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二世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俄国最后一个沙皇,执政期从1894―1917年。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他在1905年1月9日以“工人想摧毁冬宫、*害沙皇”为借口,下令向彼得堡**的工人群众开*,当场被子弹打死、马刀砍死和军马踩死的有1000多人,受伤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彼得堡街头洒满了工人们的鲜*。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流*的星期日”。这一*腥*行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导致俄国1905年革命*发。而这次革命像晴天霹雳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绅士们的酣梦,宣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风*的来临。1899年7月3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大连为“自由港”。, 尼古拉二世 - 简介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俄罗斯帝国的末代沙皇,1868年5月18日出生于圣彼得堡,是亚历山大三世与皇后玛利亚(丹麦公主达格玛)之长子。皇太子时期担任西伯利亚铁路建设委员会**。1891年,他前往海参崴主持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仪式时顺路访问日本,在大津被刺伤。

1894年他正式登基,同年11月26日在圣彼得堡娶黑森-达姆施塔特公国的爱丽丝・维多利亚・海伦・路易丝公主为妻(Alice Victoria Helen Louise Beatrice,俄罗斯名为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Alexandra Feodorovna)。因皇太子阿列克谢患有*友病,沙皇的多数时间隐居在圣彼得堡的皇村和黑海的利瓦吉亚宫,与家人待在一起。

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时代,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期。从19世纪末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得到完善,资本主义经济与腐朽落后的俄国国家制度之间产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而俄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面对这些情况,他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继续对内镇压,对外扩张。1895年他与德皇威廉二世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1900年镇压义和团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因与日本争夺朝鲜和满洲,于1904年*发日俄战争。1905年旅顺被日本攻克之后,首都发生“流*星期一”**,引发了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暂时度过难关,但是又陷入更复杂的巴尔干问题。1914年,尼古拉二世带领俄国加入**次世界大战,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将列宁从瑞士穿过德国领土护送回国,让其发动革命,以使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引发二月革命。由于皇后宠信“恶僧”拉斯普京,引起年轻贵族和军官团的不满,沙皇失去了军部、官僚和资本家的支持。3月2日沙皇被迫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尼古拉二世退位后,英国的乔治五世国王拒绝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国避难,于是沙皇一家被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1917年11月7日,俄国*发十月革命,沙皇全家被布尔什维克军队逮捕,囚禁于叶卡捷堡。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沙皇全家被看管他们的布尔什维克***决。他们的*体被浇上硫酸和汽油销毁,残余骨渣被埋藏在叶卡捷琳堡地区的一个废弃洞*中。

20世纪90年代,沙皇一家的遗体被重新找到,并经DNA检测得到确认。只有皇储阿列克谢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详)的遗体未被发现。1998年,根据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命令,沙皇一家的遗体被隆重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罗斯东正教会追封为殉教圣徒。

尼古拉二世 - “*腥沙皇”

尼古拉二世是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代沙皇,他于1896年5月18日登基。按照传统,俄国宫廷在莫斯科为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因谣传沙皇将赏赐丰厚的礼物,使数十万群众聚集在莫斯科的霍登广场,因拥挤而互相践踏,造成三千余人伤亡,史称“霍登**”。自此, 尼古拉二世在民间就有“*腥沙皇”之称。

尼古拉二世继位之初,即逢俄国的动*之秋。自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便丧失了它在欧洲国际舞台上的霸主地位,它与昔日的盟国――德国间的**和经济矛盾越来越深。面临身边强国的威胁和不利的国际处境,沙皇政府不得不与昔日的死敌――法国结盟,希望借助法郎和法国的军事援助而站稳脚跟。在俄国国内,社会各阶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主运动。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和组织下,俄国的工人运动被赋予了严密的组织性和强烈的**性,1895-1899年,俄国平均每年**147次,参加**人数4万余人。在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布尔什维克党加紧了革命的准备和发动。 列宁在1905年发表《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在这份纲领性的**论文中,列宁强调即将发生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使命是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主,目标是彻底推翻沙皇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该掌握这场革命中的**权,并且在民主革命获得胜利之后,迅速地使其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但是尼古拉二世和俄国统治阶级不能冷静地面对国内日趋高涨的革命形势,以求明智地寻求出路,仍然坚持实行残*的专制统治。尼古拉二世提出“维护国基”,压制一切有悖于专制主义的言论和行动,取缔一切**团体。连一贯主张“勿以*力抗恶”的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在沙皇的授意下被革除了东正教教籍,列宁等一大批革命家相继被捕和流放。

1905年1月9日,十余万彼得堡的工人及家属前往冬宫广场**,结果遭到*腥屠*。四千余人的鲜*惊醒了俄国群众, 使他们放弃了最后一点对沙皇本人以及沙皇政府的幻想。工人阶级终于发自内心地喊出了:“打倒专制制度”、“打倒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口号。俄国历史上**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发了。

尼古拉二世 - 《十月十七日宣言》

1905年10月8日,大臣会议**维特上书沙皇尼古拉二世,劝说沙皇同意设立立法杜马和实行**。沙皇尼古拉二世赞同有限度的改革,他责成维特制定一份详细的政体改革方案供他参考。维特和他的助手奥德连斯基用了10天时间草拟出《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在10月15日面呈尼古拉二世。维特再次进言:“在当前的形势下,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宣布军事独裁,镇压一切;要么让步,实行立宪改革。” 10月17日晨,沙皇尼古拉二世终于在《整顿国家秩序宣言》上签字,同日该宣言立即以诏书的形式发布全国,因此该文件又称为《十月十七日宣言》。

《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宣布俄国实行君主立宪;确保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力不受侵犯;立即举行代议制机构――国家杜马的选举;任何法律未经国家杜马认可不得生效。

尼古拉二世 - 六・三体制

改革未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反而**了革命形势的加剧。有“俄国的俾斯麦”之称的斯托雷平担任了内务大臣的职务,他提出“先安定,后改革”的口号,将行刑队和战地军事法庭派往俄国各地,大肆逮捕和屠*进步人士,行刑队的绞索被戏称为“斯托雷平的领带”,1905年革命被*腥镇压了。

斯托雷平在继任大臣会议**后,立即着手制服“不听话”的国家杜马。1907年6月3日,斯托雷平借口国家杜马中的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密谋发动“弑君夺权”的**,解散国家杜马并大肆逮捕社会民主党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治,镇压工农运动,史称“六・三**”。在“六・三**”后,沙皇政府公布了新的选举法。新选举法的目的在于保证**上保守的农民、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省的国家杜马代表选举中的优势地位,第三届国家杜马选出的复选代表中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就占据了50%的席位,农民占22%的席位,工人仅2%的席位。这样在新的国家杜马中出现了两个多数:其一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十月党在选举中获胜,成为杜马中占据多数席位的议会党团,十月党领袖古契科夫担任了国家杜马**的职务,俄国资产阶级的**影响达到了顶峰;其二是极右派――黑帮集团也在第三届国家杜马中占据了优势席位,这个黑帮集团是由“俄罗斯人民协会”、“俄罗斯同盟”等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组织组成,大资产阶级与斯托雷平,与极端**的黑帮集团结成了**同盟,这个**格局被称为“六・三体制”。

随着俄国的**形势及各种**力量的对比的变化,资产阶级与沙皇政府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大。当时俄国上层的具体情况是,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不是降低,而是不断提高,大资产阶级在国家杜马中的势力越来越大,表现为不仅要过问一般的立法议案,而且试图干涉国防预算和大臣任免。另一方面是斯托雷平与十月党的分歧越来越大,越来越感到国家杜马已成为他实现个人野心的绊脚石。因此,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阶级及沙皇政府的矛盾再度加剧,最终上升为首要矛盾。

1911年3月,斯托雷平为关闭国家杜马,公然蔑视代议制,因而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十月党领袖古契科夫宣布辞去国家杜马**的职务,资产阶级与沙皇政府的矛盾加剧,“六・三体制”内部出现危机。1911年斯托雷平在基辅遇刺。

尼古拉二世 - 被迫退位

**次世界大战*发后,沙皇政府迅速地参加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十月党、立宪民主党以及其他的资产阶级政党站在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立场上,在国家杜马中一致投票支持沙皇政府的战争政策。立宪民主党代表表示:“只有战争才能彻底解决我们若干世纪以来的限制我们民族发展,取得通过向自由海洋的出海口。”但是俄国军队在战场上的接连失败再一次*露了专制制度的极端腐朽性和**性,同时引起了俄国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和**危机,特别是引发了“上层统治危机”,资产阶级与沙皇政府间的矛盾逐渐激化。资产阶级屡屡弹劾沙皇政府,要求建立所谓的“责任内阁”。1917年2月初, 资产阶级要求沙皇抛弃“同人民代议制经常扩大分歧的政府”,建立“人民信任的政府”。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和自由派贵族开始密谋发动宫廷**,废黜尼古拉二世,另立新的沙皇。

然而,当资产阶级还喋喋不休地在国家杜马中向沙皇政府发难之时,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1914年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委员会早已向全体工人发出了“公开斗争的胜利时刻到来了,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的号召。1917年2月25日(公历3月10日),彼得格勒数十万工人发动了总**,很快总**转变成武装起义。

二月革命的*发,促使资产阶级与沙皇政府分道扬镳。2月27 日资产阶级成立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在《告人民书》中宣布由于政府拒绝改革而导致国内局势混*,临时委员会“有责任承担起恢复国家和社会秩序”的使命。罗将科以临时委员会**的名义致电沙皇:原沙皇政府的“一切机构都不再起作用,它的职能由临时委员会取代。”米留科夫劝说高级军官“大家应当听从惟一的**,就是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的命令。”资产阶级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沙皇统治的国家机器――军事警察机构瓦解,仅3月1日和2日就先后有3500 名中高级军官宣布“一致承认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的权力”,*离顽固派阵营。

在全民民主浪潮的冲击下,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3月2日宣布退位,他在日记中沮丧地写到:“我把已签署的退位宣言交给了他俩……深夜一点,我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普斯科夫。周围尽是背叛、胆怯和欺*。”统治俄国三百多年之久的专制制度终于轰然崩溃了,俄国的**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的跃进。

尼古拉二世 - 家庭成员

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 来自黑森―达姆斯塔特

皇储: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奥尔加女大公阿娜斯塔西娅女大公

“*腥的尼古拉”是俄国最后一个沙皇(执政期从1894―1917年)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的绰号,这个绰号是与他的双手沾满了国内外人民的鲜*相联系的。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他在1905年1月9日以“工人想摧毁冬宫、*害沙皇”为借口,下令向彼得堡**的工人群众开*,当场被子弹打死、马刀砍死和军马踩死的有1000多人,受伤者在2000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彼得堡街头洒满了工人们的鲜*。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流*的星期日”。这一*腥*行激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导致俄国1905年革命*发。而这次革命像晴天霹雳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绅士们的酣梦,宣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风*的来临。

尼古拉二世 - 评价 疯狂的战争

尼古拉二世积极推行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政策、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还在远东之行时,中国和朝鲜的领土与财富已为皇太子尼古拉所垂涎。九十年代,俄国开始修筑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尼古拉为这条铁道奠基,并当了修筑这条铁道的名义监督。这表明他企图通过铁路加强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控制、在远东争夺霸权的迫切心情。登上皇位后,他更是野心勃勃。他已经是“全俄皇帝和专制君主,兼波兰国王、芬兰大公等等”,却还梦想给自己再加上“中国皇帝”、“日本**”等等称号。  

1895年他与德皇威廉二世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1896年尼古拉二世加冕时,俄国示意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去庆贺。尼古拉二世与李鸿章密谈。接着,沙皇政府以300万卢布的巨款贿赂李鸿章出卖中国的**。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按照这个密约,俄国以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为借口,企图使清政府接受自己的控制;俄国军舰取得驶进中国任何口岸的权利;俄国取得在黑龙江、吉林修筑铁路(中东铁路)的权利。以后,俄国又在中国修筑南满铁路,强行租借旅顺、大连。这样,整个中国东北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1900年,俄国参加八国联军,绞*中国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并乘机占据中国东北。尼古拉二世曾给俄国侵略军指示:“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我国的军队应在满洲由北向南通过”。随着侵略活动的进行,尼古拉二世的胃口日益膨胀。1903年2月16日,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皇上的脑袋中有宏大的计划:为俄国

夺取满洲,把朝鲜并入俄国,还想把**并入本国。要夺取波斯,不仅要占博斯普鲁斯,还要占达达尼尔。”这充分地*露了尼古拉二世的狂妄野心。尼古拉二世还同德国皇帝一唱一和,别有用心地宣扬”黄*论”。为实现尼古拉二世的掠夺计划,1904―1905年,俄国同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日俄战争。俄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到惨败,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但它仍不甘罢休,继续准备更大规模的军事冒险。  

俄法两国在1893年已经签订了军事协定。二十世纪初,由于英德矛盾尖锐化,德国曾企图拉拢俄国。1904年,德皇威廉二世向尼古拉二世提议建立反英同盟,并把法国拉进来。尼古拉复电威廉,表示同意,但认为必须先得到法国的赞同。威廉对此大为不满,埋怨尼古拉“被法国佬吓得出一身冷汗”,“欠了法国佬的债,所以也就变得太没有骨气了。”1905年7月,威廉二世利用沙皇政府因国内革命高涨和对日战争失利所处的困境,再次提议德俄结盟。两国皇帝在芬兰的比约克岛上签订了反英同盟条约。对尼古拉二世来说,这是轻率的决定。他的大臣们为之手足失措,因为这就意味着俄国将摆*对法国的依赖,并加剧同英国的冲突,不能从巴黎和伦敦得到俄国所急需的借款。尼古拉二世只好写信告诉德皇:在同法国谈判以前,条约不应生效。从此,俄国加紧同法英国**。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形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同德奥同盟国帝国主义集团对峙。  

1914年,俄国参加**次世界大战。它企图从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取黑海海峡、君士坦丁堡和土属亚美尼亚,从奥匈帝国手里夺取加里西亚。和一切帝国主义者常常用和平的谎言来掩盖自己的侵略阴谋和发动战争的准备一样,尼古拉二世在**次世界大战前,不但把自己打扮成和平的维护者,而且把自己打扮成世界和平的倡议者。他曾先后两次(1899、1907)主持了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但是,尼古拉二世一面高唱和平、裁军,鼓吹“寻求防止威胁整个世界的灾难的途径”;一面加紧制定侵略战争计划,扩充军备,终于成为发动**次世界大战的罪魁之一。尼古拉二世签署了战争的动员令,并在1915年解除了颇有才干的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职务,亲自担任俄军最高总司令,把俄国推进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之中。由于战况不利、粮食困难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满。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命令将列宁从瑞士穿过德国领土护送回国,让其发动革命,以使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引发二月革命。

无能的昏君

尼古拉二世既是一个*虐的君主,又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认为他的君权是“天赐”的,而他个人只须对上帝负责。他不喜欢同臣民有密切的接触,更妒忌那些出色的、有能力的、有主见的大臣,因为他知道,他们的智慧居于自己之上,总是担心有朝一日大臣们要夺走他的君权。所以,尼古拉二世逐步抛弃了当初为他效劳的大臣。一些敷衍塞责的、但又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却得到他的信任。这种人向他反映某些虚假的情况,往往比官方的报告,更容易得到他的称赞。于是,各色各样的*子、冒险家,利用尼古拉二世的昏庸、无知,都混迹沙皇朝庭。最大的*子是拉斯普廷。拉斯普廷本是西伯利亚一个农民,经过几年流浪生活后,以曾经受过秘密传授医道训练的僧侣出现,并冒充“预言家”,到处招摇撞*。1905年,他被引进沙皇朝庭,得到亚历山德拉和尼古拉二世的宠信。亚历山德拉把他看成是上帝派来拯救皇位和扶持俄国的圣人,看成是保持对专制制度虔诚的庶民的化身。对拉斯普廷的丑事,亚历山德拉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时在沙皇朝庭,如果有人敢直率地讲出拉斯普廷的坏话,一定会惹起亚历山德拉的不快。于是,拉斯普廷日渐得势。在尼古拉二世统治的末年,特别是1915年他主持前线指挥后,以拉斯普廷为首的沙皇朝庭内的狐群狗党在手中掌握了皇室的极大权力,直到任免内阁首相、大臣、给投机商人发放许可证。在拉斯普廷及其党羽的*纵下,整个国家机构瘫痪无力。充分*露了沙皇制度的全部**和丑恶。  

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激起俄国人民不断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从1915年开始,俄国革命运动因战争而重新发展起来。在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狗咬狗的斗争愈演愈烈。朝庭内外,丑闻百出。亚历山德拉甚至被怀疑是德国的间牒。朝庭内部也有人在酝酿废黜尼古拉二世,另立沙皇。拉斯普廷成为尼古拉二世的替罪羊,于1916年被暗*。刺客并非革命党人,恰恰是一伙企图挽救专制制度的贵族。尼古拉二世及其宠臣狗急跳墙,便策划同德国单独媾和,以便腾出手来,扑灭革命,稳定国内局势。但是,二月革命的*发,彻底粉碎了尼古拉二世的***迷梦。  

1917年初,俄国革命时机已经成熟。在彼得格勒,**运动迅猛展开。2月25日,**开始发展为武装起义。尼古拉二世慌了手脚,连忙诏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着令于明日,将京都骚*悉行制止”。于是,在屋顶和角楼架起了机关*,向**的群众射击。但是,沙皇的*腥镇压只能促进人民更广泛更剧烈的革命。军队受到革命的感召,先后转到起义人民方面。2月2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沙皇失去了军部、官僚和资本家的支持。3月2日,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想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从1917年3月9日到8月14日,尼古拉?罗曼诺夫及其家人被软禁在沙皇村的亚历山大皇宫。当时的政府或许曾经尝试为皇室建立符合皇家地位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政府缺乏实权,理想无法落实。  

此时在彼得格勒革命活动如火如荼,临时议会担心皇室囚犯的安危,决定将他们迁往俄国内地。经过多时的辩论,确定他们的居住城市是托博尔斯克,罗曼诺夫一家便迁往该地。他们被允许从皇宫带走必须的家具、私人物品,以及自愿随行并伺候他们的侍从。出发前夕,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携同前沙皇的兄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拉维奇来访,兄弟俩最后一次见面、交谈,从此以后再也无缘重逢。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拉维奇被发送到彼尔姆,1918年6月12~13日夜里被地方当局*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