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志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刘广志,男,1923年3月11日 生于北京。地质学家、探矿工程学家。从事探矿工程事业55年,涉足于石油、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钻探、掘进工程,是新中国勘探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了《科学钻探文集》、《金刚石钻探手册》等32册著作。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广志 - 概述

刘广志,地质学家、探矿工程学家。从事探矿工程事业55年,涉足于石油、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钻探、掘进工程,是新中国勘探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奔波于白云鄂博、铜官山、攀枝花等大型矿山,组织多工种综合勘探。他积极倡导人造金刚石小口径钻探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定向钻探、绳索取心钻探、空气钻探、反循环钻探、孔底动力机钻探五大技术,使中国钻探工程技术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创造性地为上海治理地面沉降、钻出松辽盆地**口油井等取得突出成绩。最早倡议开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出版了《科学钻探文集》、《金刚石钻探手册》等著作。

刘广志 - 主要简历

1923年3月11日 生于北京。

1939-1942年 北京第四中学高中毕业。

1942-1947年 国立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矿冶工程系采矿专业毕业,获采矿工程学学士学位。

1947-1949年 任玉门油矿局钻井工程师。

1949-1953年 矿产地质勘探局钻探科科长、中国地质计划指导委员会钻探处工程师。

1953-1969年 地质部探矿工程司主任工程师。

1972-1986年 地质矿产部探矿工程司、探矿工程装备工业公司总工程师。1988年晋升高级工程师(教授);1985年9月至今,受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春地质学院**教授。

1986年8月至今 为地质矿产部科技高级咨询中心顾问。

1995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广志 - 石油勘探

刘广志,1923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教师家庭,幼承家教,勤学苦读,爱国抗日,立志报国。1947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北洋大学)采矿系。毕业后即怀抱工业救国宏旨,西出阳关到玉门油田当工程员。从事石油工程以图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后加入中国***。1949年4月,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受党和人民政府的委托,负责筹建新中国的地质钻探工作部门,他夙兴夜寐,知难而进,带领一批新老工人,于7月在北京门头沟区耿王坟工地上竖起了地质部门解放后**部钻塔,用了3个月的时间钻成了一口500m深的钻孔,10月1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献礼。从那时起,半个多世纪来,他以极大的报国热情,奔波五湖,驰骋九州,献身于石油钻井、地质勘探、水文水井钻探、工程施工钻探事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展大规模综合地质找矿到实现实施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他与广大勘探工程技术工作者一道制订规划、开展科研与技术攻关、组织推动国际交流,为中国勘探工程事业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刘广志献身地质事业55个春秋,是他为新中国勘探工程事业呕心沥*奋斗的55年,他功勋卓著,业绩辉煌,无愧于新中国勘探工程的主要奠基人。

刘广志 - 主要任职

刘广志在1965-1986年间曾任国家科委(地质勘察技术学)学科组成员、地质学学科组成员、探矿工程专业组组长,1982 年至今为国际岩石圈计划(ILP)第四组大陆科学钻探中国代表,1986年至今任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顾问、“超深地质科学钻探”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探矿工程》双月刊编辑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西部探矿工程首席顾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春地质学院探矿工程系**教授等,1991年至今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3年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卷》编辑委员及探矿工程分组主编,1968-1996年历任长江三峡链子崖和黄腊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专家组成员等职。

刘广志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新中国勘探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他不仅是新中国勘探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的见证人,同时又是倡导者、参加者,对每个时期的重大勘探工程技术问题都有明确的阐述,准确地把握了勘探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始终起着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凭借他的科学思维、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在各个发展阶段、各个领域中都做出了特殊的突出功绩。

刘广志 - 科技成就 综合勘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经济恢复时期,刘广志在白云鄂博、白银厂、攀枝花、铜官山等大型矿区组织多工种综合勘探工作,上技术课、抓管理、推广快速钻进规范等,钻探水平迅速提高;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钻探工程六项质量指标”,并根据中国国情,组织制定了中国**部《岩心钻探规程》;60年代,为了提高钻探效率,积极倡导发展小口径金刚石钻探配套技术,经近20年全体职工的努力奋斗,中国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成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人,为中国钻探技术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80年代,组织**研究推广受控定向钻探高新技术,加速了中条山、铜官山等一大批重要矿区急需的深部后备资源的勘探,并将全方位受控定向钻探高新技术用于水溶对接井采卤;80年代中期,由他倡议并担任会议**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国际钻探研讨会,于1985年在中国无锡成功召开,17个国家23名外宾、约百名中国代表出席会议,这是联合国**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一次大型钻探研讨会,这是中国钻探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钻探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

科学钻探

刘广志最早倡导在中国开展大陆科学钻探。早在1979年在北戴河探矿工程学术会上,首次提出了考虑将来在中国开展大陆科学钻探的刍议,并撰写了几十篇关于超深井钻探与深部地质学的文章。其后,为了追踪这门前沿科学的动态,组织收集、翻译、编辑出版了《科学钻探文集》(共8集3卷),约250万字。还出版了《刘广志论科学钻探》一书,以及多次出国(前苏联、德国、日本、加拿大)进行考察交流等活动。由于这些前期思想舆论和奠基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得到了许多地质、物探专家学者的响应与支持,开创了地质学向深部地球研究的先河,为1991 年地矿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立项;为1995年地矿部开始申报国家重大科学项目;为1997年国家科技**小组批准列为“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先行研究、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主导的作用。他积极倡导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实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及与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用10年时间,这个号称伸入地球望远镜的5000米深钻孔终于在2001年8月4日在江苏省东海县正式开工。

回灌注水

在水文水井钻探方面,刘广志1960年在上海地面沉降研讨会上,他根据油田采油出现地面沉降的科学分析,指出上海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土层压密造成的,提出了边采边向含水层回灌注水的建议,协助上海市地质局设计施工了全国**批高精度基岩标、分层标监测孔,以及在不同地区应用动压或静压回灌注水法、“夏注冬用”等,10年实践,使上海自20 世纪20年代开始的地面沉降逐渐得到控制。90年代后,这一“模式”已被全国许多大城市所采用。他创造性地倡导与**了在内陆干旱缺水地区采用空气钻探新技术,支援老少边穷地区,促进西部水资源开发步伐。

刘广志 - 勘探成就

在工程施工方面,20世纪80年代,队伍面临改革,刘广志提出“面向市政、面向江河湖海、面向海外”扩展服务领域的意见。1983年他抓住了广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施工灌注桩的经验,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矿系统**次大口径基础桩现场交流会。90年代初,他再一次主持了地矿部上海工程施工钻探经验交流会,还多次到无锡、苏州、宁波等地施工技术培训班讲课,为扩大服务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刘广志数十年如一日,博学勤奋,知识渊博,科学态度严谨,技术上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他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中青年时代乘坐公交车途中也要执卷细读,还摸索出一个高效读书方法:新书到手,先看提要、序言、前言,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新的理论、重点内容“细嚼慢咽”,吸收其精华。在工作中,他勤于记笔记约百册,善于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博览中国外书籍、文献、杂志,掌握科技发展动态。55年来,他笔耕不辍,先后撰写和编著专著20余册,其中《金刚石钻探手册》(中、英文版)获中国外好评,并获地质矿产部部级一等奖;《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史》弘扬古代文明,并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发表论文150余篇,在中国外都有深远影响。他十分重视专业杂志、探工学会、科技情报以及创建探矿工程学等工作,他不仅参与创建工作,还长期担任主任等实职,并积极参加各项重要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勘探工程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的健康发展。

刘广志有着正直豪爽、光明磊落、爱国敬业、疾恶如仇的优良品德;有着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风正派,科学道德高尚;有着学而不厌、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有着严于律己、诲人不倦、助人为乐、平易近人、关心年轻一代成长的优良作风。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著功绩,将激励广大勘探工程工作者在向“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进军中,奋发向上、求实创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为21世纪中国的经济繁荣与振兴作出新贡献。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