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琨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高锟:华人物理学家,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名得奖者之一。,

中国香港科学家高琨(Charles K. Kao)

高锟一九三三年出生于上海,住在法租界。高教授的父亲是律师,家境还算富裕,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炸。幸好没有伤及途人。 一九四四年,随父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还未有电机工程系,他只好远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做工程师,后被聘为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同时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九六五年毕业。从一九六三年开始,高锟就著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设想利用一种玻璃纤维传送激光脉冲以代替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通讯方法。一九六六年高锟教授发表了利用极高纯度的玻璃作为媒介,传送光波,作为通讯之用的基础理论。 1987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退休,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9年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 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之分享该项奖的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是 博伊尔(Willard S. Boyle)和乔治-E-史密斯(George E. Smith)。科学家高琨将获得一半的奖金,博伊尔和乔治-E-史密斯将分享剩下的一半奖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