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特・拉姆斯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拉姆斯出生于1932年5月20日,德国的威斯巴登。1947年他在威斯巴登的werkkunst学校建筑学专业学习。1955年他成为1921年建立的布劳恩公司的一位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1956年开始为他们设计产品。1961年他成为布劳恩公司产品设计和发展部门的**。, 迪特・拉姆斯 - 人物简介

Dieter Rams(1932年5月20日生于威斯巴登),是德国顶尖的工业设计师。1943年至1957年期间,就读于威斯巴登的werkkunst学校建筑学专业学习,1953年到1955年,跟从建筑师奥托阿佩尔工作,后来再1961年拉姆斯进入了博朗。Dieter Rams的作品非常的多,从计算机、咖啡壶、收音机到视听设备…应有尽有。许多物件还被收进纽约的现代美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收藏。

迪特・拉姆斯 - 人物经历

拉姆斯出生于1932年5月20日,德国的威斯巴登。1947年他在威斯巴登的werkkunst学校建筑学专业学习。1955年他成为1921年建立的布劳恩公司的一位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1956年开始为他们设计产品。1961年他成为布劳恩公司产品设计和发展部门的**。

早年在德国威斯巴登的实用艺术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后作为职业工业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轻设计师受聘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布劳恩公司,组建设计部,并与乌尔姆造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院的产品设计系主任古戈洛特发展出一套系统设计的方法,而拉姆斯则成为该理论的积极实践者。1956年,拉姆斯与古戈洛**同设计了一种收音机和唱机的组合装置,该产品有一个全封闭的白色金属外壳,加上一个有机玻璃的盖子,被称为“白色公主之匣”。1959年,他们将系统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设计了袖珍型电唱机与收音机组合,与先前的音响组合不同的是,其电唱机和收音机是可分可合的标准部件,使用十分方便,这种积木式的设计是以后高保真音响设备设计的开端,到了70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采用这种积木式的组合体系。

迪特・拉姆斯 - 人物事迹

迪特・拉姆斯1932年出生于德国威斯巴登。改学建筑之前他在这里学了木匠。1953年毕业之后,拉姆斯在一家叫Otto Apel’s 的建筑事务所工作。在这之后的1955年他才受聘于博朗。拉姆斯说他进博朗完全是机缘巧合。但是他确实是在正确的时间去了正确的地方。

对于拉姆斯而言,加入博朗更像是加入一个由几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组织的团队。加入博朗不久,拉姆斯就成为了公司计划的核心,年轻的老板Erwin和Artur Braun非常信任他。在先锋设计师Wilhelm Wagenfeld(包豪斯),Fritz Eichler 和Hans Gugelot(乌尔姆学院)的影响下,他们彻底重组了这个在1921年由父辈创立的公司。

接下来整整一年时间,拉姆斯一直跟Hans Gugelot合作设计一款新型的收录机。这就是著名的Phonosuper SK4。这台收录机因为有着透明顶盖和白色的金属外壳,而被称作“雪白的匣子”。SK4具有革命性的创新设计。她跟当时任何家用电器都不一样――不仅仅因为敦实的比例――而是因为布尔乔亚们钟爱的家用电器被如此巧妙的安放在一个像家具一样的盒子里。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时髦的设计。SK4只是拉姆斯和博朗40年合作的开始。1961年,29岁的拉姆斯成为博朗设计部门的负责人。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成员承担了几乎所有跟设计相关的事务,包括产品设计到平面设计,甚至新技术开发。而各种国际设计奖项也都纷至沓来。

拉姆斯的职业生涯中很少设计除博朗以外的产品。但是,跟Niels Vitsae的合作是个例外。这家德国家具品牌从而开发出了“拉姆斯式”的产品――远离时尚;设计精良;品质优秀;堪称经典。

1960年,拉姆斯为Vitsae设计了模块化的606家具系统。这套系统延续了一系列模块化家具的设计理念。作为一套家具系统,拉姆斯几乎尽他所能将其做到了完美。这套系统从发布开始一直生产销售至今。上世纪60年代购买这套系统的客户到现在仍然可以添加或者更换其中的组件,像书桌,茶几,书柜都可以完美搭配。

Naoto Fukasawa 和 Jasper Morrison 这两位当红的设计**可以说都深受拉姆斯的影响。另外还有苹果的设计总监Jonathan Ive打造的iPod iBook也折射出了拉姆斯的设计哲学――“更少但是更好的设计”。为了向**致敬,Jonathan 甚至把iPhone的计算器界面直接设计成了拉姆斯1987年设计的ET44便携式计算器的模样。2006年东京的“Super Normal”设计展上,Fucasawa 和 Morrison从推广优良设计的角度出发,展出和介绍了拉姆斯的606家具系统。拉姆斯的许多设计,比如LE1扬声器,T2台灯和T3便携收音机都被纽约MoMA博物馆永久收藏。

道德的设计,耐久的设计

“耐久设计”这个概念数年前就出现了。拉姆斯自始至终都坚持把这一概念贯穿到他所有的设计中去。他提倡设计要去除日益增长的所谓“视觉污染”和“肤浅的垃圾文化”。Vitsoe的总监Mark Adams也支持拉姆斯“耐久设计”的设计哲学。他也坚决反对不合理的低劣设计所带来的污染和浪费:“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必须认识到用少而耐久的物品可以过更理想的生活 。”

优秀的设计一定是道德的设计,优秀的设计也一定是耐久的设计,然而优秀的设计也需要好的策略来支持。拉姆斯认为: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能通过设计创造出品质优秀的产品――跟制造商和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设计能被大多数的民众所接受和理解。“产品文化的危机迫使我们不得不接受新的设计价值观:设计的价值必须由其在市场的表现来评价。”

建立起20世纪工业设计标准的拉姆斯本该急流勇退安享晚年,但是他现在仍然在为他的理想而忙碌。拉姆斯在Kronberg的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亲自设计的。他解释道:“我只能跟我自己设计的东西一起生活。”现在拉姆斯很少在家里工作,而是一直奔波于世界各地办展览,向公众展示他的设计和理念。最近在莫斯科的Kuskovo Palace博物馆就有他的个人作品展。拉姆斯非常喜欢日本传统美学。其中Wa**-Sa**跟他自己的理想――“诗意的简约”非常接近。他自己的花园采用日本式的线条;而且他称2005年在日本Kyoto的Kenninji Zen 个展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闪光点”。

迪特・拉姆斯 - 人物风格

拉姆斯将系统设计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并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设计,使整个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成为德国的设计特征之一。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被称为“减约风格”,色彩上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他说: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此被设计理论界成为“新功能主义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