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v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宋代张唐英撰《蜀��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人物简介

韦庄八三六----九一零,字端己,京兆杜陵(今属陕西)人。广明元年八八零黄巢破长安,庄在都中,有《秦妇吟》纪其事。唐昭宗乾宁元年八九四成进士。蜀王建称帝,庄为宰相。在成都时曾居杜甫草堂故址,故诗集号《浣花集》。

韦庄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八九四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九零一,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v四年九零七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 ,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 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

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v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咸通四年(863),曾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府中当差。

咸通七年(866)刘潼代李福为西川节度使。

乾符五年(878),长安应试不利,更名为韦庄。广明元年(880)应举不第。适逢黄巢军入长安,迁居洛阳。中和三年(883)入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府中任职。

游历各地

光启元年(885)为赴宝鸡“迎驾”卜居衢州,次年出发前往宝鸡,听闻僖宗已到兴元(今陕西汉中),亦尾随而至。

此后沿渭、黄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计划由许昌东南方向经安徽直达润州,不料七月间(桂花时)秦宗权攻占许州(今许昌),*节度使鹿晏弘。看来此路不通,韦庄改变了计划沿黄河东去开封,打算从开封南下返回润州(河南开封)。不幸此时润州周宝后院起火,手下大将张郁醉酒后叛*。在这种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大约在光启三年(887)正月,许昌战事已毕,韦庄再一次来到许昌,打算按原计划由许昌走陆路返浙。又得知润州周宝因府中将领刘浩叛*,逃往常州。据之,周宝已经不能再行依附,润州之事也无所牵挂,韦庄决定就此向北游历。他先来到河清县(今济源),又到泌阳小住。

韦庄由泌阳出发,登上太行山,直达山西境内的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县南太行山顶)。

约光启三年三月份路过太行山貂黄岭,从壶关开始向东行走。大约在四月份,途经林、辉州之间,打算从内黄县出发经山东返回浙西。不想在此得知江南硝烟又起。韦庄索性由此向北,一路来到了正定(今石家庄)。再向北,又到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长城。离开古北口,沿着长城一路向东,直达榆关(今山海关)。他以山海关为北游的拐点向西返回,至蓟(今京)杭(杭州)大运河乘船返回南方。

约光启三年秋,途经清河县,在此上岸后得知,江南战事已毕,决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经山东境内,直达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

光启四年春,乘船沿中运河到达扬州,在此上岸稍歇。在客栈遇见一个见面熟的“饯客”,韦庄与他聊的很投机,从他的口中将扬州之战做了详细的了解,得知江南局势仍然不稳,就打算向南躲避。他打算先到石头城(南京)暂避一时。在石头城小住期间,游览了上元县,即今南京市区台城、蒋帝庙、长干里等地。后又沿江南下,经当涂县,向东到了苏州。再南下到湖州,继续南下至富春,经桐庐县,折向东到了绍兴,再向东到宁波。由此向西,又到西施故里暨阳县,再往西到了东阳。再往西,到婺州(今浙东金华)小住,由此返回卜居地衢州。

龙纪元年(889)冬,他从衢州出发到江西,在边界处拜访了居士楚公,下一站到了信州(今饶州)。此后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饶州(今鄱阳县),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阳湖到九江,寻访至庐山东林寺。接下又来到了南昌,由南昌再向南到抚州,从抚州向西行再到宜春。在此,韦庄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长沙的行程,转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湖南邵阳、娄底的交界处。此后又转向东南到了耒阳,由耒阳再向东向南到了赣州,由赣州准备返回。接下来,从赣州往东到西江(今会昌),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南城县)。

大顺二年(891)秋,由建昌经信州(今上饶县)(54)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秋,五十岁的韦庄准备长安应试。他从衢州出发,经江西信州、鄱阳、九江到湖北境内。先到达黄石,第二站到了齐安郡(今黄冈县西北)。又经鄂州到夏口(今武汉)。

景福二年(893)正月,到了商南(今陕西商南县)境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长安。不幸的是这次他又落榜了。韦庄听从黄滔的建议,立刻动身去河东道去找郑尚书。他出了潼关,乘船顺黄河向东,在垣县上岸,直奔绛州(今新绛)。又由此继续北上到了平陵(今文水县东二十五里),再渡过黄河到绥州(今陕西绥德)。离开绥州,韦庄乘船沿黄河边向南直到潼关,返回长安。

乾宁元年(894)韦庄终于得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由于对时局中兴的期望值不高,韦庄又开始为“著身”而早做打算。

乾宁三年(896)春,先来到童年时居住过的下�(今陕西渭南),随后北上来到�~州(今陕西富县),辗转来到了宜君县。在此得到皇上诏令,才骑马匆匆相别而去。原来,西川王建与东川顾彦晖相互攻击,皇帝命令韦庄为判官,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前往劝说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和解。到蜀后,王建并不理会皇上的诏书,仍然大战大败顾彦晖,占据了两川之地。对于韦庄来说,此次入蜀,却得到了王建的赏识。王建很希望韦庄能在他手下“工作”,可韦庄并没有立即答应,仍在静观时局的变化。

光化二年(899),韦庄除左补阙。在此期间主要干了与政局无关,却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两件事。其一,在历史文化遗存上,与兄弟韦蔼合作编著《又玄集》,集中收录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诗三百首。”其中有妇女诗十九家,不但为诗集收录女子诗开了先例,也给妇女对中华文化事业的奉献作了充分的肯定;其二,是为虽未通过或参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历史人物,如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奏请,追赠为进士名誉或赠官。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有三:首先是体现了韦庄对当时科举中重试卷,轻能力弊病的纠正;其次是将选才仅以评判试卷为标准,扩大到与文化人能力相关的作品(当然包括质量两方面)及社会影响上;其三,从选才目的上,由单方面为朝政负责,转向兼顾为考生个人发展着想。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宦官发动了宫廷**,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裕为帝。听到这个消息后,韦庄真的绝望了。其《赠云阳裴明府》:“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田横,秦末起义首领,不肯称臣于汉)证明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决心。王建非常高兴,当即命他为掌书记。据《唐诗纪事》载:朝廷“寻召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

韦庄入蜀后,以保地方平安为已任。抚民方面,在任掌书记(相当于办公厅主任)期间,有一个县令扰民,韦庄上书于王建说:目前“正当凋瘵(病)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即不要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的意思。在此兵荒马*的年月,难得还有人为民着想,一时间被传为美谈。王建就此而任用韦庄为起居舍人。

在避免内战方面,韦庄又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阻止了蜀皇以“思为祖上报仇”为名征讨朱全忠,避免了发自于蜀内部的主动战争。如天�v元年(904)8月,昭宗被朱全忠所*,“高祖(王建)颇内怀兴复”,韦庄遂“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进行劝阻。天�v三年(906)韦庄被任以西蜀安抚使。

二是识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诡计,避免了来自外部藩镇的被动战争。“梁(朱全忠)复通好高祖(王建),推高祖为兄”韦庄笑着说:“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渊,后为李渊所*一事)。”

天佑四年(907)三月,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韦庄闻讯后,本着维护一方安宁的原则,与诸位将领共同劝进王建说:“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拥戴王建即皇帝位。韦庄从此晋升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据《十国春秋》蜀国:“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这一系列举措使得蜀地在最小程度上减轻了战*之患,可谓功不可没。次年韦庄被委任为宰相。

开平元四年(910)韦庄身退归隐。

约开平五年(911),他暂名为“多情”,意欲去泉州,途经桃林场,得识韩��。此后,又游寓了桃林蓬壶,离开泉州,“多情”迫不及待地赶到婺州李氏园去寻找李亿,当“多情”得知李亿已去了洋川一带,又急匆匆向洋川(今陕西洋县)赶去,在此与李亿破镜重圆。

乾化二年(912)春天,后梁太祖朱晃(全忠)派遣光禄卿卢�n等出使蜀,为调停蜀岐战事来到洋川。卢�n拿出地图选择入蜀路线,正好被路经此处的多情看见。

乾化三年(912)多情处理了贯休的后事后,就打算去洛阳再次应试。此时朱友��*死后梁太祖朱晃,假造诏即皇帝位。朝廷发生变故,**形势动荡,多情就先来到岐山(今陕西岐山)暂避一时。又来到了“醴泉”(今陕西麟游),离开醴泉院,多情再一次回到长安,来到从前曾经住过的咸宜观旧址。

生平轶事 仕唐时期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仕蜀时期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佑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个人作品

(1)韦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2)韦庄《寄刘尚书》。

(3)韦庄《辛丑年》、《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秦妇吟》。

(4)韦庄《润州显济阁晓望》、《观浙西府相畋游》。

(5)韦庄《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6)韦庄《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补阙由淮楚续至泗上寝病旬日遽闻捐馆,回首悲恸因成长句四韵吊之》、《闻再幸梁洋(汉中)》。

(7)韦庄《焦崖阁》、《鸡公帻》、《题淮阴侯庙》。

(8)韦庄《�F阳间(一作�F阳县阁)》、《题安定张使君》。

(9)韦庄《宿泊孟津(洛北)寄三堂友人》。

(10)韦庄《汴堤行》。

(11)韦庄《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12)韦庄《颍阳县(今河南许昌附近)》。

(13)韦庄《河清县河亭》。

(14)韦庄《河内别村业闲题》。

(15)韦庄《天井关》。

(16)韦庄《题貂黄岭官军》。

(17)韦庄《壶关道中作》。

(18)韦庄《过内黄县(辖安阳)》。

(19)韦庄《中渡晚眺》。

(20)韦庄《喻东军》。

(21)韦庄《赠边将》。

(22)韦庄《清河县楼》。

(23)韦庄《登汉高庙闲眺》。

(24)韦庄《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饯客》、《过扬州》。

(25)韦庄《解维》。

(26)韦庄《山墅闲题》。

(27)韦庄《上元县》、《台城》、《谒蒋帝庙》、《长干塘别徐茂才》。

(28)韦庄《过当涂县》。

(29)韦庄《题姑苏凌处士庄》。

(30)韦庄《寄湖州舍弟》。

(31)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

(32)韦庄《桐庐县作》。

(33)韦庄《避地越中作》。

(34)韦庄《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纸旗戏为阵列…余因感之》。

(35)韦庄《浣纱庙》。

(36)韦庄《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东阳酒家赠别二绝句》、《东阳赠别》。

(37)韦庄《李氏小池亭十二韵(时在婺州寄居作)》。

(38)韦庄《衢州(今衢县)江上别李秀才》、《忆小女银娘》、《东游远归》。

(39)韦庄《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

(40)韦庄《夜雪泛舟游南溪》。

(41)韦庄《饶州馀干县琵琶洲有故韩宾客宣城裴尚书修行…因以和吟》。

(42)韦庄《泛鄱阳湖(江西)》。

(43)韦庄《访浔阳友人不遇》、《九江逢卢员外》。

(44)韦庄《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45)韦庄《钟陵(南昌)夜阑作》、《南昌晚眺》。

(46)韦庄《抚州江口雨中作》。

(47)韦庄《袁州作》。

(48)韦庄《湘中作》。

(49)韦庄《耒阳县浮山神庙》。

(50)韦庄《章江作》。

(51)韦庄《黄藤山下闻猿》。

(52)韦庄《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53)韦庄《建昌渡暝吟》。

(54)韦庄《信州西三十里山名仙人城下有月岩山其状秀拔…赋是诗》。

(55)韦庄《镊白》。

(56)韦庄《西塞山下作》。

(57)韦庄《齐安郡》。

(58韦庄《过鄂州》。

(59)韦庄《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60)韦庄《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61)韦庄《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

(62)韦庄《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

(63)韦庄《平陵老将》。

(64)韦庄《绥州作》。

(65)韦庄《放榜日作》、《悔恨》。

(66)韦庄《寄右省李起居》。

(67)韦庄《下�感旧》。

(68)韦庄《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州留别张员外》。

(69)韦庄《宜君县比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二首》。

(70)韦庄《唐诗纪事·韦庄·闲卧》、贯休《和韦相公见示闲卧》。

(71)韩��《桃林场客舍之前有池半亩木槿栉比阏水遮山因命仆夫运斤梳沐豁然清朗复睹太虚因作五言八韵》、韩��《此翁(此后在桃林场)》、《香奁集·多情(庚午年在桃林场作)》。

(72)《香奁集·咏浴》。

(73)《香奁集·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74)《香奁集·昼寝》、李亿《念奴娇》等。

(75)和凝《洋川》、《兴势观》。

(76)《香奁集·寄远(在岐日作)》。

(77)和凝《醴泉院》。

(78)韦庄《思归》。

(79)和凝《宫词百首》。

(80)《香奁集·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

艺术特色

韦庄作品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俯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应天长》(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三)、《谒金门》(二三)、《河传》(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

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温�丽,韦清新。韦庄词除写言情外,还常写个人身世之慨。韦庄是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作品解析

韦端己《菩萨蛮》五首(出《花间集》)

  韦氏此词凡五首,实一篇之五节耳,而选家每割裂之。如张氏《词选》、周氏《词辨》、成氏《唐五代词选》,均去其“劝君今夜须沉醉”一首,大约以其太近白话,俚质不雅也。胡适之《词选》则一反其道,节取中间三首,又删去其首尾“红楼别夜堪惆怅”“洛阳城里春光好”两章,大约又嫌其太不白话也。此等任意去取,高下在心,在选家自属难免,不足深论。惟此词是一意的反复转折,今如此剪截,无乃枉费心力乎。

  将本词各章串讲,原皋文之说也。皋文、复堂之说温飞卿《菩萨蛮》亦用串**,对于温氏之词我实在寻不出它们的章法来,所以尽管张、谭两家说得活灵活现,“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见《词选》一)“以《士不遇赋》读之最确”,(谭评《词辨》卷一)却终不敢苟同。对于韦词,私心却以为旧说不无见地。此非两歧也,言各有当耳。温、韦各做各的词,原不妨用两种看法去看的。

  惟皋文仍有可笑处,既曰篇章,则固宜就原词上探作者之意,斯可耳。今则不然,先割裂之而后言篇法、章法,则此等篇法、章法即使成立是作者的呢,还是选家的呢?岂非混而不清?岂非削趾适履?故任意割裂已误,任意割裂以后再言篇章如何的神妙,乃属误中之误。窃虽依附前人,对于此点未敢苟同。

  韦氏此词隐寓其生平。《词学季刊》一卷四号有夏承焘《韦端己年谱》,罗列行谊甚详,以为“人人尽说江南

好”“如今却忆江南乐”诸首,中和三年客江南后作;“洛阳城里春光好”一首,客洛阳作,与旧说异。皋文当时似疏于考证韦氏之生平,而夏君之说亦有可商处,如“洛阳城里春光好”下句为“洛阳才子他乡老”,其非在洛阳作甚明,若曰“长安才子洛阳老”,始是客洛阳时之口吻也。夏君又曰:“时端己已五十余岁,亦称年少,(《黄藤山下闻猿》)盖词章泛语不可为考据。”是则弘通之论也。惟似与前说违异,今亦不得详辨。据夏《谱》,端己客江南已逾中年,其入蜀已在暮年,而诗词中辄曰“年少”,固不必拘泥,所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也。盖生活者,不过平凡之境,文章者,必须美妙之情也。以如彼美妙之文章,述如此平凡之生活,其间不得不有相当之距离者,势也。遇此等空白,欲以考证填之,事属甚难。此是一般的情形,又不独诗词然耳。如皋文说此词,谓“江南即指蜀”,良亦未必但固不妨移用。彼虽曾客洛阳,而词中洛阳则明明非洛阳而是长安,端己固京兆杜陵人也,“《秦妇吟》秀才”,固一长安才子也。洛阳既可代长安,则江南缘何不可代蜀耶?――虽不能证实,故仅就词中之字面,有时不足断定著作之先后也。兹仍依张说立解,就文义而观其会通,辨其当否,在乎读者。端己词无专集,《全唐诗》有五十四,而《花间》得其四十八。

文学地位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行多所*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与温庭筠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

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其中《菩萨蛮》(二)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u2018弦上黄莺语u2019(见《菩萨蛮》),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称其词“骨秀”,评价他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史书记载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均无传,清乾隆时人吴任臣作《十国春秋》一书,立韦庄传。

韦庄传 (录自《十国春秋》)

韦庄字端己,杜陵人。唐臣见素之后也。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庄疏旷不拘小节,幼能诗,以艳语见长。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登进士第。为判官,晋轶秩左补阙。高祖为西川节度副使,昭宗命庄与李洵宣谕两川,遂留蜀。同冯涓并掌书记,文不加点,而语多称情。时有县令扰民者,庄为高祖草牒曰:’正当凋瘵(鹱,内加祭)之秋,好安凋瘵(鹱,内加祭);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一时以为口实。寻擢起居舍人。天复间,高祖遣庄入贡,亦修好于梁王全忠。谈言微中,颇得全忠心。随使押牙王殷报聘。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蜀土,兴元节度使王宗绾驰驿上白。高祖颇内怀兴复;庄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乃为高祖答宗绾书曰:’吾蒙祖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墨诏之中,泪痕犹在;犬马尚能报主,而况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东还,连贡二十表,而绝无一使之报,天地阻隔,叫呼何及?闻上至毂水,臣僚及官僚千余人,皆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弑逆。自闻此诏,五内糜溃,方枕戈待旦,思为祖上报仇,今使来,不知以何宣告。’且令宗绾以此意谕之。卿乃惶惧而返。次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以庄为宣抚副使。

未几,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佐诣高祖劝进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帅吏民哭三日拥高祖即皇帝位。进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顷之,梁复通好高祖,推高祖为兄,庄得书笑曰:’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其机敏多此类。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讽不辍,人以为诗谶也。有集二十卷,《笺表》一卷,《蜀程记》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庄弟蔼所编,以所居即杜氏草堂旧址,故名。

庄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宫人为词,强夺去,庄作’谒金门’辞忆之。姬闻之不食而死。庄又常取唐人丽句,勒成《又玄集》。其自序云:’谢玄晖文集盈编,止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两歧奚少;繁玄九变,大获殊稀。入花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惟一。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槲;管中窥豹,但取一斑。思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烹鱼去乙,或至伤鳞。自渐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独美。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蝇,去虫加爿)之水。左太冲十年三赋,未必无瑕;刘穆之一日百函,焉能尽丽?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虽遗研可惜,而备载斯难。亦由折斧伐山,止求佳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等同于风月烟花,各是其□(木虑,去心加且),梨,柚,橘。鱼兔虽存,筌蹄是弃。金盘饮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仅存醍醐之味。’庄文词甚多,不具录。

作品欣赏

菩萨蛮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菩萨蛮》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浣溪沙

《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

《浣溪沙》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交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

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珑。玉容憔翠惹微红。

《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浣溪沙》

绿树藏莺莺正啼,柳丝斜拂白铜堤。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如泥。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

归国遥

《归国遥》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

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

早晚得同归去,归无双翠羽。

《归国遥》

金翡翠,

罨画桥边春水,

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

罗幕绣帷鸳被,旧欢如梦里。

《归国遥》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漫。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应天长

《应天长》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一作缕)。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

《应天长》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g(yuè)。

荷叶杯

《荷叶杯》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

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晚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清平乐

《清平乐》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细雨霏霏梨花(一作蕊)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

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消魂。

《清平乐》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清平乐》

何处游女,蜀国多云雨。

云解有情花解语,�@地绣罗金缕。

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秋千。

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

《清平乐》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清平乐》

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

花折香枝黄鹂语,玉勒雕鞍何处。

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蒙。

宝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清平乐》

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雨。

君不归来晴(一作情)又去,红泪散沾金缕。

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

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

按:以上二首见《尊前集》,又见《全唐诗》。

望远行

《望远行》

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

谢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

人欲别,马频嘶,绿槐千里长堤。

出门芳草路萋萋,云雨别来易东西。

不忍别君后,却入旧香闺。

谒金门

《谒金门》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

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谒金门》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一作看)伊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谒金门》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偏栏杆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江城子

《江城子》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江城子》

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

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河传

《河传》

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茏。

画桡金缕,翠旗高�s(音zhan展)香风。水光融。

春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

江都宫阙,清淮月映迷楼。古今愁。

《河传》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游人。

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辰。

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

《河传》

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

花深柳暗,时节正是清明。雨初晴。

玉鞭魂断烟霞路。莺莺语,一望巫山雨。

香尘隐映,遥见翠槛红楼。黛眉愁。

天仙子

《天仙子》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

露桃宫里小腰肢。眉眼细,鬓云垂。

唯有多情宋玉知。

《天仙子》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

长道(一作笑)人生能几何?

《天仙子》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绣衾香冷懒重熏。人寂寂,叶纷纷。

才睡依前梦见君。

《天仙子》

梦觉云(一作银)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

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

泪界莲腮两线红。

《天仙子》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

刘阮不归春日曛。

喜迁莺

《喜迁莺》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

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

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喜迁莺》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

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

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思帝乡

《思帝乡》

云髻坠,凤钗垂。

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

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诉衷情

《诉衷情》

烛烬香残帘半(一作未)卷,梦初惊。

花欲谢,深夜,月胧明。

何处按歌声?轻轻。

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诉衷情》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

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上行杯

《上行杯》

芳草灞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

一曲离声肠寸断。

今日送君千万,红缕(一作镂)玉盘金镂盏。

须劝。珍重意,莫辞满。

《上行杯》

白马玉鞭金辔。少年郎,离别容易。

迢递去程千万里。

惆怅异乡云水,满酌一杯劝和泪。

须愧。珍重意,莫辞醉。

女冠子

《女冠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更漏子

《更漏子》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铜金井。

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月(一作小)窗高阁。

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酒泉子

《酒泉子》

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

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木兰花

《木兰花》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一作望断)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

小重山

《小重山》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

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

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定西番

《定西番》

挑尽金灯红烬,

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梧桐残雨,滴相思。

《定西番》

芳草丛生结缕(一作缕结),

花艳艳,雨蒙蒙,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生(一作至),

按:以上二首见《尊前集》,

又见《全唐诗》。

怨王孙

《怨王孙》

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绣衣长。

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

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按:此首见《尊前集》,又见《全唐诗》。

金陵图

《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台城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存疑词

《玉楼春》

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

绿杨风送小莺声,残梦不成离玉枕。

堪爱晚来韶景甚,宝柱秦筝方再品。

青娥红脸笑来迎,又向海棠花下饮。

按:此首见《历代诗余》。

《尊前集》作欧阳炯词。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玉阶华露滴,月胧明。

东风吹断紫箫声。

宫漏促(一作金炉冷),

帘外啼晓(一作晓啼)莺。

愁绝梦难成,

红(一作残)妆流(一作和)宿泪,

不胜情。手�等勾�绕阶(一作花)行。

思君切,罗幌暗尘生。

《小重山》

秋到长门秋草黄。

画梁双燕去,出宫墙。

玉箫无复理霓裳。

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

舞衣红绶带,绣鸳鸯。

至今犹惹御炉香。

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按:以上二首见《花草粹编》。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作薛昭蕴词。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