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英简介简历(个人资料介绍)

武俊英,女,蒲剧旦角,祖籍山西省新绛,1956年5月出生于新绛县风光秀丽的三泉村,国家一级演员。自幼受喜爱戏曲的母亲影响,12岁便考入新绛县蒲剧团学艺,师承蒲剧名艺人筱兰香,演出了《红灯记》、《打金枝》、《白蛇传》等戏,受到观众喜爱和好评,1986年被调到运城市蒲剧团。, 武俊英 - 基本介绍 1956年5月,武俊英出生在新绛县三泉村。她从小就爱唱爱跳,上学后便成了学校文艺宣传队队员。12岁那年,她从几百个竞争对手中*颖而出,考上了新绛县蒲剧团,师从一代名伶“筱兰香”(田郁文),学习传统蒲剧的唱法和表演形式。那时,武俊英暗下决心,一定要唱出个样子来,于是她便在蒲剧团里和许多演员一样,开始了苦练唱功和基本功。早上,登上山头或到田野练唱功,晚上边唱边听找差距。由于刻苦学艺,她练就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在演出时成功扮演了《红灯记》中的小铁梅,《杜鹃山》中的柯湘等,为她以后的从艺之路奠定了基础。

武俊英师从著名蒲剧**田郁文,完整继承了其代表剧目《藏舟》、《送女》的精彩表演和唱腔艺术,并有所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俊英腔”被广大观众和戏迷喜爱,风靡剧坛,广为传唱,成为蒲剧唱腔艺术中一个重要流派,此外,她还积极开展带徒传艺活动,同时现已培养出的徒弟中突出的有贾菊兰、王苗苗、段虹、李红丽,被誉为武派“四大名旦”。

她在唱腔上感情真挚,音色圆润,行腔自然,跌宕有致,吐字清晰,韵味浓厚,既有蒲剧旦角唱腔的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咏唱特色的独特风格,不仅受到蒲剧新老观众的认可,同时也得到北京等地戏剧专家和观众的喜爱。“俊英腔”新流派的形成和完善为蒲剧走出娘子关,走向全国,甚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俊英 - 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文艺的改革,环境的熏陶,文化氛围的影响,新一代观众不论从精神追求上,还是文化素养上都大大进了一步。他们的审美观念、欣赏习惯和品位也发生了变化。武俊英意识到,光继承前人的唱腔不是出路,要敢于突破,勇于出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她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纵向继承了蒲剧旦角名家王秀兰、杨翠花、裴青莲、朱秀英等的唱腔优点和技巧,横向借鉴了歌曲、秦腔、越剧、黄梅以等兄弟唱腔的发音运腔,丰富了唱腔的内涵和表现力。并大胆采用了断音、颤音、鼻音等富有感**彩的装饰音和弱音、轻音、气声、干板清唱、无字吟唱等唱法,不论是过去的老戏迷还是爱听流行歌曲年轻人,都被“俊英腔”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各个推崇备至,赞不绝口。名家们称她“蒲剧声腔开先河”、“独占蒲苑**腔”。

一些戏剧专家认为,武俊英的演唱既具有蒲剧唱腔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歌唱艺术的韵味。她运腔娴熟,情先于声而又情溢于声。使蒲剧最常用的基本板式,经她的启齿演唱,就与众不同。不论细若游丝或壮如水啸,都有情在其中。也有人说,她行腔运字之中蕴含着体贴人情,委屈不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的美学意境。在传统的“慢二性”板式中她巧揉善借,古调新唱,使声腔形象丰富而有深化感。她感情真挚,音色圆润,行腔自然,跌宕有致,咬字清楚,韵味浓厚,自成一派,“她行腔运字抑扬顿挫,婉转回旋,声腔色彩富有浓淡相兼的情韵美。使传统的蒲剧唱腔进入一个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崭新境界。”还有人把武俊英的唱腔比作行云流水,“悲若空谷幽咽,恋似莺语花底,愤则如银瓶乍裂。”“如珠玉盘,朗朗入耳;又似秋夜细雨,悲凉动情。”“俊英腔”的特点是字清、情准、韵浓、腔顺。她说:“字不清,听不明;情不准,看不懂;韵不浓,淡如水;腔不顺,声不美。”这是她自己对“俊英腔”的总结,也是她不断完善,始终追求的目标。

武俊英的唱腔“感情真挚,音色圆润,行腔自然,跌宕有致,咬字清楚,韵味浓厚”,既具有蒲剧唱腔的传统风韵,又有新的歌唱艺术的唱腔特点,在蒲剧唱腔艺术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可以说武俊英是蒲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武俊英 - 艺术人生 童年的梦想

1956年榴花五月,一个明媚的日子,在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的江南福建泉州的一座医院里,小俊英呱呱堕地。五个月后,母亲带着她回到了家乡――新绛县三泉村。

从此,俊英便在历史文化名城古绛州的文化熏陶下成长,在母亲的哺育、呵护下长大。母亲性格开朗,爱歌善舞,曾为新中国的诞生打过腰鼓,扭过秧歌;曾为土改的胜利唱过眉户,扮过角色。外公也是个蒲剧迷,常常背着俊英步行十里、二十里去看戏。在这充满戏剧氛围的家庭影响下,使俊英从小就中了唱戏的魔,着了唱戏的迷。她经常同小伙伴把红纸舔湿涂红脸蛋,用锅底黑描眉,仿照着戏台上的小旦咿咿呀呀地又唱又舞。学校老师看她是棵唱戏的苗,吸收她加入了文艺宣传队,并让她在《红灯记》里扮演李铁梅。这可把小俊英喜坏了,乐疯了。她缠着妈妈让照着年画上刘长瑜的扮相化妆打扮。演完戏,还舍不得洗掉,竟带着满脸的油彩入睡,去做甜甜的戏剧梦。

13岁那年,在几百个竞争对手中,俊英考上了新绛县蒲剧团。欣喜的她,为了能顺利报到,起了大早,给曾反对她从艺的外公在枕头前留了一纸条:“外公,我爱你,但我更爱唱戏,我去了。”她接过娘给的一个包袱,一溜小跑出了院子。

拜师筱兰香

家里光景紧巴,娘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卖葱、卖白菜,挣点零碎钱来供她学艺。武俊英念念不忘,绝不能辜负娘的希望呀!

1969年,正是批判“封资修”的时候,团里的老艺人田郁文,艺名“筱兰香”,在蒲剧界很有名望,可眼下被打成“牛鬼蛇神”靠边站了,人们都说她进了“牛棚”。武俊英刚到剧团,一心想着唱戏,却不管这些,如同吃了豹子胆似的跑到田老师住的“牛棚”里求艺。田老师反而惊怕了,“女娃,我是‘牛鬼蛇神’,靠不得!过去那戏活儿是‘封资修’学不得的!”而武俊英不听,偏要靠!偏要学!一天,趁周围没有人的时候,扑通一声跪在了田老师面前,淌着眼泪恳求:田伯伯,“收我做个徒弟吧?”田老师赶忙扶起她,直盯盯地望着她这位热衷于艺术的姑娘,终于答应教她唱戏。从田老师那儿,她学到了传统蒲剧的几种唱法和多种表演程式。这是她艺术的启蒙。

走出新天地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某剧团的一位演员,学王秀兰演戏学得十分逼真,不管王秀兰怎样唱怎样个演,她都能学得绘声绘色,宛如其人。人送她个外号“气死王秀兰”。然而,多年过去了,王秀兰照样辉煌,而她呢?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了。

武俊英听后很受震动,她觉得学艺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步人后尘,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为此,她也琢磨起自己的路子来。她想了,唱戏的首先应有个好嗓子,要有个美好的歌喉。

虽然爹娘给了俊英一副好嗓子,是得天独厚的好条件,但俊英不满足,练嗓子几乎到了着魔的地步。她喜欢登山,在高山上练。无论是在团里还是下乡演出,大清早就跑到山头上尽情地吼叫,吼呀叫呀,让音域向远方扩展,久久地回荡。她喜欢水,临水练音色。要么站在潺潺的溪水边练唱,让声腔变得活*欢畅;要么站在滔滔的黄河边练唱,使得声腔激越奔放;要么又在平静的湖水边练,让声腔变得优雅舒缓或者是凄凉哀伤。她还喜欢静夜,在静夜里练音质,万簌俱寂的夜晚,俊英索性关了电灯,独个儿站在房间开始练唱,一次一次,渴了或是嗓子沙哑了,摸起茶杯喝上几口温开水,无须开灯,再继续练唱。这便是她的耳静、心静、脑静与夜静四静合一的练法,她与整个天地构成了一个感觉的世界。

俊英还根据自己的音质和音色条件,在练唱中大胆地采用了附加音,即断音、颤音、滑音、鼻音以及具有各种情感色彩的装饰音,这是她的独创。在戏曲的实践中,俊英越来越感觉到,一个地方剧种有相对的封闭性,若不改进、兼收并蓄,老在自己陈旧的模式里兜圈,是不会有美好前景的。俊英认为,自己是唱蒲剧的,固然是以蒲为本,蒲腔蒲调不能丢,但也要吸收一些“外腔外调”。因此,俊英决计以蒲剧本韵为基础,兼学京剧唱腔的宽厚嘹亮,豫剧唱腔的婉转悠扬,越剧唱腔的柔曼低回,评剧唱腔的吐字真切,晋剧唱腔的虚声幽长。

俊英仍不满足,她又进行着大胆的艺术尝试,即是从流行歌曲中汲取营养。她认为,蒲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争取年轻观众。老年人爱看蒲剧,而青年人喜欢跳舞、看录像、玩电子游戏之类,若不争取青年人,蒲剧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黯然失色。如何争取呢?她发现,年轻人有一特点爱听流行歌曲,若将流行歌中的艺术精华提取一点,如同打维生素针似的,输送到蒲剧腔里岂不更好吗?只是,流行歌曲归流行歌曲,蒲剧归蒲剧;一个是自由浪漫、随其自然的歌,一个是有板有眼、蒲味浓浓的戏,二者相差甚远,哪能合二为一?可是,俊英不服气,觉得同样都是“1、2、3、4、5、6、7”几个音符,这里能用,那里也能用,只要能将它用好!她采用了一个办法,潜移默化。于是,就唱起流行歌曲来。每天每日地唱,唱得多了,不由地那种美味儿便往蒲腔里渗。俊英成功了!她唱得轻松愉快、悠然自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就连不爱看戏的年轻人也都被吸着过来。下乡演出时,有的后生还将她的唱腔比喻成名产名吃中的“油酥饼”!

多少年来,俊英深钻细研,苦学苦练,终于闯出一条路来,她那独特的唱腔被人叫做“俊英腔”,说是她开创了蒲剧唱腔的一种新唱法。专家们曾对俊英唱腔做了专门的研究,说她“行腔运字抑扬顿挫、婉转回旋,声腔色彩富有浓淡相兼的情韵美,使传统的蒲剧唱腔进入一个现代审美意识的崭新境界”。 她的唱腔优美委婉,声情并茂,风格独特。代表剧目有《苏三起解》、《西厢记》、《送女》、《西厢记》、《玉婵泪》等。

武俊英 - 个人轶事 武俊英深受群众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她戏唱得好。她出名后,演出活动十分频繁,但却从来不端名家架子。她常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民”。所以,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常年下乡随团演出,每年她都要演出200多场。热情的戏迷有时要求她加演节目,她也从不回绝。有时戏演完了,戏迷们不愿走,她就清唱。她认为,戏迷们辛辛苦苦跑来看戏,她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一定要让观众们高兴而来,满意离去。

另外,她每每到乡村演出,都要打听当地有没有厂矿、革命**或敬老院等。如有,她就组织演员前往进行义务演出。许多年来,她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所以,她在老百姓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有一位病卧在床的老太太曾说:“这一辈子*怕难看上武俊英唱戏了。”武俊英得知后,就和丈夫两人大雪天步行到老人家里,专门为她一个人唱了一场戏,感动得老太太在病床上哭了。2001年5月1日,武俊英到正在修建中的运三高速工地演出,工人激动地将她围住,要求与她合影,武俊英不嫌人多和麻烦,一一答应他们的要求。

每到一处,武俊英演唱完毕,不但要和老百姓同娱同乐,还会请戏迷们对她的唱腔提出意见,她也不断改进自己的唱腔艺术,使“俊英腔”在舞台上演出时情先于声又情溢于声,更具艺术魅力。

武俊英身为运城市蒲剧团团长,在平时她不只是追求自己的艺术无止境,同时她也把培育新人,发展蒲剧事业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她以深厚的艺术功底言传身教,下大力气培养蒲剧新人。剧团实行了以中带青,以戏育人的培养方法,鼓励中老年艺人为青年说戏、教戏、传戏,结合戏曲本身加深年轻人对戏剧人物的理解,引导他们揣摸戏剧人物的心理、语言、唱腔、做到学中演,演中学。同时,她还鼓励年轻人敢于竞争,敢于冒尖。

武俊英说:“古人有一句话,宁舍十亩田,不舍一场戏。”意即演员们非常珍惜每一次的登台演出。而武俊英经常把上台演出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在她的影响下,许多演员也都纷纷效仿。在这种体制下,该团的演出经常获奖。演员王艺华、吉有芳先后分别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一大批年轻演员已崭露头角,如贾菊兰、王苗苗、程小荣、杨燕燕、李小芳等青年演员已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运城市蒲剧团拥有3个梅花奖演员,10个杏花奖演员,12个龙门奖演员。所以,在戏迷们的眼里,武俊英是一个好演员,而在蒲剧团青年演员的心中,她还是一个好老师,好**。

大型现代剧《滴*的母爱》反映了一位个体女老板平时生意忙,无暇照顾正上学的孩子,只是在经济上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结果其孩子因上网、早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该剧情节紧凑,催人泪下,对现在的中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武俊英在剧中饰演个体女老板。她说,剧团这么多年的宗旨就是出好戏,推人才。

武俊英 - 所获奖项 武俊英从艺三十多年,在蒲剧事业中探索,创新,奉献,赢得无数观众的厚爱。她在国家、省、地获奖甚多,如“最佳演员奖”、“主演金牌奖”、“杏花奖”、“梅花奖”等;除在省、地荣获“拔尖人才”、“优秀专家”、“三八红旗手”、“特级劳模”等荣称外,1997年还当选为全国党代表出席了党的十六大,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一花迎得万花开,在俊英的影响下,市蒲剧团内“百花齐放,梅杏争艳”,被首都戏剧专家誉为“牡丹群”。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主演金牌奖;山西省蒲剧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大赛**名;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

1988年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为她荣立特等功,并被省政府推为“山西十大新闻人物”;

1989、1995年和1998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

1990年、1992年和1995年连续获山西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授予山西省跨世纪戏剧新星;

1991年评为山西省优秀专家,

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获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

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3年又被评选为“中华英才”,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颁奖仪式,捧回了金光闪闪的奖杯。

2004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被推选为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山西省剧协副**、山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十五 大党代表。

2006年7月被评为优秀***员;

2007年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6月授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未来研究会评为“2006-2007年度和谐中国推动力人物”荣誉称号;

2007年度荣获了中国唱片总公司第六届金唱片奖**名。

武俊英 - 戏里戏外 武俊英,河东舞台上的**枝红梅。随着花放香飘,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外地人称山西有个武俊英,戏曲界说她是八十年代的王秀兰,戏迷们说得更动情动听:“只要看苏三,苦累也心甘;宁走几十里,不能误《送女》。”然而,俊英却没有一点名演员的架子,总是那么朴素,那么平常,犹如淡雅平凡的腊梅。她整天脑子里想的是艺术,心里边装的是观众。她始终遵循党的“二为”方针,常年坚持随团上山下乡为广大人民群众演出,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剧团每年下乡演出三百余场,她本人就要参加近二百余场演出。在演出时,她以身作则,服从剧务分配,让演哪旦戏就演哪旦戏。有时一天演两场,有时一场上两角,她二话不说连演连上。有时戏完了,观众过罢瘾还不走,要求加段清唱,她毫不推辞,出场清唱,尽量满足观众要求。她说:“观众辛辛苦苦跑路花钱来看戏,我苦点累点没啥,一定要让观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由于她与广大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每到一个演出点,特别是山区老区,她都要利用休息时间组织伙伴们到当地的敬老院、军烈属户、专业户、厂矿车间,为看不上戏的群众表演清唱,把党的温暖送到坑口炕头。有次在临汾革命老区陶寺演出正逢重阳敬老节,她同演职员们步行三里路到镇敬老院为老红军、老革命表演清唱,正巧县上也来慰问,见状十分感动,拉着俊英的手说:你替我们做了工作,我代表全县人民感谢你们!有年冬天在河南灵宝山区演出,俊英听人说山上有对夫妻是残疾人,想看戏来不了。戏完后,她叫上拉板胡的丈夫,冒着风雪爬上门,专门为这对夫妻演唱,直感动得这对夫妻热泪盈眶地说:“我只说这辈子看不上武俊英的戏了,谁知你把戏送到我家炕头,这都是托党的福啊!我就是死了,也没遗憾啦!”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武俊英在舞台上是个好演员,在家中也是一个誉满乡邻的好媳妇。她把年过八旬的公婆接到她家,精心侍奉,极尽孝心。她不仅为婆婆洗衣做饭,梳头洗脚,还为重病的公公接屎端尿,邻里们都夸她待老人胜过亲闺女,市里特评她为敬老孝星。但她为了演出,有时也难顾家,不得不牺牲一些亲情。她弟弟、妹妹结婚时,都因有演出任务,当天晚上戏演完后才赶回家,第二天客人未走,她又要匆匆赶回剧团参加晚上的演出。特别是她的独生女卫红,一生下来就交给公婆代养,一年忙于演出也难得见上几面,致使孩子见了她不知叫妈妈叫阿姨。她虽然心里难受,眼中流泪,但却能为观众演出而欣慰。

武俊英 - 相关词条

董圆圆

李胜素

张火丁

刘兰芳

严凤英

李爱琴

武俊英 - 参考资料

[1] 网易 http://blog.163./yingyujiaoxue2006@126/blog/static/16028672200841142315801/?mode=edit

[2] 梨园春 http://.liyuanchun.net/Admin_userinfo_model_self.aspx?id=843&plid=843&typeid=2&type=110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