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莉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马莉莉,1949年2月28日生,江苏常州市人,国家一级演员,是当代沪剧艺术的重要代表,上海沪剧院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还担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 马莉莉 - 简介

马莉莉,女,江苏常州人,出生于1949年,国家一级演员,是当代沪剧艺术的重要代表,上海沪剧院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马莉莉还是是中国金唱片奖、梅花奖、白玉兰奖与映山红奖得主,现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

马莉莉 - 荣誉

1988年获沪剧界中年演员声屏大赛“十佳”称号。1982年、1991年先后两次获得“三八红旗手”称号。1990年获首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1993年获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 1994年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4年获首届宝钢高雅艺术奖。1995年获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专家”称号。还曾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马莉莉 - 主要作品

近五十年的演艺生涯,马莉莉老师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角色,使广大戏迷观众难以忘怀记忆深刻。主要有《红灯记》、《沙家浜》、《洪湖赤卫队》、《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女儿的回忆》、《少奶奶的扇子》、《***之死》、《白莲花》、《一个明星的遭遇》、《日出》、《寻娘记》、《啼笑姻缘》、《屋檐下的白玉兰》、《红伶冤》、《雾中人》、《风雨同龄人》、《人间热土》、《宋庆龄在上海》、《石榴裙下》等。

马莉莉 - 艺术特色 马莉莉是当代沪剧艺术的重要代表。她与其他优秀的沪剧演员一起验证了这一剧种的当代生命力。她很好地继承了前辈演员的艺术遗产,又努力吸收现代剧场艺术在把握每一出戏的美学格调、深入刻划角色性格方面的优势,并把这一切都熔铸成自己的生命形态而投入舞台,使沪剧至今没有出现衰弱。她的生命形态,实际上也就是特别使上海市民感到可心的那些心理行为特点,如灵敏、正直、能干、爽利、大方、好学、既贴近人情世故又追求较高品位,既不避世俗又向往着新的文化层面等等。这些特点,既体现在生活中,又体现在艺术上,既可概括马莉莉,也可概括她所扮演的众多角色。从总体而言,她着重塑造了一种心理成熟的城市女性美,这与越剧、淮剧的总体格调很有差别,与《阿必大回娘家》那样的传统沪剧也有相当大的不同。这种定位,使马莉莉本人在素质上颇能代表上海市民妇女的优良面,也使她与上海观众产生了一种广泛而深入的契合。相比之下,有些剧种和有些演员由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生命、艺术形态与今天观众的深刻对应,难免渐显衰微之相。 马莉莉 - 艺术历程 家庭熏陶 马莉莉生活在一个爱好戏曲艺术的家庭里。祖父、父亲是评弹爱好者,母亲则喜欢看沪剧。在她居住邻近的胜利剧院、红星书场,如果有沪剧、评弹演出,她的父母亲总要带她去观看,久而久之,使她深深地受到祖国民族戏曲、曲艺艺术的熏陶。马莉莉生性聪颖活泼,颇有艺术天赋。她的父母虽然从未想到自己的女儿将来会去当上演员,可是,在马莉莉幼小的心灵却逐渐萌发了当演员的理想,虽然这仅是一个秘密的梦。

机遇来临

1960年上海杨浦区戏曲学校沪剧班到各个小学去招生,马莉莉跃跃欲试,并幸运地被录取了。这实际上是爱华沪剧团的学馆。爱华沪剧团的团长凌爱珍是位十分重视培养新人的著名沪剧艺术家。她认为,老一辈沪剧演员吃亏在不会“动”,也就是缺乏武功的训练。因此她希望今天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沪剧演员,要能文能武,既要有嗓子,又要有功夫。她要求演员除了学唱沪剧之外,还要学点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为此,她请了京剧武功演员来教他们武功,还结合教学,专门让演员排演《白蛇传》,剧本是从昆剧移植过来的。她还从相当困难的剧团经费中拨出二千元来,给不员做服装。马莉莉与同学们一样,投入了艰苦的学戏与练功的生活。

演出经历

1961年学馆进行汇报演出。马莉莉表演了两出戏,一出文戏《阿必大回娘家》,一出武戏《白蛇传・盗草》。她虽然年纪小,却把雌老虎的蛮横无理、欺软怕硬演得颇有几分意思,在《盗草》中居然能从二张半桌子上"倒扎虎"翻下,这在以往沪剧舞台上是很罕见的,因此得到了老师的好评。1964年学馆毕业,遂成为爱华沪剧团的随团演员。开始是打字幕,打追光,参加合唱等。但一有机会,她就在台边幕侧认真观摩演出,并默默地记在脑子里。1964年国庆期间,剧团在大华戏院演出《南海长城》,一位扮演甜女的演员突然生病,不能上台,救场如救火,开场前十分钟,马莉莉被指派顶此角色,好在她平时认真看排戏看演出,甜女的对白,舞台位置都知道,这角色不仅顶了下来,而且顶得很好,后来甜女的角色就由她演了。由于马莉莉扮相好,嗓音甜美,表演有悟性,得到了著名演员凌爱珍、袁滨忠等人的器重和栽培,逐渐在剧中担任比较重要的角色。

文革变动

“文革”开始后,剧团停止了正常的演出活动。1969年又宣布各区级剧团一律解散,下放“五七”干校。马莉莉和剧团其他一同志一起背了铺盖准备下乡了,可是在临出发前却接到通知:爱华沪剧团的同志留下。原来因为爱华沪剧团有一出《红灯记》才获此殊遇。他们编演了一出反映知识青年生活的现代戏《金训华》,由李灵珠饰演金训华,马莉莉饰妹妹。

学习样板戏

1970年剧团又接到“移植样板戏”的任务,马莉莉等被派到北京学习“样板戏”京剧《红灯记》。《红灯记》原是爱华沪剧团根据电影剧本改编的作品,后来京剧移植过去,但如今已打上了“江记”印鉴,要求沪剧团回过头去再移植,而且不准丝毫“走样”,这是很滑稽的事情。他们学习回来,战战兢兢地“翻译”成为沪剧,马莉莉扮演铁梅一角。当时舞台上没有什么别的戏,沪剧《红灯记》虽然"翻译"得颇为别扭,但仍然吸引了很多观众,马莉莉因此崭露头角,人们慢慢地认识了这位年轻演员。

加入上海沪剧团

1973年,爱华沪剧团与上海人民沪剧团合并成上海沪剧团,马莉莉随团加入。这是马莉莉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上海沪剧团荟萃了众多沪剧名家,如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凌爱珍等,对马莉莉来说,不仅为她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她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舒展艺术才华的天地。并团不久,她就出演了《沙家浜》中的主角阿庆嫂,她的舞台形象显露出了熠熠的光华。

粉碎“四人帮”后,戏曲舞台开始复苏,而马莉莉迅速进入了艺术生命的高峰期。从70年代到90年代,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马莉莉连续演出了《洪湖赤卫队》、《金绣娘》、《艰难的历程》、《女儿的回忆》、《少奶奶的扇子》、《***之死》、《一个明星的遭遇》、《日出》、《被控告的人》、《丽人行》、《寻娘记》、《啼笑因缘》、《红伶冤》、《雷雨》、《雾中人》、《风雨同龄人》等20来个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比较全面而充分地展现出她的艺术风采,成为沪剧中年演员中的佼佼者。

马莉莉 - 创业历程 创办上海沪剧院浦东分院

马莉莉不仅在艺术方面不懈地探索、创新,而且对沪剧如何振兴和繁荣经常进行思考,她认为改革开放对文艺事业是一种推动。80年代末以来戏曲不太景气,作为一个戏曲演员,有一种责任感,不能让戏曲消沉下去,而戏曲要振兴,必须对文艺体制、机制和艺术本体进行深刻的改革,这是唯一的出路。1993年她通过创办上海沪剧院浦东分院,作过一些探索。

创办文化工作室

1998年浙江著名越剧演员茅威涛工作室到上海演出《孔乙己》,马莉莉受到触动和启发,也坚定了她闯一番事业的决心。经过深思熟虑,在有关**的支持下,她与上海沪剧院鉴订了协议,于1999年7月创建了马莉莉文化工作室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办工作室,她回答就是看中了工作室的自由度和优越性,想试一试。

工作室成立后,她首先考虑的是排戏。当时她手头有好几个剧本,她一眼看中了《宋庆龄在上海》。因为她非常敬仰宋庆龄,宋庆龄是上海人,用沪剧来演绎这个故事又极其适合。马莉莉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从筹集资金、邀集主创人员、组建剧组、组织排练、联系剧场、组织票务,直到登台领衔主演,都由她一人承担。繁忙和紧张是难以形容的。当然,这个戏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舞台形象的塑造。马莉莉反复揣摩宋庆龄的体态举止、音容笑貌等外形特征,并进而着意领悟宋庆龄特有的气质、风范和神韵,马莉莉以充沛的**、分寸恰当的表演和淋漓酣畅的唱功,在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宋庆龄的丰富感情、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成功地塑造的一位既伟大又平易近人的“平民国母”的动人形象。此剧演出后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1999年11月赴湖南长沙参加由文化部、中国剧协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出,并获得编、导、演等多项一等奖。

马莉莉 - 养生之道 养生感悟

人到中年须保养,张弛有度是良方。达观随遇身安泰,祛病延年寿而康!

感悟由来

达观随遇,病来不惧。莉莉一向精气神十足,一年中主演大戏二百场,还拍电视剧,日夜寒暑乐此不疲,1999年前后又成立马莉莉文化工作室,独力独资排演大型现代沪剧《宋庆龄在上海》,她从来不知病痛为何事,亦从来不刻意保养自己。岂料“人生无常,*福难测”,也许是积劳成疾吧,2003年突然病发,被迫入住市六医院疗治,亲友为此忧急,特别是夫君灵珠急得号啕大哭。

在这时,莉莉却“达观随遇,病来不惧”,反倒含笑以善言安慰亲人:要相信名医的回春妙手和自己的抗病潜质。因为莉莉深知:“莫将身病为心病。身子患病,心境却应健乐;排除*惧忧虑,营造良好的乐观心情,可以激发肌体的抗病免疫力,从而配合医生战胜病魔。”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疗理与亲友们的倾情呵护下,住院只月余,莉莉即康复出院。当年6月就在《家》中,出演“钱姨太”一角;年底,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10周年,又一连主演了9场《宋庆龄在上海》。足见:乐天能安命。莉莉“达观随遇,病来不惧”的心态,确乎为“战胜病魔,还我健康”的一剂“良*”!

马莉莉 - 相关信息 参加慈善公益活动

除沪剧院的演出外,莉莉还常常参加慈善公益、社区联欢与建军节等节庆清唱活动,以及政协的参政议政。宅心仁厚、为善最乐的莉莉,还认领了四川大凉山一位彝族“儿子”,将资助此儿一直到大学毕业。

个人生活

莉莉日常居家,除读写、品茗、迎客、听曲与逗乐宠物之外,就是注意戒吃“易发之肴”,并坚持以中*调理。每晚浴前必以“清洁地板一身汗”为乐,以利入睡之神怡梦稳,一觉睡到大天亮。啊!

新书发布

2010年8月15日下午1点15分至2点30分,沪剧名家马莉莉将在上海书展为她的新作《灯,总是亮着�D�D�D马莉莉的艺术人生》以及《马莉莉沪剧唱腔精选》,举行首发式和观众见面会。2010年恰逢马莉莉从艺50年,她希望这两部作品可以成为一盏灯,虽不能改变沪剧濒临边缘化的境况,但是能为后人照亮前进之路。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