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 鸡
身高: 1.62米
籍贯: 沈阳
排行: 老大学历: 大专
家庭成员: 爸,妈,两个妹妹
初次登台年龄: 16岁
初恋年龄: 18岁
口头禅: 挺逗的
最尴尬的事: 麦克风掉到舞台上
最怕的事: 没意思
最喜欢的画: 妹妹为我画的像
座右铭: 一条道儿走到亮
最喜欢的季节: 秋天
最喜欢的天气: 下雨
最喜欢的颜色: 白与黑
最想去的地方: 家
最喜欢的动物: 狗
最喜欢的歌手: 崔健
最喜欢的影星: 林青霞
英文名:aijing
个人座右铭:一条道儿走到亮
所属公司:艾敬工作室
从艺经历1969年
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71年
儿时与外婆很亲近,幼时依偎着外婆,23 年后为外婆写了首歌《外婆这样的女人》
1978年
9 岁的艾敬在上小学时已经开始代表学校参加歌唱比赛、
1980年
艾敬在少年宫学习唱歌和钢琴
1983年
父亲是艾敬的音乐启蒙老师,一把二胡带着艾敬走入音乐殿堂
1985年
16 岁考进沈阳艺术学校声乐系并登上舞台随沈阳歌舞团巡回演出。
17 岁来到北京,考入北京东方歌舞团,并录制了当年曾创下 600 多万盒卡带销量的音乐专辑《大趋势》
艾敬演唱的其中一首《沈阳啊,我的故乡》红遍大江南北。
1988-1989年
在广州开始职业歌手生涯,期间翻唱大量港台流行音乐,发行大量卡带,但总觉得没有自己原创的作品,将艾敬改为艾静。
1989年
因为“长得像山口百惠,笑起来像栗原小卷”
1990年
考入**戏剧学院表演系。
毕业后主演**部电影是汤臣电影公司出品的《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3 年后影片在国际获奖,艾敬因此登上《大众电影》的封面。
1992年
签约香港大地唱片公司,发表**张个人专辑《我的 1997》。
专辑汇聚黄晓茂、王迪、刘效松、三儿、王勇、何勇、陈劲、三宝等中国原创乐坛的精英。
1993 年
年初推出后,1 个月销量已达到 4 白金(20 万)。
将“艾静”改回本名“艾敬”。
获哈萨克斯坦“亚洲之声音乐节”市长奖。
10 月,代表中国大陆参加香港“湾仔国际流行音乐节”《流浪的燕子》在**电视台**届“春兰杯 MTV 大赛”中获金奖及最佳创作奖。
12 月MV 由著名摄影师、导演顾长卫*刀,艾敬在 MV 中的造型也十分独特。
1994年
推出第二张专辑《艳粉街的故事》专辑请到了台湾著名音乐人陈升制作歌曲《艳粉街的故事》《外婆这样的女人》,从澳洲请到国际知名乐队 INXS 的鼓手 Jon Farris 制作了《情陷 89》《三套车》《Love inMy Dream》3 首歌曲。
1 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个人演唱会。
3 月,参加日本富士电视台的“ASIAN BEAT”演唱会。
7 月,参加大阪“MEET THE WOELD BEAT ’参加东京“加藤登纪子演唱会”中文版。此前,加藤翻唱了《我与日本著名民谣女音乐家加藤登纪子女士录制《河在流的 1997》日文版。
8 月,在东京武道馆和名古屋城堡公园参加“CLUB ASIA”演唱会与新加坡的“DICKLEE”和日本著名乐队“THE BOOM”同台演出。
10 月至 11 月,参加京都、东京“亚洲音乐节”。
1995年
1 月,在香港演唱《我的 1997》,与小泽征尔在香港一起录制 NHK 的卫星传送节目。此后一年应小泽征尔的邀请,参加了他的《地球交响乐》音乐会,艾敬个人在日本的音乐发展达到一个顶峰。
4 月,在东京“Nissin Power Station”举行两场个人演唱会(NHK 节目“ASIA LIVE”卫星联播《Love in My Dream》,WOW WOW 电视台于 6 月 9 日播出演唱会实况);第二张专辑《艳粉街的故事》在日本全面发行。
8 月,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同时发行《艳粉街的故事》专辑;发行杜可风拍摄的摄影集《接近艾敬》;参加沈阳“中日青年和平友好万里行”赈灾义演。“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在东京的武道馆等地成功举办‘95 亚洲音乐节”“(“CLUB9 月,与ASIA‘95”)。
1996年
签约日本 SONY 唱片公司,推出第三张专辑《追月》。由日本著名制作人佐藤刚和艾敬联合制作,艾敬创作了专辑中几乎所有的歌曲在香港“MIDEM ASIA 唱片博览会”上举行小型个唱。
5 月,参加台湾“邓丽君怀念演唱会”
9 月,参加东京“ASIA LIVE”演出。
12 月,在上海“L.A.Cafe”举行“轩尼诗 V.S.O.P. 艾敬唱出界”两场小型演唱会。
1997年
7 月,因《我的 1997》而成名,终于在 1997 与家人一起在香港见证香港回归祖国。
8 月,在东京(Spiral Hall)参加“Sony Music Showcase”
9 月,参加纽约林肯中心(Avery Fisher Hall)的“CMJ Music Festival”演出;参加上海电视台与大阪 NHK 电视台合作 10 周年纪念演出。
1998年
在洛杉矶 CBS 录音棚完成了第四张专辑《Made in China》的录制,该专辑由艾敬与台湾“民谣教父”李寿全联合制作。年底,专辑《Made in China》在日本及亚洲个别地区发行。
1999年
6 月,与日本 SONY 唱片公司的合约期满,以自由身份开始寻找新的艺术灵感,
1999-2000年
在张晓刚画室开始学习绘画
2000年
在日本举办了小型巡演,
2000-2001年
艾敬拍摄了《I Love Panda》影像作品,在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日本的涩谷、中国香港的天星码头、中国北京的长城人们面对镜头用同一个语言说同一句话:“I LovePand ! ”这个关于保护熊猫的故事,是艾敬呼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理念之作。
2002年
8 月,成立艾敬音乐工作室。12 月,与伦敦乐手在 RAK 录音棚,录制第五张专辑《是不是梦》。这张专辑由艾敬工作室独立完成。
2003年
推出第五张专辑《是不是梦》。
2 月,参加第三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盛典,获得最佳原创单曲提名。
3 月,在法国兰斯出席第十六届兰斯国际电视电影节,主演的《黑白》获得评审团特别奖。
5 月,“非典”时期,艾敬特别创作了《你是我的天使》这首公益歌曲,倡导将注意力从都市生活转向大自然,寻找生命的意义。
2004年
9 月,出版**本集散文、诗歌、绘画、**为一体的作品集《艾在旅途》。
2004-2006年
艾敬开始在纽约过上艺术家的生活,在当地的画廊及美术馆欣赏艺术品,生活以绘画和煮饭为主。关于 Love 系列的作品在这期间酝酿,并逐步完成。
2007年
在纽约生活期间,艾敬应邀为香港明报集团的《明》撰写专栏“艾敬的旅途”。艾敬用文字的方式继续和我们保持着联系,诉说她平静的生活和不平静的旅途。
4 月,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艾敬和宁浩合作,
12 月,举办深圳艺术方位艺术展联展“预感”
2008年
5 月,录制新歌《我的 2008》,并加入《我的 1997 和 2007》推出 EP。
11 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艺术个展“ALL ABOUT LOVE”
2009年
举办纽约个展“AI WANT TO LOVE”
举办纽约大型综合联展“THE DROP”
在宋庄杰森画廊“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上海华氏画廊艺术个展“LOVE IN SHANGHAI 2009”
在迈阿密纽约时代广场举办 “迈阿密艺术博览会”
2010年
5 月,中国(当代)文献展“改造历史”于国家会议中心 “转折――当代艺术家联展”
2011年
6 月,艾敬录制新作《问题和答案》,由中唱公司深圳分公司出版**单曲
9月 ,法国艺术收藏机构DSL Collection收藏了艾敬的绘画作品。
2012年
1 月,再推单曲《爱人》,率摄制组赴日本歌曲创作地宇都宫拍摄 MV。
1 月,艾敬被中国外交学院聘请为**教授。
11月,“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2013年
6月 艾敬雕塑作品“海浪”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4年
“LOVE AIJING:艾敬的爱”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巡展。
8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艾敬文字类图书《挣扎》
音乐作品热门歌曲
01. 我的1997 02 你是我的天使 03 我要回家 04 让梦冬眠 05. 问题和答案 06 外婆这样的女人 07 流浪的燕子 08 我的1997和2007 09. 三套车 10 那天 11 那年冬天 12 鱼儿离不开水专辑
这个作品创作灵感来自我的母亲。记得我11岁生日那年,母亲为我编织了一件白色的紧身毛衣。那天感觉自己像是被宠爱的公主。我拉着母亲的手在秋天的家乡沈阳,我出生的那条街上行走,那份幸福感至今还在。母亲从来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她只会按照她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以至于每当她给予我关怀的时候我总感到委屈和愤怒,即便我知道那是出于她的爱。再后来她还是喜欢编织,退休后尤其有着旺盛的精力投入在给我们几个孩子编织衣物。我的两个妹妹对于她的这份爱永远都会接受,而我不想她这么辛苦地编织一些我根本不需要的衣物,每次都对她嚷嚷不要再为我编织。后来我发现母亲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满足她自己对于色彩和构图的展示以及她内心情感的表达,她的天分从来就没有找到出口。十年我在世界各地为母亲搜集编织方面的书籍,也会购买一些针线,我开始理解她的执着,鼓励和支持她。我也曾经调侃母亲,我说您真是一个“蜘蛛妈咪”,我真想把您挂在墙上的蜘蛛网上,那里才是您乐于耕耘的地方。“LOVE”系列是我的视觉作品中一个连贯的创作,当我搜索自己有关爱的源头,我自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我的家乡沈阳。《MyMom and My Hometown》汇聚了我的母亲以及母亲周围的北方妇女,我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们近五十个人的参与制作。她们以极大的热情,编制了的这个色彩斑斓的爱的画面,采用了旧毛线等材料,让废旧的材料重新焕发光彩。作品的色彩张扬,充分展示了北方人的大气磅礴的个性,以及在抵御寒冷之下的智慧与温情。挂毯前面是母亲埋头编织的雕塑形象,传神地把以我母亲的形象为代表的我家乡沈阳的母亲们的形象,留在了这个作品里。我的母亲以她的天分最大化地为我奉献了她的才能和光彩。
装置/Installation废弃毛线、玻璃钢、硅胶/Abandonedwool、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600x40000px/236.2x629.9in2012
作品二:生命之树2010年的春天,我得到一次宝贵的参展邀约。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吕澎老师策展的“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览邀请我参加主题展。吕澎老师要求我为该主题展创作一个全新的作品。为了参加这个展览,我创作了内心涌动已久的作品构思。我用几万双一次性筷子塑造了一棵3.5米高的大树,又以一只乌鸦落在枝头的形象,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我认为在近10年改造历史的行进中,当代中国人以惊人的速度在前行。然而生态环境的损失是令人痛心和需要反思的。也正是因为我在20世纪90年代经常到日本从事音乐的活动和工作,让我了解到日本正在修正因为经济发达给其自身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我曾定居于纽约,游走于北京和纽约两地。我会从国际的视野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让我的创作意图可以更宽广。同时对造型和色彩的现代感的把握,我是有学习和研究的。《生命之树》的形态和色彩,是黑与白的对比与反差,一定可以带来简洁和明确的极为当代的造型语言。当然,我周围的朋友和参与作品创作的年轻艺术家们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帮助。
装置/Installation
一次性筷子以及综合材料Disposable chopsticks、Comprehensivematerials8750pxx8750px/173.8x173.8in
2010
作品三:MyHometown几年前我的工作室锅炉坏掉了,我换了一种新型的锅炉,不用烧煤,而是用一种类似某种饲料形状的燃料。我舍不得扔掉这个被替换掉的废弃锅炉。出生在工业城市的我,对于金属和工业感的造型有一份说不出的亲切,它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我想起那些与之相关的黝黑黑的煤块。秋天来临的时候,街道两旁每家每户开始准备冬天取暖的燃料。那些在冬日里下雪天奋力奔向温暖家的人们,有我的父母,我的外公外婆,我的亲人和朋友。那些有关家乡的,有温度的感受都逐一涌现出来。这个锅炉承载着巨大的能量与想象力:既是危险的又是安全和温暖的,可以是天真浪漫的,可以是毁灭和**的。我尽可能地保留了它的原貌,使用了铅皮等材料拼贴在它的表面,由于铅皮自然氧化会带来不可控制的色彩上的微妙变化,这个作品会随着时间变换而带来一种可期待的,与外部有交流的,有生命力的一个效果。同时嵌入在这个“焕然一新”的锅炉里,有4个影像播放系统,植入了有关我的家乡和家人的生活片段和场景的影像资料,使观众能感受到北方的城市地域特性和北方人的性情。
装置/Installationand Video旧锅炉、铅皮Old boiler、Lead sheets80x4750px/31.5x74.8in2012
作品四:海浪创作灵感来自于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浮世绘画家Hokusai (葛饰北斋)的代表作品之一《Tsunami》(海浪)。雕塑作品《海浪》,共分为《黑色海浪》与《白色海浪》两种。如果说浮世绘时期的“海浪”更多描绘和纪录了当时日本渔民的生态环境,我的《海浪》更是对于内心心境的描绘;“风浪平地起,内心是海洋”,黑白颜色的对比和相呼应也传达出中国水墨的色彩基调和东方人文情趣。我希望这一作品既可以表达我的当代视觉体验,也可以传承对于经典视觉挥之不去的印记。作品《海浪》的创作过程充满艰辛,从草稿、泥稿的创作,到寻找用于制作的大理石,我先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一度在造型实施的工艺上经历了失败,达不到与心里一致的美感,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并最终完成了这两件作品。最后,那朵《海浪》终于坚实而有力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亦如内心里那份**的迸发。
Wave in Black1/6 Wave in White 1/6雕塑/Sculpture大理石Marble60x63x3000px/23.6x24.8x47.2 in2012
作品五: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材料采用19世界中国,印度尼西亚,以及欧洲的古旧的门。
我选择这些门主要是质感和色彩流露出的想象空间。用涂鸦绘画的形式或者现场的鲜花装置形式,来阐述自己要分享的体验:寓意在于,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选择就犹如推开一扇扇陌生的门,在门的背后你不知道有什么。然而,“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既是一种个人体验,也是一个真理。相信美好,对未知不要*惧,每一扇门里一定有鲜花。而对于这些古董门的收集和再创作我还会持续下去,只要那扇门的造型和色彩对我而言能够透露出故事,令我有一种想要打开那扇门的欲望。
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1Flowers behind every door #1装置/InstallationPaintingon Antique DoorThe antique door was made in 19th century,
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2Flowers behind every door #2装置/Installation The antiquedoor was made in 19 century,
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3Flowers behind every door #3装置/InstallationThe antiquedoor was made in Qing Dynasty, China137x7400px/53.9 x116.5in2012
作品六:棋子于2010年秋天开始创作,源于一个有关中国茶道精神的展览“无尽缘起”的邀请。参加该展览时,我做了两个黑白棋子,之后持续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总共有64个黑白棋子。该棋子的材质是紫铜,手工锻制,外表烤漆,直径2250px,高825px,造型灵感来自于围棋。那段时间里,我的个人生活重心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我从纽约搬回到北京又想回去。在举棋不定中徘徊着。我开始喝茶,结交有佛缘的朋友。我拜访了很多的寺庙;日本京都的大部分寺庙,国内五台山,九华山,灵隐寺等。在参拜寺庙的途中,逐步去感悟佛教精神,归还过去的骄傲和无知,寻找内心的支撑点。作为当代青年,从音乐到视觉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我一直追赶着,飞一般的速度前行,在热闹和孤独中转换,在静谧的海洋和飞沙走石般的漩涡中来回。作品《棋子》是可以让我静下来的作品,使我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柔韧,我借用了传统的东方神韵,在金属的工业感和现代感的外表下,期望可以带来一丝空灵和冷静的精神的空间,禅的意境和清凉。
有关“棋子”的创作还有另一个经历,我在制作这些“棋子”的同时搜集了近六十年来影响世界的领袖人物的资料,有**家和宗教人士,我考虑到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交集,以“棋子“的布局展示他们之间的博弈与合作。我在网络上搜索到他们的肖像照片,选择后进行翻拍和修图。中国外交学院派出一位院长助理以及两名博士生为我提供了有关这些人物资料和宝贵的意见,我最终选择了60 位人物,准备把他们的肖像印刷在“棋子”上。我先后聘请了两个丝网版画印制团队为我设计和制作在这些黑白棋子上可以印制这些肖像的各种技术实施可能性,先后尝试印制了十多个带有这些人物肖像的“棋子”, 一次次的试验之后都达不到我的要求,只成功印制了一个印有萨达姆在被俘后**次出现在法庭的一张怒视着外界的图片,本来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一张流泪的图片。在历经了两年多的制作时间里,世界局势讯息万变,我认为,人生不过是一个个匆匆的影像,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了无痕迹。因此,我派人把十个印刷了人物肖像的“棋子”拉到宋庄的一个烤漆工厂,重新进行打磨刨光,再次喷漆,这十个得到新生的“棋子”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一个个的崭新崭新的。
棋子/Sixtypieces in total装置/Installation黑白棋子各30个Each30 pieces in black and white紫铜、烤漆Copper、Stovingvainish90x825px/35.4x13.0in2012
作品七:Soundof New York创作于2009年的夏天。那一年的夏天纽约是那么炎热,以至于NY1电视台的早间新闻主持人会把生鸡蛋摊到路面上告诉大家纽约是多么煎熬。在*晒的午后太阳底下行走,外界的声音于我似乎隔外夸张。躺在纽约**公园的草地上我听到自己耳膜的声音像是一片轻薄的泛黄的树叶一样发出丝丝脆弱单薄的声响。周围耸立的大厦那么坚固而真实,像是一个个变形金刚围绕着**公园,注视和剖析着那里犹如躺在手术台上的人们。我仿佛在体验着一个梦境,想要醒来又害怕醒来。这时,我接到了一份邀请,希望我为纽约一个艺术基金2012+的艺术机构筹办的展览提交创作文案。我在文字中描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我说:“我的作品名称叫做《Sound of New York》,我将要去纽约最高的地方和最低的地方采录声音,我将采录纽约最痛苦和最快乐的声音……”我在组委会审批这个作品的过程中,请了一个助理,几天时间内完成了该作品的声音采录和图片拍摄。一个月后我接到了被邀请参展的通知。同年10月初的一天,我的声音作品《Sound of New York》参加了这个名为 “The Drop �CUrban Art Infill”的展览,与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几十位艺术家,包括小野洋子和版本龙一一起参加了这个展览。
装置/InstallationRecordingsounds with picture from 10 different places of New York2009
作品八:*与玫瑰/Gun& Rose《*与玫瑰》这幅作品,是以love一次性完成书写的形式,覆盖在一幅闻名世界的新闻图片上。以love符号,以反战的精神,延续着波普(pop art)的创作语言;借助世界范围有影响力的影像资料和大众熟悉的符号或者图像,对时间和空间的再次定格和重复强调,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赋予作品新的视觉效果。《*与玫瑰》最接近我的音乐作品《我的1997》的创作,同样以大众熟悉的历史**和时间包括人物为元素,以个人的立场重新定义这个**的含义。
丝网印刷油画棒Printingon silk screen、Crayons300x11250px/118.1x177.2in2012
作品九:ILOVE HE**Y METAL“爱”这个字具有很强的“*伤力”,用不锈钢金属手工锻制出来的“LOVE"像是一种武器,让“爱”的*发力得以彰显。
不锈钢/Stainlesssteel
尺寸可变/Dimensionvariable 2012
作品十:ILOVE IN WHITE, I LOVE IN BLACK喜欢黑色和白色,一直都喜欢。黑白像是两股力量,两个世界,又像是《创世纪》的两个手指之尖儿那样渴望碰触。黑和白也是独立的两个不可侵犯的个体,它们各自反思独处,它们无边无际。这两幅黑白"LOVE"系列由工整的排列透出冷漠的工业感,通过颜色不断的堆积和重复中注入情感;呆板机械化地重复,堆积出黑和白各自的尊贵。作品近看呈现出的凹凸感,远看似无,人生也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
作品十一:ILOVE COLOR创作于2012年,该作品是艾敬"LOVE"系列重要转变。这幅的作品创作方式,更像是在做游戏,孩童般地涂鸦方式,随意开始,无意中结束。用色彩绚丽的油画材料以及油画棒,一层一层地涂抹,每一层色彩都非常美丽,然后“推翻和重建”;像是孩子们般的无畏和勇敢,天真和憧憬,好奇与期待,然后无所谓地离开,奔向下一个游戏。该作品在国博展出时得到很多关注和好评,可谓从过去的"LOVE"系列作品理性的工业化和机械化创作中得到了某种释放。2013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999,000港币价格拍出。
艾敬自述:“生活是多样而丰富的,就像鲜花,每朵都不一样,都有各自芬芳。 我们被锁困在欲望和责任中,每天奔跑和追赶着。
艺术家最大的快乐是拥有时间,创作上最大的投入也是时间。在 这样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最大的快乐是在色彩中游戏。我一直在尝试,用“LOVE”这个符号去建立色彩的构成以及画 面的可读性。
《I LOVE COLOR # 1》是系列的**件作品,在中国国家博 物馆展出时得到很多关注和好评,可谓从过去的 "LOVE" 系列作品中 理性的工业化的和机械化的创作中得到了某种释放。
“I LOVE COLOR”系列作品在探索和尝试:用推翻和重建色 彩游戏去**符号与具象的界限。这样的作品的创作周期在一年左右, 有时候搁置在一旁,画面干透了再画。每一层颜色都留下痕迹,每一 种绚丽又被覆盖。这个创作过程对我是考验,这些色彩在欢快奔放的 同时,你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它们去向哪里,知道了又不好玩儿了,因此, 我手中各种颜色的画笔好像是无数只顽皮的狗,我牵着它们,它们也 牵着我。
“I LOVE COLOR1”的系列作品的创作方式,更像是在做游戏, 孩童般地涂鸦方式,随意开始,无意中结束,犹如野马在悬崖前止步, 什么时候奔放,什么时候收手。像是孩子们般的无畏和勇敢、天真和 憧憬、好奇与期待,然后无所谓地离开,奔向下一个游戏。
我一直喜欢孩子们画画,每次看到我外甥的画我都想签上自己的 名字,就像一只馋猫蠢蠢欲动地盯着别人碗里的鱼。
我发现自己原来很勇敢,正是这份孩子般的勇敢才使得我自己可 以不断去尝试和挑战自己。”
作品十二:宝贝我爱你……2008年5月20日,我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抗震救灾义演,在飞机上看到来自地震灾区的一篇报道:一位母亲用身体保护她怀中的婴儿,为此献出了生命,她给幸存的孩子在手机上留言:“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记住妈妈爱你!”。这幅作品创作了两个多月,采用综合材料涂抹,透视出坍塌的断壁残垣,孩童手里的玩具……《宝贝,我爱你》是一个多角度的多身份的爱的讯息,记住了过去,也展示了未来。
作品十三:R先生的魔咒还记得在我筹备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期间,我每天手提着 重重的公文包,里面全是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其中我常常带着的一 本画册是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我非常喜欢他的 作品和那些色彩。我对他的作品不陌生,但是我对于艺术家本人却没 有任何认知。我从未去查阅有关他的资料,虽然我十几年前就买过他 的画册。他的作品常常出现在拍卖预展上,我曾近距离地观看,我琢 磨不出他的作品有什么高深,但却是那么深深地吸引着我。开始我觉 得他对色彩层次的把握有点像中国的水墨画,轻薄而细腻,但后来又 觉得他的色彩似乎在传达着色彩以外的语言。
直到我的装置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在我母亲和家乡亲友 们的帮助下完成后,我才惊异地发现,这个作品背后的色块呈现那么 像是罗斯科的作品。不可思议,这种巧合激励着我去探究和实践。我 开始着手创作色块作品“R 先生”系列(这是我作品完成后才想到使 用的名字),尽管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想去想这个人,但是他的影响就 在我的周围,那些色块儿的构成总是*离不开他的影子。我愤怒,我 挣扎,我想去超越,却如同抽丝剥茧一般痛苦!绘画已经在 20 世纪死 亡了吧?!我怀疑。
一年多的起伏与跌宕,我在渐渐地试图去理解这些色彩之间的关 系和构成、逐步地进入了“R 先生”的世界。我发现这些色彩就像迷 人的魔,无形无踪影,让人痴迷、陶醉、迷失。
任何游戏都是有危险性的,颜色的游戏也不例外。
我决定不再画“R 先生”系列,就这几张已经足够。这个世界上 不需要另外一个罗斯科,没有人能够超越他,我不能,也不想了。我 不想成为他,也无法成为,我就做我自己,一个能够拥抱阳光和土地 的我。
多年前我就曾经预言了自己,在我出版的《艾在旅途》中我写道:“在 人生的旅途中,我一路采集一路收获,直到有一天我遇到自己的土地, 在那里将有更大的快乐和幸福等待我去耕耘去劳作。”
色彩的记忆回到北京的画室,面对那么多昂贵的丰富的绘画材料,我盘算着 自己该如何把它们用好。我在想自己最喜欢什么色彩,我喜欢蓝色。 蓝色那么深邃,那么清凉,那么自由,有蓝调音乐、蓝领阶层。日本 语“蓝即是爱”。
于是我画蓝色,将各种蓝色叠加在一起,无法自拔,陷入分不清 理还*的境地。
我想到了自己儿时的记忆,我的家乡沈阳,我儿时寒暑假常常去 的新民县,乡村里的苞米地和丰收,土地和金灿灿的太阳,或许那是 属于我的色彩?
于是我背起行装,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土地。如今的乡村已经大 变样,我几乎找不出视觉的记忆。我发现,所有记忆都是有关情绪的。 也就是说,视觉艺术、音乐、诗歌或者文学语言都是在描绘主观情绪 和情感,100% 去呈现现实是另外一件事情。
回到北京,我以记忆中的东北乡村,以大自然的丰收景象、玉米地、 金黄色、太阳、不同阶段的绿色作为基调展开了我的色彩之旅。我欣 喜地发现,原来自己非常善于运用色彩,大胆准确,毫不迟疑。我常 常不自觉地采用明亮的黄色,这些黄色也有不同的层次,由深黄到更 鲜亮的黄,就像太阳和光亮。我在这些色彩前面画超过两个半小时就 会被这些光亮**而昏眩。我夸张地使用这些色彩,把自己的情绪和 情感痛快地表现出来。
在其中一件作品《I LOVE COLOR #6》创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 画到最后,我是关掉画室的灯在傍晚画画,享受着那些颜料和色彩之 间产生的光影。在没有照明的帮助下,透过窗外的自然光线我还在叠 加颜色,很有意思。
展览履历2007年12月 深圳艺术方位艺术展联展“预感”
2008年11月 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个展“ALL ABOUT LOVE”
2009年5月 上海华氏画廊艺术个展“LOVE IN SHANGHAI 2009”
2009年9月 宋庄杰森画廊“落花时节又逢君”
2009年10月 纽约大型综合联展“THE DROP”,由艺术基金2012+在纽约雀喜25街511号举办。
2009年10月 纽约中国广场画廊个展“AI WANT TO LOVE”
2009年10月 纽约中国广场艺术空间中国艺术家联展“CHINA IN CHEALSEA”
2010 年5月 中国(当代)文献展“改造历史”
2011年9月法国艺术收藏机构DSL Collection收藏了艾敬的绘画作品。
2012年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个展“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
2013年6月艾敬雕塑作品“海浪”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6年11月16日,艾敬“LOVE”个展在纽约Marlborough Gallery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