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育于钱塘(今杭州)杜明师道馆,直到十五岁才由钱塘接回建康(今南京),住在朱雀桥边的乌衣巷内,因此巷人都叫他“客儿”,人称“谢客”。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谢玄是东晋名将,在淝水之战中和叔父谢石、族弟谢琰一起,以八万人马大破前秦苻坚号称的百万大军。维护了东晋偏安局面,被封为康乐县公。父亲谢瑛袭爵任秘书郎,母亲是东晋名书法家王献之外甥女。其祖辈、父辈亲族中为显爵大官者甚多。显赫家世及优裕生活使谢灵运自幼有一个良好的受教机会,但性格高傲、任性、不受拘束,萌下日后受害*根。由于其父早逝,其十八岁即承袭“康乐公”爵号,食邑两千户,世称“谢康乐”。
二十岁时,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开始踏上仕途。 因生当*世,其在****中亦难免经受颠簸。初任琅王大司马行参军,次年转为抚军将军刘毅的记室参军。义熙七年(411),刘毅反对刘裕兵败自*,谢混也被诛*。谢混乃谢安之孙,谢灵运族叔。刘裕没有深究谢灵运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起用他为大尉参军(时刘裕官居太尉),次年改为秘书丞,但不久即被免官,赋闲三年。义熙十二年(416),再度出仕,为骠骑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后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十四年,任相国从事中郎。元熙元年(419),谢家有一门人与灵运小妾通奸,灵运使人*于水边,为王弘所弹劾,再次免官。元熙二年,刘裕取代东晋,正式即位皇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下诏一律废除晋代封爵,只对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五家例外,但爵位下降一级,食邑减少,谢灵运亦由公爵降为“康乐县侯”,食邑500户。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刘裕驾崩,太子义符即位,称少帝,仅十七岁。傅亮为中监尚书今,谢晦为中书今,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该几人擅权独行,独揽朝纲。少帝非帝王之才,不久即被废。按封建宗法规定,应由刘裕次子庐陵王义真继位,但权臣们却拥戴刘裕三子义隆。庐陵王义真,聪明、爱文士,在其门下知名人士有谢灵运、颜延之和慧琳(高僧)等。徐羡之等权臣为剪除庐陵王羽翼,当武帝刘裕病重时,即策划下诏,把义真调离京城,继而以“构扇异同,非毁执政”贬谢灵运为永嘉郡太守,任颜延之为始安(今广西桂林)太守,慧琳也被逼离建康。 随后于景平二年(424)即废少帝义符。不久,义符、义真均遭*害。义隆登基后,称宋文帝,改元“元嘉”。到元嘉三年,文帝地位已固,就断然诛*擅权专政的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谢灵运被召至京为秘书监,寻迁诗中,颇受宠遇。但始终是个侍从文臣,不久又托病回始宁过隐居生活。
元嘉八年(431),灵运请求把会稽郡东郭的回踵湖与始宁的�B�⒑�之水排掉,以开垦造田。会稽太守孟�不同意,谢灵运指责孟�不为利民着想,而是自己信佛戒*生,怕湖中鱼虾丧失才反对垦田。并嘲笑他说:“得道靠的是天性聪慧,你虽然生在我前,成佛必在我后。”孟深恨之,状告其有“异志”,灵运连夜赴京申辨,文帝不予追究,将其留于建康。半年之内,编定64583卷“四部书” 目录,并和名僧慧严、慧观等共同润饰昙无谶译的《大般涅��经》。旋出任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内史。在临川他依然纵游无度,为有司所纠。九年,司徒刘义康竟遣使去收捕他,谢灵运无法忍受耻辱,调兵拒捕,于是降死一等,流放广州。十年,被诬参与农民谋反活动,在广州被*,时年49岁。
谢灵运 - 诗歌创作谢灵运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他开始,山水诗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流派。
魏晋以来,崇尚清谈。东晋偏安江左,清谈之风变本加厉。这种风气侵袭到文学创作的领域里,造成了玄言诗的盛行。这些诗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既谈不上言志缘情,也谈不上风华辞采。但是玄言诗和山水诗又并非截然的对立面,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山水有“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的一面,山水之中包孕着玄趣。因此玄言家大多喜好山水,借山水言玄。例如玄言诗的主要作家孙绰的《兰亭》诗,就有相当生动的景物描写。到东晋后期,模山范水的作品渐渐增多,诗风开始转变。《宋书・谢灵运传论》把山水诗的倡导之功归于殷仲文和谢混:“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但从这两位作者现存的作品来看,玄言成分依然相当浓厚,描写技巧也不够成熟。真正大量写作山水诗而且在艺术上卓有成就的作家是谢灵运。在**上不能得志,谢灵运寄情于山水,加之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登临寓目,每每发为诗篇。由于写作的对象是过去的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没有多少可资借鉴的技巧,要成功地把奇秀的江南山水反映在诗篇里,作家必须自铸新辞,精心刻镂。谢灵运的山水诗所以超越前人,原因就在于体现了这一方面的新的创造。鲍照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诗品》中)两位和谢灵运同时代的诗人使用的同一比喻,说明了谢诗的特点,即鲜丽清新。
这一特点体现于对山水形象捕捉的准确。“春晚绿野秀”(《入彭蠡湖口》)、“青翠杳深沉”(《晚出西射堂》),同样是绿色,却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前者为暮春,后者为深秋。“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写落日时的短暂景象,就把读者带到了雨后山林这一特定的环境里。为了准确地捕捉形象,诗人确乎是“经营惨淡,钩深索隐”(沈德潜《古诗源》),调动了多方面的艺术技巧。例如他的名句“白云抱幽石,绿□媚清涟”(《过始宁墅》),既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生命,又利用浅深、明暗的对比显示了大自然丰富的色彩。“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以有声烘托无声,由动而见静,细致地写出了深山夜色。
谢灵运在写景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情。《登池上楼》之所以受到历代读者的赞赏,不仅是因为“池塘生春草”这一猝然偶得的名句,而且是由于通篇的情景交融,不同的景物只是诗人情绪变化的背景。《过白岸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强难名,渔钓易为曲”等句,把老庄哲学化入山水景色之中,由景涉理,进而引起荣悴穷通的感慨。《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由“天路”登群峰之首,若入云烟,自然地引起思古幽情,又一转而为忧生的嗟叹,以景启情,浑无痕迹。谢灵运诗中时时可以见到佳句,但通篇完整的作品不很多。他登山临水“寓目辄书”(《诗品》),自然难于有那么许多精致工巧的名句,因而常常借助于汉赋铺陈排比的手法,填塞一些典故完篇。而致力于追求新奇,也易流于艰涩险怪。同时,谢灵运本人还没有摆*玄言诗的消极影响。他兼通玄佛,有的诗篇固然能够做到寓理于情,寓情于景,但也有不少作品的结尾,理往往游离于情景之外,类似说教,沉闷乏味。
谢灵运诗篇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狭窄,其中虽有一些对时政的不满,但多是个人的怨望。不过,也可以从中了解当时士大夫的精神面貌。更为重要的是,谢灵运以其文学创作活动促使了玄言诗向山水诗转变。他那刻意追新的艺术实践,为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唐代的李、杜、王、孟、韦、柳诸大家,都曾从谢诗中吸取过营养。钟嵘在《诗品》中说他“颇以繁富为累”,又说:“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这样的意见虽然不免溢美,但大体上还是中肯的。
谢灵运 - 文章著作谢灵运的文,成就不能和诗相提并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赋10余篇,最著名的是《山居赋》,谢灵运自己有注,《宋书・谢灵运传》录其全文。从文学的角度看,价值并不很高,只是其中对始宁别墅的详细描写,可以作为今天研究东晋庄园制度的重要资料。《岭表赋》、《山居赋》中有一些景物的刻画,《江妃赋》中对神女的描写,则颇有匠心独运之处。
谢灵运早岁信道,转而奉佛,与名僧慧远相往还。元嘉间辞官归始宁,又广结僧徒,精研佛理。他著名的哲学论文《辩宗论》,阐述顿悟,企图折中儒释。他曾经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文选》、《头陀寺碑文》李善注);又曾和僧人慧严、慧观等共同润饰昙无谶译的《大般涅经》。经过润饰的**,比原译远为流畅优美,世称南本,原译则称北本。谢灵运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诗文创作以外,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元嘉间,曾奉诏撰《晋书》,《宋书・谢灵运传》说“粗立条流,书竟不就”,《隋书・经籍志》录有谢灵运撰《晋书》36卷,当是已经写成的部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据《文选》、《太平御览》等辑有佚文。《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但有的*只是分合繁简之别,有的是谢灵运辑抄前人的诗赋集。《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波刊刻为《谢康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黄节有《谢康乐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谢灵运 - 山水诗的鼻祖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早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首完整的山水诗。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毕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中,山水隐逸总是与社会仕途对立的。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 述而》)的观念,对后来士大夫的影响相当深刻。自汉代以来,遁迹岩*即被视为一种清高,同时也是通向仕途的捷径。到了魏晋,由于社会动*、**黑暗,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土,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因此山水描写的成分在诗里就逐渐多了起来。晋宋时代,尤其是南渡之后,江南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士族地主阶层的物质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他们大造别墅,在秀美的山水之间过着登临吟啸的悠闲生活。而作为生活环境的山水景物,也就很自然地反映在诗中。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的玄学把儒家提倡的“名教”与老庄提倡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真正的玄言家,是很懂得“山水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语,见《历代名画记》卷六)之理的。因此在玄学发展的过程中,山水审美的意识也渐增。借山水体玄,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风气。在玄言诗里,也常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或借山水以抒情,因而出现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晋宋之际,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不断浓厚,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无疑也有着促进的作用。此外,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在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方、李�J、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才学出众,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与从兄谢瞻、谢晦等皆为谢氏家庭中一时之秀。他本来在**上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晋宋易代、政局混*、社会动荡的时期。宋初刘裕采取压抑士族的政策,谢灵运也由公爵降为侯爵,在**上一直不得意,这自然使他心怀愤恨。《宋书》本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故自出任永嘉太守之后,无论是在任还是隐居,他总是纵情山水,肆意遨游,且“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一方面以此举对抗当政,发泄不满,同时也在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与此相关,好佛的谢灵运早就有师事慧远的愿望,他的思想也深受慧远的影响。他在《辨宗论》里就主张“去物累而顿悟”,其《游名山志序》说:“夫衣食,生之所资;山水,性之所适。今滞所资之累,拥其所适之性耳。……岂以名利之场,贤于清旷之域耶!”只有倘佯于山水之间,才能体道适性,舍却世俗之物累。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南史・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此外,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锺嵘《诗品》卷中引);锺嵘说谢诗 “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诗品》卷上);萧纲也说 “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与湘东王书》)。一方面,与颜诗的“铺锦列绣”、“雕缋满眼”相比,谢诗显得“自然”;另一方面,当人们读厌了那些 “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而一接触到谢诗中那些山姿水态与典丽新声时,自然会感到鲜丽清新、自然可爱。关于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苏武那种“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自然,而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所谓“作用”,就是经营安排、琢磨锻炼。以此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王世贞说:谢灵运诗“至�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馀子所可及也”(《读书后》卷三)。
沈德潜还曾将谢诗与陶诗作过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 (《说诗��语》卷上)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而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具体说来,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锺嵘《诗品》上)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馀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如其《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乘月听哀��,�怕娥シ驾ァ4和砺桃靶悖�岩高白云屯。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灵物吝珍怪,异人秘精魂。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划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 “崩奔”、月下哀��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细致入微: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开阔的洲渚,茂密的松林,蜿蜓的蹊径,淙淙的流水,嫩绿的初篁,鲜紫的新蒲,自娱的群鸟,像是把景物公解成一个又一个镜头,向读者展示眼前的一切。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确是清新自然的,然其刻划描摹之功,不经过一番苦心琢磨和精心锤炼是达不到的。
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过白岸亭》)等等,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浑成,深得后人激赏。
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首一条玄言的尾巴。如其著名的《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z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隆3蹙案镄鞣纾�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又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这些都体现了谢诗典型的风格。
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的诗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他笔下的青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地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他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而且写来也鲜丽清新、自然可爱。我们从以上所列举的其诸多名章佳句中,已可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文心雕龙・明诗》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尽管刘勰对此持批评态度,却正好概括了谢灵运诗歌语言的特点。
陶渊明对言不尽意的道理似乎深有体会,他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他说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赠羊长史》);“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所以他采取的办法是以不辨为辨,启发读者自己去体会和补充。而谢灵运所采取的办法却不同。他作诗的态度本来就十分认真,又要尽量捕捉自然景物的客观美。也许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当他面对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自然景物时,也同样有着语言表达的苦恼,所以他才有“空翠难强名” (《过白岸亭》)的概叹。但他还是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写实性,努力地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语汇,运用各种技巧去描摹或形容它们,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大自然的美,显示出其高度的驾驭语言能力。如果没有这种执著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他的诗也就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由于过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清吴淇《选诗定论》卷十四)之弊。清汪师韩《诗学纂闻・谢诗累句》(见《清诗话》)曾指摘谢诗中“不成句法”、“拙劣强凑”、“了无生气”之处达五十馀条。虽不免过分,但有些的确是符合实际的。然而尽管如此,谢灵运的诗正如锺嵘所说:“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诗品》卷上)谢灵运的诗,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唐释皎然誉之为“诗中之日月”,“上蹑**,下超魏晋”(《诗式》卷一《不用事**格・文章宗旨》),虽未免过誉,但谢灵运毕竟为山水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 “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较早受到谢灵运影响的,是其从弟谢惠连。在灵运隐居始宁时,惠连曾与他朝夕相处,游宴赋诗。其诗虽不如灵运精警,但遣词构句颇似灵运,有较明显的模仿痕迹。如其《三月三日曲水集诗》、《泛南湖至石帆诗》、《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诗》、《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以及大部分乐府诗就都是如此,只是牢骚不平之气比灵运多些。锺嵘《诗品序》说:“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又《诗品》卷中说他:“才思富捷,恨其兰玉夙凋,故长辔未骋。《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如《愁杯》中的“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捣衣》中的“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肃肃莎鸡羽,烈烈寒�啼。夕阴结空幕,霄月皓中闺”等句,皆笔调轻灵,词语绮丽。
在当时诗坛上声望很高的颜延之,也写过不少山水诗。他与谢灵运齐名,当时并称为“颜谢”。其实他的成就远不及谢灵运。锺嵘《诗品》将他列入中品,并说:“其源出于陆机。尚巧似。体裁绮密,情喻渊深。动无虚散,一句一字,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虽乖秀逸,是经纶文雅才;雅才减若人,则蹈于困踬矣。”“尚巧似”是他与谢灵运诗的共同特征,然而比谢诗更加锤炼雕饰,凝练规整,且喜搬弄典故,堆砌辞藻,而缺乏情致。如其《应诏观北湖田收诗》、《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始安郡还都与张相州登巴陵城楼作诗》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他的诗被鲍照称为“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被汤惠休称为“如错采镂金”。
此外,在南朝著名的诗人中,鲍照、谢�I、王融、沈约、何逊、阴铿等人,皆不乏优秀的山水之作,而其中以谢�I的成就最为突出。
谢灵运 - 佛教因缘 在一首山水诗中都不涉佛教。实际上是透露出王孟一派诗人与佛禅的内在渊源。王士祯以“入禅”论王孟一派诗人。当然谢灵运对王孟都有影响,所以说谢在禅方面还是有造化的。 谢灵运 - 谢灵运之墓 谢灵运之墓位于万载县康乐街道里泉村境内,距县城约两公里。2004年6月24日发现并找到了谢灵运墓,该墓外形完好,坟墓不高无衬砌,墓碑无损刻有“嗣孙某某立,始祖谢公讳灵运字公义茔,光绪七年春月重修”,此地几座山头呈莲花状,墓位于东边山头的西向。专家考证后认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死后魂归故封,衣冠冢或肉身冢有待考古证实,但发现谢灵运墓,全国仅万载一处。2006年清明前夕,重修此墓为水泥青石造。 谢灵运 - 诗词鉴赏《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隆�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赏析:本篇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楼所见所感,抒泻了仁宦不得志的感伤情怀。
诗的前四句先从当前景物落笔,托物兴词,感怀喻志。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想起虬龙的深潜而自媚。下一“媚”字,把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绘得栩栩欲活。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化虚为实,把本属传说的动物描绘得相当逼真。次句写仰视飞鸿,想象它振翮高骞而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诗人于虬潜鸿飞,物类各得其所,联想到自己欲在仕途上直步青云,但又非智能所及,因而有“薄霄愧云浮”之感;退隐躬耕,体力难济,无以自养,因而又有“栖川怍渊沉”之叹。“徇禄”四句写明自己远守滨海州郡、久病初起的情状,实为失意情怀的具体抒写,于自嘲中尽情发泄了仕途蹭蹬的满腹牢骚。“徇禄”不得志以至于“及穷海”,其郁闷之情已难以自遣,再加上秋冬以来便卧病在床,以至于连节候更替都不知道了,这无疑使心绪更加愁苦。郁闷至极,必须想在大自然中寻求解*,因而久病初愈便急于登楼眺望就写得入情入理。“倾耳”六句,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了满园春色。“倾耳”二句先写远景,境界开阔,诗人自我形象鲜明。“倾耳”一词,诗人聆听江涛声的神情宛然可想;“举目”一词,诗人眺望远山的神态宛然可见。“初景”二句写明冬去春回,节候改变,是诗人的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转写近景,格调清新妩丽,为全诗之警策,历来为人所激赏,甚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诗品》引《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诗人梦见惠连而得佳句,这是出于某种灵感火花的触发,还是故神其说,今已无法得知,不过此联确实是天生好语,仕途蹭蹬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飞,鸣声上下。这种新鲜而美丽的景色,确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的胸怀得到暂时的开豁,这种富有生意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因而叶梦得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故非常情所能到”(据王若虚《滹南诗活》卷一引),胡应麟说“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此却率然信口,故自谓奇”(《诗薮》外编),正说明此联的好处在于自然天成,诚如鲍照所评:“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这六句写诗人登临远眺,耳目所接,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写景如绘。然满园春色固然能暂时舒展诗人的情怀,但难以尽遣心中之郁闷,于是诗人自然过渡到对隐居的向往。
诗最后六句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祁祁”二句写诗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对古人歌咏春天情景的伤感情绪的共鸣。“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楚吟”指《楚辞・招隐士》。而《招隐士》又是招寻隐士的诗,因之由此又引起以下离群索居等语。“索居”二句写明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久难耐,因而难以安心做到。这是一般而论,并非指作者自己。诗的最后两句即写明坚持节*不只古人能够做到,“遁世无闷”(《易经・乾卦》)在自己已征验实现了。诗人在《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诗中说:“将穷山海迹,久绝赏心昭。”可见他本来就把出任永嘉太守看作遁世归隐,所以此处才说“无闷征在今”。
灵运诗向有有佳句无完篇之讥,而此篇层次之间联系紧密,由托物兴词、感怀喻志、借景遣怀到决意隐居,转换自然,浑然一体,并且沟通并融化了玄言和山水,寓理于情,寄情于景,“于汉、魏外别辟蹊径,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黄子云《野鸿诗的》),尤其是对春色的描绘,诗人调动各种艺术手法以准确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种形象,画面鲜丽清新,再加上有“池塘”一联为全诗增色,因而愈加神光四射,引人入胜,因之可称佳句完篇俱在的上乘之作。《善哉行》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居德斯颐,积善嬉谑。阴灌阳丛,凋华堕萼。欢去易惨,悲至难铄。击节当歌,对酒当酌。鄙哉愚人,戚戚怀瘼。善哉达士,滔滔处乐。
《陇西行》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鸟之栖游,林檀是闲。韶乐牢膳,岂伊攸便。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善歌以咏,言理成篇。《日出东南隅行》柏梁冠南山,桂宫耀北泉。晨风拂�驶希�朝日照闺轩。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
《长歌行》��烁夕星流,昱奕朝露团。粲粲乌有停,泫泫岂暂安。徂龄速飞电,颓节骛惊湍。览物起悲绪,顾已识忧端。朽貌改鲜色,悴容变柔颜。变改�催促,容色乌盘桓。����衰期迫,靡靡壮志阑。既惭臧孙慨,先愧杨子叹。寸阴果有逝,尺素竟无观。幸赊道念戚,且取长歌欢。
《苦寒行》岁岁层冰合,纷纷霰雪落。浮阳减清晖,寒禽叫悲壑。饥爨烟不兴,渴汲水枯涸。
《苦寒行》樵苏无夙饮,凿冰煮朝�{。悲矣采薇唱,苦哉有余酸。
《豫章行》短生旅长世,恒觉白日欹。览镜睨颓容,华颜岂久期。�无回戈术,坐观落崦嵫。
《相逢行》行行即长道,道长息班草。邂逅赏心人,与我倾怀抱。夷世信难值,忧来伤人,平生不可保。阳华与春渥,阴柯长秋槁。心慨荣去速,情苦忧来早。日华难久居,忧来伤人,谆谆亦至老。亲党近恤庇,昵君不常好。九族悲素霰,三良怨黄鸟。迩朱白即�d,忧来伤人,近缟洁必造。水流理就湿,火炎同归燥。赏契少能谐,断金断可宝。千计莫适从,万端信纷绕。巢林宜择木,结友使心晓。心晓形迹��,��迩谁能了。相逢既若旧,忧来伤人,片言代�缟。《折杨柳行》骚屑出*风,挥霍见日雪。飕飕无久摇,皎皎几时洁。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空对尺素迁,独视寸阴灭。否桑未易系,泰茅难重拔。桑茅迭生运,语默寄前哲。
《泰山吟》岱宗秀维岳,崔��刺云天。���既���t,触石辄芊绵。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石闾何��蔼,明堂秘灵篇。
《君子有所思行》总驾越钟陵,还顾望京畿。踯躅周名都,游目倦忘归。市�无�i室,世族有高闱。密亲丽华苑,轩甍饰通逵。孰是金张乐,谅由燕赵诗。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盛往速露坠,衰来疾风飞。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所秉自天性,贫富岂相讥。
《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松茑欢蔓延,�透鹦捞�萦。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铡1歉懈乃菲�,眼伤变节荣。�髻哑裢饺唬�澶漫绝音形。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伫繁音。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会吟自有初,请从文命敷。敷绩壶冀始,刊木至江汜。列宿炳天文,负海横地理。连峰竞千仞,背流各百里。��池溉粳稻,轻云暧松杞。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层台指中天,高墉积崇雉。飞燕跃广途,�o首戏清�b。肆呈窈窕容,路曜□娟子。自来弥世代,贤达不可纪。勾践善废兴,越叟识行止。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东方就旅逸,梁鸿去桑梓。牵缀书土风,辞殚意未已。 《缓歌行》飞客结灵友,凌空萃丹丘。习习和风起,采采彤云浮。娥皇发湘浦,霄明出河洲。宛宛连螭辔,裔裔振龙旒。
《燕歌行》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鞠歌行》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譬如虬虎兮来风云,亦如形声影响陈。心欢赏兮岁易沦,隐玉藏彩畴识真。叔牙显,夷吾亲。郢既殁,匠寝斤。览古籍,信伊人。永言知己感良辰。
《顺东西门行》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虞泉。信道人,鉴徂川,思乐暂舍誓不旋。闵九九,伤牛山,宿心载违徒昔言。竞落运,务颓年,招命侪好相追牵。酌芳酤,奏繁弦。惜寸阴,情固然。
《上留田行》薄游出彼东道,上留田。薄游出彼东道,上留田。循听一何矗矗,上留田。澄川一何皎皎,上留田。悠哉�P矣征夫,上留田。悠哉�P矣征夫,上留田。两服上阪电游,上留田。舫舟下游飚驱,上留田。此别既久无适,上留田。此别既久无适,上留田。寸心系在万里,上留田。尺素遵此千夕,上留田。秋冬迭相去就,上留田。秋冬迭相去就,上留田。素雪纷纷鹤委,上留田。清风飚飚入袖,上留田。岁云暮矣增忧,上留田。岁云暮矣增忧,上留田。诚知运来讵抑,上留田。熟视年往莫留,上留田。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详观记牒,鸿荒莫传。降及云鸟,曰圣则天。虞承唐命,周袭商艰。江之永矣,皇心惟眷。矧乃暮春,时物芳衍。滥觞逶迤,周流兰殿。礼备朝容,乐阕夕宴。
谢灵运 - 参考资料 1、《谢灵运 鲍照诗选》 胡大雷 选注 出版时间:2005年01月 2、《陶渊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 白振奎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年12月 3、《宋书》 沈约 撰 中华书局 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