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兰・托马斯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狄兰·托马斯其父是一位中学校长。托马斯很早就表现出对于文学的特殊兴趣,他中学的时候曾担任学校刊物的主编,并发表了一些诗作。狄兰·托马斯前后三次访美,并以其狂放的朗诵才能在美国引起轰动。第三次去美国,他打算会见大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并共同创作一部歌剧,结果却在纽约醉酒而死。,基本内容   狄兰·托马斯(1914 - 1953)

  人称“疯狂的狄兰”,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很有教养的中产阶级的家庭,而他本人天生就是一个顽童,而后又成为酒鬼、烟鬼。他很早就预感他活不长,自称要创造一个“紧迫的狄兰”,一个有着自我毁灭**的诗人。他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十九岁时出版了**本诗集,立即引起了诗界的注意,接着他移居伦敦,两年后又以第二本诗集赢得了许多著名诗人的赞扬,1946年出版的《死亡与出场》更为不同凡响。这时他不仅轻而易举地走进了英国当代大诗人的行列,而且催生了摹仿他的“新启示”诗派(又称为“天启派”)。

  托马斯前后三次访美,并以其狂放的朗诵才能在美国引起轰动。第三次去美国,他打算会见大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并共同创作一部歌剧,结果却在纽约醉酒而死。

  圣经、弗洛伊德、威尔士的风光和民俗,是他灵感的源泉。他以强烈的本能拥抱生命,在一种神秘的经验中将生与死、人与自然合为一体。因此他的诗中往往洋溢着一种神秘原始的力量,且超越文化的意义。尤其使人惊叹的是他那种天生把握语言的能力,斯蒂芬·斯本德曾称他为“着迷于词汇的诗人,一个语言天才。他的诗有一种古代行吟诗人的原始本质,同时在这种本质之上还有一种现代心理学的意识”。诗人过早地夭亡了,而他那点石成金的语言魔法,至今仍在吸引着、迷惑着人们。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精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狄兰·托马斯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的新的篇章。

  附上他的诗两篇:

  “通过绿色导火线催动花朵开放的力量”

  通过绿色的导火线催动花朵开放的力量

  也催动我绿色的年华;使树根枯死的力

  也是我的毁灭者。

  我也无言可告佝偻的玫瑰

  我的青春也为同样的寒冷热病所压弯。

  催动着水穿透岩石的力

  也催动我红色的*液;使喧嚣的水流干

  涸的力

  也使我的*液凝结

  我也无言可告我的*管

  在高山的水泉也是同一张嘴在啜吸。

  搅动池塘里的水的那只手

  也搅动流沙;拉着风前进的手

  也拖曳着我的衾布船帆。

  我也无言可告那绞死的人

  绞刑吏的石灰是用我的泥土制成。

  时间的嘴唇像水蛭紧贴泉源;

  爱情滴下又积聚,但是流下的*

  一定会抚慰她的伤痛。

  而我喑哑,无法告知季候的风

  时间怎样在繁星周围滴答出一个天堂。

  而我喑哑,无法告知情人的琴

  我的衾枕上也爬动着同样的蛆虫。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西沉的月亮融为一体;

  骨头被剔净,而干净的骨头又消失,

  他们的臂肘和脚底一定会有星星;

  尽管他们发痴却一定会清醒,

  尽管他们沉落海底却一定会重新升起;

  尽管情人会失去,爱情却永生;

  死亡也井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久卧在大海的迂曲漩涡之下,

  他们不会像卷曲的风儿一样死去;

  当筋骨松弛在刑架上挣扎,

  虽受缚于车轮,却一定不会屈服;

  他们手中的信仰会被折断,

  独角兽似的邪恶刺穿他们的身躯;

  纵然粉身碎骨,他们一定不会屈服,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海鸥不会再在他们身畔啼鸣,

  波涛也不会高声拍打着堤岸;

  曾经花枝招展的地方再也不会

  另有鲜花昂首笑迎雨点的打击;

  尽管他们疯狂,像硬瘤一般僵死,

  一个个人物的头颅在雏菊丛中崭露;

  在阳光中碎裂直到太阳崩裂,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汪剑钊译)

  来源 诗人(.cnpoet.) 原文:http://.cnpoet./waiguo/uk/thomas.htm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