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达芬奇(意大利文: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是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项领域博学者,其同时是建筑师、解剖学者、艺术家、工程师、数学家、发明家,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而且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 - 简介

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思是文西城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 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期的著名美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1452年4月15日生于托斯卡纳的芬奇附近。他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 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驰名。他的艺术成就奠基于他在光学、力学、数学和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达芬奇以博学多才著称,在数学、力学、天文学、光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学、地质学、气象学,以及机械设计、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或发明。

达芬奇 - 生平 少年时期

达・芬奇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感到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当时,皮埃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这妖怪长着火球般的眼睛,张着*盆大口,鼻孔中喷出火焰和*气,样子十分的**。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怪物,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请您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皮埃罗从此确信儿子有 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

委罗基奥的画舫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实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科学家,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束――对生活之不可知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

科学巨匠

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

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著作。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象《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 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达芬奇 - 生活 达芬奇始终保持秘密。并宣称其厌恶肉体关系,曾说“与生儿育女有关的任何事令人厌恶,人若没有美好面孔以及美感素质将会早亡”。根据后来佛洛依德分析艺术家时的解释,达芬奇是性冷淡者。 性认知

1476年,达芬奇还在韦罗基奥门下时,被匿名指控与一名叫作雅客布・沙特瑞里的17岁模特儿发生**行为,而这名模特儿还是当时已知有越轨性行为的案例。经过2个月的调查后宣告无罪,虽然表面上看来没有任何目击证人出庭,但是也有人宣称那是由于达芬奇父亲受人敬重的社会地位所致。在那之后,达芬奇和关系人等一直在佛罗伦斯值夜官的监视下度日。值夜官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执法机关,负责取缔**等非法行为,这些案件都保留在当时行政官(Podestà)和值夜官的法律文献中。 达芬奇被指控有恋童癖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主题直到16世纪。在《梦之书》(Il Libro dei Sogni)中有一段关于《断袖之恋》(l’amore masculino)的虚构对话,由同一时代的艺术评论家兼理论家吉安・保罗・洛马奏所写,书中出现的主角达芬奇说:“可知男性之爱仅是道德的产物,一起以不同的友情加入男人中,就从幼年进入男人的爱中,如同更多健壮的朋友一样。”在这段对话中,对谈者向达芬奇打听他与助手沙莱(il Salaino)的关系,“你在那个佛罗伦斯之爱背后玩游戏吗?”达芬奇回答:“可真多次呀!在我心里他可是一个漂亮年轻人,尤其他才15岁。”画者佚名(1495)吉安・贾可蒙・卡坡蒂・达奥伦诺(Gian Giao Caprotti da Oreno)绰号沙莱(Salai)或依尔・沙莱诺(il Salaino),被乔尔乔・瓦萨里描述为一位“达芬奇所陶醉的细卷发优美青年”。西元1490年10岁的沙莱方进入达芬奇家。但是关系并不好,从一年后达芬奇为沙莱作了一个行为不端纪录,说他是“小偷、*子、顽固且贪吃”可知。“小恶魔”至少有5次偷走金钱及值钱的东西,并将钱花在服饰及24双鞋中。然而过了30年,沙莱仍旧是达芬奇的同伴、仆人兼助手。在两人相识的初几年于达芬奇的笔记中也有卷发俊男图。 在维多利亚女皇的收藏中,有一件1518年所作的**画作《印加魅地天使》(The Incarnate Angel)后面也出现沙莱的名字。达芬奇依据沙莱的外观所绘的主要作品《施洗者圣约翰》看起来有趣诙谐且袒胸露肩,也受到评论家如马丁・肯普(Martin Kemp)及詹姆士・沙士罗(James Saslow)批评为一幅灌输同性恋思想的画作。在《亚特兰堤斯抄本》(Atlantic Codex)书背所发现的**作品描述沙莱两腿背后有**队伍行军。达芬奇的**画作也包括男女交媾图,但是在他死后被一位神父发现并且破坏掉。 西元1506年,达芬奇遇到一位伦巴底贵族的15岁儿子法兰西斯科・梅尔立伯爵(Count Francesco Melzi)。梅尔立曾在信中提到对达芬奇的感觉直陈是“深情且至热的爱”。沙莱事实上也接受梅尔立存在,而且他们3个还在意大利旅行。梅尔立也变成达芬奇的学徒及同伴,甚至是达芬奇最偏爱的学生。 虽然沙莱称之为达芬奇的“学徒”(pupil),但是他的作品艺术性却受到争议。西元1515年,沙莱曾以安得瑞亚・沙莱(Andrea Salai)为名为乔康达夫人(Lisa del Gioconda)画作*体肖像,即《蒙娜・瓦娜》(Monna Vanna)。与达芬奇遗赠给沙莱一幅同样为乔康达夫人所绘的肖像画《蒙娜丽莎》比较相形失色,当这幅画在沙莱手中已价值20万法朗。 达芬奇在佛罗伦斯的日子维持**师徒制以及纵情**的关系。除此之外,达芬奇还有许多在不同领域著名或者影响历史的朋友。包括在西元1502至1503年任职于凯萨・波吉耳之下而结识席撒。在这时间,也认识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后来变成好友。此外,也包括了法兰西那斯・贾弗黎尔斯(Franchinus Gaffurius)及伊莎贝拉・黛丝恬(Isabella d’Este),这两位带达芬奇来到曼切华,而达芬奇也为他们画肖像。

同性恋**

“**者”的指控是达・芬奇一生的隐痛。1476年,他被控与17岁的男模特****,在两次听证会后,这案子因为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这次审判无疑给达・芬奇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之后的岁月里,他竭尽所能保护自己的私生活,甚至用倒写法隐藏真实思想。所以,一切关于他是同性恋的猜想都停留在捕风捉影的阶段。 但不论如何,这仍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历史学家指出达芬奇倾向于男性,他一生从未与任何女人有过亲密关系,他的画作也证明了他对男性美的迷恋。他的素描基本上只针对男性*体,对性器官的描绘尤其引人注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很少画到女人脖子以下的部分,即便画了,性器官也非常模糊甚至扭曲。 另外,达・芬奇笔记本里的许多注释暗示了他与男学生GianGiaode’Caprotti的暧昧关系,据说这关系持续了20年。达・芬奇去世前不久完成的画作《施洗圣约翰》美丽却妖冶,画中那男女莫辨的圣约翰原型就是Caprotti。 1910年,弗洛伊德利用达・芬奇的笔记作为原材料对其性取向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达・芬奇将他的**表达在作品中,许多未完成的作品便是一种性挫败的象征。

素食主义

从达芬奇的作品和早期传记可以明白他是一位刚正不阿的人。也因尊重生命让他成为一位素食者。尤其当他考虑将乳牛挤奶这件事视为偷窃时,“全素”这个词刚好适用于他。在“**区别在于奶酪制造”标题下,达芬奇回复“将不给予幼儿牛奶”。乔尔乔・瓦萨里记录一件达芬奇逸事,当达芬奇还是青年时,经常在佛罗伦斯购买笼中鸟去释放。他也是一位备受尊崇的审美鉴赏家,特别是露天舞台创作。达芬奇应该是在青年时接受素食主义并终此一生。

指纹

2006年12月,人类学家宣布已重建达芬奇左手食指指纹。根据达芬奇的母亲是从君士坦丁堡来的奴隶,从60%***人口鉴定出一个特征。人类学家预期可以证实达芬奇日常生活作息的细节。

睡眠

达芬奇遵行一种不寻常的多相睡眠(Polyphasic sleep;Da Vinci sleep;Uberman sleep)管理,以额外频繁的打盹减少睡眠时间。

画坛泰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1.5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前几年,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参照达・芬奇的方法,对一位航海运动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睡眠试验。经测试,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均完好无损。这说明达・芬奇睡眠法不仅能满足机体代偿功能的需要,而且还预示着利用人体生理潜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在20年前,一位画家就这一方法进行了亲身试验,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可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时睡眠上来。谈及个中原因,画家不无幽默地承认自己并非天才,更不知道这些多出来的时间该如何打发?

达芬奇 - 创作 早期创作

当他在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站在**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据传,韦罗基奥为此不再作画.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构图虽没有创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绘却已注意到了空气氛围的表 现。这表明他一开始就致力于解决写实与典型加工的辩证关系。稍后创作的《吉内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年创作的《博士来拜》(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该画虽由于他动身去米兰而没有完成,但从原稿上可以看出其构图和形象塑造所显示的艺术创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由圣母婴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构图,按精确的透视法画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群等背景,说明他已不再从叙事的角度简单地罗列有关人物,而是对传统的题材进行彻底的改造。他所采用的色调幽暗的画法,使人物形象从影中突出,突破了传统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盛期创作

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画及山岩间花草*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尤其,这幅画,达芬奇在很久以后,又创作了一幅,虽布局并无多大变换,但人物的动作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变化.应该算是对**幅>的更正.现藏于英国.《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

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独立于画面**,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手势、表情,分别表现出惊*、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1503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厅绘制壁画(因再次去米兰而始终未完成),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这是两幅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作基础。

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5000多件笔记和未完稿的《画论》中,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达・芬奇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列奥纳多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父亲安东尼奥律师认识到儿子的绘画才能,决定送他进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工作室学习。在那里,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芬奇在委罗基奥工作室曾经研究过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发现了明暗渐进画法。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度过了6个年头,成长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人类智慧的典范。芬奇在佛罗伦萨是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他一心想要把他的艺术和智慧带进现实世界,光彩照人。他在31岁那年写信给米兰大公鲁多维柯・斯弗查,在信中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才能,最后他还表示可为大公的父亲塑造一座骑马像,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41岁时完成这一巨作的土制塑像,因没有足够的铜铸造而使巨作终未完成,1499年法军入侵时被毁,否则将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大公对他的天才和辛勤劳动酬谢不是金币,而是金言玉语,这使芬奇十分不安,大公为了安慰他,请他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幅画,这就是《最后的晚餐》。如果说《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那么芬奇在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蒙娜丽莎》则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瓦萨利认为这种明暗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芬奇的一生始终在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满意足。15世纪意大利的科学与理智、美的追求与创造,由于达・芬奇而登峰造极。可是**的才能到了晚年并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教皇的冷漠使他十分伤心。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重新占领米兰时,邀请**赴法国定居克鲁堡,应聘为宫廷画家。**1519年客死异国,终年67岁。他的学生佛朗西斯柯・穆埃基说:“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了。”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莱奥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溢美之词。

达芬奇 - 作品 代表性作品

《**受洗》(The Bapti** of Christ;1472�C1475) �C 意大利,佛罗伦斯,乌菲兹美术馆 (Uffizi;此画来自维罗吉欧工作室(Verrocchio),画作的左侧天使是达芬奇最早的遗世画作)

《受胎告知》,作于1475年―1480年,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斯乌菲齐美术馆

《吉内薇拉・班琪》(Ginevra de’ Benci;c. 1475) �C 美国,华盛顿,国家艺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柏诺瓦的圣母》(The Benois Madonna;1478�C1480) �C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

《持康乃馨的圣母》(The Virgin with Flowers;1478�C1481) �C 德国,慕尼黑,古代美术馆(Alte Pinakothek)

《三博士来朝》(Adoration of the Magi;1481) �C 意大利,佛罗伦斯,乌菲齐美术馆

《岩间圣母》,作于1483年―1486年,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抱银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1488�C90) �C 波兰,克拉格(Kraków),札托里斯基博物馆(Czartoryski Museum)

《音乐家肖像》(Portrait of a Musician;c. 1490) �C 意大利,米兰,安波罗修美术馆(Pinacoteca Ambrosiana)

《哺乳圣母》(Madonna Litta;1490�C91) �C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拉・蓓儿・菲罗奈瑞》(La belle Ferronière;1495�C1498) �C 法国,巴黎,卢浮宫 ― 是否由达芬奇所绘仍存有争议

《最后的晚餐》,作于1498年,现藏于意大利米兰葛拉吉埃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 and St. John the Baptist;c. 1499�C1500) �C 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纺车边的圣母》(Madonna of the Yarnwinder;1501) 原作已佚失

《蒙娜丽莎》,作于1503年―1505年/1507年,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岩间圣母》,作于1508年,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莉妲和天鹅》(Leda and the Swan;1508) - (仅**画留存 ― 最好的临摹画在意大利,罗马,波基西艺廊(Galleria Borghese)

《圣母子与圣安妮》(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Anne;c. 1510) �C 法国,巴黎,卢浮宫

《施洗者圣约翰 (达芬奇)》,作于约1514年,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巴卡斯》(Bacchus或St. John in the Wilderness;1515) �C 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廊

达芬奇 - 成就

达・芬奇15岁开始在画家A.del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绘画风格逐渐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国,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还从事其他艺术和科学活动。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则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和《蒙娜丽莎》,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1507年再去米兰,并服务于法国宫廷。1513年移居罗马,1516年又到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天文 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物理 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破坏力。”

医学 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人。他发现了*液的功能,认为*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他说*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废物带走。达・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英国的威廉.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芬奇的这些生理学成果。 建筑 在建筑方面,达・芬奇表现出卓越的才华。他设计过桥梁、教堂、圆屋顶建筑和城市下水道。在城市街道设计中,他将车马道和人行道分开;设计城市建筑时,具体规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米兰的护城河就是他设计和建造的。 水利工程 达・芬奇对水利学的研究比意大利的学者克斯铁列早一个世纪。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他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了米兰至帕维亚的运河灌溉工程。由他经手建造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便利了农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军事和机械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

地质学 达・芬奇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这个思想与300年后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的发现颇为近似。并且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他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达・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每一部门,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发展的学者。但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直升机之祖 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开创人类飞行的历史。 “如果他当初发表了他的著作的话,科学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猜测这种情况对人类的学术与社会的进步,当然是毫无用处的,但是我们可以万无一失地说,如果真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人类的学术和社会的演变一定都会大不相同,”科学史家丹皮尔津津乐道的这位科学巨人正是达・芬奇。 事实上,达・芬奇时代的人们也与前人一样,有着飞行的梦想。在佛罗伦萨呆了一段时间后,达・芬奇又来到米兰。1483至1486年期间,达・芬奇绘制了一幅飞行器草图。 在达・芬奇的设想中,这是一种依靠飞行员自身提供动力来驱动的飞行器。这位天才称自己的设计为“扑翼飞机”,达・芬奇让自己的飞机同时具备了推动力和提升力。 让我们姑且根据达・芬奇画的草图来还原出这架飞机。飞机的外形由木头、帆布等当时的材料制成,在飞行器两侧是一双膜状的翅膀,结构和形状酷似蝙蝠或翼龙,这双翅膀展翼可以达到11米。飞行员背负着这个巨大的飞行器,通过不停地踩动一个动力滑轮来驱动,而这个推动力又通过手摇曲轴得到放大,同时向提升装置提供动力。 设计出这款飞机时,达・芬奇心中一直有个理念:只要力量足够就可以飞行。看来,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早在莱特兄弟之前就有可能开创人类飞行的历史。事实上,这个最早的飞行器的机械设计十分完美,但是,由于人自身所提供的动力和飞行器本身的自重相比不成比例,是无法实际应用的。事实上,达・芬奇称自己的发明也是提供一个直升动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飞机。直到今天,人们还将达・芬奇的设计视为直升机的先祖。 设计出初级机器人 达・芬奇还设计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脏修复手术。

达・芬奇曾自称自己没有受过书本教育,大自然才是他真正的老师。而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不遗余力地履行着。为了认识人类自身,达・芬奇亲自解剖了几十具*体,对人体骨骼、肌肉、关节以及内脏器官进行了精确了解和绘制。 在多次解剖后,达・芬奇发现了*液对人体所起到的新陈代谢作用,*液把营养带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又把废物从各部分带走。在具体的解剖观察中,达・芬奇发现了心脏由4个腔组成并画出了心脏瓣膜图。 事实上,当年达・芬奇连人体循环系统工作机理的一点概念都没有。更为神奇的是,2005年,一名英国外科医生还利用达・芬奇设计的方法做心脏修复手术。 不过,解剖学的研究在当时并没有给达・芬奇带来声誉,而是遭到了无数的诽谤。不过,就是对人体的这种深入了解,达・芬奇在手稿中甚至绘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款人形机器人。 达・芬奇赋予了这个机器人以木头、皮革和金属的外壳。而如何让机器人动起来,才是让达・芬奇大伤脑筋的。在达・芬奇的构想中,他想到了用下部的齿轮作为驱动装置。由此通过两个机械杆的齿轮再与胸部的一个圆盘齿轮咬合,机器人的胳膊就可以挥舞,坐或者站立。更绝的是,再通过一个传动杆与头部相连,头部就可以转动甚至可以开合下颌。而一旦配备了自动鼓装置后,这个机器人甚至还可以发出声音。 原来,5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机器人的雏形。 点燃现代汽车发明灵感之火的正是这辆“达・芬奇汽车”。 最酷的事实是达・芬奇长达7000多页的手稿(现存约5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他就是一位现代世界的预言家,而他的手稿页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真正百科全书。 很早,达・芬奇就对当时的四轮马车不满。在他的科学世界中,早就有了汽车的影子。事实上,点燃现代汽车发明灵感之火的正是这辆“达・芬奇汽车”。 既然是汽车就要考虑动力问题,达・芬奇在汽车中部安装了两根弹簧以解决这个问题。人力转动车的后轮使得各个齿轮相互咬合,弹簧绷紧就产生了力,再通过杠杆作用将力传递到轮子上。 那么怎么控制车速呢?达・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车身上安装了一个圆盘装置,圆盘表面设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块,和每个轮子连接的铁杆另一端与圆盘相接,这就是用于控制车速的装置。圆盘扇放置的木块数量越多,与铁杆之间的摩擦就会越大,阻力也越大,轮子的运转速度越慢,行驶的距离越长。 当然,达・芬奇也想到了刹车装置。位于齿轮之间有一个木块,拉动绳索将木块卡在齿轮之间,车就可以停止。不过,这辆汽车不能载人,因为仅靠弹簧的动力根本无法行驶很长的距离。 同时,达・芬奇还将弹簧巧妙地运用在了钟表设计上。后来大型钟表采用的原理,就是出自达・芬奇的设想。只是在这个设想中,弹簧的弹力被物体的重力所代替,物体向下的重力通过众多齿轮咬合作用被均匀传递,钟表便得以保持匀速运动。 此外,挖河机、潜水机、起重机、照相机、加热机、温度计……达・芬奇曾有过无数的发明设计。而这些发明足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 对机械世界痴迷不已

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纺织物扩张器……达・芬奇将他无数的奇思妙想呈现在世人面前。故事的开头不得不说起达・芬奇初到佛罗伦萨学画的经历。事实上,这段经历开启了艺术家达・芬奇的大门,也开启了科学家达・芬奇的大门。 1460年,达・芬奇随父亲来到佛罗伦萨,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同时开始学画。学画的达・芬奇参与安装佛罗伦萨圣母玛丽亚大教堂穹顶灯塔上巨型铜球,由此接触并感受到了各式各样机械系统的神奇。 佛罗伦萨圣母玛丽亚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达・芬奇在安装穹顶灯塔上巨型铜球时,亲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机等机械装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由此,布鲁内莱斯基的机械系统设计理念对达・芬奇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一批“锡耶纳工程师”对达・芬奇的科学世界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锡耶纳的工程师们设计的一种外形像船的河道淤泥挖掘机,用来清除浅水狂口的沙砾和淤泥,还有一种能够提高装载量又加快行驶速度的桨叶船,这些锡耶纳工程师的发明,让达・芬奇对机械的魔力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从此,达・芬奇对机械世界痴迷不已。 艺术** 说到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课题: 1、解决了纪念性**圆屋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

2、完成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课题;

3、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 文艺复兴精神的代表 达・芬奇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达・芬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达芬奇 - 大事记

1452年4月15日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芬奇与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进入韦罗基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13~14岁)

1473年创作《圣告图》

1482年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岁)

1483年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岁)

1495年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岁)

1502~03年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岁)

1516年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岁)

1519年5月2日去世于安伯瓦兹(67岁)

达芬奇 - 名言

1、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2、有天资的人,当他们工作得最少的时候,实际上是他们工作得最多的时候。因为他们是在构思,并把想法酝酿成熟,这些想法随后就通过他们的手表达出来。

3、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4、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才不至于空虚。

5、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他理亏,只当没听见。若他是一个你所敬重的人,那么可以通讨论提出他不正确的地方。

6、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

7、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8、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

9、水若停滞即失其纯洁,心不活动精气立消。

10、没有实践,是不会有任何真理的。

11、一生没有虚过,可以愉快地死,如同一天没有虚过,可以安眠!

12、假如你有两块面包,请你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

达芬奇 - 轶事 画蛋

达・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他画的小编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佛罗基阿的画坊当学徒。 达・芬奇来到画坊以后,老师佛罗基阿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教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教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画像

意大利绘画**达・芬奇的素描精品。他的素描作品的艺术水平已达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 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完成《**受洗》

达・芬奇:**受洗关于《**受洗》的创作,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原来韦罗基奥受圣萨尔宾诺教堂的委托绘制《**受洗》,全画的人物虽已画完,但是还剩下背景没有画,根据规定本应在一年前完成任务,因此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韦罗基奥心须在复活节前交画,否则受罚。这时离复活节仅七天了,可是韦罗基奥又不愿敷衍了事,他决定带着达・芬奇去希莫尼湖写生,然后再画背景。不料途中遇*雨,韦罗基奥受寒感冒,高烧不止。 由于任务紧迫,韦罗基奥只好命自己得意的门生达・芬奇来画背景。达・芬奇写生完毕,赶回佛罗伦萨,反复琢磨体会老师的创作意图,模仿老师的画风,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全画。第二天早晨,当达・芬奇揭开画布时,他惊呆了。 原来,老师以达・芬奇作模特儿画的那个手捧圣衣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的师兄们刮掉了。他感到事态非常严重,时间又紧迫,他下定决心,不辜负老师的委托,为了维护老师的荣誉,他当机立断,自己动手来补画这个天使。他找出老师原来的画稿,以自己为模特儿,对着镜子,重画捧衣天使。韦罗基奥康复归来,看到《**受洗》时,激动万分,他伸出双手紧紧抱住达・芬奇的肩膀兴奋地说:“它是如此的完美,看来我以后只能去拿雕刻刀了。”从此达・芬奇声名鹊起,成为佛罗伦萨有名的画家了。

达芬奇 - 信仰

达芬奇信仰正统**教或者异教是一个广泛推测的主题。许多密谋理论家相信达芬奇“感染”了约翰耐德(Johannite)异教,将施洗者圣约翰视作真的**而非耶稣**。这个主题也是近来许多畅销书的创意来源。

达芬奇 - 文化刻画

达芬奇的天才与遗产风迷许多在他之后的作者和学者,因而可以在文化与著作中发现许多“达芬奇传说”的例子。截至西元2006年,最著名的例子当属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2003),故事情节中的达芬奇曾参与秘密组织──锡安会,而兴起了一股“解谜”热潮。

达芬奇 - 手稿

达・芬奇生前留下大批未经整理的用左手反写的手稿,难于解读。只有到十七世纪中叶,才有学者整理小部分达・芬奇手稿。达・芬奇的主要手稿丢失了二百多年,直到1817年才重见天日,但已被毁坏严重。

达・芬奇手稿分几大类:

《绘画论》1817年从乌尔宾诺图书馆发现经达・芬奇**梅尔兹整理的绘画论手稿。

论雕刻

论建筑。包括教堂草图,拱型结构分析论生理。

论人的生死、记忆、智力和欲望论解剖学论动物学论天文。

论地球、太阳和行星。论地理。

论地下水,地质学,意大利运河,法国的道路,论开矿。

论哲学

小故事

书信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和科学**,1928年在他的故乡成立了“莱昂纳多・达・芬奇博物馆”,之后又成立了“芬奇的莱奥纳多博物馆”(MuseoLeonardianodiVinci,位于芬齐市ContiGuidi古堡。)在米兰的科学技术博物馆(MuseoNazionaledellaScienzaedellaTecnica,地址为ViaS.Vittore21)中也有莱奥纳多达芬奇的专题介绍。

达芬奇的手稿运用了很奇怪的写法,虽从表面来看与普通的意大利文并无区别.但仔细看来,却一个字也不认识.在年老的时候,达芬奇曾经告诉他身边很忠实的一个徒弟具体的读法。他说:“只要把手稿对着太阳反过来读就可以了。”这个徒弟知道了以后,对老师的做法惊叹不已.单达芬奇告诉他不要声张。这个徒弟果然忠诚,并没有告诉别人。可这个徒弟虽然忠诚,却能力平平,只整理出了一本,而且还是在他死后出版。不仅如此,晚期还变的十分不完整。

达芬奇 - 达芬奇密码

2011年3月,梵蒂冈对外披露,他们的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中发现了真正的“达・芬奇密码”。预言地球将在4006年于一场大洪水中毁灭。 这项研究是由研究人员萨宾娜・斯福尔扎・加里特兹亚做出的。她曾经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研究过达・芬奇的手稿,2011年正在梵蒂冈档案室工作。加里特兹亚指出,这个密码就掩藏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背后那扇半月形的窗户上,那里面隐藏着一个关于“数学和占星术”的密码。这个密码是用黄道12宫星座和拉丁文中代表一天24小时的24个字母做出的。加里特兹亚目前正在撰写一份更加详细的报告以说明自己破解“达・芬奇密码”的详细论证过程。但是她现在可以告诉世人达・芬奇做出的那个预言:4006年3月21日,将会有一场“全球大洪水”降临人间,而同年的11月1日将是人类“最后的晚餐”,末日会在那天降临。但达・芬奇认为这场毁灭性的灾难同时也将是“人类的新开始”。 “可以肯定的是,‘达・芬奇密码’是真的存在的,但并不像那本畅销书里描述的那样。”加里特兹亚说。她指出,达・芬奇不但是一位艺术家,也是一位涉猎极其广泛的科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生活在“艰难时代”的虔诚信徒。而这正是他把人类灭亡的“密码”隐藏起来的原因。

有些时候,达・芬奇真的很像先知*****。他的不少作品都好像预言了现在甚至更远的未来。在他的笔记本里,也可以找到一些谜样的话语,不知道到底是双关语还是玩笑。比如:“世间将会出现这样的生物,他们永无止息地互相攻*,每一方都有巨大的损失和频繁的死亡……神灵,你为什么不打开那些进入你峡谷和山洞的深深裂缝吞没他们,为什么不向他们展示你温情的那一面,而是像魔鬼那样的冷酷与**?” 关于这个预言,有学者解读说,达・芬奇在暗示“人性中的**”将会让人类自取灭亡。而最能体现达・芬奇这一思想的是他神秘的作品《安吉里之战》(BattleofAnghiari)。有的学者认为《安吉里之战》当中透露出达・芬奇的另外一个预言:人类终将毁灭于自身的*力。而这个主题恰恰与他曾经在自己的笔记本中作出的预言相吻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