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会员,教育部社会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术年鉴》编委。
,个人简介出生年份:1955年5月
籍贯:天津武清
学历: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5年毕业于**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民族大学民族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1996-1997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富布赖特学者。
现职:**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会员,教育部社会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术年鉴》编委。同时为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GEF项目专家,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董事。在多所高校担任**教授。
研究方向:民族学、体质人类学、东西方文化比较、应用人类学,弱势群体及少数民族权益保护、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中国的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等。
主要著作:《中国的文化多样与中国人的认同》、《东西方文化比较》、《民族学、人类学通用教程15讲》、《体质人类学》,合著《中国民族学史》下卷,参编《民族学通论》,译著甚多。
教学与研究领域主要讲授民族学通论、人类学名著选读、体质人类学、东西方文化比较等课程
基础研究领域为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史、学科理论方法、东西方文化比较,中国的多元文化和中国人的认同
应用研究领域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少数民族发展权益维护、中国民族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社会**及参与的学术团体
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筹委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办公室主任
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国家民委、教育部、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等单位评估专家和翻译
外访与讲学
1996,9-1997,9美国斯坦福大学富布莱特高访学者
2002,3-7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2008,8,31-9,10瑞士弗莱堡大学联邦制学院访问
2009,1,3-20 美国罗林斯学院访问学者
2005-2008年以学校翻译和学科顾问身份随学校和国家民委访问团出访英国、印度、伊朗、南非、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出席国际会议或举办学术讲座
获奖情况
《民族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05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目:参与式研究型教学模式,2006年北京市一等奖
教育科研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研究课题《少数民族地区水电**补偿补助和安置政策体系研究,中国水电集团,2008
马工程《民族学教程》编写,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2008至今
贵阳-广州快速铁路社会评估和少数民族发展计划,铁道部、世界银行2007,
参与式研究型人才模式培养(主持),北京市,2004
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办,国家民委,2003至2009
民族理论政策国际比较(主持),985项目,2006至今
体质人类学,教育部(主持),2000至今
代表性成果
专著
《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2006)
译著
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论》,华厦出版社主,2009
主编的著作
人文社会科学应用研究书系:《发展的代价》、《持颠扶危》、《和在多赢》、《厚德载物》,**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经典学术对话民族学人类学系列:民族出版社2009
与良警宇共同《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与杨筑慧共同《发展的故事》,**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参编教材
《民族学通论》
《人类学通论》
《中国民族志》
《中国民族学史》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
发表的主要文章
“中国文明的结构特点:少数民族发展与国家安全社会和谐”,《文明》杂志2010/1“少数民族发展与中国社会和谐”,《中国民族报》,2009
“好想的摩洛哥与难说的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代译序》,商务印书馆,2008“社会和谐与民族文化公平传承”,《中国民族报》,2008,4月11日,第6版
“第四代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和谐”,《文化产业》,2008年5月,创刊号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
“构建和谐社会与重建有神的社区”,《中国民族报》2007,3,23
“简论中国的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思想战线》2006第二期