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吴汝纶(1840~1903)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今枞阳会宫乡老桥村吴牛庄人)。吴汝纶既是“桐城派”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也是我国近代一位功不可没的教育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影响深远。作为一位沿着科举之路拾级而上的封建官僚,吴汝纶却能睁开眼睛看世界,主张“西学”,谋求“教育救国”,这让他在“桐城派”这个团队中,更显独树一帜、高人一筹。吴汝纶辞世后,好友严复曾撰联吊唁:“平生风义兼师友;天下英雄惟使君”,此言极是矣!, 吴汝纶 - 人物概述

吴汝纶(1840~1903)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今枞阳会宫乡老桥村吴牛庄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次年中进士。先后入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历官直隶深州、冀州(今均属河北)知州。光绪十五年(1889)起,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执教多年,**甚众。二十八年,吏部尚书张百熙荐举为京师大学堂教习,自请赴日本考察学政。在日本,因留学生事与驻日公使蔡钧发生龃龉,归国后不赴京师就任,还乡谋办桐城小学校。

吴汝纶 - 人物经历

清同治三年(1864年)举人,次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国藩慕其才,留佐幕府,切磋学问,为“曾门四大**”之一。汝纶与李鸿章关系亦密切,先后在曾、李幕府任事,曾、李奏议,多出自他的手笔。先后曾出任深州(今河北深县)、冀州(今河北冀县)知州。后遭人忌妒,弃官从教,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十二年曾任深州知州。光绪七年(1881年)至十五年又任冀州知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诏办大学堂,经大臣张百熙推荐,加汝纶五品衔,任其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汝纶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深入探求西方的科学和哲学。他竭力支持严复的翻译工作,并为其翻译的《天演论》作序言。 光绪二十八年五月,汝纶奉清廷令,赴日本考察学制,编成《东游丛录》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日本的专著。汝纶十分关注桑梓教育,寓居省城安庆时,借巡抚衙门南院,筹建桐城学堂,即今桐城中学之前身,自认堂长。 光绪二十九年春,汝纶在家病逝。民国4年(1915年),家人将其安葬在家乡吴牛山。今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汝纶 - 创作主张

吴汝纶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号称"曾门四**"吴汝纶论文,宗法桐城派,而又主张"有所变而后大",认为"桐城诸老,气清体洁,海内所宗,独雄奇瑰玮之境尚少"(《与姚仲实》)。所以他的文章,既得桐城派整饬雅洁之长,又不全落桐城窠臼,风格矜炼典雅,意厚气雄,得于《史记》者尤深。不过因求文者众,应酬之作稍多。吴汝纶论学,也师事曾国藩,由训诂以通文辞。晚年尤着力于解经。自言"近十年来,自揣不能为文,乃遁而说经,成《书》、《易》二种说"(《答黎莼斋》)。然而说经实非其所长,"往往私造训诂,自立一义,不足为训"(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但其点勘,注释古籍多种,务在畅通大义,颇便于初学。吴汝纶的思想比较开通,主张研习西学。他主讲莲池书院时,曾特聘英文、日文教师。又曾为严复译《天演论》,《原富》和美日学者多种著作写序,倡导启蒙。《天演论序》传诵尤广,在清末思想界发生很大影响。吴汝纶的诗,亦多应酬赠答之作,但也有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如《依韵奉酬廉卿》等,慷慨沉郁。吴汝纶是桐城派晚期文学**,但不固守“桐城家法”。其治学之道,由训古以通文辞,于古今中外,唯是之求。上至群经子史,周秦典籍,下逮唐宋及乡先贤方苞、刘大 、姚鼐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源而究其委。对于经史用力评点校勘。他爱与西方名流学者切磋,交流新思想、新科学,以为“非有实在本领,不足与外人相抵”。他竭力支持严复的翻译工作,并为《天演论》作序。

吴汝纶 - 人物评价

曾国藩说"吾门人可期有成者,惟张、吴两生"(《清史稿・张裕钊传》)。吴汝纶辞世后,好友严复曾撰联吊唁:“平生风义兼师友;天下英雄惟使君”,此言极是矣!

吴汝纶 - 人物影响

吴汝纶既是“桐城派”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也是我国近代一位功不可没的教育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影响深远。作为一位沿着科举之路拾级而上的封建官僚,吴汝纶却能睁开眼睛看世界,主张“西学”,谋求“教育救国”,这让他在“桐城派”这个团队中,更显独树一帜、高人一筹。吴汝纶是清末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创办安徽省**所近代学校�D�D桐城学堂,这是吴汝纶实施近代教育的唯一一次实践。桐城学堂的创办过程,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吴汝纶教育思想,无论是对吴汝纶教育思想的研究还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以至于对19世纪末年20世纪初中国走向世界过程的研究都很有意义。吴汝纶因其爱民勤政,在衡水一带口碑载道,并有3件善事载人地方史志。一是编撰《深州风土记》22卷,被清代方志界奉为近世方志佳作。二是为光复冀州信都书院,他筹银万两,延聘名师,广置书籍,并亲往书院授课,使信都书院“文风巨变,经术文采极盛一时”,为一州5县培育出一大批“发明成业,卓然能树者”。三是为治理衡水至冀州间千顷易涝洼地,报请直隶总督李鸿章划拨帑金十万两,自光绪十年至十二年连续3年挑挖疏浚,修成一条南起冀州南尉迟村、北至衡水县三杜村,总长60余里的排沥河道,引导低地积水流人滏阳河。并在河上建桥涵各8座,在人河处重建老龙亭闸一座,既方便了往来商旅,又使千亩斥卤之地变为膏腴之田。后人为纪念吴汝纶兴修水利之功,将老龙亭闸改称吴公闸,将所修河道称作吴公渠。时至今日,吴公闸尚存,吴公渠自滏阳新河左堤以外至桃城区三杜村约5公里段亦保存较好。

吴汝纶 - 主要著作

吴汝纶的著作,生前曾刊刻《深州风土记》、《东游丛录》等。殁后一年,其子吴□生编次《桐城吴先生全书》付刊,内含文集、诗集、尺牍及说经著作等 6种。另有编定未刻及未编定者多种,后来陆续有《桐城吴先生日记》、《尺牍续编》及点勘古籍多种行世。 吴汝纶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为文力追雄奇瑰伟之境,为诗则以杜、韩为宗,笔力矫健,具阳刚之气,兼有时代气息。经他诠释的经有: 《易说》2卷,《吴氏写本尚书》1卷,《尚书故》3卷,《夏小正私笺》1卷;点校的史有:《国语》、《国策》、《史记》 、《汉书》、《三国志》、《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等;著有《文集》4卷、《诗集》1卷、《尺牍》7卷、《深州风土记》22卷、《东游丛录》4卷。后将著作与点勘诸书,合刊为《桐城吴先生全书》,皆行于世。为勉励后人,他亲笔题写“勉成国器”和“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的匾额楹联,高悬于桐城中学校园。

吴汝纶 - 相关诗作

次韵和许涑文观察拟诸将 见说关城卧鼓鼙,又闻应响变鸣鸡。三边列障通青海,九市华筵舞白题。武帝威棱歌宝马,黄支职贡记生犀。长城约束分明在,可任边人节度携。 绝域归来更大何,办装未办口悬河。乘槎路远天忧大,缚马书来国论多。一借荆州还岂易,尽抛瓯*议尤讹。云蒸龙变归神略,回首沧溟久不波。 四海游谈愿识韩,壮图先见战皋兰。出尘军略戈�a老,绝塞风烟道路难。麾羽幕前迟谢艾,盘矛帐下渴陈安。匡时一疏扶清议,早晚天山看筑坛。 诸葛云霄万古名,郎君杖节事孤征。料知樽俎冲能折,休道关河草不横。东阁异时陪客座,宗臣高论屈人兵。家声�砗栈橙嵩叮�元老垂绅且仰成。 卧虎潭潭守便宜,人中蓍蔡仰前知。两隅略地无长锁,万国朝天有*丝。得意轩车曾宠鹤,当时田猎梦非��。艰危此日纡筹策,明目仍闻岳牧咨。 北征别张廉卿即送其东游 昔人各有千秋抱,百不施为乃著文。牝掷黄金真误我,缟穿强箭独怜君。堂前莫漫嘲轮扁,后世安能无子云。元凯盈朝身暇豫,且须呼酒叩皇坟。 我歌《伐木》行求友,钟�莛摧不肯鸣。海运鲲鹏通变化,气联龙虎有逢迎。汉阳晴树帆初远,钟阜秋云酒共倾。早晚探奇窥禹*,傥因朔雁一传声。 摄任丘令张君琴府以东坡雪浪石铭属题 至人发兴真卓诡,以画喻石石喻水。埋盆激水写离堆,坐揽岷峨五千里。岷峨到眼归不得,海上石芝行可食。鹤峰雪流舞阶砌,高斋法供无消息。阎浮一沤身一叶,嗟石与人谁主客,奇章平泉真大惑。不见北齐冢中石,去入谁家作阶�x。张侯也是好事人,藏此纸本如奇珍。岂会东坡思两孙,意亦故山聊心存。平山堂下君家园,树石幽好泉娟娟。何时宦成归林泉,百株石林对洼尊,仇池九华安足论。 过朝鲜王京 攘臂言兵议已疏,锐身字小却良图。分民本计适已事,窃帝一时聊自娱。千载箕封遗俗在,九州禹迹远邻无。鲰生目睫疑空论,鲂枯鱼势故殊。 游本愿寺 一镫传过海,祖印提来未。低头拜空王,乞与转轮慧。 大木作高栋,一国不能两。若无百围柱,颓坏欲谁仰。 旧日园林胜,三年问劫灰。临流惊结构,疑是***。 天上止一月,自可印千池。那用凿邻壁,光辉共有之。 舟势已欲转,扶危杖柁工。紫藤在彼岸,�o借一帆风。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