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尚长荣先生是著名京剧艺术**尚小云之子,作为当今京剧舞台**花脸名家,他没有一点架子,谈话中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传达出平和的心态,使空气一下亲切起来。他说,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就是: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 尚长荣 - 个人简介

尚长荣,1940年生,原名尚叔欣。祖籍河北南宫,生于北京。“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5岁开始登台演出。10岁正式拜师学京剧花脸,师从候喜瑞、陈富瑞、苏连汉诸位名净。缘于师调及严父督导,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尚长荣艺术视野开阔,不囿于门户之见。因此在表演艺术上博采前辈名家之众长。学《草桥关》、《铡美案》、《御果园》、《锁五龙》、《芦花荡》、《丁甲山》等戏,边学边演出。1956年开始主演《姚刚》、《敬德装疯》、《黑旋风李逵》、《将相和》等戏。1959年随父尚小云调到陕西省京剧团当演员。同年参加陕西省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扮演《山河泪》中的熊廷弼,获表演奖。其后,又拜侯喜瑞为师,得其真传《盗御马》、《取洛阳》等戏。90年代初,应邀到上海主演新编历史剧《曹*与杨修》,扮演曹*,唱做俱佳,该剧走红,尚长荣享誉大江南北并正式调往上海京剧院。之后,他又排演了《牛皋招亲》、《莽张飞》、《姚期》等戏。

尚长荣 - 艺术风格

尚长荣艺术视野开阔,不囿于门户之见。因此在表演艺术上博采前辈名家之众长。他掌握传统技艺又不为传统技艺束缚,而是凭借其艺术感悟力,立意高远地追求“性格化”的表演艺术。在创作人物时力求做到“内重、外准”。他勤奋好学,功力深厚,积极进取,坚持走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兼优并举的路子,突出了唱做结合、歌舞结合,走出了一条将“架子花脸铜锤唱”与“铜锤花脸架子功”相结合的道路。所塑造的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表演唱念并举,张弛有度,**四溢。尚长荣是活跃于当今京剧舞台上的最具创作力的京剧艺术家,他具有强烈的追寻京剧艺术当代文化底蕴的自觉意识。在舞台实践中,尚长荣探索人生、激活传统,富有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他在唱念的音量、音色上,高低收放、粗细刚柔上,都比传统的规范反差大得多;他在做工身段上,于注意工架的洗练、凝重、边式的同时又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在体验与表现、程式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等等的对立统一上,运用自如。评论界认为,尚长荣在当代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尚长荣 - 艺术人生

戏剧世家的“娃娃生”

尚长荣原籍河北省南宫县,远祖是清初"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他的曾祖父尚志铨曾任清远县令,到祖父尚元照这一代时,尚家已家道败落,尚元照在京城某王府里充当"采买"养家糊口。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是独创了"尚派"旦角艺术流派的**。尚家在上世纪中叶成为中国有名的梨园世家,除尚长荣的父亲尚小云**外,他的大哥尚长春是武生艺术家,二哥尚长麟继承父亲的"尚派"成为旦角艺术家,他的叔叔尚富霞也是京剧名家。1940年7月15日夜半时分,一个大胖男孩在老北平宣武门外椿树二条一号的院落里诞生,他便是尚长荣。当时,尚小云正领着荣春社的科班学生在前门中和戏院演戏,由于忙,没顾上事先给孩子取上名字,因正在大伏天,家里人便按"大伏"的谐音给孩子取了个奶名叫大福。

由于这一年尚小云已年届四十,又是在第二子尚长麟生下8年之后,才又得了这个老疙瘩儿子,因此,他对尚长荣就特别疼爱。那时,尚家作为梨园名门,家大业大,但是,尚小云对孩子的教育却很严格,尚长荣与他的两位哥哥一样,从小就养成了刻苦俭朴的品格。

在梨园界,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无不经历过千辛万苦。深知学艺、成名之难的尚小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走他的路,常常在家里的饭桌上对孩子们说:"在这一亩三分地(指舞台)上吃饭是很不容易的!"他想把幼子培养成为学问家,不让他学戏。尚长荣6岁时,尚小云在家里办私塾,请了一位老学究教他读书。但由于这种死读书非常窒息人,尚长荣向往着能到洋学堂和别的孩子一起念书、唱歌跳舞。一年后,他随父亲到了天津,终于进了一家名叫燕达的小学就读,但只有一年多,他又随父亲回到北平。这时,北平迎来了解放。1950年,尚家已搬到旧刑部街居住,父亲又给尚长荣请来了一位古文功底很深的老师吴荣唐。这位唇上留着小胡子、手执司迪克的私塾先生,虽然人长得很严肃,但书教得很活,读《论语》时不仅领着尚长荣朗读课文,而且还讲解字句的含义,并引申出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吴荣唐带来一幅字,上书"竹本我师",笔力遒劲,他让尚长荣恭恭敬敬地一气临摹了4幅,然后开始评说尚长荣笔法的优缺点,最后说道:"我平生爱竹、画竹、写竹,这是因为,竹子不畏严寒,永远保持自己的坚毅品格。你要以竹为师,像它那样傲雪凌寒,这样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段话,给尚长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尚长荣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每当父亲带着荣春社的人演戏时,母亲王蕊芳便会带着他去观看演出。荣春社的小学员们在家里练功排戏,他更是天天看到。这样耳濡目染,在尚长荣幼小的心灵中,艺术的种子便渐渐开始发芽。早在尚长荣5岁时,有一天尚小云从外边回到家,保姆来向他**说:"大福这几天中邪了,连吃喝也没心思,现在正在厨房后头一个人疯呢。"尚小云悄悄跑去一看,发现儿子正学着《四郎探母》中杨宗保的腔调,奶声奶气地在念台词:"俺,杨宗保,奉了父帅将令,巡营哨。众将官,听我号令!"尚小云看了很高兴,禁不住吆喝了一声"好小子。"那一年年底,荣春社决定在阴历腊月二十五日到三庆戏院演出封箱戏《四郎探母》,要找个演小杨宗保的演员,大家正估计着谁能来演这个角儿时,尚小云对五弟尚富霞说:"让大福上吧。"尚富霞有点迟疑:"他……行吗?"尚小云说:"我见过他背地里自个儿练过,行。"吃饭时,尚小云问儿子:"你敢不敢上台唱戏?"尚长荣停住筷子:"爸,是真的还是假的?"尚小云说:"你要敢,就是真的。"尚长荣便说:"要是真的,我就敢!"尚小云乐了,说:"好儿子,你上台不能使性子。"尚长荣说:"不会。"推开碗,连饭也不吃,起身就往外跑,说:"爸,娘,我找师哥们对台词儿去。"

到了那一天,尚长荣很早就起了床,保姆问他早饭想吃点啥,他便说:"别打岔,我正背词儿。"穿鞋袜时也没心思,老琢磨着戏里的台词。到了下午,化妆师帮尚长荣穿上新做的箭衣、小马褂,给他戴一顶"小珠子头",腰下挂一口宝剑,右手拿一根小马鞭,全副戎装,俨然一位小英雄。这天是尚小云亲自压阵饰演铁镜公主,前面"坐宫"、"盗令"、"出关"一场接一场很顺利。轮到尚长荣的杨宗保出场,嘿,八个一式"红大铠"的大个龙套给他保着驾,他一句西皮摇板:"迈步且把宝帐进,见了父帅说分明。"一本正经的大奶嗓,有板有眼,顿时引得全场一片喝彩声。当台上的戏演到杨宗保进帐参见,杨四郎呼唤杨宗保"一旁坐下"时,尚长荣因为个子小,挨不着椅子,只好由检场师傅把他抱上椅子,这样两只脚便荡在半空中,更加天真可爱。戏散后,许多观众忘不了这个5岁的"娃娃生"。事后,父亲给了他一瓶冰橘子汁作为奖品。

四番拜师,终成正果

1950年,已经长成大孩子的尚长荣,处处透出外秀内刚的气质。那时,尚小云京剧团有位武功教师叫耿明义,他见尚长荣整天在家里跟着吴荣唐先生背古文,与整个家庭和剧团的氛围不协调,便主动对尚小云提议说:"我看你家**老大不小了,在咱这样的家庭,是练功的年龄了,你真想让他读书出仕啊?"尚小云说:"不知他能不能走这条路?"耿明义说:"那还不如叫他先跟着我练练功,打打基础,万一他将来能走读书出仕的路,也多一门学问。"尚小云迟疑地说:"要不要拜师?"耿明义道:"自家孩子,我能不出点力吗?算我收个小徒弟,不用拜。"耿明义曾是尚长荣大哥尚长春的恩师,如今又成为尚长荣的奶师,从此,尚长荣每天早晨就跟着耿明义练功,练完了再读书。

数月后,尚小云京剧团到青岛演出,尚长荣也跟着父母去了。一天,正居住在青岛的京剧名家吴素秋到他们住的瀛洲旅馆来看望老师,她一见虎虎有生气的尚长荣就喜欢上了,便问尚小云:"三弟学戏了吗?"尚小云说:"他正读书呢。"吴素秋道:"老师,依我看,三弟还是学戏好。"尚小云问她:"你看他学什么行当?"吴素秋道:"大弟是武生,二弟承继了老师的旦角,依我看,三弟虎气十足,说话声音响亮,是块唱花脸的料。自从金三爷过去后,这两年有能耐的,也就是(裘)盛戎、(袁)世海成了大器。"

"金三爷"就是京剧历史上著名的花脸艺术**金少山,他是幼小的尚长荣心中的偶像。但母亲王蕊芳却说:"长荣平日挺嘎的,谁知道他愿不愿意往脸上抹烟锅子?"不想这句话却把尚长荣的"嘎劲"激起来了,他说:"娘,脸上抹了黑的白的,可以洗的呀!"尚小云听儿子这口气,是愿意学花脸的了,便问吴素秋:"让他拜谁呢?"吴素秋说:"现成的就有一个。"尚小云夫妇也赞成了,大家都知道,吴素秋所指的是当时正在青岛的花脸名家陈富瑞。陈富瑞毕业于富连成科班,戏路宽广,曾给尚小云等名家配戏,两家还沾点亲,尚长荣平时管他叫二舅。

不久,尚小云和陈富瑞见了面,对他说:"我家**拜你为师;你呢,正式收,一切按礼数来。"尚小云张罗着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仪式,梨园界的许多同仁都出席致贺,幼小的尚长荣正式拜了陈富瑞为师,按老规矩磕了头。拜师完后的第二天,陈富瑞就来到瀛洲旅馆为尚长荣授课,**课教的是花脸戏《草桥关》,以后又教了一出《御果园》,也是花脸行当的骨子老戏。尚长荣刻苦学习,进步极快,第二年春节时,当尚小云京剧团再次到青岛演出,尚长荣的《御果园》便正式挂牌亮相,获得很大成功。演完戏后尚长荣一回到后台,就被来"保驾"的陈富瑞欣喜地抱起来。

在过去,京剧名家为了使自己的功底练得更扎实些,并让自己的戏路更加宽广,他们常常要先后拜几位老师,以便吸取众家之长。尚小云年轻时就曾拜过几位老师,而且还改了行当,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他自然胸有成竹。1951年5月,他带剧团到上海演出时,著名旦角艺术家芙蓉草(赵桐珊)来看他们,芙蓉草对尚长荣的《御果园》、《遇皇后》十分赞赏,提议尚长荣再拜一位名师,以拓宽戏路。尚小云很高兴,便请他推荐人选,芙蓉草说:"黄金大戏院的李克昌不是很好吗?"尚小云一拍大腿"绝,这个人强,不知他肯不肯收?"芙蓉草说:"他看了长荣的戏,也喜欢这孩子。"李克昌是上海有名的花脸艺术名家,虽系票友下海,但成就很高。于是,尚家便在上海国际饭店丰泽园举行了拜师礼,尚长荣又正式拜李克昌为师。第二天,李克昌就到尚长荣住的一品香饭店来说戏,教授的剧目是铜锤骨子戏《刺王僚》。尚长荣虽出身名门,但学戏时绝没一点"公子哥儿"、"少爷"的脾气,他认认真真地学。而李克昌也不把他当名家子弟,而是严格地教,唱词,念白,一句一句地抠,往往一段唱,甚至一个词反复练,十遍八遍不稀奇,第二天再检查,有一点点走样便从头再来,那就是二十遍三十遍地练了。

1956年夏天,已经在舞台上滚了好几年的尚长荣,已开始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他为父亲尚小云配过不少戏,如在《乾坤福寿镜》中饰金眼豹,《穆柯寨》中演焦赞,《金水桥》中扮秦英。但是,尚长荣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初步成功,在刚刚结束"倒仓"以后,又张罗着让父亲请一位花脸老师教戏。几经考虑,选定了苏连汉。苏连汉也是富连成科班出来的,与马连良同辈,他早就听说尚家三公子学戏很刻苦,条件又好,于是便答应收。在庄重而简朴的拜师礼后,尚长荣又认真地开始向苏连汉学《连环套》、《下河东》、《芦花荡》、《大探二》、《探阴山》、《丁甲山》等许多花脸戏。与此同时,尚长荣还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多方面提高艺术素养。

1959年,尚小云剧团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全团成建制内迁到了西安,成为陕西省京剧团。征尘未洗,剧团就举行公演,尚长荣与父亲同台演出了《汉明妃》、《梁红玉》等戏,其艺术才能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陕西省文化局改变了原先安排尚长荣到省戏校当教师的初衷,把他调入陕西省京剧团,参加新编传奇剧《山河泪》的演出,让他饰演剧中主角熊廷弼。这个戏宣扬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尚长荣在刻画人物上下了功夫,又读了许多历史著作,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演来充满**,艺术上获得很大成功,该戏成为陕西省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剧目。

尚长荣在舞台上站住脚跟后,依旧感到不满足,他觉得,与前辈艺术家相比,自己还缺少一些气势,他崇拜"活霸王"金少山、"活曹*"郝寿臣、"活窦尔敦"侯喜瑞,向往铜锤花脸的粗犷和架子花脸的细腻,认为自己只有达到了金、郝、侯三位**的水准,才是花脸演员的最高境界,才算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和父亲商量,决定拜当时惟一在世的"花脸前三杰"之一的侯喜瑞为师。侯喜瑞10岁时入富连成科班,深得花脸前辈黄润甫真传,早年一直与梅兰芳合作演出。1960年6月,尚长荣在尚小云的带领下,在北京鸿宾楼饭庄正式拜侯喜瑞为师,马连良、萧长华、裘盛戎等均到场祝贺,这一次,侯喜瑞只要求他行鞠躬礼而不让磕头拜师。此后,尚长荣便开始留在北京到侯喜瑞家学戏。侯喜瑞老师的《连环套》、《法门寺》、《取洛阳》等戏,表演上气势磅礴,塑造人物细腻入微,处处透出"精、气、神"的变化,出神入化,尚长荣越学,就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像海绵吸水似的,一股脑儿把侯喜瑞老师所教的"看家本领"全装到了心里。

尚长荣这四次拜师经历,为他后来在京剧舞台上的革新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汁原味是魂

在谈到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时,尚长荣认为“原汁原味是魂,戏曲的本体生命和本体风格是根和源,不能*动。拯救、创新、继承和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这需要长时间的探索追求,千万不能走火入魔。”他表示,《廉吏于成龙》没有豪华的大制作和大平台,朴实、返璞归真,土得掉渣,唱腔有创新,但不失京剧的根本韵律,“戏戏曲曲,曲是半边天呀。”

他认为,现代的一些歌舞剧、声光电的恰当运用可以烘托戏,但是过分运用走火入魔,就离题很远了。如果年轻人喜欢DISCO,我们就用,那么就失去了戏曲的自我。戏曲人要加强自身的国学修养,厚今薄古、厚古薄今都不好,“从事戏曲是一门学问,自身要博学,这样才能激活传统,融入时代。现在要张开双臂、拥抱传统,重要的是克服浮躁、潜心求索。”

尚长荣 - 个人轶事(养身之道)

喜欢吃五谷杂粮

尚长荣在饮食上讲究合理和清淡。他说:高*压、高*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这些疾病都与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有关。而今有一句话:“80%的毛病都是吃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进食关。我们不能做一个美食家,而应该做个饮食的科学家。“人体对营养的需要,只要全面充足就行了,过剩就会积存在体内,排泄不掉,只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引发疾病。”尚长荣在平时的饮食中总是吃七八分饱,动物内脏和较油腻的食物是不吃的。

尚长荣还有个喜好吃杂粮的习惯,每月都要吃上几次,像玉米面、小米粥、高粱米、荞麦做的饭等。这些杂粮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起到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现在我最怕的是宴会和应酬,能不去的就不去,有时去了,也是象征性地吃上几口。毕竟油腻食品、动物内脏、高脂肪高能量的东西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还是家庭烧的几只家常菜好,合我胃口,符合健康理念。”

要有自知之明

尚长荣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老人在养生中更要有这种自知之明的精神。老人要服老,莫与他人较劲,莫逞能称英雄,更不能与自己青年时期情况相比。特别是不能做各种危险动作,不能过分透支,否则会危及自己健康及生命。“像世界断肢再植之父、年逾7旬高龄的陈中伟先生为了取钥匙,竟然冒险在高楼上沿墙翻窗,结果从空中坠落而身亡,十分可惜。艺术**陈逸飞先生已近6旬,不顾自己沉疴,仍在现场指导拍片,结果力不能支而倒了下来。前车之覆,后车之戒,这些生命的教训值得吸取。”平时尚老从不大跨度的跳越,不*穿马路,不长时间拎十分沉重的东西。一旦有身体不适,就及时去医院求诊,从不拖延。他说:老人对自己的健康要慎之又慎,有时偶然的疏忽,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