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王钰,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对泥盆纪地层和腕足动物化石研究颇有建树,是我国腕足动物化石系统研究的奠基者;精心组织了我国南方泥盆纪地层研究,在国际地质学界有重要影响。为我国腕足动物化石和上古生界地层的系统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他为首的学术著作《辽东太子河流域地层》、《中国的腕足动物化石》、《广西南宁―六景间泥盆纪郁江期腕足动物》等都是这些领域的经典。, 王钰 - 简历

1907年10月25日 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

1927年10月 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

1929年9月 升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

1933年7月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3年8月 任农村复兴委员会地下水研究室调查员。

1935年 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佐。

1938年 任经济部**地质调查所技士。

1942年 任经济部**地质调查所技正。

1944-1946年 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做访问学者。考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生代地层。

1946年12月 任经济部**地质调查所技正。

1951年 在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作。

1952年 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5年 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学术秘书。

1956年12月 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第三研究组组长。

1958年 加入中国***。

1959年 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古无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

1960年 兼任南京地层工作中心站主任。

1960年 任《古生物学报》主编。

1961年 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

1979年 当选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1979年 当选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任《地层学杂志》副主编。

1980年 当选为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腕足动物专业组组长。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5月 受聘于国际地层委员会,任泥盆系分会选举委员。

1984年4月5日 在南京逝世。

王钰 - 生平简介

王钰(190910.05-198404.05),字勿斋,1907年10月25日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青少年时代家庭经济富裕,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不贪恋舒适平庸的生活,酷爱大自然,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了兴趣。20 世纪初“实业救国”的思潮在中国颇为流行,王钰于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29年升入地质系(本科)学习,他的初衷是“只有开发地下资源,才能使中国富强”。再者可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石不能言最可人”是他热爱地质事业的精神动力。在北京大学,他受业于中国现代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先驱者李四光、丁文江等及古生物学家葛利普(A.Grabau)等,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地质科学的基础知识和野外工作技能。1933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

1933年8月是王钰地质科学研究生涯的起点,他被设在南京的**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前农村复兴委员会合办的地下水研究室录用为调查员,从此开始了奔走于山水之间、稳坐于书桌灯下的一生事业。

王钰1935年进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后为经济部**地质调查所)历任技佐、技士、技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在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作。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在该所工作直至逝世,曾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学术秘书、第三研究组组长、古无脊椎动物研究室主任、第四研究室主任。他还担任过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科联泥盆纪地层分委员会选举委员。他早年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古生物学会,曾任《古生物学报》主编、《地层学杂志》副主编及代主编、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事。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他1958年加入中国***,曾当选为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四届人大代表。1984年4月5日病逝于南京,终年77岁。

王钰 - 学以致用

王钰自1933年8月开始从事地质事业,对多个分支学科进行调查与研究,这中间既有实际应用的项目,又可不断探索其理论。

在**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与前农村复兴委员会地下水研究室的两年工作期间,王钰先后对江西南昌、河南安阳等地区地下水做了调查研究,写出了《江西南昌附近之地下水》等数篇报告。抗日战争期间,原**地质调查所迁往内地,在艰难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王钰先后在四川对油页岩、天然气及盐等国计民生所需的非金属矿产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了《四川蓬安县盐田及自然气》(1940)等三篇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王钰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他先是领队进入中国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调查了辽宁太子河流域的三个煤田以及河北蓟、平、兴锰矿。提交了《辽宁省本溪煤田地质》、《关于本溪煤田钻探施工的建议》、《关于地下水对本溪煤田发展前途关系的建议》、《蓟、平、兴锰矿调查报告》等数篇报告。此后,参与了川黔铁路、天成铁

路的工程地质和钻探工作,拟订了设计报告书,先后提交了《南方铁路坍方地质》、《贵阳龙里间铁路工程地质初步意见》、《川黔铁路凉风垭隧道地质概况及钻探计划》等近10篇报告。这些活动和工作报告、建议等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实际的效果。

王钰 - 创办刊物

王钰一生与办学术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帮助、负责编辑《地质论评》

达12年之久,为这份著名的地质学杂志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与心*。

1960年应中国古生物学会之要求,中国科学院决定把《古生物学报》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并负责编辑、出版事宜,杨钟健任编辑委员会主任,王钰任主编,开始了长达20 余年的编辑生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全国地层委员会刊物《地层学杂志》复刊,王钰又任副主编、代主编达数年,肩负起新的职责。

王钰将办好《古生物学报》、《地层学杂志》作为学术交流的论坛、培养新人的舞台,团结全国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的阵地。长期以来,他以极大的热忱从事这项科学性、综合性极强且又浩繁的工作,而不惜花费很多的精力与时间。在编辑工作中,他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在每期刊物发稿前他都要逐字逐句审阅,执笔修改词句,乃至标点符号,力争把错误消灭在出版前。他架起了作者与出版部门的桥梁,沟通了各方面的关系,密切了全国古生物学者的联系。他广博的学识、勤奋的工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成为编辑部同事们的榜样,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同心协力将刊物的质量不断提高,《古生物学报》在国际地层古生物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发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王钰 - 学科带头人

王钰在地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和成就在于地层研究,特别是我国泥盆纪地层在他的组织主持下,得到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王钰进入原**地质调查所后将工作重点转为从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工作。在对三叶虫化石做了一些研究之后,对于长江三峡及川黔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层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湖北峡东“宜昌石灰岩”的时代问题》、《三峡式下部古生代地层之分布》、《中国南方之Tremadoc期地层的初步研究》、《关于半河系》、《再谈黔北中寒武纪地层》等研究成果令人注目,奠定了我国南方早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之基础。50年代初率队参加东北地矿调查时,对辽东地区的地层详尽调查,与人合作写成《辽东太子河流域地层》(Ⅰ、Ⅱ)一文。这项研究改变了我国东北沦陷期间日本学者建立的旧地层系统,纠正了许多错误和混*。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生物地层综合研究的首次重要成果,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钰把目光转向我国南方泥盆纪地层,这项工作长达20余年。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做了调查研究,于1962年发表了《中国的泥盆系》,对中国泥盆纪地层划分,与国内外的对比做了详尽的论述,进而探讨了地层区划、古地理轮廓等重要问题,为我国泥盆系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指出了方向。1962-1965年,他主持了桂、黔地区泥盆纪地层的调查研究,发表了5篇研究报告,详细讨论有关层段的地质时代归属及划分问题。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仍在关注这个研究领域的工作,发表了《中国南方泥盆纪生物地层研究的进展》(1974)。其后主持编著发表了《华南泥盆纪生物地层》(1979)、《中国泥盆纪地层对比表及说明书》(1982)等有关论著,在国内外受到好评。70年代后期,他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出野外考察采集标本,以期解决底栖和浮游生物相地层对比,为把我国泥盆纪地层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努力。

王钰 - 淡泊名利

王钰一生专注于科学研究和培育人才,不追名逐利。他常说:“如何对待党和人民给予的‘名’和‘利’,的确是对每个人的考验。弄虚作假,固然不好,就是贪他人之功,据为己有,或平分秋色,也有损于科学道德。名利身外物,应漠然处之”。

王钰一生生活节俭,不求奢华,而同事、后辈有困难时则慷慨解囊帮助渡过难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捐款支援国家建设。20世纪80年代,数次购买国库券,每次达千元以上,拳拳爱国心溢于言表。

王钰一生秉性刚强正直,豁达大度。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处于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定,地质调查人员的工作条件极为困苦,甚至生命安全也难以保障。1944年4月,原**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无脊椎古生物组主任、技正许德佑(1908-1944)、技佐陈康(1916-1944)、练习员马以思(1919-1944)在贵州晴隆进行地质调查时惨遭土匪*害。王钰作为许德佑等的挚友和同事,闻此噩耗,悲愤万分,他编录了《许德佑先生年谱及著作目录》,(发表于《地质论评》1944年第9卷,第5-6合期),表达对好友的深切悼念,对社会黑暗的抗争。王钰对于一些错误倾向和现象,敢于提出批评,不顾个人之得失,体现了正直科学家的优秀品德。而对于他人乃至后辈的不同意见或批评,他一贯持“闻过则喜”的态度,虚心接受。

王钰在半个世纪的地质工作中,跋山涉水,足迹踏遍祖国的大地,为中国的古生物学、地质学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光辉成就与崇高风范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