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纶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陈经纶(1925年-),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出巨资捐建了多所学校、医院,被誉为“爱国爱乡的典范”。陈经纶是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金满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其祖籍是广东省新会罗坑镇,出生于香港,是拼音文字”道字“的推广人。,人物简介

陈经纶,祖籍原新会市罗坑镇陈冲乡。现任香港金满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陈瑞祺慈善纪念基金及陈经纶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北京市及江门五邑海外联谊会会长。

改革开放以来陈先生与其弟陈子民、陈经兴、陈经华等、继承先辈遗志,先后捐建江门五邑大学陈瑞祺科学馆,原新会市罗坑镇陈瑞祺中学、慈贤孝医院,扩建陈冲澄波学校、山咀澄波学校。陈先生在新会独资兴建陈经纶中学并负担全校教职工资及校务日常开支。又捐资原新会市人民医院、荷塘职业中学、新会华侨中学、环城侨中和罗坑和平学校,捐资兴建罗坑自来水工程,修筑水坭路等。陈先生还创办了陈经纶体育学校。自促祖国开放以来,陈先生捐资祖国超过壹亿港币,但从不要求任何回报,可贵的是他在为祖国默默耕耘鲜为人知。

个人经历 25岁担当大任

陈经纶于1925年出生,17岁随父亲做生意,并继承祖业。

“父亲为了培养我成才,把当时因战争影响,被迫中断中学学业的我,叫到他身边,让我协助经营米业、房地产和建筑业。”陈经纶回忆说。

小小年纪的陈经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和砖、泥、沙等打交道。有时还漂洋过海,奔走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温哥华等地。陈经纶不辞劳苦,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努力增长知识,掌握本领,很快成了建筑业的行家了。后来,陈经纶又刻苦钻研电子计算技术,设计中文电脑打字程序,成功地研制出“陈氏中英电脑打字机”,成为一位电子计算机学者。

1950年,他的父亲陈瑞祺病逝,那年陈经纶只有25岁,在香港的广利米业有限公司、广恒兴米业有限公司、广承兴米业有限公司、金满米业有限公司、正心置业有限公司和陈经纶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的重任便落在他的肩上。从此,他更加努力的工作,发展陈氏家族的事业。

秉承祖德热衷慈善

陈经纶祖父陈澄波本是新会罗坑镇陈冲乡的一个农民,去香港后,给人打工,又做大米生意,渐渐家境殷实、事业繁荣,开始帮亲友乡民安居家业,办夜校扫盲,普及教育。

陈经纶之父陈瑞祺秉承父亲遗志,兴学乡里。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在乡广办义校,恤老济贫,赠医施*,深得当地人们爱戴。还多次捐助广东省以及港澳各地的慈善机构、医院。办起20多家“澄波义学”,学生一律免费就读。

父亲常常教育陈经纶说:“我们虽已是大树,但家乡是树根,不好好养护树根,再大的树也会倒下。”于是,像父辈一样,陈经纶也乐善好施,尽心尽力办公益事业,为大多数人谋利。

年轻时陈经纶从事建筑业,历尽了人间辛苦,回忆起当年创立家业,他感慨的说:“那时的日子真苦,我虽是老板,工人做到哪儿,我就看到哪儿,每天至少要干十三四个小时。家里尽管不为吃饭发愁,但毫无奢侈之气。父亲后来做了大老板,也经常和工人司机职工同桌吃饭,而为公益事业他却慷慨解囊,从不吝啬。”艰苦的生活和家族长期形成的平民意识、与人为善的品格影响了陈经纶的一生,为他之后的善举作下了最好的注解。

陈经纶及陈氏家族先后赈济四川水灾灾民、捐资兴建北京陈经纶中学、新会陈经纶中学、新会陈瑞祺中学、杭州陈经纶体校、江门五邑大学、陈瑞祺科学馆、罗坑镇侨联大厦、沉冲乡渡轮码头、陈冲乡山嘴乡两所澄波小学、变电站、陈瑞祺工业楼、陈钰书自来水厂、新会乡水泥路,此外还捐资新会市人民医院、华侨中学、环城中学、荷塘职高、潘宝芬敬老院等各项建设。

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家族优秀传统的长期熏陶,养成了陈经纶先生敦厚善良、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行。而他也以此来教育后人,广为善事。他自己常说“一人肥,肥层皮,大家肥,才算肥”。

爱国爱乡为国树人

虽然陈经纶先生只读到中学三年级时便辍学从商,但他深深明白教育的重要。陈氏先人是受过海外文化熏陶的一代中国中产阶级,不仅仅满足于建风雨亭、筑桥、修路、盖庙、造祠堂,而有着更久远的眼光,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兴亡有着更深刻的认识。陈氏先人有遗训:若改变中国,必先从七种不均开始――“教育不均、物理不均、才智不均、生活不均、文武不均、劳逸不均、男女不均”,实施六项改良“衣、食、住、行、教、医”。此乃为国为民之良方。这种家学渊源让陈经纶立志投资教育,树立了百年树人的博大胸怀。

从祖父办夜校算起,陈家支持教育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中国开放二十多年来,陈经纶先生已经捐资建造了多所学校,总额近一亿港元。陈家虽不是香港巨富,但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投资规模已为中国之最。他们捐资兴建了大中小学多项教育设施,而寄托着陈先生对振兴教育、振兴祖国的满腔希望的“经纶教育品牌”,更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有鉴于陈先生的强烈民族责任心,他被评为北京、杭州、新会、江门的“荣誉市民”,并担任了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申奥顾问”、广东省旅港政协委员。其爱国爱乡、为国树人的博大胸怀,足为世人敬仰。

学术成就

清末时期,新会籍香港米商陈澄波创造一种“道汉字体”文字,陈瑞祺在其父陈澄波创造的“道汉字体”的基础上,于1933年发明了一种拼音新字,并正式命名为“道字”。陈瑞祺之子陈经纶自1946年开始研究“道字”,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并将这种新字更名为“陈氏中国拼音字”。祖孙三代创造、发明、完善、推行这种新字,足足百年,为汉字拼音化谱写了一曲感动世人的赞歌。

何为“道字”

“道字”是新发明的拼音字,分国音、粤音两种,由声头声尾拼合而成。国音有声头二十五个,声尾三十三个;粤音有声头二十一个,声尾三十三个。每字均用一笔,写字快捷,其拼音方法完全根据人类自然发声的机能,所以学习容易,有如“道路之为人所共行,道理之为人所共晓,不外顺应自然之道,故名曰u2018道字u2019”,没有涉宗教、**、党派之色彩,纯以慈善为宗旨,“道字”的好处就是易学易识易记易用易写。

位于新会区会城育才路的陈经纶中学换了新校牌,不少路过的市民惊奇地发现,云石制的大校牌上,除了“陈经纶中学”的汉字、英文标示外,还新增设了一些形状奇特的红色图形符号。据记者了解,原来这些符号是新会区荣誉市民陈经纶先生家族发明的拼音文字――“道字”。

在陈经纶中学从事研究推广“道字”的张老师介绍说,道字符号是陈经纶先生家族发明创造的,校牌上的这些道字的发音与拼音字是一样的,叫“陈经纶中学”。

据了解,“道字”有一百年历史,**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和振兴中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沉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陈经纶的爷爷陈澄波于是开始着手改良文字。至民国年间,陈瑞祺先生继承父志,成功发明了“道字”,并免费教育穷人。当时“切音字”的方案相当多,只有陈澄波创造的一两笔式的“道汉字体”传习于广东珠三角一带。后来由于遇遭战*,“道字”的推广曾一度被中断。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陈经纶先生决心更大面积地推广“道字”,于是投入巨资研制程式。目前,“道字”已成了不少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在全国10多所学校推广。

陈澄波:

“切音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陈澄波先生是清末新会的贫苦农民,后到香港谋生,生活有所好转,加入了爱国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队伍,他意识到中国的落后源于中国人大部分是文盲,于是开始着手改良文字,成为“切音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据了解,中国人的汉字拼音运动就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据《中国佛山》网站记载:我国历代字体,留存于世的有甲骨文、蝌蚪文、钟鼎的金文、鼓、碑的石文和篆、隶、楷、草等文字体,但在清代光绪末年,佛山出现过一种类似蝌蚪文的文字,字形书法只用一两笔而成,例如“钟”字则写作“乙”字型,这类字便称为“道字”。当时在佛山镇黄伞大街潘巷斜对面,设立了一间“道字研究社”(现福贤路市保健院),由教师免费教授,并发给学员课本,字以d、i、sh等字母拼音声韵来读。当时还在栅下崇庆里设立澄波小学,专门免费招学生学习“道字”。当时入社入校学过这种文字的群众为数不少。约在民国十年(1921年)后,粤军占领梧州讨伐桂系军阀陆荣廷,受战争影响,“道字”社校停办。

陈瑞祺:

创办20多间“澄波义校”

陈瑞祺先生是陈澄波之子,他30岁时总管香港和越南的米站业务,后来又开拓地产建筑,成为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和爱国人士。他在家乡罗坑、会城以及江门、广州、佛山、香港、澳门办了20多间“澄波义校”,免费教贫民识字。

陈瑞祺在独资办义校的同时,又继续为改良文字作努力,于1933年在其父陈澄波创作的“道汉字体”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拼音 “道字”,并与儿子“音韵学”专家陈子民在民国期间推广“道字”,从中国到越南,从国内到国外,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并设立“道字总社”,陈瑞祺先生亲任社长。

陈瑞祺先生在各种场合表示,发明“道字”目的是改良文字,普及教育,绝无**、党派、宗教等色彩。

陈瑞祺先生为发展教育和尝试推广“道字”,聘请了近千名雇员,耗资不计其数,于1933年先后在广州、佛山、江门、香港、澳门、新会等地办起了20多间“澄波义学”。为了纪念其父亲陈澄波,遵循其思想,陈瑞祺让学生一律免费就读,从而让贫民快速地识字写字。受过“道字”培训的学员可领取“道字毕业证”,凭此证可以到陈瑞祺先生创办的工厂就业。这种善行,直到抗日战争*发才告结束。陈瑞祺此后还出版了《道汉字》等字典,收录一万多个字,这种“道字”增加5个调后还可拼读广州音。

后来祖国大陆解放了,陈瑞祺先生却过早地在1950年逝世,陈氏家族的事业受到巨大影响,因陈氏家族事业集中于香港与东南亚,“道字”没有再在祖国大陆推广,“道字”从此在祖国大陆不为人所熟悉。

陈经纶:

结合计算机将其改良推广

陈经纶是陈瑞祺的儿子,一直致力于“道字”的改良。抗战胜利后,他从1946年起,研究了60多年“道字”,并将其更名为“陈氏中国拼音字”。

1978年,当时的计算机还难以进行中文字处理,陈经纶发明了“陈氏中国拼音字汉卡”,成为中文计算机化处理的先行者,打字速度比之前快了几倍。当时适逢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他多次带领专才前往北京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与研究所的学者一齐开发了“陈氏拼音输入法与CCED中文排版编辑系统”,力经几次版本,印刷了大量的学习与使用书籍,并完成了6000多个“陈氏中国拼音字”与汉字对照的GB2312字库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陈经纶在“陈氏中国拼音字汉卡”的技术基础上制造了“陈氏中英文电脑打字机”,为了能让祖国大陆熟悉计算机的人应用,陈经纶花了5000多万元在香港注册成立了“陈经纶有限公司”,专门研究推广此机的应用。2000年,陈经纶与专才们潜心在香港制作“陈氏中国拼音字”多媒体教学光盘,将“陈氏中国拼音字”的教学与使用融会在一片光盘中,使用的人都称十分好用。

“道字”大范围推广

1978年以来,陈经纶在全国各地推广“道字”,目前,在海内外有10多万学员。

2007年9月,陈经纶回到家乡,亲自向学生推广“道字”输入法,为各校即将举办的“道字式”中国拼音字应用大赛作准备。当天,在陈经纶中学,83岁高龄的陈经纶兴致勃勃走上讲坛,向学生们介绍“道字”的发明和推广情况,并敲打起电脑健盘,演示道字输入法的使用。

据介绍,早在1996年1月,新会陈经纶中学便举办了**届“道字”班,香港的陈宝鸿先生专门为教师们讲课。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学习“道字”当作自己的第二课堂,学员们在家里的电脑上也装了“道字”程序。该校的学员们每星期上一次“道字”培训课。前几年,陈经纶向海内外中小学校长发出了学习“道字”的推介信,目前,学习“道字”的学生越来越多。

慈善事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陈瑞祺纪念基金会及陈经纶捐资办学校、办公益事业的款额逾1亿港元,对家乡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陈瑞祺纪念基金会于1982年捐款10万元人民币,赈济四川省水灾灾民;又捐赠32万港元兴建新会县罗坑侨联大厦和陈冲乡轮渡码头;1983年,捐赠15万港元兴建罗坑变电站;同年5月,又捐赠105万港元扩建和修建陈冲、山咀两所澄波小学,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并承担学校日常开支,让本乡学生免费就读;同年,为了发展家乡的中等教育,陈经纶捐赠巨资1400多万港元兴建罗坑镇陈瑞祺中学,建筑面积14000多平方米。校内有教学区、图书馆、纪念楼、运动区、体育馆、游泳池等设施,配套齐全,设计与设备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自1984年3月至1993年7月,陈瑞祺基金会已为该校办学支出了270万元的经费。

1984年2月,陈瑞祺基金会又捐资30万元兴建陈冲墟15X1200米水泥马路。同年3月,捐资3万港元兴建陈冲乡陈瑞祺工商楼,面积400平方米;捐资10万元扩建新会华侨中学;还捐赠323万元人民币兴建陈冲自来水厂工程,该水厂可供8000多人饮用。

1985年,为了解决家乡缺医缺*的难题,陈经纶捐赠450万港元,重新兴建慈贤孝医院,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同时,赠送大批医疗器械。

1985年12月20日,为纪念先父陈瑞祺诞辰100周年和庆祝罗坑陈瑞祺中学建校一周年,新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陈经纶兄弟和年已八旬的老母亲潘宝芬,专程从香港回来,参加了活动。并对新会的教育事业表示大力支持。

1986年,陈经纶又慷慨捐赠42万港元,兴建山咀学校;同年,又捐资44万港元扩建澄波小学,建筑面积730平方米。这一年,陈经纶还捐资100万元兴建新会市人民医院;捐资10.8万港元为会城镇购置卫生垃圾箱,改善了会城镇的环境卫生;捐资20万港元助建环城中学;捐资10万港元给新会人民医院作装修院舍之用;又斥巨资550万港元扩建新会人民医院。

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1987年,陈经纶斥巨资1600万元,在会城兴建驰名全国的陈经纶中学。该校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可容高、初中学生1600多名。他还负责该校日常经费250万元。该校座落在会城西部风景优美的惠民门外,绿荫环抱,环境幽雅。校内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走向校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运动区那高高的10米泳池跳台,造型为一个三角形的“船帆”,表现出捐赠人陈经纶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与希望;教学区的图书馆设计也很特别,形如一个墨水瓶。外墙镶嵌黑色大理石,顶部呈六角形,酷似一个墨水瓶盖。远远望去,整座楼就像一个装满墨水的瓶,寓意学生们从这里吸满“墨水”,充实知识,做到“满腹经纶”。校园的草坪设计更独具匠心�D�D葱绿如茵的一大片草场,中间由红花黄花点缀成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它告诫师生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要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像陈氏父辈临终嘱附的那样:“邦乡乃家之源,富贵不可忘之”。新会城的陈经纶中学校园所有设计,无一不深含着捐赠人陈经纶对祖国下一代教育寄予的无限希望和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也体现了曾经从事过建筑设计工程的陈经纶的卓越的设计艺术。

全国政协副**叶选平,视察这座堪称建筑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陈经纶中学时,即挥毫写了“为了更好的明天”的题词,雕刻在用汉白玉制成的陈经纶塑像附近的一幅大理石上,置放于校园**,使这所学府更熠熠生辉。到过这所学校参观的人,无不称赞和敬佩陈经纶振兴家乡教育和造福乡梓的远见卓识和所作的贡献。

继会城陈经纶中学建成之后,陈经纶得知新会市荷塘镇要兴建职业中学,他又捐赠35万元用以资助该校的建设。

为了支持家乡教育卫生事业,陈经纶与旅港同胞黄球、利荣康等贤达,于1987年10月,组成“三友堂”,发起重新扩建华侨中学校舍的动议,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热心支持,共集资金400余万元,把华侨中学扩大了1倍多,使学校配套更为合理。

1988年,新会华侨中学兴建新校区时,陈经纶又捐赠60万元。同年,又捐赠300万元兴建江门五邑大学陈瑞祺科学馆。

1989年,陈经纶又慷慨解囊,斥巨资2700万元,在祖国的首都北京,改建北京市朝阳中学。新建有一栋综合楼,四栋教学楼,以及游泳馆、健身房、餐厅、校办厂等设施。1991年6月,该校正式改称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是北京市具有现代化规模的**所完全中学。

1990年,他又捐赠1600万元,在浙江省杭州市兴建陈经纶少年体校。

1994年4月,陈经纶为了让家乡罗坑镇3万多人民实现梦寐以求的食水自来化的愿望,他又慷慨解囊,捐助600万港元,支持家乡兴建自来水工程。为了这项工程,年逾古稀的陈经纶,在百忙中返乡,不避舟车劳累,与家乡人民共商工程大计,亲临罗坑镇龙门水库察看水源,详细询问库容量和水质化验情况。他又亲自为自来水厂选定厂址,与有关**现场研究水厂的规模及配套工程。

此外,陈经纶还捐资40万港元,兴建以其母之名命名的“潘宝芬敬老院”,捐资5万元给陈冲天湖区建“老人之家”,捐资8万元给中兴里建办公楼。陈经纶与陈子民、陈经兴、陈经华等兄弟,均承陈氏家训,继承和发扬先辈爱国爱乡的美德,先后捐巨款扩建澄波小学和山咀澄波小学、新建陈瑞祺中学、陈冲幼儿园、经华幼儿园、慈贤孝医院、侨联大厦、陈冲墟自来水厂以及为陈冲墟、中兴里铺设水泥路和安装路灯等,还斥巨资在荷塘、江门、杭州、北京等地兴建学校、医院等公益设施。他们大力支持祖国建设的爱国爱乡善举,家乡人民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为表彰陈经纶的美德,1992年,新会市人大**会授予陈经纶。新会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1993年,江门市人大**会授予他”江门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相关学校 学校简介

北京陈经纶中学分校。

原陈经纶中学书记兼校长汪水明同志担任学校党总支书记,并兼任董事长、校长。汪水明同志1963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已经30多年,具有丰富的阅历和学校管理经验。在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优秀学生和人才,有思路,有理念。实践证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 香港著名人士、北京市荣誉市民陈经纶先生为学校名誉董事长;原朝阳区教育部长、区委组织部长、崇文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侯山潜同志,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俄罗斯非线性科学研究院院士、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博士生导师唐云教授为顾问。

学校采取“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核算、独立办学”的四独立办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朝阳区一所优质教育资源校。

1999年7月,在朝阳教委的授权下,我校托管新建公办校――花家地西里中学。目前,陈经纶中学分校拥有在校生1369名,花家地西里中学拥有在校生482名,两校共有教职工150多名。我校的前任副校长刘永芬同时兼任花家地西里中学的校长。徐首美老师为现任副校长。

升学情况

历年中考升学情况:

2001届(首届)02届 03届 04届 05届 06届 07届 08届

高级中学录取率 (历年均为100%)

重点高中录取率 88% 83% 86% 88% 87% 92.5%93.04% 96.0%

截至06届为止,陈经纶分校为市级重点高中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其中北京四中203人,人大附中18人,北师大实验中学34人,北京八中20人,师大二附中55人,北京二中120人,北京五中91人,八十中学519人,陈经纶中学418人,等等。

据校长提出的“立足现在,着眼发展,总体构建”的原则,我校在环境建设上先后投入1248万元,装修教学楼,为教室安装空调,铺设高标准的*场,绿化美化校园,添置一流的教学仪器、设备,为老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建设高规格的校园网,使各个教室都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为师生创建了一个整洁、安全、优美、现代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德育工作

·一条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一个坚持:坚持把养成教育、责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实践。

·三个结合:思想**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

思想**教育和科技、艺术教育相结合;

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项任务:创设生动和谐、主动发展的育人 氛围;

向上的班级精神,不断提升道德修养;

培养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 心理;

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完成“做 人”与做事“的生命奠基

班主任工作

尊重学生人格,注意创设心里沟通的情景,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掌握五种能力|具备四种意识

研究学生的能力 | 责任意识

创建班级精神能力 | 服务意识

信息处理能力 | 发展意识

心理健康指导能力 | 科学意识

工作研究的能力 |

教学工作

·科学理论做支撑:

·主体教育理论――教学工作的基点

·多元智能理论――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课程设置校本化: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学生群体

·关键环节抓课堂:

·教学效率九字要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

·教学质量“四精心”: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每一个学生。

·校本教研促师资: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研究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带着课题研究教学促学科特色形成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