年加盟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任终身正教授。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与北京大学合作,2001年帮助创立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现为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并任主任。

2002年获中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工作

汤超在 统计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 非线性科学、 系统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多年来着力用物理学思想及方法研究生物问题,探索生命系统中的定量规律和设计原理。发表文章近百篇,被引用万余次。

*1987年提出 自组织临界性的概念及理论,在非平衡统计物理与 复杂系统方面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1996年将统计物理思想引入 蛋白质折叠理论,提出可设计性原理;

*2004年将非线性科学的理论应用到生物调控网络的研究,提出了生物系统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2006年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生物网络功能模块,发现生物功能对网络拓扑结构存在强限制;

*2009年用理论与计算的方法研究生化适应性网络,找出了其中具有普适性的设计原理;

*2013年与邓宏魁合作提出 干细胞重编程的“跷跷板模型”;

*2013年与 张奇伟创刊《定量生物学》,任共同主编。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