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舒婷(1952年-),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住在鼓浪屿。

,人物简介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住在鼓浪屿。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1985年,应邀访问西德,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个人作品朗诵会.1987年,应邀出访意大利.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笔名由来

  舒婷,原名龚舒婷、龚佩瑜。在舒婷出生时祖父循族谱“佩”字辈,为其起名叫“龚佩瑜”。舒婷在上幼儿园时,妈妈嫌这个名字不谐音,小朋友都不会叫我,于是改名为龚舒婷。她哥哥是“书”字辈。《诗刊》刊用她的**首诗《致橡树》时沿用“舒婷”,如此名字成了“舒婷”。

2016年12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舒婷当选为**团委员。

主要作品

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

“我爱你”

……之间

阿敏在咖啡馆

安的中国心

白柯

白天鹅

北戴河之滨

北京深秋的晚上

奔月

别了,白手帕

禅宗修习地

初春

春夜

春雨绵绵

聪的羽绒衣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滴水观音

读给妈妈听的诗

放逐孤岛

枫叶

复活

给东京电脑人回信

给二舅舅的家书

鼓岭随想

故地重游

归梦

国光

海滨晨曲

海的歌者

好朋友

呵,母亲

红卫兵墓地

花溪叶笛

怀念

怀念汗水

还乡

黄昏

黄昏星

惠安女子

魂之所系

寄杭城

叫哥哥

惊蛰

镌在底座上

绝响

馈赠

蓝色的火焰

老朋友阿西

离人

立秋华年

流水线

路遇

旅馆之夜

履历表

落叶

眠钟

你们的名字

茑萝梦月

女朋友的双人房

女侍

破碎万花筒

起飞

秋思

秋夜送友

群雕

人心的法则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日落白藤湖

山弯公园

神女峰

诗与诗人

始祖鸟

双桅船

水杉

水仙

朔望

四月的黄昏

送友出国

天职

停电的日子

童话诗人

*轨

往事二三

无题(1)

无题

西西里太阳

夏夜,在槐树下……

仙人掌

献给我的同代人

向北方

小窗之歌

小渔村的童话

斜坡

兄弟,我在这儿

夜读

一代人的呼声

一种演奏风格

雨别

原色

圆寂

远方

在潮湿的小站上

在故乡的山岗上

皂香草

这个人

致--

致大海

中秋夜

周末晚上

珠贝

自画像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最后的挽歌

致橡树

舒婷诗鉴赏

写作特点 浪漫主义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意象特点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代表作品 《流水线》《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一种演奏风格:舒婷自选诗集》(诗集,作家出版社,2009)《很是惭愧,父亲》等。

人物评价

通过古典与现代,融会素直与曲婉,深入时代与人生的潜流,找寻个我生命经验和群体情愫的契合而直启社会心理潮汐之触点:现实感伤,情志追怀,理想诉求,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和被这歌吟洗亮了的诗性人生――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的完美融合,常态写作与个在探求的经典体现。

荣誉记录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作品赏析

诗歌赏析――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舒婷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赏析:《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

舒婷

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致橡树》在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九年级上中是一篇课文。

诗歌赏析――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

遗落一只映山红

桉树林旋转起来繁星拼成了万花筒

生锈的铁锚上

眼睛倒映出晕眩的天空

以竖起的书本挡住烛光

手指轻轻衔在口中

在脆薄的寂静里

做半明半昧的梦

1978.5.23

诗歌赏析――北戴河之滨

那一夜

我仿佛只有八岁

我不知道我的任性

要求着什么

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

引我走向沙滩

在那里 温柔的风

抚摸着毛边的月晕

潮有节奏地

沉没在黑暗里

发红的烟头

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

你嘲弄地用手指

捺灭那躲闪的火星

突然你背转身

掩饰地

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

海怎么啦

什么也看不见 你瞧

我们走到了边缘

那么恢复起

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

回到冰冷的底座上

献给时代和历史

以你全部

石头般沉重的信念

把属于你自己的

忧伤

交给我

带回远远的南方

让海鸥和归帆

你的没有写出的诗

优美了

每一颗心的港湾

诗歌赏析――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把我轻轻吹送

顺着温暖的海流

漂向北方

诗歌赏析――北京深秋的晚上 

夜,漫过路灯的警戒线

去扑灭群星

风跟踪而来,震动了每一片杨树

发出潮水般的喧响

我们也去吧

去争夺天空

或者做一片小叶子

回应森林的歌唱

我不怕在你面前显得弱小

让高速的车阵

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

世界在你的肩后

有一个安全的空隙

车灯戳穿的夜

桔红色的地平线上

我们很孤寂

然而正是我单薄的影子

和你站在一起

当你仅仅是你

我仅仅是我的时候

我们争吵

我们和好

一对古怪的朋友

当你不再是你

我不再是我的时候

我们的手臂之间

没有熔点

没有缺口

假如没有你

假如不是异乡

微雨、落叶、足响

假如不必解释

假如不用设防

路柱、横线、交通棒

假如不见面

假如见面能遗忘

寂静、阴影、悠长

我感觉到:这一刻

正在慢慢消逝

成为往事

成为记忆

你闪耀不定的微笑

浮动在

一层层的泪水里

我感觉到:今夜和明夜

隔着长长的一生

心和心,要跋涉多少岁月

才能在世界那头相聚

我想请求你

站一站。路灯下

我只默默背过脸去

夜色在你身后合拢

你走向夜空

成为一个无解的迷

一颗冰凉的泪点

挂在“永恒”的脸上

躲在我残存的梦中

诗歌赏析――初春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

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诗歌赏析――致大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悼――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 

请你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

让我从你的终点出发

请你把刚写完的歌,交给我

我要一路播种火花

你已渐次埋葬了破碎的梦

受伤的心

和被损害的年华

但你为自由所充实的声音,决不会

因生命的消亡而喑哑

在你长逝的地方,泥土掩埋的

不是一副锁着镣铐的骨架

就像可怜的大地母亲,她含泪收容的

那无数屈辱和谋*

从这里要长出一棵大树

一座高耸的路标

朝你渴望的方向

朝你追求的远方伸展枝丫

你为什么牺牲?你在哪里倒下

时代垂下手无力回答

历史掩起脸暂不回答

但未来,人民在清扫战场时

会从祖国的胸脯上

拣起你那断翼一样的旗帜

和带*的喇叭……

诗因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

生命因你不朽的诗而伟大

诗歌赏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20日

诗歌赏析――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诗歌赏析――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

谁 ,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年6月 长江

在潮湿的小站上

风,若有若无

雨,三点两点

这是深秋的南方

舒婷

一位少女喜孜孜向我奔来

又怅然退去

花束倾倒在臂弯

她在等谁呢?

月台空荡荡

灯光水汪汪

列车缓缓开动

在橙色光晕的夜晚

白纱巾一闪一闪……

诗歌赏析――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诗歌赏析――这也是一切 ――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风折断;

不是一切种子

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不是一切真情

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

不是一切梦想

都甘愿被折掉翅膀。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火焰,

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

不是一切星星,

都仅指示黑夜

而不报告曙光;

不是一切歌声

都掠过耳旁

而不留在心上。

不,不是一切

都像你说的那样!

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

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不是一切深渊都是灭亡;

不是一切死亡都覆盖在弱者头上;

不是一切心灵

都可以踩在脚下,烂在泥里;

不是一切后果

都是眼泪*印,而不展现欢容。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诗歌赏析――我希望 

我希望 她 和我一样

胸中有* 心头有伤

不要什么花好月圆

不要什么笛短箫长

要穷,穷得象茶

苦中一缕清香

要傲,傲得象兰

高挂一脸秋霜

我们一样,就敢在暗夜里

徘徊在白色的坟场

去倾听鹧鸪的惨笑

追逐那飘移的荧光

我们一样,就敢在森林里

打开通往前程的标桩

那管枯枝上,猿伸长臂

何惧石丛里,蛇吐绿芒

我们一样,就敢随着大鲸

划起一样咿哑的扁舟

去探索那遥远的海港

任凭风如丧钟 震似飞网

周末晚上

  

  风狂吹

  夜松开把持

  眩然沉醉

  两岸的灯光在迷*中

  形成一道颤抖的光辉

  仿佛有

  无数翅膀扇过头顶

  一再纵恿我们

  从这块山岩上起飞

  不,亲爱的

  仅仅有风是不够的

  不要吻着我结疤的手指

  落下怜惜的眼泪

  也不必试图以微笑

  掩饰一周来的辛劳与憔悴

  让我们对整个喧嚣与沉默的

  世界

  或者拥有或者忘记

散文专集《真水无香》

作者: 舒婷

《真水无香》

页数: 287

定价: 29.0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7-10-1

创作流派

朦胧诗派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是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首传遍天下的诗歌《致橡树》,也让女诗人舒婷名满天下。写出这首诗整整30年后,当年“朦胧诗五将”之一的舒婷“改弦更张”,近日推出散文集《真水无香》,与她同时期的朦胧诗人曾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文坛赢得巨大国际声誉,但他们之后几乎再无新诗问世。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