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读于复旦大学,马萨诸塞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人物简介

  徐贲曾就读于复旦大学,马萨诸塞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苏州大学外文系,现任美国 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和《知识分子和公共**》(2005)等。

论文发表

  苏格拉底对话中的“公民服从”:思想者的**技艺

  指点改革迷津的智者:列奥·施特劳斯的《论*政》

  “改革开放”:合法性危机的消解与再形成

  媒介知识分子手中的文字和图象

  红潮往事: 告别“党人革命”

  “记忆窃贼”和见证叙事的公共意义

  见证极权统治下的日常生活

  五十年后的“反右”创伤记忆

  奉命干脏活的人们

  诗性人类学的群众理论:兼及卡内提和阿多诺关于群众问题的对谈

  扮装技艺、表演**和“敢曝(camp)美学”

  毛**赠芒果的一种解读:重建中国社会的礼物关系

  阿伦特公民观述评

  以民族解放的名义:反殖民的法农和*力的法农

  马克思会怎么说?*力革命中的隐秘群众理论

  公共生活和“说故事”:文学的阿伦特

  知行合一的灾难历史见证: 站在极权道德废墟上的雅斯贝尔斯

  个人良知和公共**:“捷克现象学”回顾

  抗恶的防线:极权专制下的个人“思想”和“判断”

  和谐、记忆和现代人际伦理

  文革文物收藏和怀旧的大众文化

  革命知识分子和“正义”*力

  “文革”时期的物质文化和日常生活秩序

  保护弱者,道德习俗和公共生活

  公共视野中的“革命”和“**自由”

  “需要”在中国的**转型和理论困境

  中国不需要这样的“**”和“**者决断” :“施米特热”和国家主义

  **神学的教训:失节的施米特

  施米特现象和右翼批判理论

  全球传媒时代的文革记忆: 解读三种文革记忆

  娱乐文化消费和公共** ――“超级女声”的公众意义

  后现代价值观和文化相对论

  以骄傲的反抗积极生活:阿伦特和存在主义

  “公民新闻”和新闻的公共**意义

  全球化、博物馆和民族国家

  宪法爱国主义和民主**文化:哈贝玛斯的**观

  干净的手和肮脏的手:知识分子**和*力

  全球化中的国家合法性和公民权利

  公共生活和群体认同

  公共真实中的社会和谐:和谐社会和公民社会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和福楼拜研究

  第三世界批评在当今中国的处境

  学术规范的社会理想:从“新国学”的价值观谈起

  自由主义和公民共和:阿伦特的公民观

  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

  晚近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和**存在主义

  承诺、信任和制度秩序:当今中国的信任匮缺和转化

  重提“**文化”

  能动观众和大众文化公众空间

  当今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

  大众传媒时代的闲言八卦:从杨振宁和翁帆婚恋看当今“新闻”

  正派社会和学习认同

  民主社群和公民教育:五十年后说杜威

  教育场域和民主学堂

  分配正义和群体认同:社会正义在中国

  从惩罚到权利的法律正义

  正义和社会之善

  公民新闻、公众和公共**

  从公共生活看全球化和公民群体认同

  传媒公众和公共**参与

  自由市场和公民**:从三种公民观看两种全球化

  民族主义、公民国家和全球治理

  弱者的抵抗

  **、道歉和国家非正义

  文化批评的记忆和遗忘

  战争伦理和群体认同分歧

  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

  从人文精神到人文教育

  从宪法的形式性看中国**问题

  后极权和东欧知识分子**

  国人之过和公民责任:也谈文革忏悔

  理性、伦理和公民**:哈贝玛斯的现代性理论

  “密友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社会冲突:当今中国的贫困和*力

  文革**文化中的*惧和*力

  平庸的邪恶和个人在专制制度下的道德责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